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贵州不同种植区域的白术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菌株进行不同温度培养,比较菌丝生长、产核量、菌核萌发情况.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种植区域的白术白绢病菌菌株在相同培养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产核量、菌核萌发率存在较大差异;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菌丝生长速率、产核量、菌核萌发率与培养温度相关;菌丝生长速率、产核产量和菌核萌发率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川芎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芎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芎菌核病菌在PSA和麦麸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麦麸培养基上产菌核数量最多;菌落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 7~8。菌丝能对各种形式的碳氮源加以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胰蛋白胨产菌核最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子囊孢子的萌发适温10~30℃p、H 7,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核萌发产盘率受到温度及覆土深度的影响。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采用控制变量法测定不同因素对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5~30℃时菌核均能进行菌丝型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时菌核菌丝型萌发后无法形成菌核;酸性条件利于菌核进行菌丝型萌发和菌核形成;光照时间越长越利于菌核菌丝型萌发及萌发后形成菌核,而紫外光照射2 h对其萌发和菌核的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菌核的菌丝型萌发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形成菌核最佳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铵;菌核致死温度为70℃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4.
测定温度、光照、营养、pH对红麻灰霉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以及湿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22℃;孢子宜在水滴和水膜中萌发,孢子悬浮在红麻叶汁液中能显著提高萌发率;持续强光照可抑制菌丝生长和产孢,黑暗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该菌在6种培养基上以PSA生长和产孢最佳.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以pH5-7为宜.从孢子侵入寄主的影响因素和菌核特性试验可以看出,该病在孢子含量为103-107个·mL-1范围时,其潜育期随孢子含量的提高而缩短;在相对湿度为100%下,用孢子叶汁悬液对叶片伤口喷雾接种能明显缩短潜育期.菌核埋入土层愈深萌发率愈低,夹在麻杆中的菌核皆能萌发.不同寄主灰霉菌交叉接种测定显示,红麻灰霉菌对莴苣、黄瓜、韭菜和蕹菜的健株不致病,反之,莴苣、蕹菜灰霉菌对红麻尤其是受伤的植株能致病.  相似文献   

5.
西瓜菌核病是北方春季冷棚西瓜上的重要病害,对西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pH、碳氮源等条件对西瓜菌核病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在PDA培养基、25℃、pH值5.0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可达8.2cm;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菌落直径在7.5 cm以上;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 min。胡萝卜煎汁培养基、PDA、PSA培养基利于菌核萌发,萌发率90%以上;菌核萌发最佳温度为20~25℃,pH值5~7;利于菌核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萌发率均超过80%;菌核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  相似文献   

6.
白术白绢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术白绢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在pH值3~9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6.0时生长最快,pH值为5时菌核产生量最大,菌核在pH值为4.0~9.0均能萌发,pH值为5~7时菌核萌发最适;白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30cC;明确了其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情况。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min,菌核的致死温度为60℃,10min,试验表明甲基立枯灵等9种药剂对白术白绢病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0%甲基立枯灵、50%甲托在田间对白术白绢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核盘菌和三叶草核盘菌发生为害的基础上,以核盘菌菌株Rap-1和三叶草核盘菌菌株CMV-2为代表,比较了温度及降雨等因子对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在15 ̄28℃下Rap-1菌丝生长较CMV-2快,但在8℃下则相反;Rap-1菌核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期间的温度较CMV-2菌核萌发时温度高,两者菌核萌发呈现出明显的先后秩序。春季降雨的波动导致2种核盘菌的菌核萌发出现波动。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核盘  相似文献   

8.
对短梗五加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5~2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2.5~8,最适pH值为5;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49℃、10min.菌核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20℃;pH值3~8间菌核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5;菌核致死温度为54℃、10min.  相似文献   

9.
辣椒菌核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PDA等7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缓慢;菌丝在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1,最适pH值为3;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7℃,10min。菌核在供试的9种碳源和10种氮源营养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为0~30℃,最适25℃,pH值3~11菌核均能萌发,菌核致死温度为50℃,10min。  相似文献   

10.
辣椒菌核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辣椒菌核病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在pH为3~11范围内都可以生长,最适生长pH为5~7。菌丝生长对硝酸钠利用最差,丙氨酸和蛋白胨利用最好。碳源以蔗糖生长较好,果糖生长较慢。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0~30℃,培养基除米糠培养基外,其余都适合菌核萌发,在pH3~11范围内都可以萌发,最适萌发pH范围为3~7。碳源中,最适合菌核萌发的氮源为蛋白胨,果糖不利于菌核萌发,菌核的致死温度为70℃,菌核浸泡45 d及以上不萌发。通过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生产上辣椒菌核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韭菜白绢病菌的分离及其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碳氮源以及药剂对韭菜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ee.)生长的影响以及该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3--40℃,最适31℃;pH值范围是2~9,最适pH为6;红光最利于菌丝生长;对山梨醇、蔗糖利用较好,不能利用乳糖;能利用多种氮源,以蛋白胨利用最好。菌核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6~40℃,最适34℃;pH值范围为2~10,最适pH值是3-4;湿度为100% 水滴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绿光最利于菌核萌发,另外,光照利于菌核产生,白光下产生的菌核数最多。11种参试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有:丙环唑、咪鲜胺、腈菌唑、三唑酮和笨醚甲环唑。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明确环境因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温度、酸碱度、光照、湿度对该病原菌菌落生长和菌核萌发的影响。[结果]菌落生长适宜条件为18.0℃、pH4.0~5.0、持续光照培养。12h黑暗12h光照、15.0~18.0℃、pH4.0~5.0条件下产菌核量最多。12.0~24.0℃、pH4.0~9.0、空气湿度100%以上条件下适合菌核萌发。菌丝和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5.0℃和50.0℃。[结论]环境因子与白腐病均生长密切相。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观察并比较采自湖北省咸宁市核盘菌秋季萌发菌株与春季萌发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9个秋季萌发菌株(aSs-1至aSs-9)和9个春季萌发菌株(sSs-1至sSs-9)在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菌核大小和对油菜的致病力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室内和田间菌核的萌发均受菌核形成温度和诱导菌核萌发温度的影响,高温形成的菌核易于萌发;核盘菌秋季萌发菌株和春季萌发菌株在菌核萌发特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王英姿  张伟  赵明  刘学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8-4829,4831
[目的]探究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氮源中,氯化铵最利于菌丝生长,硫酸铵最利于病菌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和蔗糖最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利于病菌产孢;分生孢子在碳、氮营养液中均不能萌发,而果梗煮液最利于孢子萌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产孢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5,最适pH为3;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2~9,最适pH为3~5。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全光照能抑制病菌产孢。[结论]为葡萄白腐病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8 ̄6.3,糖分及光照对孢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28℃,最适pH值为4.92 ̄6.98,菌丝生长对碳源选择性不强,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贮存在田间的厚垣孢子及菌核的萌发能力大大高于室内。其在7、8、9这3个月的萌发能力明显高于其它月份,这一现象与  相似文献   

16.
菜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和培养基种类对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 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Sacc.)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8-35℃,最适温度均为25℃;在10-35℃范围内,病菌的分生孢子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5℃;分子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或55℃,5min。病菌在pH3.0-10.0均能生长及产孢。最适pH值均为6.0,光照对菌丝的生长速率影响不大,但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干物质的积累和孢子量的增加。在被测试的9种碳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甘露醇、麦芽糖和葡萄糖为最快;菌丝干重以葡萄糖为最高;产孢量以麦芽糖为最多。在被测试的9种氮源中,菌丝生长以甘氨酸为最好;菌丝干重以硝酸钾为最好,产孢量以尿素为最好。在被测试的11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以PDA和菜汁榨汁PDA培养基为最好;产孢量以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为最多。  相似文献   

17.
对菌核重寄生菌盾壳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盾壳霉菌可在 5~ 2 5℃温度范围内生长繁殖 ,菌丝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 2 0℃ ;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pH 3~ 10 ,pH 5时最适宜于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需 95 %以上的相对湿度 ,空气湿度为 10 0 %时孢子萌发率较高 ;光照对孢子成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迅速且产孢量最多。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认为,向日葵菌病是由核盘菌属侵染所致的病害。核盘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0 ̄28℃,最适PH4 ̄7,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甘露糖及天门冬酰胺,菌丝生长对缺Cu、Fe最为敏感,菌丝在PDA、PSA等天然、半天然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而均匀。菌核萌发形成了子囊盘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及湿度,紫外线照射能刺激菌核萌发。子囊孢子在2%葡萄糖溶液中更易萌发,孢子萌发以两端或一端萌发,  相似文献   

19.
对菌核木菇菌丝生长、子实体及菌核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核木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最适碳源为果糖、蔗糖;能利用多种有机氮源,对无机氮源的利用较差;最适pH为6;最适培养料含水量为60%;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5~28℃;菌核的形成温度与子实体的形成温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莠去津、百草枯、农达、2.4-D丁酯和灭草松对核盘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和菌核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学除草剂均不抑制或促进核盘菌菌核的萌发;核盘菌在含有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的莠去津、农达和2.4-D丁酯的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在含有推荐使用浓度的百草枯和灭草松的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受到极显著的抑制;推荐浓度的农达、莠去津和百草枯不影响菌核成熟,推荐浓度的2.4-D丁酯完全抑制菌核生长,而推荐浓度的灭草松部分抑制菌核生成。认为在杂草综合治理中,若使用核盘菌作为生物除草剂,可以配合使用农达和莠去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