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产优势多抗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孝颐  薛林 《玉米科学》1997,5(3):11-15
苏玉(糯)1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沿江地区农科所1986年育成,组合为通系5*衡白522。其育种设计思想、选育目标、基础材料的配制、选系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而且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通系5和衡白522是国内最早选育的糯玉米自交系,其组配的苏玉糯1号为国内首个国家级审定的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1号的选育和推广、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利用,对我国糯玉米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应用情况,利用它们作为种质选育的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已广泛地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糯玉米新品种连花糯2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自交系LN9为母本,LN221为父本育成的杂交品种。2013—2014年在江苏省2年糯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2 926.9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1.0%;2015年在江苏省糯玉米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1 285.3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3.0%。该品种株型紧凑,熟期适中,后期保绿性强,抗病抗倒性强,外观商品性好(籽粒颜色紫白相间)、品质好、产量高,适宜江苏省及周边相同生态区种植。介绍了连花糯2号的选育经过、区域试验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鲜食苏玉(糯)1号单交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苏玉 (糯 ) 1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 1986年育成 ,1991年审定定名的糯质玉米单交种。其用途既可以收干子粒食用 ,更多的以鲜果穗上市。苏玉(糯 ) 1号的鲜果穗白粒皮薄 ,果穗大小均匀一致 ,无秃顶缺粒 ,蒸煮后集鲜、香、甜、粘于一体 ,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几年实践表明 ,农民种植苏玉糯 1号一般春播公顷产青果穗 112 50~ 150 0 0kg。高产田块可达 18750kg ;夏播公顷产青果穗 750 0~ 112 50kg。公顷收益 150 0 0~ 4 50 0 0元。现在苏玉 (糯 ) 1号已在全国 2 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 ,尤其在江浙沪地区更是占鲜食糯玉米的 90 %以上。随着城…  相似文献   

5.
浙糯玉 1号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于 1994年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一般鲜穗产量 9750kg/hm2 。 2 0 0 0年 4月 6日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可在全省推广种植。1 产量水平1995年在本所试验田进行品比试验 ,浙糯玉 1号鲜穗产量 12 4 99 5kg/hm2 比对照苏玉糯 1号显著增产。 1996~ 1997年浙江省糯玉米多点品比试验平均鲜穗分别为 10 0 50kg/hm2 、10 551kg/hm2 比对照苏玉糯 1号分别增产 15 8%、4 9%。 1997年金华市种子公司组织的 6县 (市 )大区生产试验 ,浙糯玉1号平均鲜穗 9930 2kg…  相似文献   

6.
明糯优6号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选的光身糯稻两系不育系明糯S-1与常规糯稻荆糯6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糯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后期抗寒性好、品质优、转色佳等特点,201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晶种审定.介绍了明糯优6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稻米》2005,(3):25-25
扬稻6号(9311)系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是张洪熙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倾注多年心血选育的水稻中籼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等优点于一身,不仅是优良的常规中籼稻,而且是三系和两系杂交稻及常规育种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8.
黄小兰  陈国清  陆虎华 《玉米科学》2003,11(Z1):045-045
苏玉 (糯 ) 2号原名 98W_2 ,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谢孝颐研究员主持选育的早熟、优质、高产、紧凑型糯玉米杂交种 ,2 0 0 2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现已通过国家糯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 ,正申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999~ 2 0 0 0年参加江苏省特用玉米区域试验 ,两年鲜果穗平均单产 132 0 6 .0kg/hm2 和 12 12 6 .0kg/hm2 ,比对照种苏玉 (糯 ) 1号增产 8.2 %和13.6 %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产量均居首位 ;2 0 0 0~ 2 0 0 1年参加国家东南区特种玉米区试 ,其中 2 0 0 0年鲜果穗平均单产 10 5 9…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杂交糯稻新组合嘉糯1优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糯1优6号是用糯稻不育系嘉农聊A1与恢复系嘉糯恢6号配组育成的杂交糯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合适、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于2009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选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粳型寒丰糯(HFWx),与同型的寒丰不育系(HFA)进行杂交、回交转育成粳型糯质新不育系寒丰糯A(HFwxA),与自主选育的粳型糯质恢复系糯恢2号配组育成了杂交粳型糯稻新组合糯杂2号。小区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介绍了糯杂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1.
稻田引种优质糯玉米的产量、效益及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省稻田种植结构也发生变化 ,种植制度由以往的“麦 (油 ) -稻 -稻”为主的种植模式逐渐转变成以“经济作物 -水稻”为主的格局 ,单季晚稻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万hm2左右扩大到73.4万hm2以上。为了实现单季晚稻稻田种植模式的高产高效 ,我们于2003年春季开展优质糯玉米引种试验。参试的品种有 :苏玉糯1号 (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育 )、苏玉糯2号 (江苏里下河农科所选育 )、丽人都市 (甘肃农科院选育 )。试验设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种植面积60m2。一、产量性状本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引种优质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糯玉米单交种苏玉糯5号的选育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苏玉糯5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自选系通系5号为母本,通366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各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苏玉糯5号高产、稳产、优质,是具有推广价值的白糯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南方鲜食玉米区不同糯玉米品种产量和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和2020年,以苏科糯1501、苏科糯12、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11、苏玉糯5号和万糯2000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南方鲜食玉米区不同糯玉米品种产量和子粒灌浆特性差异,为糯玉米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提供支持。结果表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品种间差异两年表现基本一致(秃尖长除外)。产量较高的品种为苏科糯12、苏科糯1501、万糯2000和苏科花糯2008,穗粒数和粒重均高于产量较低的品种苏玉糯5号和苏科糯11。糯玉米产量与穗长、穗粒和百粒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鲜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有效灌浆期、最大灌浆速率时的时间和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鲜食玉米高产品种选育时应注重对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等指标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嘉糯Ⅰ优6号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用嘉农WXA1与嘉糯恢6号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相似文献   

15.
以京科糯2000等3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糯玉米子粒淀粉形态和结构对硬度的影响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糯玉米品种子粒蒸煮后硬度最低的是京科糯768(2 342.00 g),其次是京科糯2000(2 504.50 g),分别比苏玉糯2号低35.50%和31.02%;蒸煮后子粒回生值以京科糯2000(966.25 g)最低,其次是京科糯768(1 142.25 g),分别比苏玉糯2号低28.56%和15.55%。不同品种糯玉米淀粉结晶度表现,苏玉糯2号(43.64%)>京科糯2000(40.96%)>京科糯768(40.59%)。淀粉颗粒平均粒径以京科糯2000最大,其次是京科糯768,苏玉糯2号淀粉颗粒平均粒径最小。相关分析表明,蒸煮后子粒硬度及蒸煮后子粒回生值与淀粉结晶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平均粒径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淀粉结晶度小、淀粉颗粒大是京科糯768和京科糯2000子粒硬度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糯玉米自交系衡白522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衡白522是从地方品种衡白多穗中自交分离出的糯质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配合力高、综合性状好、抗病、抗倒和适应性广等特点,用以组配的烟单5号(糯)、苏玉(糯)1号、渝糯1号、渝糯2号等糯质玉米杂交种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7.
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克丰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根据生态育种学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优质、高产等优点。在小麦育种中以克丰6号为亲本,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新品种(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克丰6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生产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杂交玉米二环系选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杂交粳稻同质恢复系选育方法研究,以4个不育系泗稻8号A、57A、67A、69A和3个恢复系LH422、C418、R89为材料,比较了单交(不育系/恢复系)、双交(不育系1/恢复系1∥不育系2/恢复系2)、三交(不育系/恢复系1∥恢复系2)、对照(CK,恢复系1/恢复系2)4种组配方式选育恢复系的效率,分析了基础群体与育成的同质恢复系的配合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交方式选育同质恢复系的效率较高,容易育成优良恢复系;选用高产的单交组合作为同质恢复系选育的基础群体,容易育成配合力优良的同质恢复系;基础群体中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对育成的同质恢复系的产量及其测交F1产量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杂交糯稻新组合嘉糯1优2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糯1优2号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的方法育成糯稻不育系嘉农wxA1与糯稻恢复系嘉糯恢2号后再用其配组育成的杂交糯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9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明糯优8301是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州市亚丰水稻育种研究中心用糯稻不育系明糯A与糯稻恢复系亚恢糯8301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糯稻新组合,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熟期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较好,糯性较好,耐热性较强。介绍了明糯优83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