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把工业发酵法引用到食用菌生产上来,是改革食用菌生产工艺、加速培养食用菌菌种、缩短食用菌生产周期的重要途径。自去年10月初以来,用沉浸培养方法,对香菇进行了液化菌种的试制。香菇液化菌种的试制是取用“资香4—01”斜面种接种到培养液里,在平均室温25.03℃下培养,六天后就形成了粘稠的、含有较多菌丝球的液化菌种(约为菌液的3/5),菌丝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区林业专业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逐渐多起来。栽培食用菌要想获得优质高产,菌种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栽培之前,应做好菌种质量的鉴别工作。食用菌的菌种就是用人工方法培育出来供人工栽培用的纯菌丝体。菌种的质量如何,产量的高低,单靠肉眼观察其外部形态、生长的快慢来确定是很不够的。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小型出菇试验。如果所试验的菌种产生的子实体多,质量好,就是一种较好的菌种,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如果在培养料中除白色菌丝外,尚出现绿色或者兰绿色、黄色、桔红色、黑色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不同碳源和不同氮源对紫丁香菌丝体进行培养,对比研究其对紫丁香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分别观察紫丁香蘑菌丝体在培养基中菌落长势、大小、菌丝生长指数及速率。本研究为今后研究紫丁香蘑菌种扩繁、大规模发酵及椴木接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种子法》等有关法规,维护菌种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伪劣菌种、无证生产或无证经营菌种、虚假宣传和乱引乱繁菌种等违法行为;提高食用菌供种质量;确保菌种市场安全;促进牡丹江市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最近湖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等单位研制成功6YC—100型食用菌制种摇床。它是通过对液体振荡以满足菌丝发育所需的空气,进行培养液体菌种的。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具有生长快、菌龄一致、接种简便等优点。该床采用往复振动,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造  相似文献   

6.
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八家子镇泉水洞林场,采集到一株野生猴头菌株,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对其进行了菌丝体生长速度、菌丝特性试验,并进行了出菇试验,观察分析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子实体大、菌刺长、圆整紧实、颜色洁白、形态好,适合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同其它农作物一样,纯、优菌种尤为重要,因为菌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栽培的成败。菌种质量好,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就容易获得高产稳产;菌种质量差,难以获得高产,甚至绝收。因此,优质的食用菌菌种是广大菇农栽培食用菌获得高效益的先决条件。食用菌菌种分为一级种(又称母种、原原种)、二级种(原种),三级种(又称生产种、栽培种),栽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条件再决定引进哪一级的菌种。不管引进哪一级的菌种,都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品种对栽培者是非常重要的,品种的好坏,是栽培者成败的关键。因为品种同当地的气候、栽培…  相似文献   

8.
在PDA培养基上接种杏鲍菇、秀珍菇、金针菇、蟹味菇、鸡腿菇、黑平菇、灵芝、茶树菇8种食用菌菌种,并选择在3个温度(22、25、27℃)下培养7天,观察测量菌丝的萌发、日生长速度及菌落形态,获取各菌种的最适生长温度.试验结果表明:金针菇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灵芝和黑平菇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7℃,其余5个菌种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一株野生大型真菌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Fr.) Singer]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结合形态鉴定法及ITS分子序列鉴定法对菌种进行了鉴定,并对该菌种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rDNA ITS片段长度为651 bp,测序结果登录NCBI与GenBank中已知菌种进行BLAST比对,序列相似性在97%~100%之间,下载相似高的ITS序列,用Clustal W进行序列比对,MEGA 2.0软件构建系统树,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分离菌种为花脸香蘑纯菌种。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的氮源为硝酸铵,适宜的pH值为7.0,菌丝最适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0.
《浙江林业科技》2007,27(5):20-20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1)生物技术在经济林和食用菌上的应用研究,具体包括早竹林出笋和开花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生物技术在林木共生菌菌种分离培养上的应用研究、香菇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及快速鉴定关键技术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食用菌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及杂交子分子鉴定技术研究等;(2)食用菌质量安全研究,重点研究重金属、农药、二氧化硫、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在食用菌上的富集规律和阻断机理,为食用菌质量安全及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提供技术支撑;(3)食药用菌及其他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及功能研究,包括食用菌多糖分离纯化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食用菌多糖化学与生物活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