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鱼人工繁殖工作中,亲鱼产后死亡现象经常发生,死亡率可达20~30%,淮阴市水产养殖场1980~1983年家鱼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41组、293尾,累计获得鱼苗4772万尾,亲鱼产后死亡66尾,死亡率22.5%。我们从1984年起,在人工繁殖工作中,探索降低亲鱼产后死亡率的措施,1984~1985年的  相似文献   

2.
河鲀亲鱼催产后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州 《科学养鱼》2001,(2):28-28
河鲀养殖业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得益于较为成熟的河的苗种人工繁殖。但在获得大量苗种成功的同时,常面临着产后河鲀亲鱼的高死亡率,甚至用过的亲鱼无一生还,造成了原本就相当紧缺的亲鱼资源的极大浪费,经济上也损失很大。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采取有效措施,使产后亲鱼的成活率能稳定在75%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亲鱼的利用率。本文就有关河鲀亲鱼产后死亡原因和预防措施总结如下,希望有助于河的养殖业的发展。 一、催产后河鲀鱼死亡的原因 1.鱼体受伤 目前,用于人工繁殖的河鲀来源仅靠从天然水域捕捞,且大多购自鱼贩,…  相似文献   

3.
杨州 《水产科学》2004,23(7):31-32
采用降温、防感染处理和加强营养等方法对野生暗纹东方亲鱼进行产后护理,使野生亲鱼产后的成活率达到75%,人工养殖亲鱼产后成活率达到100%。暗纹东方亲鱼产后死亡的一般原因多为鱼体受伤、催产不当、忽视产后亲鱼护理所致。对产后亲鱼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亲鱼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亲鱼在经过催情产卵之后,经常出现死亡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 由于操作不慎,造成严重机械损伤、而产后亲鱼体弱,体力无法恢复。(2) 亲鱼性腺成熟不好,强行催产、引起难产或不顺产。(3) 催产剂用量不当,亲鱼适应不了等等,引起亲鱼死亡。因此,为了防止亲鱼产后死亡,在催产过程中,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1.操作要细  相似文献   

5.
亲鱼是鱼苗生产之本。一尾优良的亲鱼至少需要4-7年的精心选育。因此,培育和护理好亲鱼,延长其使用年限,防止催情后死亡,是家鱼人工繁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家鱼人工繁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亲鱼催产后死亡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6.
亲鱼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用漂白粉和大蒜或五倍子进行预防。打印病按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预防。锚头鳋病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90%晶体敌百虫,间隔2周,连续全池泼洒2~3次进行预防和控制。另外,要防止产后亲鱼死亡。操作不细心,造成严重机械损伤;亲鱼成熟度选择不当,性腺发育未达到催产水平而催产。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引起亲鱼产后死亡。还有催产剂用量过大,也可导致亲鱼死亡。防治方法如下:1.拉网操作要小心,避免鱼体受伤。尽量减少拉网次数,减少亲鱼受伤的机会和体力消耗。拉网进行角度要遵照操作规…  相似文献   

7.
家鱼人工繁殖中因催产操作不慎,亲鱼相互猛烈追逐或捕捞网具粗糙等原因,产后亲鱼尤其是性情暴躁的鲢亲鱼脱鳞、体表受伤充血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经多次注射或人工受精的亲鱼更为严重。据调查统计,每年因亲鱼受伤感染水霉菌而死亡的约占催产亲鱼总数的3%-5%,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发现亲鱼经催情后,由于水泥催产池池壁坚硬.频繁操作,碰伤机会较多,常成重伤.致使亲鱼产后死亡,严重地影响了翌年的生产。使用土质催产池亲鱼虽有受伤,但伤势一般较轻。可是土质催产池收卵不便.亲鱼一旦自行产卵,便有浪费。毛主席教导我们,  相似文献   

9.
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提高亲鱼催产率、降低产后亲鱼死亡率,是关系到人繁工作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尽管亲鱼的成熟度很好,催产适时,催产剂用量恰当,生态等条件也很适宜,却往往因为雌亲鱼生殖孔红肿结块、堵塞,而造成难产,甚至死亡,影响催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花白鲢亲鱼此现象更为突出。兹介绍本切除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亲鱼在经过催情产卵之后,经常出现死亡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 由于操作不慎,造成严重机械损伤、而产后亲鱼体弱,体力无法恢复。(2) 亲鱼性腺成熟不好,强行催产、引起难产或不顺产。(3) 催产剂用量不当,亲鱼适应不了等等,引起亲鱼死亡。  相似文献   

11.
在鱼类人工繁殖特别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对亲鱼拉网集鱼,性腺发育程度的检查、挑选,催产剂一次或多次注射,人工挤卵受精等一系列操作,极大地损害了亲鱼的健康尤其是十几斤甚至于几十斤重的青、草鲢鳙,活动力不强,造成了催产后亲鱼极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对于培育了多年,性腺才能成熟的亲鱼这样的伤亡是人工繁殖的一大损失。研究证明亲鱼死亡的原因,除体表机械损伤继而细菌感染外,主要是细菌侵入体内所致。注射抗菌药物是提高亲鱼产后成活率,减少死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家鱼人工繁殖教材或操作技术规程中都明确提到,为提高成活率应对产后亲鱼注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具体剂量  相似文献   

12.
《内陆水产》1990,(3):32-32
引起亲鱼产后死亡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包振学 《水产科学》1995,14(3):30-31
对白鲢亲鱼催产效果差原因的初步探讨包振学(辽宁省朝阳县水利局)关键词:白鲢,亲鱼,催产在鲢鱼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往往遇到这种情况:被选中的亲鱼在年龄和体重等方面都达到了催产标准,催产后或不发情,或半产,且受精率、孵化率很低;或腹部膨胀,甚至造成死亡。经...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亲鱼产卵后的死亡率,我们对催产后死亡的亲鱼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占85%的鱼体,在注射部位有明显红肿发炎现象。我们初步认为:这种发炎现象,除了其他因素之外,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在配制注射药物(激素或垂体)过程中忽视了严格消毒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场家鱼人工繁殖,经过多年来生产实践,探索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以往因亲鱼成熟度差,常常出现半产、流产、难产现象,催产率只有40%左右,产后亲鱼死亡率高达20%。现在亲鱼成熟率95%,催产率达95%以上,草、青、鳙鱼产后基本无死亡,急躁的鲢鱼下降到2%左右。1.亲鱼春季要强化培育:入春后,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在秋冬季培育管理的基础上,春季必须强化管理。我们的管理措施是:首先是喂足高质量的饲料,以保持亲鱼良好  相似文献   

16.
减少催产亲鱼的死亡,是鱼苗生产者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在生产实践中笔者发现,引起催产亲鱼死亡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亲鱼在产卵生殖过程中体能消耗很大,加大催产药物的副作用,使亲鱼体抵抗能力下降,如果鱼体受伤严重,各种病原体会趁机侵染鱼体,引发疾病,导致亲鱼死亡;二是亲鱼的体质差,或是催产时水温变化幅度较大,以及催产药物的使用剂量不当(剂量过高或过低),亲鱼不能正常产卵或发生难产,并由此引起其自身生理活动失调而死亡。因此,在生产上要重点抓好亲鱼的产前培育和产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家鱼亲鱼产后精心培育两点措施一、要采取防病措施产后亲鱼体质虚弱,鱼体在拉网过程中常会有些受伤,较易感染疾病.因此,亲鱼产后要及时拉上检查产卵情况和受伤情况.检查亲鱼,发现如果没有顺产或半产.要把亲鱼体内的精液和卵子挤出,进行人工授精,提高催产率.同时...  相似文献   

18.
统计分析了2008—2012年期间哲罗鱼雌亲鱼产前、产后体质量和产卵量及人工繁殖中产后亲鱼死亡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繁殖期雌性亲鱼的体长与产前体质量相关性符合幂函数方程W=0.003L3326,R2=0.926;产前个体之间体质量与实际的产卵量关系差异性较大,有的产前体质量较小,产卵量却较高,有的产前体质量较大,产卵量却较少,但整体趋势随着产前体质量的增大,产卵量增多。初次性成熟的个体产卵量一般在3116±1054粒,随着年龄和体质量的增加,产卵量逐渐增多,10kg的个体产卵量可达到17361±5304粒。人工繁殖过程中,亲鱼死亡的原因多数是人工操作不当,体表受伤水霉滋生而致死,少数个体是由于背部注射药物造成肌肉腐烂及体内血管破裂造成大出血而死亡,并针对亲鱼产后死亡的情况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志忠 《内陆水产》1997,22(10):15-15
四大家鱼及鲤鱼夏季产卵后,通过产后培育,亲鱼产后的营养损耗和体表伤得到康复,下一步进入秋季培育阶段,在渔业生产中俗称“秋培”。“秋培”是亲鱼积累脂肪,促进性腺发育,增加怀卵量,为来年亲鱼产卵提供基础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亲鱼培育中极为重要。应对不同的亲鱼采取不同的培育方法,我们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1草、青亲鱼草、青亲鱼的秋季培育,可概括为“大食、大水、防病”。“大食”:秋季水温适宜,是草、青亲鱼大量摄食的阶段,投饲采用“以精料为主,精、青结合”的原则。具体做法是:草鱼每天每尾投喂精料(大麦、小麦、豆…  相似文献   

20.
张威  华明  宝良 《内陆水产》2004,29(7):26-26
产后亲鱼体质虚弱,容易感染疾病。为使亲鱼尽快恢复体质,为来年繁殖打下坚实的基础,产后亲鱼培育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