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Hampson),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从东北到云南均有分布,受害树种有马尾松、华山松、油松、云南松及云杉。幼虫蛀食主梢和侧梢,使松梢枯死,引起侧枝丛生,树冠成扫帚状。 我们苗圃担负着为社会提供优质无病虫害绿化苗木,为北京市绿化服务的使命。华山松苗木一旦被微红梢斑螟危害,就会降低价值,影响销售,影响造林绿化质量,已成为制约我圃生产的一大虫害。为有效控制微红梢斑螟危害,我们经过几年的室内外观察及防治试验,已初步掌握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年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对松树生长的影响,分别在当年5月份和7月份对微红梢斑螟危害过的马尾松、湿地松幼林实施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幼虫.结果表明: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对松树生长的影响与剪梢时间和树种有关.人工剪梢防治对马尾松、湿地松地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5月份剪梢的马尾松地径增长最明显,达14.87%...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辽宁东部地区危害红松的梢斑螟种类及发生规律,有效解决梢斑螟防治药剂少、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形态特征比对和DNA条形码分子技术对梢斑螟种类进行鉴定,并选用8%噻虫胺微囊悬浮剂(CS)、3%高效氯氰菊酯CS、5%杀铃脲悬浮剂(SC)、5%氟啶脲乳油(EC)进行无人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辽宁东部地区发生的梢斑螟种类主要为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冷杉梢斑螟D. abietella和芽梢斑螟D. yiai;微红梢斑螟在宽甸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次年4月初越冬幼虫开始活动,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为羽化高峰期;4种杀虫剂不同处理组的防治效果差异较大,药剂量600 mL/hm2的8%噻虫胺CS和橙皮精油助剂混用的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93.62%。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梢斑螟属昆虫物种数、寄主植物与危害组织概况,结果表明:梢斑螟属昆虫拉丁名物种98种;23个拉丁学名同种异名,21个拉丁学名属内同种异名,2物种为属间同种异名;寄主植物已知梢斑螟属昆虫59物种,主要危害松属(Pin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铁杉属(Tsuga)、黄杉属(Pseudotsuga)、刺柏属(Juniperus)、落叶松属(Larix)、落羽杉属(Taxodium)等8属针叶树种;58种取食组织明确,优势取食组织物种数依次为球果嫩枝芽=干溃疡形成层针叶=锈腐病处愈伤组织。人类对该属昆虫某些种类已成功控制。本文提出了防治该属昆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漳平五一林场马尾松种子园球果常见的害虫有16种,隶属4目12科。其中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油松球果小卷蛾和芽梢斑螟是影响良种产量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嫩梢、花芽、雌雄花、球果、种子等,使球果产量降低。采用营林措施和辅以“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进行防治,可有效地降低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地处皖南丘陵的宣州区国外松上常见病虫害进行了连续5年调查观察,笔者发现主要有:马尾松毛虫、松茸毒蛾、思茅松毛虫、微红梢斑螟、荔浦吉松叶蜂、浙江黑松叶蜂、桃蛀螟、铜绿丽金龟、油茶枯叶蛾、枯梢病(松色二孢菌)等病虫害,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国外松枯梢病和微红梢斑螟,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历,以便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在北京地区,油松、华山松等主要常绿树种受微红斑稍螟的危害非常普遍,给园林绿化养护带来影响。简述了自2009~2018年的10年间,通过采用人工捕捉、药物及微红梢斑螟性信息素的防治方法,对750亩园区内的1915株油松、188株华山松、90株云杉,共计2193株树木,进行微红梢斑螟防治的实验,并对危害苗木情况、虫口数量、防治效果、费用支出等进行了观察对比、汇总分析。实践证明:性信息素防治不但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拥有较高性价比、操作简便、科学、环保等优点,可以作为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的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的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上采集到为害嫩梢和球果的蛾类昆虫12种,危害严重的有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和油松球果小卷蛾,火炬松严重受害、湿地松则轻微,不同梢果实虫对松树种类、松梢和球果有选择性,几种害虫蛀食同一球果的混合发生是这类害虫明显的发生特点;编制了幼虫、蛹和成虫的识别检索表,列出寄生天敌昆虫名录,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蛀食松梢球果的蛾类害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江省的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上采集到为害嫩梢和球果的蛾类昆虫12种,危害严重的有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和油松球果小卷蛾,火炬松严重受害、湿地松则轻微,不同梢果害虫对松树种类、松梢和球果有选择性,几种害虫蛀食同一球果的混合发生是这类害虫明显的发生特点;编制了幼虫、蛹和成虫的识别检索表,列出寄生天敌昆虫名录,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微红梢斑螟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原名松梢螟,危害多种松树,在我县危害火炬松、湿地松幼林,以幼虫取食当年新梢造成危害。上世纪中后期随着我县造林工作不断深入,外松林面积增幅较大,一度出现微红梢斑螟大面积危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外松的正常生长,现将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黑龙江省红松林主要害虫的种类、分类地位、危害部位以及危害程度,共包括5个目14科36种。其中,枝梢及球果害虫松梢象、冷杉梢斑螟、微红梢斑螟以及食叶害虫落叶松毛虫是黑龙江省红松林的最主要害虫。同时,还提出了黑龙江省红松林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种子园种实害虫、害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观察马尾松种子园种实害虫和害鼠的种类有21种,严重危害的有机松瘿纹,马尾松窃蠹,芽梢斑螟,松实小卷蛾、油松球果小卷蛾、微红梢斑螟和社鼠。根据马尾松生殖发育规律,观察了 主要种实害虫、害鼠的 危害顺序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3.
微红梢斑螟是马尾松的主要蛀梢害虫之一。2013-2015年对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马尾松20年树龄的种子园的微红梢斑螟进行全面踏查、定点观测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该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方式及在马尾松不同树冠高度层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贵州黔南地区微红梢斑螟在马尾松种子园1年发生3代,主要以幼虫危害马尾松1年生主梢或侧梢的梢头,被害枝梢常表现为近90°弯曲或螺旋状弯曲,弯曲处有流脂,导致马尾松的主梢、侧枝枯死及树冠畸形,严重影响马尾松生长及成材。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昆明松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寻找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0,采用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其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并选用1.7‰高效氯氰菊酯混合粉剂、1.5%吡虫啉混合粉剂、2%敌敌畏烟剂等6种药剂进行昆明松梢斑螟的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昆明松梢斑螟在弥勒东山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梢内越冬。2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取食,幼虫3月中旬至5月下旬化蛹;成虫羽化期为4月上旬至6月中旬;成虫于4月上旬至6月中旬产卵;卵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孵化。各年度由于温度不同,其生活史稍有差异。昆明松梢斑螟的不同药剂防治试验以1.5%的吡虫啉+0.5%阿维菌素+98%滑石粉吡虫啉的混合粉剂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果梢斑螟对马尾松球果和雄花序枝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 Ragonot是我国马尾松雄花、球果和枝梢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幼虫钻蛀主梢,引起枯萎,树干弯曲,影响高生长和材质;钻蛀雄花枝,引起雄花枯萎,影响雌花受粉,雄花枝遭蛀大量折断后,枝基当年萌芽,形成众多的细枝,钻蛀球果,引起萎蔫、落果,造成马尾松种子园种子产量严重歉收。果梢斑螟在浙江省一年一代,以幼虫越冬。翌年3月上旬至5月中旬,是马尾松雄花含苞、开放和二年生球果逐渐膨大时期,果梢斑螟越冬幼虫随即蛀入雄花序枝和球果,但有关该虫对马尾松球果、雄花序枝生长发育的影响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索果梢斑螟危害对马尾松增枝、枝的生长量等的关系,为确定该虫的防治指标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子午岭林区油松主要害虫有微红梢斑螟、纵坑切梢小蠹、松大蚜、松针小卷蛾、松幽天牛、松六齿小蠹、油松球果小卷蛾、果梢斑螟8种。经过5年的观察,掌握了其发生发育规律。并通过不同方法对比试验,筛选出了最佳防治方案,其中:黑光灯、强光灯诱杀对微红梢斑螟、果梢斑螟效果较好;烟雾剂熏蒸法对微红梢斑螟和球果小卷蛾较有效;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松针小卷蛾、松幽天牛效果最好,杀虫率均在90%以上,但对环境污染严重,应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松梢害虫防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梢害虫是指危害松树嫩梢的害虫。四川省主要有油松球果小卷蛾、松梢螟、球果螟、松梢小卷蛾、桃蠹螟等5种,但以油松球果小卷蛾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松梢害虫主要是通过蛀入松梢,使之枯萎,使干形弯曲,不能成材。它危害方式的独特性决定其防治的艰巨性。因此,要搞好松梢害虫的防治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松梢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 不同的松梢害虫有不同的生活特性。要搞好预测预报工作先要了解其生活特性然后才有目的的观测,为防治工作提可靠准确的预报。松梢害虫的防治关键是要掌握恰当的时期。松梢  相似文献   

18.
松果梢斑螟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兴城市油松种子园中,从雌球花出现到球果采收,松果梢斑螟危害2年生球果,同时也危害1年生球果,危害率占昆虫总危害率的87.36%.通过对松果梢斑螟生活习性、危害关系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对其进行适时适药防治,可使种子园产量提高29.2%.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对松林的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红梢斑螟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松树蛀梢害虫,尤其对人工火炬松幼林危害严重.对南京及周边4个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型的野外试验地松林受害株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对人工纯林危害大于天然更新林;对火炬松危害大于马尾松和黑松;此外,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受害梢率与受害株胸径呈典型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对采集回的受害松枝室内剖查结果统计显示,火炬松受害大于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  相似文献   

20.
在思茅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以(E,E)-2,4-癸二烯醛、(Z)-11-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剂,对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以(E,E)-2,4-癸二烯醛为引诱剂,在思茅松纯林和混交林内平均每个诱捕器分别诱捕到松实小卷蛾6.30头和3.10头;以(Z)-11-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剂,在思茅松纯林和混交林内平均每个诱捕器分别诱捕到微红梢斑螟3.60头和2.40头;混交林内的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的诱捕量显著少于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