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韦平让 《广西蚕业》2007,44(1):11-11
小蚕片叶立体育是一项高效的养小蚕新技术,片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直立给桑,蚕儿攀缘取食,蚕粪自然落下.该技术的特点是省叶、省工、增产,且一目只喂一次蚕.但技术较难掌握,易产生小蚕,出现蚕生长发育不整齐的现象.必须抓好如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韦平让 《广西蚕业》2006,43(3):71-72
小蚕片叶立体育是一项高效的养小蚕新技术,片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直立给桑,蚕儿攀缘取食,蚕粪自然落下。该技术的特点是省叶、省工、增产,且一日只喂一次蚕。但技术较难掌握,易产生小蚕,出现蚕生长发育不整齐的现象。造成小蚕发育不整齐的主要原因是:叶质不一、小蚕不能及时转  相似文献   

3.
聂磊  杨艳  李梅  吕召云  孙猛  郭光 《北方蚕业》2021,42(2):34-38
对山东省区柳蚕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野外观察和室内室外人工饲养试验.发现柳蚕在野外自然环境条件下1年完成2个世代,以蛹态滞育越冬,幼虫取食柳树、枫杨等的树叶,幼虫期4眠5龄.柳蚕茧调查结果,全茧量5.89g,茧层量0.42g,茧层率7.14%,蛹重为5.38 g.  相似文献   

4.
不同蚕品种消化率和茧层转换效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藜  李泗贤 《蚕业科学》1989,15(1):57-60
<正> 蚕业生产上迫切期望选育出在相同给桑和饲养条件下,产茧丝量多的蚕品种,这是个蚕对桑叶的利用率问题,而利用率的高低,一般可由幼虫期的吐丝量与取食桑叶量的比例来评价。吉武成美(1982)报道,日本目前的家蚕新品种主要靠多吃桑叶结大茧。庄大桓等(1986)研究分析了我国近20—30年来蚕品种的变迁,主要经济指标都有很大增长,而饲料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笔者1987年秋季对家蚕的茧层转换效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5.
一、桑螟危害特点 桑螟,俗称卷叶虫、青虫等,是我区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桑螟一、二龄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及芽苞内取食,三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桑螟暴发时,可造成桑园片叶所剩无几,不仅影响产叶量,其排泄物还污染叶片,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蚕病.  相似文献   

6.
一、桑螟危害特点 桑螟,俗称卷叶虫、青虫等,是我区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桑螟一、二龄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及芽苞内取食,三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桑螟暴发时,可造成桑园片叶所剩无几,不仅影响产叶量,其排泄物还污染叶片,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蚕病。  相似文献   

7.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1):52-52
七、大蚕的饲养 大蚕是蚕儿丝腺成长时期,为了增产茧丝,必须养好大蚕,才能夺取高产。大蚕饲养技术要点如下: 1.良叶饱食 饲养大蚕要选摘成熟、新鲜的叶子。由于每次采叶量很多,故要松装轻放,随采随运,及时抖松摊开,防止叶子发热变质。 大蚕成长很快,食叶也多,要适当增加喂叶量,每次喂叶厚度大约是2~3层,以下次喂叶前半小时吃光为宜。4龄起蚕后便可喂全叶,一般每天喂叶4次。夏季高温干燥时,蚕儿的生长速度加快,叶子也容易失水干燥,每天喂叶的次数应适当增加。特别是5龄期,要尽量做到让蚕  相似文献   

8.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3,40(3):53-54
家蚕的幼虫老熟后,吐丝结茧,是它的本性,“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对这一本性的真实描述。但在生产上经常看到有些蚕不能吐丝结茧。众所皆知,丝茧育是以获取茧丝为主要目的,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希望广大蚕农朋友了解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经过笔者调查,总结有以下几种原因可造成家蚕不吐丝结茧。1蚕儿发育不良1.1温度:催青期胚子发育在30℃以上的高温或20℃以下的低温,以及饲育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蚕儿的丝腺发育造成影响,丝腺发育畸形,便可产生不结茧蚕。1.2营养:稚蚕期用叶过老或5龄蚕食下大量的嫩叶或喂叶不足,蚕儿常常处于…  相似文献   

9.
蚕的食性     
一、蚕的取食过程蚕对有些植物的叶,理都不理就爬开了,对有些叶,则爬上去而不啮咬,对有些叶咬几口也就停止了,只有对桑柘等的叶能继续就食并结成坚实的茧子,把蚕就食的过程作了分析,了解到蚕从接触叶到连续地不断取食,其间有诱导,啮咬和继续取食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总结经营专业化小蚕共育成功经验,提出了血液型脓病、僵病、败血病的预防方法。脓病重点防接触传染和交叉传染;白僵病用自配的防僵粉在蚕不同的生长期用不同浓度的防僵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细菌病则注意不要喂湿叶、堆沤叶、污叶和虫叶,定时添食蚕服康1号,控制蚕头密度。  相似文献   

11.
栗蚕,俗称为核桃楸蚕或灯笼茧蚕,是鳞翅目大蚕蛾科完全变态的野生吐丝经济昆虫。本文用文字和图片形式详细介绍了栗蚕的卵、幼虫、蛹、蛾的形态特征,概述了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提出对栗蚕的进一步驯化、选择和提纯问题。  相似文献   

12.
桑螟防治有效药剂及适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螟属鳞翅目 ,螟蛾科 ,是浙北蚕区主要的夏秋季桑园害虫之一 ,一般一年发生5代。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 ,低龄幼虫个体小 ,绿色 ,不易被发现 ;3龄起吐丝卷叶或叠叶居中取食 ,防治相对困难 ,特别是第3、4代幼虫 ,发生虫量多 ,气温高 ,幼螟发育快 ,防治适期较难掌握 ,而且正值秋蚕期 ,农药选择受限 ,常造成较大损失。为了探寻桑螟的防治适期、适用药剂及其它相关情况 ,我们在2000年进行了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嘉兴市蚕种场新一桑园32~34号地 ,品种荷叶白 ,树龄5年 ,中干养成 ,行株距1.67m…  相似文献   

13.
王玉荣  李芬  王林 《蚕桑通报》2011,42(4):52-53
桑橙瘿蚊自1987年在我县首次发现以来,由于虫体小,繁殖快,世代多,扩散传播极为迅速,一直是我县重点防治的害虫。桑橙瘿蚊以幼虫寄生在顶芽的幼叶问,锉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造成顶芽变形、弯曲、凋萎、枝条封顶停止生长。每年都有部分桑园受到危害,到中、晚秋蚕期,小蚕采不到适熟叶,大蚕期桑叶不足,叶质老化,严重田块中、晚秋蚕无...  相似文献   

14.
小蚕笼箱密闭育、大蚕简易蚕台育是根据小蚕和大蚕的不同生理特点而研究的两种省力养蚕法。将此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配套使用,不仅能满足小蚕对高温、多湿和叶质的特殊需求,又可解决大蚕期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节省桑叶和劳力。本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养蚕与普通育相比,幼虫龄期经过可缩短1~2天,收蚁结茧率提高5.33%,张种产茧量增加15.80%,张种产值增加52.02元,节省给桑和除沙劳动力30%左右,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家蚕蝇蛆病又称多化性蚕蝇蛆病,是由于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体表上,孵化后的幼虫(蛆)钻入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病害。该病对蚕业生产危害很大,对家蚕危害时间较长。该病对我县每年的春蚕、中秋蚕、晚秋蚕都有不同程度危害,  相似文献   

16.
"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饲育是养蚕的关键。小蚕叠式蚕框育因其具有省工、省叶等优点,目前在我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掌握小蚕叠式蚕框育的十日三眠日眠控制技术,可提高小蚕共育的质量,增加种桑养蚕效益,推动我区小蚕共育向商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夏蚕和早秋蚕是我县原养蚕布局中饲养数量相对较少的两期,饲养量最多时约占春蚕的80%。从90年代起,饲养量逐年下降,最近几年出现了不养夏蚕和早秋蚕的情况。究其原因:①饲养数量少,形不成规模;②饲养季节温度高,桑叶嫩小,易干瘪,采叶化工大,劳动强度高;③...  相似文献   

18.
秋期大蚕条桑1日3回育与当前蚕区片叶1日4回育的生成成绩一致,表明秋期大蚕采用条桑1日2回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吴英 《四川蚕业》2010,38(3):43-43,55
蝇蛆病是一种多化性寄生蝇的幼虫(蛆)寄生蚕体而引起的蚕病。蚕蛆蝇为害家蚕时间很长,范围较广,一般从每年的5~10月几乎每个蚕期都有为害。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春季蝇蛆病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广西蚕业》2000,37(3):54-54
1 划片采叶 计划中秋或晚秋蚕五龄采用条桑饲育的蚕户,要划出三分之一左右的桑地作为小蚕期用叶 ,其余部分桑地小蚕期不采叶,使枝条中、上部留有叶片,以便剪取桑条时留叶位次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