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春季,为害麦田的红蜘蛛,主要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麦圆蜘蛛喜阴湿,怕高温、干燥,多分布在水浇地或潮湿阴凉的麦地,一般发生在前期天气凉爽情况下。麦长腿蜘蛛喜温暖,干燥,多分布在平原、丘陵、山区、干旱麦田,一般春旱少雨年份易于猖獗成灾,常常发生在后期高温天气情况下。红蜘蛛以成虫和若虫吸食麦叶汁液,被害麦叶表面布满黄白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合并成斑块,叶片发黄,严重时,小麦不能抽穗,枯萎而死。  相似文献   

2.
一、小麦红蜘蛛(一)症状小麦红蜘蛛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性较大的昆虫。小麦红蜘蛛又叫麦蜘蛛、火龙、红旱、麦虱子,主要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两种。小麦一旦被它侵害会导致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二)活动规律早春降雨是影响小麦红蜘蛛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麦长腿蜘蛛喜干旱,生存适温为15~20℃,适宜湿度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3.
麦蜘蛛,俗称火龙、火蜘蛛,主要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现将麦蜘蛛为害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1961—1963年作者在五河县对麦蜘蛛的生活史、为害习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当地麦蜘蛛主要有两种:一是麦园蜘蛛(Penthal SP.),一是麦长腿蜘蛛(Petrobia Latens)。麦园蜘蛛一年发生二至三代,以成虫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为害,并产卵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害最重。4月中旬以后成虫密度漸減。5月以后田间已見不到成虫,而以卵于土中或麦根及其他复盖物中越夏。10月麦播后,卵又孵化,11月中旬田间虫口密度較大,至12月中旬大部份开始以成虫越冬。麦长腿蜘蛛一年发生三至四  相似文献   

5.
麦蜘蛛属于螨类,有4对足。它是小麦经常发生的一种害虫。麦蜘蛛刺吸小麦汁液,造成很小的黄白色斑点,比蚜虫刺吸的虫孔小,一般也不引起坏死,但密度很大时也能造成植株枯死或不能抽穗。成片发生时,有虫区往往比周围健康小麦稍矮,远看如同被火烧过,所以麦蜘蛛也俗称火蜘蛛。小麦蜘蛛体色红褐,也称红蜘蛛,主要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两种,麦长腿蜘蛛的明显特征是第一对足  相似文献   

6.
在秋春干旱条件下,地膜麦田麦长腿蜘蛛、麦蚜从秋苗至抽穗前虫量比露地麦田高1~2倍,地下害虫危害株率比露地麦田高2%~14%,特别是宽膜穴播麦田对麦蜘蛛、麦蚜和白粉病发生有利。地膜麦田杂草量比露地麦平均减少24.3%。精细整地,规范种植,药剂拌种,及时喷施除草剂是控制地膜麦田病虫草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麦蜘蛛又名火龙、红旱、麦虱子,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平原水浇地以麦圆蜘蛛为主,丘陵旱地以麦长腿蜘蛛为主.郑州市小麦种植面积约为15.07万hm2,常年发生面积6.33万hm2左右,占麦播面积的36%,而严重年份发生面积达到12.06万hm2,是常年发生面积的2倍,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9%,盛发期虫口密度为850头/33.3cm,最高点为12000头/33.3cm,是防治指标的60倍,发生严重地块可造成麦叶发黄,植株矮小,个别田块甚至造成麦株干枯死亡.对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洁 《河北农业》2007,(6):37-37
麦蜘蛛俗称红蜘蛛、火龙、红旱、麦虱子等。属叶爪螨科。我国小麦产区常见的麦蜘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麦长腿蜘蛛,一种是麦圆蜘蛛。  相似文献   

9.
正枣强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农业强县。小麦是我县粮食生产的主要种类。保障小麦的优质、高效生产,不断强化小麦常见虫害的应对能力,提高虫害的防治水平,对于促进我县农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红蜘蛛1、形体特征。小麦红蜘蛛俗称火龙、红旱等,分为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我县常见的是麦长腿蜘蛛。每年发生3—4  相似文献   

10.
麦蜘蛛属于螨类,有4对足。它是小麦经常发生的一种害虫。麦蜘蛛刺吸小麦汁液,造成很小的黄白色斑点,比蚜虫刺吸的虫孔小,一般也不引起坏死,但密度很大时也能造成植株枯死或不能抽穗。成片发生时,有虫区往往比周围健康小麦稍矮,远看如同被火烧过,所以麦蜘蛛也俗称火蜘蛛。小麦蜘蛛体色红褐,也称红蜘蛛,主要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两种,  相似文献   

11.
麦圆蜘蛛的身体很圆,四对足又是等长,所以老乡们有叫它做"圆蜘蛛",这种蜘蛛和发生于早地的体形较小前后二对足都特别长的麦长腿蜘蛛比较,其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都  相似文献   

12.
麦长腿蜘蛛是我省丘陵旱地和平原缺水地区危害小麦的重要害螨。近两、三年来由于冬春气候干旱,发生严重,一般单尺行长小麦有螨400—600头,多的达1000余头。被害麦叶呈现苍白失绿有斑点,严重的麦叶黄枯,植株矮小,甚至不能抽穗。1983年荥阳县麦播面积36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巴氏新小绥螨对麦蜘蛛的控制作用和防治效果,于晋南冬小麦田采用田间定量投放方法开展了巴氏新小绥螨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麦蜘蛛密度约为900头/m时,按112.5万头/hm~2的量投放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效果可达95.19%;投放区的小麦产量比不投放区提高1 495.05 kg/hm~2,增产幅度达24.81%;净收入增加1 863.12元/hm~2,投入产出比为2.08∶1。在晋南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混合发生地块,定时定量投放巴氏新小绥螨能有效控制麦蜘蛛为害,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 麦长腿蜘蛛近年来在我区发生为害严重。在防治中发现其活动规律等方面与前人报道的有许多不同,传统的防治技术与其不相适应。为此,1980年以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了  相似文献   

15.
1961-2010年中国主要麦区冬春气象干旱趋势及其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冬春连旱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和粮食增产,本研究以中国主要麦区为研究对象,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主要麦区冬春季降水、无降水日数和极端干旱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当地冬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揭示冬春干旱在当前气候背景下的演变趋势,为科学应对冬春干旱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与Robust F线性显著性检验分析1961-2010年中国北方各站点冬春季降水、冬春季无降雨日数的线性倾向与显著性,揭示冬季、春季和冬春季的降水和无降雨日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根据气象干旱等级的国家标准GB/T 20481-2006将干旱5个等级中的重旱和特旱定义为极端干旱,基于降水距平的滑动平均,计算1961-2010年各年冬春季极端干旱频次的线性倾向,分析极端干旱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趋势和干旱风险剧增区降水的时间变化,揭示干旱时间动态趋势。【结果】(1)1961-2010年,华北为中心的冬麦区冬春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中心区域山西、河北和山东西北部冬春两季极端干旱的频次呈现增加趋势,陕西东部和湖北西北部春极端干旱的频次也呈增加趋势;(2)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即冬季气象干旱呈加剧趋势,其他区域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3)1961-2010年华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中南部和西北春麦区南部的春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且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其他区域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4)从重点区域降水的时间动态看,近20来华北地区的冬季和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冬春气象干旱风险呈剧增趋势;近50年来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而春季降水呈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长江中下游麦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春季降水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华北地区冬春季降水呈急剧下降趋势,无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华北冬小麦冬、春干旱势必由于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和抗旱成本的增加而导致干旱风险加大;黄淮冬麦区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春季降水尽管也呈下降趋势,由于该区域春季平均降水量对小麦来说以偏多为主,降水减少还不会影响到小麦生长,该区域降水的减少可能对冬小麦生长有利;气候干旱区东北和内蒙春麦区、西北春麦区西部50年来的冬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有利于春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市小麦病虫害多在4~5月发生,发生种类主要有小麦麦蚜、吸浆虫、麦蜘蛛、麦叶蜂、小麦白粉病、小麦叶锈病等病虫害。因此,做好4月份和5月份小麦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夏粮丰收的关键。小麦蚜虫防治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红蜘蛛是辛集市麦田常发性害虫,主要种类有两种,即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俗称"火龙",以其剌吸式口器剌吸小麦叶片汁液进行为害,受害小麦叶片出现针刺状白斑,严重时整个叶片灰白,逐渐变黄、枯萎、死亡,造成小麦减产,一般情况小麦减产15%~20%,严重地块减产达50%~70%。1为害时期麦红蜘蛛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和卵在杂草和越冬麦苗的根际或土缝内越冬。11~12月如遇无风暖和的天气,越冬  相似文献   

18.
阜阳市小麦红蜘蛛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总分析了阜阳近26年麦蜘蛛的田间发生实况和气象资料,初步摸清了麦蜘蛛在阜阳的发生特点,浅析了麦蜘蛛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 春季是小麦各种病虫害发生蔓延的时期,是继小麦播种期防治之后的又一防治关键期,抓好春季防治工作,对小麦增产有重大意义。我省春季小麦常普遍发生的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和麦蚜、地下虫等,局部发生的病虫害有秆黑粉病、散黑穗病、纹枯病、叶枯病、病毒病、赤霉病、根腐病和粘虫、吸浆虫、麦蜘蛛、麦叶蜂、麦秆蝇等。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搞好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农业防治的技术重点是: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繁衍的生态条件,合理施肥浇水,特别不要过多施用氮素化肥和大水漫灌麦田。化学防治的技术最点是:适时防治和因病虫情制宜选用农药。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17,(2)
<正>春季气温回升,小麦将进入返青期。各种病虫害也会进入多发期,主要防治对象为红蜘蛛、麦蚜、纹枯病、白粉病、叶锈病等,而应重点监控的是红蜘蛛、纹枯病和白粉病。红蜘蛛小麦进入返青期,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对红蜘蛛的发生有利。防治不力会使小麦叶片出现黄白色小点,红蜘蛛吮吸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后,造成小麦生长不良,植株发育受阻,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