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由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水稻"香125S/Bar68-1"于日前完成了湖南省早稻区域试验和农业部批准的生产性试验。  相似文献   

2.
Nong4是Bar基因插入在受体小麦D染色体组上的转Bar基因小麦,由于其具有抗除草剂功能,转Bar基因小麦将成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除草剂小麦品种的重要材料。笔者以转Bar基因小麦及其与当地常规品种皖麦48的杂交F1代为材料,结合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系统地研究了转Bar基因小麦及其F1代的产量性状、旗叶的光合特性,探讨了转Bar基因小麦及其F1代产量性状产生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的角度揭示其原因所在,为转Bar基因小麦的高光效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的表现上,以Nong4为亲本的正交F1Nong4×Wanmai48比反交F1Wanmai48×Nong4有更好的优势表现,呈较强的中亲优势或一定的超亲优势,如其穗长、千粒重超亲优势率分别达到5.17%和4.41%。笔者研究分析Nong4及其正交F1Nong4×Wanmai48产量优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光能转化效率高、电子传递能力强、光合产物积累多等的综合表现。所以,在选育抗除草剂小麦杂交后代时,可以以Bar基因插入在D染色体组上的Nong4为父本,以当地优质高产品种为母本,从而获得高光效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3.
Z两优68是用不育系Z9s与D68配组育成的两系优质杂交早稻新组合,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地区作早稻栽培,2007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生育期适宜,丰产性较好,米质优,有香味,耐肥抗倒能力中等等特点。其栽培技术要点为播种期在3月底至4月初,秧龄30 d左右,保证基本苗150万~200万株/hm2,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4.
此研究为国家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建立而设。结果: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在吐絮期株高生长竞争优势达显著水平,超对照9.12 cm;吐絮期棉花覆盖度竞争优势达极显著水平,超对照100.5个百分点;产量竞争优势不显著,籽棉超对照66.92 kg/亩,皮棉超对照21.14 kg/亩;发芽率无竞争优势,低于对照0.5个百分点。与非转基因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总体上生存竞争能力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对转bar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法杂交早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组合各项经济性状稳定,生长整齐,使用除草剂Basta后的纯度达99.98%。据取样考种,理论产量平均达550kg/667m^2以上。转bar基因两系杂交稻与非转基因杂交稻在栽培上多一次专用除草剂,其它丰产措施基本相同,但除草剂Basta可视种子纯度等情况使用或不用。旱育软盘秧或旱育秧、早播早栽早管,有利于充分发挥供试组合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信息》2001,(4):42-43
一、水稻品种 一杂交稻品种 1. 优66。该品种为中国水稻所选育的早籼中熟三系杂交组合。199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生育期118天。株高80~85cm,穗粒数9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株叶型好,紧散适中,剑叶窄直挺举,分蘖力中等偏上。千粒重26.6g,精米率70.5%,整精米率27.0%,长宽比2.6,米质中上等,外观品质和口感较好。感穗颈瘟和白叶枯病,不抗细条病和稻飞虱。一般产量6 750~7 500kg/hm2。适宜在浙江南部、江西、广西、福建等省作双季早稻种植。栽培要点: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120~135万株/hm2;重施基肥,追肥为辅,后期一般不宜追肥;注意防稻纵卷叶螟、钻心虫和稻飞虱。 2. 香两优68。香两优68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早籼组合,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90cm左右,株叶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直立,分蘖力中等,每hm2有效穗375万株。每穗总粒数105粒,结实率83%,千粒重26g左右。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6.0%,垩白粒率6%,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0.9%,米质优良,米饭清香柔软。一般产量7 500kg/hm2左右。中抗叶瘟,感穗瘟,中感白叶枯。适宜在湖南、江西、以及浙江、安徽、湖北等省的早稻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湿润育秧,每hm2播种300kg,移栽秧苗龄不能超过5叶,短龄早插高产;每hm2抛(插)30万蔸以上,每蔸3~4苗,每hm2基本苗120万株左右;重施基肥并以有机肥为主;以湿润间歇灌溉为主,当总茎数在330万株/ hm2时,开始晒田,后期不宜脱水过早;以农业防治为主,适时适量施用对口高效低毒农药,重点防治纹枯病,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飞虱,孕穗后禁止使用剧毒农药。  相似文献   

7.
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稻谷对妊娠小鼠亚慢性毒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Bar基因水稻对妊娠期小鼠是否有亚慢性毒性损害及多代毒性累积。[方法]以60只18~24 g区间的SPF级昆明小鼠为试验对象,分别喂食含量为20%、40%、60%转Bar基因稻谷,并以常规D68水稻为对照,饲养90 d后合笼,自由取食、饮水并受孕繁殖F1代。在小鼠妊娠14~15 d解剖,测定孕鼠的血液生化、脏器重量及其病理学指标。[结果]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稻谷对亲代孕鼠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的影响;除喂食转基因稻谷含量为20%和40%的F1代孕鼠分别在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外,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稻谷对F1代孕鼠血液生化的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稻谷对亲代、F1代孕鼠的脏器重量及其病理学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表明转Bar基因水稻对亲代、F1代妊娠小鼠没有亚慢性毒性损害及多代毒性累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及其相应的非选择性除草剂草铵膦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为转Bar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为研究对象,以转Bar基因水稻Bar68-1、非转基因亲本对照水稻D68以及感虫对照水稻TN1为研究材料,并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上进行喷施0.5%草铵膦处理,对各处理褐飞虱的取食量、取食选择性和产卵选择性进行比较。【结果】褐飞虱在D68上的着虫率和取食量与TN1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产卵选择率显著低于TN1;褐飞虱在Bar68-1上的取食量、着虫率和产卵选择率与D68相比差异不显著;喷施0.5%草铵膦处理对褐飞虱取食量、取食选择性的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对褐飞虱的产卵选择率、卵块数和卵粒总数有一定影响,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结论】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Bar68-1对褐飞虱的取食和产卵行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沿江地区历来种植双季稻,但早稻生产产量偏低、米质较差、商品性不好.1998年和1999年,我场引进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配的两系杂交早籼组合"香两优68",表现较好.1998年参加我局早稻品比,产量为6.75t/hm2,居首位,比对照"嘉育948"增产1.3t/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在我局泊湖农场连片示范种植6.67hm2,平均单产6.95t/hm2.  相似文献   

10.
两优6326是安徽省宣城农科所培育,德农正成种业经销的两系中籼杂交水稻新品种,是目前我国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中兼具有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且稻米具有清香味的两系新品种.该组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d左右,与汕优63相仿,综合抗性较好,中抗白叶枯等病害.2005年在我乡马店村种植1hm2,平均产量达10275kg/hm2,尚有增产潜力.株高115cm,穗长25cm,每穗总粒数180料.其突出特点是:前期耐低温(适宜早播);中后期较抗高温热害,对不良气候适应能力强,结实率高,高抗倒伏;后期熟相好,秆青籽黄,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株两优15在娄底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株两优15系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用株1S与自选的优质恢复系H981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引进娄底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水稻科研基地进行了试种示范,表现出株型紧散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肥抗倒,抗逆性强等特点,全生育期108 d,平均产量8.51 t/hm^2。2008年进行了大面积多点示范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为: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科学施肥,合理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2.
以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香125S/Bar68-1为材料,比较了直播、抛秧、机插3种轻简栽培模式与草胺膦除草、常规除草两种除草方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大于除草方式;直播栽培模式下稻飞虱发生明显较轻,抛秧栽培模式下纹枯病始发期较机插、直播早;各处理采取的防治方案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显著,对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等的防效也明显,但对二化螟的防效不佳;建议施药时间以二化螟达到防治指标为开始时间,一般在5月26~28日第1次施药,约2周后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13.
To safely and sustainably utilize genetic breeding techniques for crop production,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herbicide-tolerant (GMHT) crops o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predators is required. In the laboratory, we examined the functional and numerical responses of 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 to eggs of brown planthopper (BPH),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which were reared on GMHT rice Bar68-1; the untransformed parental cultivar, D68; or a BPH-susceptive rice variety, Taichung Native 1. All stages of nymphs and female adult of C. lividipennis, either on GMHT rice or control plants, exhibited typical type II functional responses when fed on BPH eggs; the attacking rate and handling time of C. lividipennis on GMHT rice Bar68-1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n D68. The numerical responses of C. lividipennis on GMHT rice or controls fit Beddington’s model;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arameters of numerical responses between GMHT rice Bar68-1 and D68.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unctional and numerical responses of C. lividipennis to BPH eggs are not affected by GMHT rice Bar68-1.  相似文献   

14.
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研究表明,选用II优航1号作再生稻种植,比作单季稻每公顷可增产2.73t,增效16%。提出II优航1号再生稻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茂优601是籼型早熟杂交水稻品种,根据其生长发育特性及有关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适宜种植区域和高产栽培的各项技术措施。对适时早播,旱育小苗,两段育秧或插小苗,合理密度,前肥后移,增施穗粒肥,注重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措施作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两系亚种间杂交一季稻278S/中L208组合是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78S与粳稻广亲和恢复系中L208配制而成的。介绍了278S和中L208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此外,还介绍了278S/中L208组合的高产栽培及其制种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研优1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三系杂交籼稻新品种。总结了研优1号高产栽培(移栽和直播)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促分蘖早生快发创造高产群体结构、促穗足穗大籽粒充实优化产量结构因素等水稻高产栽培原理,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各个生产环节总结了山区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