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与花粉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5个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它们的育性转换及花粉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特殊环境因子作用下,不育与可育可发生相互转化,不同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均存在两个育性转换期,并且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第二个育性转换期稳定, 不同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不育期内其花粉发育均呈现连续变化,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虽  相似文献   

2.
对安湘S在湛江自然条件下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安湘S在湛江地区1 a内有2个明显的育性转换期,第1个育性转换期在5月底至6月初,育性从可育向不育转变,第2个育性转换期在10月下旬,育性从不育向可育转变,不育系的连续稳定不育期长达145 d以上;其育性转换敏感期为抽穗前11~15 d;早季繁殖自交结实率较高;安湘S在湛江地区晚季可以安全制种.  相似文献   

3.
对培矮64 S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培矮64S在湛江地区有明显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和可育期;不育期较长且育性稳定,连续不育天数为68 d;可育期内自交结实率较高,但可育期较短;育性转换敏感期为抽穗前20~10天,最敏感期为抽穗前17~13天,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约26.1℃.培矮64S在湛江自然生态条件下可以安全制种,也可自交繁殖,但自交繁殖产量不能保证.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低能氮离子束对籼型品系99-02进行诱变处理,在其后代中筛选到育性转换特性特殊的核不育水稻FHS,为了详细考察其育性及育性转换条件,该文通过分期播种并结合光温处理,对FHS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郑州地区,7月底到8月上旬育性稳定,为可育期;8月中旬到8月下旬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低,部分可育,为育性转换期;8月下旬后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为零,完全不育。结合气象资料和光温处理实验数据,得出FHS可育临界温度为27~28℃,不育临界温度为23~24℃。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新育成的小麦雄性不育系周13S-1的育性进行研究,同时观察了其花器形态。结果表明:在湛江,10月25日播期,周13S-1表现彻底不育;10月15日、11月5日和11月15日播期,均表现高度不育;其余播期,表现部分不育。根据湛江气象资料分析认为,温度是引起周13S-1雄性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高温使其雄性败育程度加重。周13S-1雄性败育呈现多种类型:花药有大量可育花粉但不开裂、花药雌性化和花药部分雌性化。未雌性化和部分雌性化的花药里存在部分可以被K I-I染色的花粉。该不育系的育成有望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粳稻光敏核不育系93—926s的育性转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93—926s的育性转换特点及育性转换期,证明93—926s是以光敏为主的不育系,育性转换明显,在天津地区,其不育期在8月初到8月底,育性转换期在8月30日左右,其育性转换临界日照长度为13~14h,临界日平均温度为23.0~24.0℃。  相似文献   

7.
为了纯合棉花核不育系抗A1,使其不育株率由50%上升到100%,通过调节播种期,从不育株群体中发现了2株育性转换不育株,并对该育性转换不育株的育性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A1育性转换不育株属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类型,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在27~28℃之间,敏感时期为花前7~13天;在自交条件下,抗A1育性转换不育株的不育株率逐代提高,经过3代自交,其不育株率已达65%,有希望纯合.  相似文献   

8.
在南宁的自然条件下,对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表现,及其与光、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是:不同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的天数有差异,同一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不同年份的育性转换表现及不育期天数也有差异。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KS-9,在南宁只有一个转换期,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和农垦58S在南宁有两个转换期。  相似文献   

9.
小麦不育系BNS在石家庄地区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自然条件下,对小麦温敏不育系BN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其在石家庄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开花习性和育性转换规律。结果表明:播期对BNS育性影响较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雄性育性表现为完全败育或高度不育→半不育→完全可育的育性转换规律。BNS在石家庄地区10月9日以前播种,具有稳定的不育期,在此时期制种安全可靠;在11月10日以后播种,具有稳定的可育期,并且自交结实率高,繁殖系数高。  相似文献   

10.
在长沙地区(N28°12′)自然光温条件下,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是“安农S-1”感受温度和日长变化,引起育性转变的敏感期。育性受日长和温度共同影响,温度尤为主导因素。育性变化敏感期,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花药在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多种生化成分含量及酶活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为:“安农S-1”花粉败育的基本原因,是不适光温条件使植株中正常的基因表达被阻遏,从而导致多种酶活性改变,代谢平衡失调,植株同化能力降低,某些物质分解加速,花粉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得不到充分供应,从而使花粉不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1.
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处理,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的光敏核不育主效基因等位。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可能均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且它们分别有独立的作用系统,环境温度对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全国各地区的6个籼型 PGMRs 和10个粳型 PGMRs 在北京地区的育性观察发现:自然条件下籼型 PGMRs 和粳型 PGMRs 育性表现没有类型间的差异,在短日照处理的条件下,粳型 PGMRs 一般育性较好,而籼型 PGMRs 一般育性较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多数 PGMRs,只能满足不育的要求,而不具可育的条件;少数 PGMRs 在该地区似乎具有不明显的育性转换期;个别 PGMRs 没有稳定的不育或低育时期。根据各材料各播期的花粉育性及结实率,16个供试材料从应用的角度可分为南繁北制型、准标准型和非利用型3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核不育性品种贵引AB的纯合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B.napus)细胞核不育系贵引AB育性转换不育株为材料,用分期播种和人工定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环境敏感类型、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敏感时期。[结果]贵引AB群体由可育变为半不育的临界温度是20.00℃,而由半不育变为不育的临界温度是16.00℃。但是,贵引AB不育株还是一个分离群体,其个体间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尚有差异。贵引AB不育株系186-1的10个单株由不育变为半不育的温度变化在15~20℃,而由半不育变为可育的温度则多数为23.00℃,少数为22.00℃,个别为18.00℃。贵引AB不育株育性变换的温度敏感期多数为开花前1 d,少数为开花前2 d。[结论]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贵引AB不育株育性转换特性明显,温度是控制贵引AB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高温有利于其雄性发育,低温不利于其雄性发育,光照对其育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低温雄性不育小麦BNS的育性转换规律,2007-2009年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BNS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NS具有不育彻底、育性转换彻底的特性,育性变化趋势为:完全败育-半不育-完全可育。低温是影响BNS育性转换的主要原因,表现低温不育,高温可育。BNS感受低温的敏感部位为发育的幼穗;BNS育性转换敏感期在抽穗前5~18 d,即雌雄蕊分化期至四分体形成期;在温度敏感期内,温度低于8℃时表现彻底不育,8~12℃是育性转换温度,温度高于12℃时表现完全可育。在豫北地区,9月23日-10月17日播种,表现彻底不育,可用于生产杂交种;11月18日以后播种均表现完全可育,可以自交繁殖不育系种子。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点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6~1988年.先后对十八套不同亚种类型的光敏感核不育系,在江西南昌,连续三年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已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基本探明了供试的十八套不同粳、籼亚种类型的光敏感核不育系,在南昌(28°41′N)的育性转换时期、阶段及稳定性.经育性转换及杂一代优势观察,已筛选出育性转换、开花习性及经济性状较好的粳型双9—2S、28006S和籼型W6417S、W6154S、赣ⅢS等光敏感核不育系.2.不同亚种类型及同一亚种不同品种的光敏感核不育系,其育性转换特点有明显差异.一般规律:籼型核不育系,普遍存在不育期较长,转育较晚,同时可育期易受低温影响结实的特点;而粳型核不育系,则普遍较籼型核不育系的不育期为短,育性转换较早,不育期因高温影响,常有部分散粉自交结实现象,但可育期因低温影响结实不明显.3.鉴于不同亚种类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点不同,结合其开花习性差异对杂交制种的影响,从育种应用出发,研究提出:我国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应重点主攻籼亚种,首先突破早熟早籼为宜.在选材上优先考虑矮秆、抗病、优质以及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等性状.  相似文献   

16.
大豆核不育突变体NJ89-1育性遗传分析及育性基因的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豆核不育突变体NJ89-1分离群体中,采用两种育性鉴定方法鉴别NJ89-1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对NJ89-1不育株和可育株进行人工去雄授粉,结果证明NJ89-1属于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突变体。用NJ89-1不育株和恢复材料配置杂交组合,遗传分析表明NJ89-1雄性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660对SSR引物对不育池和恢复材料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102对引物表现出多态。进一步利用这102对引物对5株NJ89-1不育株、2个恢复材料和5株NJ89-1可育株进行分析,发现位于O连锁群上的satt153和BE801128两对引物表现多态,因此初步把NJ89-1育性基因定位在O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7.
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不同的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光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短光照可育,长光照不育的特性,对光长的要求有局限性,并需要一定的昼夜节奏.在诱导育性转换的作用中,暗期的作用比光期的作用更大。对部分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光温条件对光敏型和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两个基本模式;同时,讨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与繁殖的季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甘蓝型油菜不同级别育性植株进行自交和异交结实试验,检验陕2ACMS系统中0~6级花株之间的育性差异,将其划分为不育(0、1级),半不育(2、3、4级)和可育(5、6级)三类。根据陕2A转育系与保持系及恢复系之间的复交试验育性分离比率进行遗传分析表明,半不育系洛川181A的半不育受半不育基因控制,相对不育基因为显性,恢复基因则为隐性。  相似文献   

19.
日长和温度对雄性核不育小麦C49S育性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气候箱控制试验表明,温敏型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转换除主要受控于孕穗、抽穗期的温度外,孕穗、抽穗期的日长对育性转换有一定影响,C49S在低湿短日照不育,温度长日照可育。长日照提高结实率,短日照降低结实率。在不育低温下,15h长日照处理可使C49S育性部分恢复,在可育高温下,8h短日照可显著降低育性。  相似文献   

20.
连续三年测定表明,从日本一甜瓜杂种后代分离出的一份雄性不育系材料,其育性圭一对具有典型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不育株的测交后代及可育株的自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率均符合孟德尔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