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翠白菜是利用Polima不育系的一个株系97Pol-3与经多代纯化的大白菜992-20株系配制的杂交组合,其田间综合表现良好,具有耐热、生长快、抗病等特性,品质性状优,是一个有推广价值的夏秋季白菜组合。  相似文献   

2.
磷酸变位酶遗传表现与结球白菜耐热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晓鹰  吴国胜 《园艺学报》1998,25(3):252-257
用结球白菜耐热和热敏感品种,研究了种苗中磷酸变位酶(PGM)同工酶表现形式与耐热性的关系。发现PGM-2位点带型的表现形式与耐热性相关。用耐热与不耐热品种杂交后的F1、F2和F3代株系分析了PGM-2位点与耐热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GM-2位点可以作为结球白菜的一个耐热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3.
以白菜(Brassica rapa ssp. chinensis,AA基因组)为母本,以起源于非洲对黑腐病免疫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BBCC基因组)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通过胚挽救方法获得ABC基因组杂种植株。杂种植株营养体粗壮高大,杂种优势明显。分子标记和流式细胞检测确定是真杂种。F1代植株初期无花粉,组培继代多代后育性逐渐恢复。与埃塞俄比亚芥回交的后代株系育性恢复速度高于与白菜回交的后代。流式细胞分析发现杂种染色质含量介于白菜和埃塞俄比亚芥之间,并且存在染色体和非整倍体加倍现象。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压片显示减数分裂中存在染色体不减数、染色体滞后、染色体非对称分离、染色体粘贴和染色体桥等现象。从人工合成ABC植株与白菜回交的群体中筛选出高抗或免疫黑腐病的株系,抗性可以遗传。  相似文献   

4.
该品种(系)于1979年用新农二牛心的干种子经辐射诱变后自交纯化,株系筛选抗病,优质单株系,然后集团采种,再按株系比较造育育成的抗病、优质早熟的矮桩结球白菜,经全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扩大生产试推。各种性状均表现重演,深受各界欢迎。1991年经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5.
张建文  徐彦 《蔬菜》1999,(8):15-15
青梗类型小白菜(不结球白菜)——“青抗一号”是常州市蔬菜研究所采用系谱选择与姐妹交、株系选择相结合方法选育而成的抗病、抗逆性强,丰产、质优的新品种,于1997年通过市级审定。目前已成为常州市秋冬季栽培的主要小白菜(不结球白菜)品种,并在省内外其它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白菜翻译起始因子异构体eIF(iso)4E的表达特性,以及该异构体与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互作关系,在白菜‘极早春’中克隆了eIF(iso)4E.a基因,在‘BP8407’中克隆了eIF(iso)4E.c基因。这两个基因长度一致,均编码200个氨基酸。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表明:eIF(iso)4E.a仅与TuMV-C4株系互作,而不与TuMV-UK1株系互作;eIF(iso)4E.c仅与TuMV-UK1株系互作,而不与TuMV-C4株系互作。对白菜eIF(iso)4E蛋白氨基酸序列及空间结构分析发现:eIF(iso)4E蛋白包含帽结合蛋白结构,eIF(iso)4E.a和eIF(iso)4E.c蛋白间存在20个差异氨基酸,其中17个差异氨基酸位于帽结合蛋白结构上;TuMV-C4 VPg与TuMV-UK1 VPg蛋白有4个氨基酸差异位点。通过对TuMV不同株系的VPg蛋白(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氨基酸序列频率分析发现,在4个氨基酸差异位点处,氨基酸的使用频率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在云南昭通地区冬春季种植的耐抽薹结球白菜品种,作者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优选了4个结球白菜杂交组合开展了耐抽薹性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结球白菜组合CBR19019JD的抗病性、结球性、耐抽薹性较好,优于对照日本强势白菜品种,适合在昭通地区冬春季栽培,可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葡萄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9个杂交组合357个株系的遗传变异分析表明,葡萄浆果成熟期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后代群体呈正态分布。杂种性状表现母本遗传优势,平均组合传递力为103%,狭义遗传力为0.284。在瑞必尔×87-1、红地球×玫瑰香后代中,晚熟株系比例大,87-1×瑞必尔组合中早熟株系比例大。  相似文献   

9.
芥蓝与菜薹杂种后代对TuMV的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芥蓝以及芥蓝×菜薹种间杂种后代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油菜株系的抗性。结果表明,芥蓝对广州地区TuMV油菜株系具有近于免疫的抗性。芥蓝×菜薹种间杂种回交后代抗TuMV油菜株系的选择效应受回交亲本影响很大:用抗病品种与杂种回交的后代,经两次系统选择后,已获得16个经济性状较好的白菜抗病品系;但用感病品种与杂种回交两代之后,抗病性明显下降,经两代系统选择未能获得抗病的菜薹品系。  相似文献   

10.
用于白菜和大白菜品种鉴定的EST-SSR复合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丽  郑晓鹰 《园艺学报》2009,36(11):1627-1634
 为了有效和全面鉴定白菜和大白菜品种, 研制了由3个引物对组成的6套EST-SSR复合标记 组合, 并形成了多重SSR的最佳实用试验条件。经由这6套标记组合完全鉴别了43个白菜和大白菜品种差异的检测, 并在3个大白菜杂交种个体之间的表现一致, 比较了单引物标记与复合标记的鉴定效率, 验证了这套技术和组合可以表达白菜和大白菜品种间多态性、品种内一致性及稳定性和重复性, 确认其可以高效准确和全面地鉴别白菜和大白菜品种的真实性和杂交种纯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李果实品质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农村院园艺所李育种圃内的吉林黄干核×西瓜李等七个杂交组合后代共277个株系为试材。每株系随机采取树冠外围成熟果实20个,口感评价李果实的鲜食品质;每株系选择充分成熟果实20个测其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含量。估算狭义遗传力,求各组合的传递力,超高亲度、超低亲度。测得结果:中国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以中×低组合后代出现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株系多。后代的总酸含量普遍低于亲中值,母本对后代的影响较  相似文献   

12.
白菜类蔬菜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利用AFLP 分子标记技术对白菜类蔬菜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10 对选择性引物组合, 扩增出4 173 条扩增带, 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芜菁与结球白菜和不结球白菜亲缘关系远; 而结球白菜与鸡冠菜和毛白菜亲缘关系较近, 与其它不结球白菜亲缘关系较远。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薹菜、菜薹、柴乌、箭杆白、马耳朵白等不结球白菜类蔬菜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指导十堰地区高山白菜合理施肥,以当地高山白菜为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高山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化肥投入量的增加,白菜产量及单株质量有随之而增加的趋势,硼肥对白菜增产效果不明显,有机肥有良好的增产效应;对该品种的白菜而言,667 m^2施纯氮15 kg、P_2O_5 7.5 kg、K_2O 18 kg、商品有机肥50 kg组合为最佳施肥处理,此时白菜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2018年4月6—7日,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遭遇了晚霜危害。调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种质资源圃中20个砧木品种(系)及4个砧木杂交组合后代对本次晚霜冻害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20个砧木品种(系)中,‘520C’和‘1103P’表现极抗晚霜冻害,‘狗脊’‘101-14’‘贝达’‘520A’‘110R’‘Kober’、河岸-2、河岸葡萄(♀)等表现抗晚霜冻害;4个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中,河岸葡萄(♀)×山葡萄左山75097组合6个株系、山葡萄泰山-11×河岸-2组合5个株系、山葡萄泰山-11×沙地葡萄Constentia组合4个株系、‘5BB’×黑龙江实生组合11个株系表现极抗晚霜冻害。调查结果将为生产上选择应用抗晚霜砧木及选育抗晚霜砧木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有效筛选抗马铃薯Y病毒种质,加快抗病毒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本试验对引自美国的9个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杂交组合后代进行PVY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并通过PVY人工接种鉴定评价分子标记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的9个杂交组合852个株系中,共有4个组合163个株系中含有抗性基因Ryadg分子标记RYSC3,占比19.13%;7个组合330个株系中含有抗性基因Rysto分子标记YES3-3A,占比38.73%。其中,2个组合42个株系中同时检测到2种分子标记。人工接种PVY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含有分子标记的株系接种后表现为抗PVY的比例为92.73%;不含有分子标记的株系接种后表现为感PVY的比例为28.57%。PVY抗性基因分子标记RYSC3和YES3-3A能够较准确地鉴定马铃薯PVY抗性资源,有助于早期选育抗马铃薯Y病毒种质资源。同时,本试验筛选获得10份高产、稳产的抗PVY薯条加工型马铃薯资源,可以为薯条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具有PVY抗性和适于薯条加工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正>京秋娃娃菜是由自交不亲和系06-699和06-459配制而成的秋播小型大白菜一代杂种。亲本06-699是2000年从山东引入的晚熟白菜品种,经过5代连续自交分离育成的稳定自交不亲和系。亲本06-459是1993年从早熟耐热株系8355群体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份普通白菜和5份苗用白菜(快菜)为材料,发芽期进行人工低温春化处理,幼苗移栽至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条件下进行光周期调控,以露地栽培自然春化为对照,探讨人工春化、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白菜在4℃低温处理20 d、光照时长16 h·d-1的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条件下品种间现蕾期变异系数为21.96%,露地低温春化条件下变异系数为17.13%,两者呈现极显著相关性,表明可以利用人工气候室穴盘栽培替代露地自然春化评价品种间的抽薹性能。在经过≥35 d低温处理和16 h·d-1光周期条件下不能现蕾的晚抽薹普通白菜优良株系,延长光照时间至24 h·d-1可以加速现蕾抽薹,提高了极晚抽薹普通白菜的育种效率,为选育光周期敏感型的晚抽薹普通白菜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浙粉202是以9179为母本、9178为父本的杂交一代番茄品种。1994年开始进行株系选择。母本9179是由从欧洲引进的高抗叶霉病的鲜销杂交一代品种9502与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的9132的杂交中经8代株系选择而成的。父本9178是由从美国引进的品种Heinz和上海品种“合作906”的杂交后代中进行株系选择,经7代选出的。1998年开始以9179为母本、9178为父本选配组合进行组合力测定。1999~2000年在杭州浙江省农科院试验场进行组合比较试验,同时在浙江省嘉善县、丽水市、衢州市等地进行生产性试验和小范围的扩大试种;2000~2001年度冬春季开始在嘉…  相似文献   

19.
从河南地方品种安阳包头的早熟株系中筛选出自交不亲和系安16,从北京早熟白菜品种中多代自交筛选出自交不亲和系夏23,经杂种优势测定,育成秋早熟大白菜一代杂种豫白菜8号。其外叶浅绿,叠抱型,生育期55~60d(天),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黑斑病。净菜产量为每667m23912.9~4704.0kg,其产量、商品品质显著优于对照小杂56和89 8。  相似文献   

20.
以白菜种子为试材,利用单因素培养皿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筛选出促进白菜种子发芽的因素及其浓度再进行正交设计,进而确定出促进白菜种子发芽生长的最优水平组合配方。结果表明:0.001 0%、0.002 0%的山杏壳木醋液;4.0、5.5 g·L~(-1)磷酸二氢钾;2.0、3.0、4.0、5.0 mmol·L~(-1)甘氨酸和0.100%、0.125%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可显著提高白菜种子的发芽率。正交设计配方0.01%山杏壳木醋液、5.5 g·L~(-1)磷酸二氢钾、0.083%含氨基酸水溶液、4.0 mmol·L~(-1)甘氨酸组合作为种衣剂可显著促进种子发芽,提升种子品质,提高白菜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