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对肉牛血清中微量元素水平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河西肉牛20头,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添加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分别在试验初和试验结束时静脉采血,测定肉牛血清中的微量元素水平和抗氧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可显著提高肉牛血清中Cu、Zn、Se水平,并能显著提高血清中T-SOD、GSH-Px、T-AOC水平,降低血清中MDA水平。提示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具有显著提高肉牛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肉牛因长期营养不良,体质瘦弱,无法站立,倒地不起。本病在我国北方比较常见,多数为冬季长期饲料供应不足,体质瘦弱,无法吃到足够食物。本病多出现在春季放牧初期,经过整个冬天的营养消耗,肉牛夏秋两季储存的脂肪消耗殆尽,已不能满足机体运行的基本要求,钙、磷、钾等元素缺失严重,如若不及时发现,可引起肉牛瘫痪,甚至死亡、淘汰。  相似文献   

3.
肉牛生产的环境调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界环境与肉牛生产有密切关系。环境恶劣不仅使肉牛生长缓慢,饲养成本增高,甚至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对于肉牛生产来说,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改造畜舍结构,改进通风、供暖、清粪设备,建立养殖场低投入、高产出、高品质的无公害畜产品清洁生产技术体系,是提高畜产品品质、解决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保证畜牧业可保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微量矿物元素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并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对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防止营养缺乏病有重要意义。在肉牛生长、发育、繁殖和与健康有关的生理过程中,某些微量矿物元素的不足或过量都将会导致肉牛生长受阻,从而损害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介绍了肉牛热应激的危害、热应激肉牛机体反应与营养代谢变化,阐述了葡萄糖、丙酮酸、肌酸及丙酮酸肌酸等快速能量补充剂的作用与机理、问题与展望,以期促进肉牛热应激缓解与能量快速补充剂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选用利杂1代公牛14头,随机分成两组,利用自制的肉牛浓缩料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饲养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添加肉牛浓缩料的混合日粮组可显著地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使增重提高28.57%,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对肉牛生长性能和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河西肉牛20头,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添加微量元素舔砖,对照组不添加),分别在试验初和试验末称重、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的相关激素水平。结果表明:肉牛微量元素舔砖可显著提高肉牛生长性能,并能显著提高血清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甲状腺素T3、甲状腺素T4以及脱碘酶水平。  相似文献   

8.
1反刍动物 日粮纤维用于反刍动物中,除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机体的正常代谢和供能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如用于产奶期母牛,用来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效果明显;用于肥育期肉牛,提高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A是肉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生化代谢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脂溶性维生素,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饲粮中维生素A不仅影响肉牛视觉和骨骼发育,也对肉牛脂肪沉积和肌肉大理石花纹形成等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在生产中,肉牛处在不同生理阶段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也不同,胎牛和犊牛阶段补充维生素A可增强肌内脂肪细胞发育和脂肪细胞增生,促进肌内脂肪沉积;育肥期限饲维生素A可提高肉牛的肌内脂肪沉积和大理石花纹等级。大理石花纹与牛肉的嫩度和风味密切相关,是衡量牛肉品质的重要指标。维生素A在肉牛体内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促进脂肪的形成,并在成脂定型、成脂分化和脂质蓄积的每个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脂肪沉积过程受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C/EBPs)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等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的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也可通过调控脂肪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肉牛的脂肪沉积。作者主要介绍了脂肪组织不同阶段的形成过程和维生素A的生物学功能;重点阐述了肉牛在不同生理阶段补充和限饲维生素A,通过转录因子的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等途径来影响成脂相关信号通路调控脂肪沉积的机理,以期为促进维生素A改善肉牛品质和高档牛肉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研究玉米皮和大豆皮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将30头西门塔尔杂交公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向基础日粮中添加0、7%玉米皮和7%大豆皮、14%玉米皮和14%大豆皮。试验为期63?d。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玉米皮和大豆皮可显著提高肉牛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P <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 <0.05)。饲料中添加玉米皮和大豆皮可显著提高肉牛干物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的表观消化率(P <0.05);对粗蛋白质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 0.05)。饲料中添加玉米皮和大豆皮可显著提高肉牛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 <0.05),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 <0.05),对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饲料中添加玉米皮和大豆皮可显著提高肉牛增重成本和毛利润(P <0.05)。总之,饲料中添加玉米皮和大豆皮可提高肉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促进肉牛生长发育,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好友-808是根据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易受影响,微生物菌群易失调,奶牛产奶不稳定,肉牛羊生长速度慢以及容易由应激引起各种疾病的特点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其作用:提高反刍动物采食量,改善瘤胃内环境,保障瘤胃健康;提高消化能力和饲料转化率;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含量,延长产奶高峰;促进肉牛羊生长、改善胴体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犊牛、羔羊腹泻;减少奶牛乳房炎、子宫炎及胎衣不下等。  相似文献   

12.
喹乙醇是一种促长剂,能促进蛋白质的同化作用,增强机体的蛋白质合成能力,从而促进动物生长.据报道,在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粗饲料来源的肉牛日粮中添加喹乙醇,可显著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率,延长氮素在机体内的停留时间,进而有利于机体蛋白质的大量合成.此外,喹乙醇还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明显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同时该添加剂毒性极低,对环境污染小,使用极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植物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茎、根或果实中萃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植物精油的来源广泛、绿色安全,具有很强的抑菌和抗氧化功能,能够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防治动物疾病。文章综述了植物精油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甲烷排放和肉品质的影响,为植物精油在肉牛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肉牛喂养技术决定着肉牛的肉质,还影响着肉牛机体免疫力与健康。为此,本文介绍了肉牛健康高效的育肥条件;又从科学饲配与喂养、严格饲养管理2个方面简述了肉牛健康高效的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由于母牛繁殖率低,小牛生长周期长等原因,制约了牛肉的供给水平。通过肉牛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使肉牛品种生产性能有所提高,如果能缩短空怀期,则可很大程度地提高繁殖速度。目前,许多肉牛养殖户大都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6.
提高肉牛育肥技术水平,不仅可提高牛肉产量,而且可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但在肉牛育肥过程中存在着配套技术含量低、育肥效果不明显的情况,而通过实施配套技术育肥肉牛,可获得明显的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提高肉牛育肥技术,不仅可提高肉牛产量,而且可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笔者经过对部分育肥户的调查,在肉牛育肥过程中,配套技术含量低,育肥效果不明显。实践表明,按以下配套技术进行牛的育肥,可获得明显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1品种选择牛种的选择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非肉牛品种在  相似文献   

18.
肉牛也称肉用牛,主要是以牛肉为主要用途的食品。既可以提供肉食、肉制品,也可以制作副食品。这类牛有特别显著的特点:身躯硕大、体重增长快、肉质鲜嫩、肉饲率比高。但对肉牛来讲,也逃不开中暑的发生,中暑常见病之一,也是一种综合症,这种病症是由于炎热造成的正常体温调节失调导致的机体不适症,其表现多为突发性的,又由于其病因的不同,可分为日射病和热射病两类。现就肉牛可能引起中暑的原因、肉牛自身的机体免疫力及平日饲养等因素叠加所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全株玉米青贮对肉牛饲喂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多种饲料调制方法可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的营养物质转化率,但调制后的饲料仍不能满足养殖发展需求和牛肉品质。为了探索,验证全株带穗玉米秸杆青贮饲料在我区现有条件下对肉牛的饲喂增重效果,我们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在安定区香泉伊兰肉牛养殖场进行了肉牛的饲喂增重比对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了解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形势,明晰当前肉牛繁育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牛肉生产潜力和繁育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辽宁省和山西省代表肉牛养殖场开展实地调研,分析我国肉牛繁育模式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主要包括自繁自育、仔畜繁育和育肥三种肉牛繁育模式,其特点各有不同。肉牛繁育模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良种化水平较低,选育潜力有待挖掘;养殖用地管理缺位,用地成本不断增加;劳动力数量减少,老龄化现象加剧;养殖融资贷款难,金融政策待完善。可通过加快肉牛品种改良,强化科学饲养管理;推进“牧繁农育”肉牛产业模式;推进“托管+肉牛培育”经营方式;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对肉牛繁育模式进行优化。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大良种繁育力度,推进肉牛良种化发展;完善肉牛扶持政策,稳固饲草基础保障;健全金融保障制度,创新养殖融资渠道;探索高效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产业发展水平;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