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发祥 《蚕桑通报》1989,20(4):59-61
提高蚕茧质量,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认真贯彻“优质优价”政策,合理评茧,是促进茧质提高的先决条件。当前应当从改进评茧方法着手,同时采取提高茧质的相应技术。主要是: 一、饲养优良蚕品种蚕品种是决定茧质优劣的内在因素。推广优良蚕品种对提高蚕茧质量、产量和茧丝  相似文献   

2.
茧质与蚕品种关系密切,同时也受环境条件(催青、饲育、上簇等环境与技术、桑叶饲料的质量)的影响,这是决定茧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对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夏茧品质、提出几点看法。一、蚕品种对茧质的影响 (1)蚕品种与茧质的关系蚕品种是蚕茧丝质量的基础,不同系统及不同化性类型的蚕品系和品种其丰产性能及茧质均有不同,即使系统及化性类型相同,也可能因选育亲本来源不同,选育方法不同而所培育出的蚕品系和品种的丰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雄蚕品种的几个茧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对雄蚕品种的结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等5个茧质性状作了配合力分析,得出了这些性状的遗传方差分析、一般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广义及狭义遗传力和供试品种的配合力效应,可供雄蚕品种选育和杂交组合选配时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广东省现行蚕品种的四个原种932、7532、湘晖、芙蓉品种为材料进行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对比实验,调查了每批蚕的疏毛率、蚕的发育状况及茧质。试验结果表明,湘晖蚕品种对该配方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最好,芙蓉、932次之,7532最差。  相似文献   

5.
雄蚕品种的茧质性状研究及其对雄蚕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龙 《蚕桑通报》2011,42(2):14-18
对现行推广的雄蚕品种与3个常规品种茧进行了茧质性状差异比较,结果表明:雄蚕茧具有茧层率高、干壳量高、茧幅整齐度高、全茧量低、含胶率低等特点,雄蚕蛹的鲜量、干量及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品种。绘出了雄蚕茧的恒温干燥曲线图,确认雄蚕茧的干燥规律与常规品种相似,但干燥速度快于常规品种。分析了雄蚕茧的茧质性状对雄蚕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桑品种的桑叶内在质量优否,直接影响家蚕的饲养成绩。近年来,随着家蚕多丝量新品种和桑树新品种的育成推广,过去对桑树品种育成推广的资料以产茧、茧质和丝质成绩介绍报道较多,而对原蚕制种产卵成绩的报道较少,作为蚕种场是以制种产卵为主,  相似文献   

7.
桑叶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当代蚕的体质、茧质,而且还影响到其制种成绩和后代蚕的饲养成绩。针对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桑叶质量优的4个主推桑品种农桑14号、农桑12号、强桑1号和金10,以荷叶白为对照,对原蚕种茧育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桑品种对家蚕的种茧育成绩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不同的季节表现有所不同,综合考虑原蚕生命力、茧质、kg茧制种量及卵质等主要性状,种茧育采用农桑14号和农桑12号为好。  相似文献   

8.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制种成绩(产良卵数、卵粒重)等方面都接近或超过了对照品种,是属于叶质特别优良的桑品种。  相似文献   

9.
蚕茧质量的好坏,在许多方面是由遗传性状所决定,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个优良的品种必须具有茧层厚、解舒好、净度优、出丝多的优点。要使这些优良性状发挥出来,就必须养好蚕、结好茧、烘好茧、缫好丝。因此也可这样讲蚕品种是决定茧质好坏的基础。营茧环境是决定茧质优劣的重要因素,烘茧、煮茧是保护茧质的  相似文献   

10.
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发明现行蚕品种转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的方法,新育成的蚕品种“雄晓”雄茧为黄荧光,雌茧为紫荧光,判性率100%。茧质成绩:全茧量1.499g,茧层量0.366g,茧层率24.42%,具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天然彩色茧因其柔和的色彩和特殊用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实验对几种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发育经过、茧质、丝质成绩及其茧丝色素固定效果等方面的进行了调查,通过与实用品种苏5×苏6(正反交)作了对比发现,多数彩色茧蚕品种及其杂交组合的饲育经过比对照短、茧丝量、茧层率、茧丝长等茧丝质性状都低于对照,但也有个别彩色茧品种的茧丝质接近对照;而彩色茧品种的茧丝纤度低于对照,各彩色品种茧丝纤度曲线特征有一定差异;黄色茧丝(如A4、A6)的颜色较绿色茧丝容易固定。为应用推广有色茧蚕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夏秋蚕饲养量约占全年的60%。夏秋蚕茧的丰欠及品质的优劣,对我省蚕茧产量影响极大。由于我省气候条件的特殊性,生产用种历来春种秋养,春秋兼用。无专用夏秋用品种,在正常气候情况下尚可适应,但遇恶劣气候和桑叶不良等环境,目前多丝量品种的优良性状难以体现,造成蚕作不稳,茧质下降。引用南方专用夏秋蚕品种,虽强健好养,但蚕小、茧小,产量低、茧质差、效益低。因此,选育适应我省夏秋气候特点的夏秋用蚕品种,对稳定蚕作,提高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将起关键作用。我所采用测交选配等手段选育出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夏秋用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黄、绿(白)茧色限性蚕品种分别与绿色茧蚕品种和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白色茧蚕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黄、绿茧色限性中系CLC-03、CLC-04、CLC-05和日系CLJ-06、CLJ-07等5个育种材料。选育出的各育种材料的发育经过、强健性、茧质等成绩都不同程度优于黄、绿(白)茧色限性亲本D03,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中系CLC-04、日系CLJ-06。中系CLC-04、日系CLJ-06与亲本D03相比,全龄经过短3 d;虫蛹率分别提高22. 45个百分点和10. 88个百分点;全茧量有所提高,茧层率分别提高1. 67个百分点和0. 79个百分点。二元杂交组合CLC-04×CLJ-06的实验室鉴定成绩显示:该组合为素蚕,限性性状稳定;茧色鲜艳,黄色茧为雌,绿色茧为雄;全龄经过20 d左右,可雌雄茧分别缫丝,雄茧丝质成绩普遍优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  相似文献   

14.
王琴 《江苏蚕业》2005,27(2):51-54
桑叶的质量直接影响蚕的体质、茧质、造卵数、产卵量和卵质。针对江苏省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桑叶产量高,质量优的3个主要桑品种湖桑32、育151、育71-1对原蚕的种茧育成绩进行了试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春季种茧育用桑品种湖桑32与育151较好,其茧质、幼虫生命率、虫蛹率都较好,优于育71-1。秋季种茧育用桑品种育71-1较好,其茧质、造卵数、产卵量等高于湖桑32与育151。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保存现行推广品种的部分母种为材料,采用1~2龄颗粒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调查茧质成绩,并与全龄桑叶育茧质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蚕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其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茧层率有升有降,增幅不明显。说明增幅主要来源于蛹体重量,其次为茧层量。通过茧质成绩尤其是全茧量、茧层量比较发现,小蚕人工饲料育转到大蚕期桑叶育后,生长迅速,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说明可能存在某种补偿生长,但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试验结果为下一步选育人工饲料蚕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2015年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引进14个一化性柞蚕品种,在南宁放养,并对这14个品种的龄期经过、各龄起蚕重量、茧质成绩、制种成绩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南宁饲养柞蚕具有龄期短(全龄经过约34-40d)、茧大蛹重(全茧量高于8.50g)的优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种茧保护后制种成绩差,留种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 蚕要从桑叶中摄取营养,而桑树品种不同,桑叶中所含的成分也有差异,对蚕的茧质、虫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场培育原原种都用湖桑(主要桑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有的蚕期,由于种茧全茧量轻,茧层量达不到标准不能制种,我们曾采取增加给桑回数的措施,但效果不显著。多年来,我们感到湖桑虽有叶片大,产叶量高,硬化迟的优点,但叶质是不够理想的。在1981年春、夏两季,我们进行了五龄期用不同桑品种的桑叶饲育原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白桑饲育的原蚕,收茧量、茧质都优于湖桑,对难养的蚕品种,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染色体工程将常染色体上的标志基因转座到W性染色体 ,育成实用限性蚕品种。推广限性蚕品种 ,实现专养雄蚕 ,可以有效提高叶丝转化率 ,改善茧丝品质。应用茧色限性品种和斑纹限性品种 ,丝茧育可实现雌雄茧分别利用 ,提高生丝利用价值 ;种茧育可提前预知雌雄比例 ,节省削茧鉴蛹用工 ,降低蚕种生产成本 ,提高蚕种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叶志昌  赵纯慧 《蚕学通讯》2000,20(1):38-40,44
解舒是反映茧质好坏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解舒率的高低,不仅影响蚕农的收益,而且还影响到缫丝厂的生丝品质和缫丝效益。 近年来,各地丝绸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对原料茧质量要求更高了。除了丝长长、上茧率和上车茧率高、缫折小以外,特别强调蚕茧解舒率在60%以上。而目前我省大部分蚕区蚕茧解舒率只有50%左右,与丝厂要求差距较大。如何提高蚕茧解舒率,成为蚕业工作者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 选育和推广优良蚕品种 选育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基础。根据国家蚕品种审定机构鉴定结果,蚕品种间解…  相似文献   

20.
不同蚕品种添食不同物质对茧质和造卵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尔军 《江苏蚕业》1998,20(2):18-20
家蚕添食J_v、V_c、C_s化学物质,具有延长5龄盛食期推迟丝腺增重峰值的出现,对高茧层率蚕品种的茧质提高作用较小,但能增加造卵数,对低茧层率蚕品种则有提高茧质减少造卵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