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病也逐步增多。过去,鹅的传染病较为常见的主要是小鹅瘟,鹅鸭瘟病、鹅口疮、禽出败、蛋子瘟(发生于产蛋母鹅)、副伤寒、流行性感冒、曲霉菌等。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鹅流感、鹅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2.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该病各种年龄的鹅均可感染,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差异很大。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饲料、饮水、鹅的体表、孵化场、孵  相似文献   

3.
徐霞 《中国畜禽种业》2009,5(11):127-127
在从事鹅病防治的多年工作中,经常听到鹅场主反应,鹅场刚建成的第一年,养鹅很顺利,从第二年开始,鹅病就不断增加。尤其是雏鹅的大肠杆菌病、种鹅的蛋子瘟、鹅浆膜炎、鹅副粘病毒病等等,几乎是连绵不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使得鹅场越办越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与鹅场防疫不当有关外,主要是鹅场消毒不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临床上常见的有脐炎、败血症、心包炎、气囊炎、眼结膜炎、肉芽肿及输卵管炎等特征。随着养鹅数量的增加、密度的增大,本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鹅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文章论述了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母鹅蛋子瘟,又名卵黄性腹膜炎或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是产蛋母鹅感染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是在产蛋期间发病,死亡率很高,所以群众称之为“蛋子瘟”。本病的特点是输卵管感染发炎,卵黄破裂,  相似文献   

6.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在养鹅区成年鹅发病较为普遍,尤其是母鹅,产蛋期间发病的死亡率很高.俗称"蛋子瘟".公鹅感染大肠杆菌病后主要表现为阴茎肿大,有大小不一的结节.通过交配可在鹅群中传播.是该病临床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鹅"蛋子瘟"病又称传染性卵黄腹膜炎。是由大肠杆菌侵入产蛋期公、母鹅的生殖系统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母鹅治愈后丧失产蛋力,公鹅生殖器也会受到很大伤害,母鹅基本失去种用价值。本病一旦发生,整个种鹅场基本失去生产能力,因此预防该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种鹅“蛋子瘟”又称传染性卵黄腹膜炎,有的地区也叫作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其特点是:专门侵害产蛋期的母、公鹅,往往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发病,直至产蛋结束,病鹅治愈后也失去种用价值。该病的发生与流行,给种鹅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从危害种鹅的产蛋率、出雏率这个角度来说,该病是影响鹅业发展的第一大杀手。2008年底,  相似文献   

9.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雏鹅和产蛋鹅的细菌性疾病。雏鹅患病后,表现为拉稀、气囊炎等症状。蛋鹅则表现为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发炎,形成卵黄性腹膜炎,故称"蛋子瘟"。鹅只因应激反应、饲养管理不当等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其肠道内的大肠杆菌会异常繁殖,因而引发该病。此外,饲料发霉变质、长途运输、预防接种、饮水不洁、群体过密、通风不良、温度骤降等,均有助于发病。  相似文献   

10.
一、雏鹅群1、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7天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农村鹅业发展较快,但是,随着农村鹅业的发展,鹅病及其危害也随之增加,其中对养鹅业危害较大的有小鹅瘟、鹅蛋子瘟、鹅鸭瘟和由饲料因素引起的软骨病。现将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几种鹅病及其防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养鹅业威胁极大。近几年来随着养鹅业的不断发展,小鹅瘟在很多地区呈现流行和传播趋势。文中就小鹅瘟的发病、诊断、防控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小鹅瘟是小鹅的最烈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50%~95%。小鹅瘟病毒主要通过病鹅的分泌物、排泄物、种蛋及病鹅饮过的水、饲料、用具、场地等传播。雏鹅患病日龄为2~30天,以5-20日龄发病最多,病死率达75%~100%。一个月以上极少发病。最急性型发病多见于出壳后3~10日龄雏鹅,无先期症状,病突发倒地死亡。急性型发病多见于5~15日龄小鹅,病程1~2天,  相似文献   

14.
李进昌 《新农村》2001,(7):20-20
种草养鹅在不少地区已普遍推广,出现了不少规模化养殖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搞好鹅病防疫,特推荐以下免疫程序。1.肉鹅1日龄预防小鹅瘟:应用小鹅瘟活疫苗(即弱毒疫苗)1头份,用0.2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注射后7天能产生免疫力。如无此疫苗,可用抗小鹅瘟血清0.5毫升或抗小鹅瘟高免蛋黄液0.5毫升,4日龄时肌注。如果种鹅在产蛋前已注射过小鹅瘟活疫苗2次,所产蛋孵出的雏鹅就有抗小鹅瘟抗体存在,不需要注射疫苗。3日龄预防鹅副粘病毒病:应用鹅副粘病毒活疫苗1头份,用0.3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也可用鹅副粘病毒油乳疫苗0.5毫升肌注。如无上述疫苗,可用小鹅瘟、副粘病毒病二联血清或小鹅瘟、副粘  相似文献   

15.
鹅群免疫程序及疫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 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16.
大雁鹅又称朗德鹅、雁鹅,是著名的肥肝专用鹅,其早期生长快,体大毛纯,胸腿发达,肉质鲜嫩,体重可达7—8千克。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5日龄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小鹅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不但有小鹅瘟的典型症状,也会加重单独感染大肠杆菌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鹅的鸭瘟病毒病又称鹅病毒性溃疡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鹅的一种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流行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并有一定周期流行性等特点的传染病。本病流行于夏季,往往是鹅、鸭共养或共用一个水  相似文献   

18.
无菌采取怀疑患小鹅瘟雏鹅的脑、肝、脾、肾等组织样本,健康鹅胚尿囊腔接种分离病毒,经雏鹅保护试验及鹅胚内中和试验鉴定,确诊病雏鹅的病原为小鹅瘟病毒,应用所分离的病毒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经效力检验,取得对小蛾瘟攻毒保护100%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鹅,其传染性和死亡率均较高,是危害养鹅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鹅场具备科学系统的养殖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疾病的发生,但是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还是必不可少的,养和防结合无疑是双剑合璧,是理想的养殖方式。下面看看鹅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方法。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3~20日龄容易发病。临床症状:最急性型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急性型的表现是采食量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