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几种小麦族亲缘植物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近年收集到的几种小麦亲缘植物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麦谷蛋白的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高分子量区,2种披碱草、旱麦草、华山新麦草、大赖草、簇毛麦、节节麦、黑麦都有HMW-GS条带存在;拟鹅观草、纤毛鹅观草、无芒雀麦、二棱大麦和燕麦没有HMW-GS条带。在低分子量区,除无芒雀麦、纤毛鹅观草和黑麦没有LMW-GS条带以外,其它亲缘植物都有1~7条LMW-GS条带;醇溶蛋白的A-PAGE电泳结果表明:20份材料共分离出28条醇溶蛋白带纹,其醇溶蛋白多态性达100%,表明所分析的材料间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对20份材料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其遗传距离在0.27~0.72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61时,所有材料被聚为6类,其中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纤毛鹅观草和黑麦分别单独成类,纤毛鹅观草和黑麦与其它小麦及其亲缘植物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无芒雀麦与簇毛麦之间、拟鹅观草和披碱草之间、旱麦草与大麦之间具有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醇溶蛋白凝胶电泳方法对陕西关中地区的33个小麦品种进行电泳分析,得出的各品种的电泳图谱及电泳模式证明,小麦种子醇溶蛋白凝胶电泳图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多态性和特异性,是用作品种鉴定的好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33个小麦品种的电泳图谱和电泳模式,制出了小麦品种鉴定检索表。与同工酶法相比,该方法所需仪器设备少,简便易行,不损伤种子发芽力。对大麦的初步研究表明,该方法用于大麦品种鉴定也是可行的。文中对该方法在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SDS-PAGE技术和A-PAGE技术对8个小麦种质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CS)和醇溶蛋白亚基进行分析发现,有3个种质系中含有被公认的优质亚基5+10亚基,同时7+8亚基、1、2^*等强弹亚基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这些种质系的醇溶蛋白与作为对照的普通小麦相比在谱带的数量和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其醇溶蛋白带型丰富,一共分离出35种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而作为对照的7个普通小麦品种一共分离出16条谱带。在ω-快带区和γ-慢带区有较对照品种丰富的谱带出现。同时还发现其种质系缺少GLd1B3位点。研究认为,这8个种质系是新型的育种材料。具有丰富的优质亚基和兼抗多种病害的优良抗性,宜发展为核心种质进行保存、传播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及其在品种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技术对200多个小麦品种的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带谱是品种的重要遗传特征,它既能区分所有具有遗传差异的品种(品系)又能反映出品种(品系)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该方法分辨力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应用于品种鉴定,纯度分析和作为一种遗传选择标应用于作物育种,本次研究以品种间醇溶蛋白带谱的相信系数为指标,采用类平均法,对其中部分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结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品种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为材料,对人工加速老化种子的活力及其醇溶蛋白、麦谷蛋白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45±1)℃、高湿(95%相对湿度)老化处理20d后,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降为0,活力完全丧失。与未老化种子相比,人工老化20d后的种子醇溶蛋白与麦谷蛋白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在ω、γ、β、α4个醇溶蛋白区,3个品种醇溶蛋白表达量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在ω和γ醇溶蛋白区,3个品种还表现出个别谱带的增加或丢失;郑麦9023部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丢失,周麦18、新麦208部分麦谷蛋白亚基表达量下降,推测种子醇溶蛋白组成的变化与种子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T型雄性不育小麦种子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梯度SDS-PAGE方法分析了T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种子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组分,发现两系间有明显差异,而且四个不同品种小麦不育系均有各自与保持系区别的谱带出现,表明T型雄性不育小麦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品种特异性。用单、双向电泳结合银染技术进一步分析了胚乳醇溶蛋白,发现不育系11A和14A,分别有24kD和36kD的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7.
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国内外学者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开发并运用A—PAGE、SDS—PAGE、HPLC、RPHPLC、CZE等技术,按谱带迁移率的大小将醇溶蛋白分为4种,将编码醇溶蛋白亚基的基因定位于第1、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短臂上。多数的醇溶蛋白组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少数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些醇溶蛋白的组分表现出共同遗传的特点,在杂交后代的分离中表现为一个遗传性状,由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将高分子量谷蛋白定位于第1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长臂上,将编码亚基的基因整理分类并命名。许多研究成果被成功地应用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培育出许多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8.
小麦贮藏蛋白是面粉品质的主要评价指标。本研究以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的强筋小麦(济麦44和济麦229)和中筋小麦(济麦22)为试材,分析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及4+12和5+10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的籽粒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及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在小麦灌浆期的积累动态和成熟籽粒中的贮藏蛋白种类、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在整个小麦灌浆期的积累趋势相同,均持续上升,但GMP积累却存在较大差异,强筋小麦的GMP含量持续增加而中筋小麦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类型上看,5+10亚基组合的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及GMP在灌浆中后期的含量均高于4+12亚基组合类型。通过TMT(tandem mass tags)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3个小麦品种的成熟籽粒共检测到53个贮藏蛋白,共分为三类,包括27个醇溶蛋白、16个Avenin-like蛋白和10个麦谷蛋白。济麦44较济麦22相对含量高的原因是大多数贮藏蛋白的表达量高,而济麦229相对含量高的原因是部分贮藏蛋白超高量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小麦品质改良和优质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山东省目前种植和将要推广种植的24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对这些小麦品种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为小麦品质育种和食品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6个小麦亲本及其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了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子粒蛋白质含量,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含量,醇溶蛋白和球蛋白相对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清蛋白相对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模型;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对含量,球蛋白相对含量为部分显性至完全显性。子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部分显性,醇溶蛋白相对含量表现为完全显性至超显性;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