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芦笋是赣榆县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种植面积已达1000hm^2。近年来,赣榆县欢墩镇开展了日光温室“猪-沼-笋”生产示范,不仅实现了鲜笋反季节应市,而且芦笋的产量、品质、档次均有了显著提高,产品远销上海、南京、青岛等大中城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一般每667m^2综合效益在20000元左右。现将日光温室“猪-沼-笋”生产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芦笋是赣榆县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000hm2,其营养丰富,还具有抗癌、降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为了提高芦笋的产量、质量与效益,近年来,我们在欢墩镇芦笋园区开展了日光温室芦笋促成栽培生产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鲜笋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南京、青岛等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3.
赣榆县设施蔬菜已具相当规模,其中日光温室1667hm2,无公害蔬菜周年应市。为开发生产生态蔬菜、绿色食品蔬菜,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档次,2005年我们在设施蔬菜之乡沙河镇进行了日光温室"猪-沼-菜"生产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2006  相似文献   

4.
叶劲松 《蔬菜》2005,(1):10-10
京绿芦1号(BJ98—2F1)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种业芦笋研究中心选育的适合中国北方栽培的绿芦笋无性系F-代杂交种。该品种由美国血统的母本BJ38—102无性系与荷兰血统的父本BJ45—68c无性系杂交而成。  相似文献   

5.
李书华  刘保真 《蔬菜》2004,(10):10-11
“芦笋王子F1”是中国芦笋研究中心最新培育的杂交芦笋新品种,200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目前国内各芦笋产区使用最多的品种之一。在山东、河南、河北等主要芦笋产区,笋农普遍用“芦笋王子F1”取代原来的“UC800”、“UC157F2”等常规种和杂交二代种。  相似文献   

6.
芦笋茎枯病严重影响产量。我县一般田间发病率都在60—70%,高的达95—100%,病情指数在20—3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70。为保证芦笋这一出口创汇项目能稳定发展,我们在1989、1990两年对芦笋进行“整株打顶试验”,以探索提高芦笋产量及控制病害。  相似文献   

7.
正2007年以来,嘉兴地区平湖市、嘉善县积极创新农作物耕种制度,开展了水稻—蘑菇—芦笋循环种植模式实践,该模式利用水稻秸秆种植蘑菇,蘑菇生产结束后的菌渣还田改良土壤后种植芦笋,不仅实现了农业废料资源的再利用,而且带动了新兴产业——芦笋  相似文献   

8.
正芦笋,又叫石刁柏、龙须菜、荻笋、南荻笋等,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此外,芦笋中富含芦丁、多糖、类黄酮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因而在食疗保健中具有特殊功效。目前芦笋产品国际需求旺盛,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蔬菜。近年来,国内市场对芦笋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居民消费量持续增长,为芦笋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芦笋产业是江苏省涟  相似文献   

9.
芦笋营养丰富,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山东省在芦笋生产方面优势独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产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芦笋在现代农业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发展策略,为进一步提升芦笋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徐为领 《长江蔬菜》2021,(19):35-37
萧县种植芦笋历史久远,以前以露地栽培白笋为主,营养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害(特别是茎枯病)为害,到20世纪90年代,芦笋种植面积很小,濒临绝迹,且靠自然环境生产,生产周期长,产品收获期短,只能在春季收获1茬,产量低,效益低.为提高芦笋生产效益,从2016年开始根据芦笋生长习性,摸索出日光温室栽培模式,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芦笋的有效供给和种植效益,实现生态、绿色、高效周年生产,示范带动设施芦笋产业生态、高效、康养、可持续发展,实现周期短、采收期长、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日光温室芦笋233 hm2以上,芦笋成为当地一种高产、高效主导产业,被县政府列为重点发展"五彩农业"的其中"绿色"一彩.  相似文献   

11.
以"冠军"芦笋为试材,研究了80%~85%田间持水量(FC)、65%~70%FC、45%~50%FC 3个不同的灌水下限对沙培芦笋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下限对芦笋的株高、生长指数、根冠比及芦笋根的还原糖含量均有显著影响;45%~50%FC(C3)、65%~70%FC(C2)较80%~85%FC(C1)处理更显著地促进了芦笋前期地上部、地下部的生长;一定范围内,适当的降低灌溉下限,有利于芦笋嫩茎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大棚绿芦笋无公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芦笋在国内市场也日益畅销,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由于受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限制,浙江芦笋生产受病害影响较为严重,芦笋产量不稳定,产品质量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为规范芦  相似文献   

13.
蔬菜之王绿芦笋优质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芦笋的食用部分是嫩芽,有白笋和绿笋之分;白芦笋是经过人工培育,软化栽培的;绿芦笋是受阳光照射长成的。绿芦笋的营养价值高于白芦笋。《神农本草经》中把野生芦笋列为"上品之上",仅次于人参,国际公认其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自从发现其防癌、治癌作用后,上升为"十大名菜之首",被冠以"蔬菜之王",常被列为"山珍"、"国宴佳肴"、"防癌蔬菜"、"减肥食品"、"富硒食品"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芳香、顶尖紧密、纤维少质脆。白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绿芦笋青绿色浓,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味清爽质脆。芦笋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据医学界报道,对高血压、癌症、心脑疾病、肾炎、白血病等均有显著的治  相似文献   

15.
<正>芦笋属百合科天门冬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雌雄异株。芦笋是营养非常丰富的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且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常食芦笋可以助消化、增进食欲、抗疲劳等。芦笋又名"龙须菜",是一种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营养蔬菜和保  相似文献   

16.
正利用芦笋大棚的冬季保温效果和采"光头笋"期间畦沟的空间套种马铃薯、青菜、紫云英,充分利用了芦笋地富余的养分,生产期间一般不施肥、不用农药,产品正值春节前后上市,效益较高。杭州市富阳区芦笋自1986年引种成功,经历了栽培品种从白芦笋到绿芦笋,栽培方式从露地到大棚、到多层覆盖栽培的发展过程,现栽培面积达800 hm~2(1.2万亩),居全省首位,为浙江省特色优  相似文献   

17.
温室绿芦笋栽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芦笋是一种高效益绿色经济作物,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一次定植可连续采收10—15年,省工省力,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一个很好的种植项目。以其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著称于世,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随着温室绿芦笋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绿芦笋的产量,使其提早上市,而且减轻了绿芦笋茎枯病的危害。在我国北方地区芦笋生产季节短,鲜芦笋供应市场时间集中,仅两三个月时间,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选育出了三倍体芦笋新品系J2—2。该品系抗茎枯病,产量比Mariwashington 500W(CK)提高51.0%,空心率为2.6%,完全达到了育种目标。1996年8月通过了山东省科委组织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平湖市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积极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并利用蘑菇菌渣作基肥还田发展芦笋等高效经济作物,形成了水稻-蘑菇-芦笋的循环生态种植模式,既推动了蘑菇、芦笋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2009年全市34.2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稻创产值41611万元,2500亩蘑菇创产值7635万元,  相似文献   

20.
芦笋覆盖育苗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属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含有钙、铁、硒、钼、铬、锰及天冬酰胺等物质,可降血压,防治心血管病,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名贵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王"。覆盖育苗方法能够提供芦笋适宜的环境条件,减少低温影响,适时提前育苗,有利于培育壮苗,保证育苗质量。定植时间提前,延长了芦笋生长时间,植株第一年长势良好,为翌年丰产打下基础,现就芦笋覆盖育苗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