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60~2010年宁夏9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和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非均一性,主要以弱的减少趋势为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暴雨的主要爆发时间段较之前提前2侯;严重干燥(湿润)事件平均发生频次和持续日数均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增(递减),全区呈一致的增加(减少)趋势,90年代末之后降水趋向于极端性、不均衡性;全区高温(低温)日数呈一致的增加(减少)趋势,北部地区的变化速率相对较大,1998(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之后显著增加(减少);全区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呈一致的显著增加(减少)趋势,气温变暖在低温上的表现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降雨强度下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原状土柱 ,对滨海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7,14和 2 8mm的雨量下 ,滨海盐渍土土壤剖面的水分运动规律基本相似 ,水分运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入渗控制阶段和蒸发控制阶段。第 1阶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第 2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 ,其水吸力随时间变化趋势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剖面上盐分运动规律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小雨时土体中的盐分再分布十分缓慢 ,甚至基本没有变化 ;中雨和大雨时土体中的盐分明显发生再分布 ,且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即盐分迅速下降阶段和盐分缓慢上升阶段。中雨和大雨第 2阶段盐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也符合对数方程 ,达到极显著水平。就脱盐效果而言 ,小雨很难使土体脱盐 ;中雨能使土体在短时间内部分脱盐 ,但长期而言 ,整个剖面脱盐效果不理想 ;大雨能使整个土壤剖面长期处于脱盐状况 ,因此脱盐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海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水平,深入了解南海季风槽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强降水形成的影响,提高海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水平,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1°×1°)及海南岛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2001—2020年的5—9月205次南海季风槽活动及海南岛强降水(3站以上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季风槽位置按分为两类(Ⅰ、Ⅱ类),分别对其强降水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多样本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海南的季风槽过程年均出现10.3次,年均58.4 d,一次过程平均5.7 d,其中强降水占7.1%,主要发生在8月和9月,Ⅰ类季风槽在8月最活跃,9月最易产生强降水,Ⅱ类季风槽最活跃和强降水占比最高的月份均为9月,两类强降水的暴雨高频区分布差异较大,Ⅱ类更容易出现极端降水。(2)高层南亚高压的辐散作用、中低层强盛的季风和季风槽是发生强降水的前提,但季风槽位置不同导致影响降水的系统配置有区别。Ⅰ类强降水的发生与季风槽切变线位置、结构密切相关,季风将水汽和能量向槽区输送,季风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特征使低层的对流和上升运动得以建立和加强从而产生降水,暴雨高频区与切变线南侧、气旋式环流右侧辐合条件最强的区域对应;Ⅱ类则与季风槽北侧低空急流有关,低层水汽和能量通过低空急流向位于急流左前方的海南岛输送,并在海南岛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导致强降水发生。(3)降水强弱分布与海南岛钟状特殊地形结构也有紧密联系,两类季风槽暴雨高频区均与地形强作用区有很好的对应,但由于低层背景风不同,二者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Unraveling the mystery of Indian monsoon failure during El Niñ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132-year historical rainfall record reveals that severe droughts in India have always been accompanied by El Ni?o events. Yet El Ni?o events have not always produced severe droughts. We show that El Ni?o events with the warme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omalies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are more effective in focusing drought-producing subsidence over India than events with the warmest SSTs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The physical basis for such different impacts is established using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experiments forced with idealized tropical Pacific warming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ndian monsoon forecasting.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30个站点1957~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分析了近49年来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合近49年的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分析了不同强度降水对水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9年来,河南省暴雨日、大雨日存在弱的增加趋势,中雨日和小雨日呈现减少趋势,其中小雨日减少的线性趋势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暴雨量、大雨量和中雨量都存在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小雨量则表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其线性趋势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干旱和水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干旱面积增加的线性趋势通过了0.0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不同强度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与干旱、水灾面积之间都显著相关,其中与旱灾关系最显著的是小雨量和小雨日数,而与水灾关系最显著的是暴雨量和暴雨日数。  相似文献   

6.
卢子华  印毅  杨益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47-17548
[目的]为减少蚜虫对小麦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6个降水级别,即: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在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分别进行雨水冲刷试验,研究不同级别的雨水冲刷对麦蚜与捕食性天敌数量的影响。[结果]在小麦的3个生长时期,雨水冲刷均对麦蚜与捕食性天敌的数量有一定影响。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麦蚜与捕食性天敌的冲刷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特大暴雨时,麦蚜与捕食性天敌的冲刷率最大。[结论]中等以上雨量对麦蚜与捕食性天敌有较强的冲刷作用,雨量越大,冲刷率越大。  相似文献   

7.
陈蕴黛  江栋梁  朱鹏 《北京农业》2012,(33):126-127
近10年来,我国的雷电灾害事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全年降水充沛,集中在春夏季,雷电灾害也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浙江省的防雷减灾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主要探讨雷电的危害以及防雷检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兴安县气象局1957—2017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该县降水(雨量及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兴安县年雨量总体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年最多雨量2636.1mm,年最少雨量1174.7mm;雨量季节分布不均,雨季从3月开始,9月结束;夏季雨量占年雨量的48%,冬季雨量最少,占11%,汛期雨量占69%;雨量高峰月在5月,12月雨量最少;每月≥0.1mm的雨日都在9d以上,≥50.0mm的暴雨1—12月都有可能出现,但出现暴雨频次较高的是4—6月。  相似文献   

9.
祁栋林 《农学学报》2020,36(4):101-112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5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降水等级划分标准和旱涝Z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统计海东市夏、冬半年不同等级雨量和雨日及计算Z指数,利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海东市55年来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和Z指数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偏相关系数、相对贡献率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对旱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海东市夏(冬)半年降水以小雨(雪)和中雨(雪)为主,雨日和雨量及占年比例均呈现自南向北递增的空间分布。②夏半年小雨和大到暴雨的雨量及雨日呈减小趋势,中雨雨量和雨日呈增加趋势,冬半年小雪、中雪和大到暴雪的雨量及雨日均呈减小趋势。③夏、冬半年Z指数均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④夏、冬半年不同等级雨量和雨日与Z指数偏相关系数和相对贡献率分析,夏半年中雨和大到暴雨的雨量及雨日对Z指数有显著的影响,冬半年小雪的雨量和雨日对Z指数变化影响最大。⑤采用合成分析法的标准化值,无论是夏半年还是冬半年,在偏涝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基本都为正值,在偏旱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基本都为负值。在偏涝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差异夏半年主要表现在大到暴雨和中雨雨日及雨量,小雨雨日及雨量差异较小,而冬半年主要表现在小雪雨日及雨量,中雪次之,大到暴雪最小;在偏旱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差异夏半年主要表现在中雨雨日及雨量,大到暴雨次之,小雨最小,冬半年主要表现在小雪和中雪雨日及雨量,大到暴雪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冠截留与林外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在观测时段内(2010年6月至8月)共产生降雨32次,总雨量为354.83 mm。其中小雨(10 mm以内)24次,中雨(10~25 mm)5次,大雨(25 mm以上)3次。小雨、中雨、大雨分别占总降雨量的75.00%、15.63%、9.37%。6月份共有5次降雨,总降雨量为22.82mm,林冠截留率为25%;7月份有16次降雨,总降雨量为205.21 mm,林冠截留率为21%;8月份有11次降雨,总降雨量为126.80 mm,林冠截留率为22%。采用3种函数模型拟合林外总降雨量与林冠截留量的关系:对数函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R2值均较小,约为0.6左右,拟合效果不理想,而3次多项式函数模型拟合的非常好,R2达到0.975 5。当降雨量很小时,林冠截留量也很少。随着林外总降雨量的增加,低质林林冠截留量也随之增加。当降雨量超过45 mm时,林冠截留量增加趋势下降,最终达到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利用铜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8~2011年的酸雨观测月报表资料,分析了铜仁市415次大气降水酸碱度和电导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年、季、月动态变化规律,详细介绍了当地政府治理酸雨和防治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铜仁市从2008年以来,大气降水主要以弱酸性降水和中性降水为主,出现降水pH5.6的酸雨频率很高,大气降水被酸化和污染程度较重。一年中,1~3月和11月酸雨污染最重,冬春季节酸雨强度较强,但pH年平均值和K值平均呈逐年升高和下降趋势,降水酸化和污染程度在逐年减轻;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防治酸雨和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使酸雨pH从2008年的4.99升高到2011年的5.54,酸雨出现频率从62.0%下降到33.7%,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遵义市一年内受大暴雨袭击的乡镇次数风险特征,用辖区内乡镇区域自动站降水数据,通过信息扩散技术建立大暴雨超越概率评估模型,对大暴雨出现站次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市受夏季风系统影响,大暴雨通常出现在5-9月,集中在6、7月,大暴雨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使用乡镇区域自动站数据,有效提高了中、小尺度大暴雨系统分辨率。信息扩散技术方法,克服了乡镇区域自动站资料年代较短的实际问题。遵义市一年内最大可能出现34-40站次的大暴雨事件。出现34站次以上的大暴雨事件为常态事件,占总乡镇数的16%左右,遵义市大暴雨灾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北华大学林学院气象科研小组提供的资料,对吉林市近14 a的降雨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全年降雨量集中在500~800 mm,14 a来降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呈以4 a为周期的波动变化;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即雨热同期;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第2季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秭归县1998-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暴雨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秭归县暴雨从4月开始出现,10月结束,75.4%的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主汛期(6-8月),其中梅雨期的暴雨量占35.0%,暴雨强度为70.1mm/d;盛夏期的暴雨量占36.0%,暴雨强度为69.7mm/d。梅雨期的暴雨量比盛夏时期略少,但梅雨期的暴雨强度偏强。暴雨的日数、暴雨量、暴雨强度、暴雨贡献率整体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受地形的影响,秭归县暴雨分布特点为:东南部多于西北部,江南多于江北,半山坡多于谷地,主要落区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夜间出现暴雨的次数明显多于白天。  相似文献   

15.
Atmospheric warming and the amplification of precipitation extreme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Allan RP  Soden BJ 《Science (New York, N.Y.)》2008,321(5895):1481-1484
Climate models suggest that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will become more common in an anthropogenically warmed climate. However, observational limitations have hindered a direct evaluation of model-projected changes in extreme precipitation. We use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model simulations to examine the response of tropical precipitation events to naturally driven changes in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moisture content. These observations reveal a distinct link between rainfall extremes and temperature, with heavy rain events increasing during warm periods and decreasing during cold periods. Furthermore, the observed amplification of rainfall extremes is found to be larger than that predicted by models, implying that projections of future changes in rainfall extremes in response to anthropogenic global warming may be underestimated.  相似文献   

16.
孔锋  王一飞  吕丽莉  林霖  刘冬  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184-190,199
采用1961—2015年535个气象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将降雨事件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6种强度,后三者记为总暴雨,六者合计为总降雨,从年际雨量和雨日两方面出发,将中国整体看做一个对象,首先计算1961—2015年535个站点不同强度降雨逐年雨量和雨日总和;然后计算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总和的变化趋势;最后诊断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对总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5年中国小雨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总暴雨呈增加趋势,总降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曲棍球"现象。除北方地区外,中国多数地区降雨以增加趋势为主,并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在降雨贡献率方面,小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在减少,而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中国暴雨强度在增加。虽然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不同,但多数地区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比6种不同强度降雨的雨量和雨日,可以发现中国强降雨事件在增加,降雨强度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黎成超  荣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8,(5):166-168,226
分析了1986—2016年云南省暴雨日和2009—2016年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云南省暴雨日数呈现出由北向南减少的趋势,大值区集中在滇南地区;云南省短时强降水的极值分布大体上有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增大的趋势,其中,大值区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东的局部地区;云南省年暴雨日数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增幅不显著;短时强降水次数呈现波动中显著减少的趋势。云南省暴雨和短时强降水集中出现在云南的雨季(5—10月),其中7月出现暴雨的日数最多,而8月出现短时强降水次数最多;短时强降水出现时段呈现出了2个波峰状,其中18:00出现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自然降雨雨型对径流过程的影响。  方法  根据降雨数量特征及雨峰集中时间对密云水库上游地区自然降雨进行二级分类,分别探究不同雨型及过程雨型下的径流特征。  结果  ①根据降雨量(P)、降雨历时(t)、最大30 min雨强(I30)可将研究区降雨划分为3类:P2t3I2雨型(中雨量、长历时、中雨强)、P1t2I1雨型(小雨量、中历时、小雨强)、P3t1I3雨型(大雨量、短历时、大雨强),其中,P1t2I1雨型在研究区发生频次最高,占比81.01%。4种过程雨型的发生频次从大到小依次为均匀型、前峰型、后峰型、中峰型。②不同雨型下的径流特征差异明显,从单次降雨看,P3t1I3雨型单次产流能力最强, P2t3I2雨型在研究区的径流贡献率最大。③不同过程雨型对径流特征影响较大,降雨量集中在降雨前期最容易产流。④降雨量对径流深的影响最大,I30对径流深、径流系数及径流深峰值的影响均比较大,且对径流深峰值的影响要大于对径流深的影响。  结论  坡面径流特征对降雨雨型及过程雨型敏感性很高,采用合理的雨型划分方法研究雨型—径流关系可提高水力侵蚀研究精度。图4表5参2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昕水河流域日尺度降雨和输沙数据,分析1958—2015年昕水河流域降水与输沙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比较年降雨量、汛期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轻度产沙降雨量、中度产沙降雨量、强度产沙降雨量等6种统计标准和降水空间分布对“水文法”基准期分析降水输沙相关关系的影响,筛选最佳的降水输沙相关关系统计方法,提高“水文法”的计算精度。  方法  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降水量与输沙量变化趋势,双累积曲线法判定“水文法”基准期,Pearson相关分析法比较水沙关系相关性结果。  结果  昕水河流域年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年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6种统计标准下的水沙关系相关性由高至低依次为:强度产沙降雨量、年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中度产沙降雨量、轻度产沙降雨量、汛期降雨量;低降雨强度但高降雨量降雨事件对研究区产沙贡献小,剔除产沙无效降雨能提高水沙关系相关性;午城、黄土、蒲县雨量站水沙关系相关性较好,大宁、桑峨雨量站水沙关系相关性较差。  结论  昕水河流域年输沙量变化与三北防护林及淤地坝建设等地表人类活动变化直接相关;研究区的产沙主要发生在夏秋季的强降雨事件中,强度产沙降雨量用于降水输沙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最优,汛期降雨量不适用于降水输沙相关关系研究,产沙无效降雨会增加水沙关系研究的偏差,在缺乏降雨强度准确数据时,应选择降雨历时短、降雨量大的产沙有效降雨进行水沙关系分析;在流域尺度,降水空间分布对降水输沙相关关系有影响,距流域出口站距离较近雨量站降水数据的水沙相关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20.
1961—2010年云南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云南气候变化特点,利用1961—2010 年云南25 个站点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云南近50 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云南升温趋势明显,升温率达0.24℃/10 a;(2)一年四季中,冬季升温的趋势最明显,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升温幅度大致相等;(3)年降水量呈略减少趋势,长期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且年际变化较大;(4)年平均降水日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显著的是小雨日数,中雨日数略为下降,而大雨和暴雨日数却略为增加;(5)年降水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