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简单改进的Kurpisz等的方法,可从小鼠得到大量的多克隆抗卵清蛋白抗体,另外用腹水中的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给卵清蛋白高免的BALB/C小鼠连续注射异十八烷,抗原和不分泌抗体的骨髓瘤细胞系。10-25天后产生的腹水中有抗卵清蛋白抗体活性,从腹水收集细胞,洗涤后与聚乙二醇融合以产生单克隆抗体,经两次融合后获得大量抗卵清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此法简单,重复性好,1只小鼠可进行多次融合,并能用腹水中B细胞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免疫机制研究方面具有突出贡献。随着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技术成为新一代快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该技术利用每个B细胞仅可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的特性,直接筛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细胞,对其表达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基因进行克隆和体外表达,从而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相较传统抗体制备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产量高等优点,且表达的抗体具有天然构象,不仅可用于病原微生物相关抗原的抗体开发、病毒跨种传播机制等研究,还在抗肿瘤治疗、抗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单个B细胞抗体制备过程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于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浆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与抗血清(又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主要区别是单克隆抗体为单一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一种均一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所以单克隆单体是B细胞克隆的标志,是一种独特型的抗体。它的特异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高特异性、高纯度、均质性好、亲和力不变、重复性好、效价高、成本低并可大量生产等优点。但是制备单克隆抗体不能用化学分离的方法从多克隆抗体中分离得到,而是用分离生产抗体的B细胞克隆的方法得到它。Kohler和Milstein在1975年建立了体外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利用该技术他们获得了第一株能分泌抗羊红血球单抗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制备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 Mccp)的单克隆抗体并筛选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试验用甲醛灭活的Mccp免疫BALB/c小鼠,运用传统的细胞融合技术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亚克隆,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及胶内酶切鉴定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最终成功筛选获得5株单克隆抗体,鉴定到3个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为下一步科学研究提供了初步且可靠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细胞融合过程产生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最早是由Kohler和Milstein(1975)创立的,用细胞融合技术使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相融合,它结合了亲本细胞双方的特性,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接受培养继续生长,建立了能定向产生抗SRBC的单克隆抗体(McAb)。  相似文献   

6.
1975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他们成功地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这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有致瘤性、能产生抗体,其分泌的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自从鼠源单抗之后,  相似文献   

7.
1975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他们成功地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这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有致瘤性、能产生抗体,其分泌的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自从鼠源单抗之后,  相似文献   

8.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抗血清1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1)脂多糖(LPS)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今后建立该菌的免疫检测技术奠定基础。方法:腹腔注射APP-1标准株的甲醛固定抗原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血清中LPS抗体滴度并选择值最高的小鼠用于细胞融合,且于融合前3天加强免疫1次。常规方法进行融合,HT、HAT培养液选择培养融合后的细胞,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PS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用有限稀释法克隆传代。结果: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APP-1LPS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132000~164000。结论:已成功建立2株稳定分泌抗APP-1LPS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今后建立该菌的免疫胶体金分型诊断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1975年有关专家首次报道,用仙苔病毒使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既保存了分泌抗羊红细胞抗体的能力,而且又具有永生的特性,这一研究开启了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历史最新篇章.在随后10年中B细胞杂交瘤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针对各种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由于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应用中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使B细胞杂交瘤技术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1].  相似文献   

10.
用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与经篮舌病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以免疫荧光(间接法)和ELISA(间接法)进行杂交瘤抗体分泌检测,用有限稀释法进行3次克隆,获得5株抗体分泌稳定、产量高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是利用我国PRRS病毒分离株CH-1a株浓缩的病毒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同时以PRRS病毒作为抗原进行间接ELISA检测,共筛选到22个阳性细胞株.分别经过3轮单克隆后,最终得到了16株能稳定分泌抗体的单细胞克隆株.利用IDEXX-ELISA检测试剂盒和IFA试验对16株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证实所获得的16株细胞分泌的抗体都是针对PRRSV的特异性抗体.将此16株单克隆抗体分别与用原核系统表达的PRRSV N蛋白、rtM和rtGP5蛋白进行特异性ELISA检测试验,结果表明16株单克隆抗体都仅识别表达的N蛋白,而与其它两种蛋白不发生反应,说明所获得的16株单克隆抗体均为抗PRRSV核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试剂盒的鉴定结果显示,除01MAb为IgG2b、N1H11为IgG2a外,其余的单克隆抗体均为IgG1,而且所有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均为к链.至此证实我们获得了16株PRRV N蛋白单克隆抗体,这将为今后建立更为灵敏的检测PRRS病原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分析PRRSV核衣壳蛋白的功能及鉴定B细胞抗原表位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将抗原注入Balb/c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特异性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分离出单个杂交瘤细胞,将其扩大培养,最终分离纯化抗体。筛选出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和特异性B细胞的双重特性,既能持续繁殖,又能分泌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便于制备、理化性质均一、生物活性单一、特异性强、易于标准化等优点。使用单克隆抗体,能提高免疫学检测和临床治疗的特异性和精确性,对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1单克隆抗体在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的特性使其能…  相似文献   

13.
经细胞杂交而产生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生物技术方式,该方式可使复杂的抗体反应分割为单体成份。本程序可使用单细胞融合技术及在试管组织培养系统中的标准。免疫小鼠或大鼠及来自淋巴的肿瘤细胞线的骨髓瘤是两个主要生物成份。来自免疫鼠类的单一抗体形成细胞,用骨髓瘤细胞融合,以建立  相似文献   

14.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产生的单一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与抗血清(又称多克隆抗体,polvclonal antibody,PcAb)主要区别是单克隆抗体为单一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一种均一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所以单克隆抗体是B细胞克隆的标志,是一种独特型的抗体[1,2],它的特异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指标的检测,对已建立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5B4和5G7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株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染色体数目均接近两亲本的染色体数目之和;所建立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所分泌的特异性抗体是针对子孢子的.  相似文献   

16.
<正> 用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纯度极高,具有对一个抗原决定簇发生反应的特异性。这是因为分泌抗体的B细胞与鼠骨髓瘤细胞(SP~2/O)杂交时,只能有一个抗原决定簇与SP~2/O细胞结合成杂交瘤,分泌该种抗体。一次杂交可以得到分泌不同抗体的杂交瘤。通过克隆化把它们分离开后,即可用来生产不同性质的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冷冻保存和复活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极快,目前已出现规范化的系统装置CYTOSTAT。这个系统可以连续培养杂交瘤细胞,只需不断添加培养液,也可以随时取样测定抗体滴度和收取抗体。  相似文献   

17.
为研制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 VP1蛋白单克隆抗体,用已鉴定的Ⅰ型DHV的全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并以构建的原核重组质粒pET-VP-1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的VP1蛋白作为筛选抗原,通过间接ELISA法对杂交瘤进行筛选,经亚克隆后获得l株针对Ⅰ型DHV VP1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该株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发现其特异性强、中和性较好.该抗体为今后Ⅰ型鸭肝炎病毒的检测试剂盒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p3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的重组p30蛋白为免疫原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ASFV p3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株杂交瘤细胞从第10代开始均能稳定分泌抗体,细胞上清抗体效价均为1∶6 400。亚型鉴定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属于IgG1,轻链均为κ型。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ASFV感染的猪肺泡巨噬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试验结果为p30蛋白生物学和诊断方法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捻转血矛线虫诱导山羊产生Th9型免疫应答的特点,制备了抗山羊IL-9单克隆抗体。采用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得到重组蛋白IL-9,并以重组IL-9为免疫原,重组蛋白IL-9和His-tag为筛选抗原,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筛出1株稳定分泌抗山羊IL-9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命名为6A11A8。将该细胞株接种小鼠腹腔,制备腹水,并将纯化后的抗体与生物素耦合,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表达IL-9的细胞亚类。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大小约为16 ku,主要分布于包涵体中,筛选出的6A11A8细胞株产生的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其细胞上清抗体效价可达1∶2430,其抗体亚型为IgG2bκ,层析柱纯化小鼠腹水后其效价可达1∶512 000,该单抗可识别山羊PBMCs中分泌IL-9的亚类细胞。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山羊IL-9单克隆抗体,为研究山羊Th9型免疫反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项新技术研究,即对动物和植物疫病防治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正在崛起。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现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能够大量无限制地生产具有专一特异性的抗体。科学家们认为,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不仅能够诊断、监测一些动植物疾病,而且是生产疫苗,防病、治病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