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甜茶总多酚的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甜茶的综合利用价值,从提取甜茶甙废液中回收甜茶多酚并采用大孔树脂纯化的方法研究甜茶总多酚的纯化工艺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甜茶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筛选的HPD826树脂为甜茶总多酚纯化的最佳树脂;当上样液的浓度为3.65mg/mL、上柱液体积为50mL、流速为1BV/h时,吸附率为94.25%,用30%的乙醇解吸后其甜茶总多酚的纯度可达56.68%;纯化过的甜茶总多酚对·OH和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517.9μg/mL和45.9μg/mL。  相似文献   

2.
广西野生甜茶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黄酮类、茶多酚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众多保健功效,是“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主要介绍甜茶所含成分的保健功效及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广西甜茶中水解型鞣花鞣质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西甜茶中水解型鞣花鞣质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WatersC18柱(250.0mm×4.6mm,5μm),柱温40℃,用乙腈-0.2%磷酸(体积比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外标法定量。[结果]鞣花酸在0.1000~0.8755m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最低检出限为0.65μ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12%,RSD为1.04%。[结论]该方法精确可靠,可作为广西甜茶中水解型鞣花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湖南甜茶成分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发利用湖南甜茶资源,按照茶叶等食品的国家标准方法,分析了湖南甜茶的常量成分、无机元素,测定了甜味素含量,并进行了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湖南甜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比普通茶叶低,但黄酮类物质比普通茶叶高,并且还含有含量高达10%的普通绿茶所不具有的的甜味素.湖南甜茶各项毒理试验均为阴性,无突变、畸变现象,可安全食用,是一种珍贵的野生植物饮料和甜味素资源。  相似文献   

5.
甜茶中鞣花酸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甜茶中鞣花酸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甜茶根为原料,经提取、溶剂萃取、重结晶等手段,得到了鞣花酸晶体;采用体外试验对甜茶中鞣花酸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进行了研究,并用磷钼酸盐法测定了甜茶中鞣花酸的总抗氧化活性。[结果]鞣花酸清除DPPH.效果明显,并且具有速度快、用量少、抗氧化能力强等特点;当浓度为0.10 mg/ml时,鞣花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2.5%以上。鞣花酸的还原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变强;与BHT相比,当浓度低于0.5 mg/ml时,鞣花酸的还原能力低于BHT;而当浓度达到0.5 mg/ml时,鞣花酸的还原能力强于BHT。鞣花酸总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及加入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为1.2mg/ml时,EA的抗氧化性没有BHT强,但1 h后EA的抗氧化性比BHT稍强。[结论]甜茶鞣花酸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很强,具有开发利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芷江甜茶和山银花为原料,研究了不含糖且甜的功能型银花保健甜茶饮料原料的粉碎、浸提、真空浓缩、干燥、调配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芷江甜茶和山银花分别经过10倍量95℃热水和15倍量90℃热水,提取时间45min,提取次数2次的提取液经冷冻干燥制得的冻干提取物按2∶1的比例配制所得产品色泽、气味、滋味、组织状态俱佳,是一种开发前景较好的保健茶饮料。  相似文献   

7.
甜茶应用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茶叶加工技术可将甜茶(LithocarpuspolystachyusRehd.)嫩叶加工成不发酵、半发酵和发酵的“茶叶”。其中,以炒青甜茶和乌龙甜茶为佳,成品无咖啡碱、毒性和苦味。用简单的工艺可制备二氢查尔酮粗提物,直接用于食品工业和制药业。甜茶的抗过敏作用也被体外的透明质酸酶抑制试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8.
李雪莹  武永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77-8479
[目的]测定中压色谱快速法制备的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水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得到粗提物,以此粗提物直接进行中压制备色谱分离,经2步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红花黄色素,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的含量。[结果]5个主要色谱峰中峰面积最大的是HSYA,而保留时间分别为30.930(1号峰)、32.803(2号峰)、36.981(3号峰)和40.316 min(4号峰)的4个色谱峰紫外最大吸收都在240和403 nm左右,紫外光谱图与HSYA一致,根据文献推测为红花黄色素类成分;经测定红花黄色素含量为75.14%。[结论]首次采用中压色谱从红花大孔树脂粗提物中分离红花黄色素,该方法省时、简便、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乙醇法提取甜茶总黄酮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乙醇提取法从甜茶中提取总黄酮,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甜茶中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甜茶中总黄酮超声波-乙醇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5(g∶mL)、超声波功率8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5min,此条件下,甜茶中总黄酮提取得率为7.41%。  相似文献   

10.
杜连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089-7090
[目的]研究铅对苹果砧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6片真叶的不同苹果砧木幼苗为试材,用500、1000、2000mg/kg3个浓度的醋酸铅液处理,以去离子水为对照。胁迫处理后50d取样测定生物量、株高、组织含水量。[结果]2000mg/kg的铅胁迫使八楞海棠地上干重、根干重、根冠比、相对株高分别降至对照的74.5%、66.5%和89.3%、74.0%。平邑甜茶各处理与对照的差异不明显。2000mg/kg铅胁迫处理使平邑甜茶、八楞海棠叶片含水量分别降至对照的93.20%和93.46%,根系含水量分别降至对照的93.56%和90.50%。平邑甜茶、八楞海棠地上干重随土壤施铅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00mg/kg的铅胁迫处理的地上干重最高。[结论]平邑甜茶的耐铅毒害能力比八楞海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普洱生茶和熟茶中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和吸附分离法分别从普洱生茶和熟茶中提取茶多酚,测定提取物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普洱生茶的茶多酚提取率都高于熟茶,普洱生茶茶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高于熟茶。[结论]普洱生茶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熟茶。  相似文献   

12.
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石阡苔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即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提时间等进行优化研究,以期对石阡苔茶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浸提次数3次,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70℃,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最佳(为45.05%)。经优化的石阡苔茶茶多酚醇提工艺条件具有简便、提取率高、毒性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绿茶下脚料中茶多酚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茂云  祝长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48-15551
[目的]为绿茶生产过程中下脚原料的综合利用寻求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时微波功率、时间、进料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茶下脚料中茶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工艺参数:微波功率500W,进料量800ml,微波处理时间190s。模型预测可获得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6.32%,验证实际提取率为16.29%。[结论]响应曲面法优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切实可行,远高于目前报道的其他工艺获得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级别的晒青茶和烘青茶茶叶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加工方式、茶叶等级与茶叶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烘青茶和晒青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都随着茶叶等级的降低而降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与茶叶等级呈正相关;烘青茶和晒青茶灰分、茶多糖、茶褐素含量随等级的降低而升高,随着茶叶等级的降低茶叶中所含的粗老茶叶增加,灰分、茶多糖、茶褐素含量与茶叶等级呈负相关;同一等级烘青茶的水分、灰分含量小于同一等级晒青茶,而同一等级烘青茶的干物质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则高于同一等级晒青茶。  相似文献   

15.
绿茶浸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成品绿茶为研究对象,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茶叶级别和用水量4个因子发,对浸提过程中茶沁有效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等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石瑞君  李红玉  刘锦文  周秀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52-16452,16455
[目的]从绿茶的副产品(如茶末、茶梗等)中提取茶多酚及酯型儿茶素,变废为宝。[方法]用水提、柱层析等提取分离酯型儿茶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提取物中EGCG含量为44.5%,ECG含量为16.3%,提取率分别为5.3%,2.0%。[结论]绿茶的副产品中茶多酚及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也比较高,可以充分开发利用绿茶的副产品,以发挥绿茶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甜味绞股蓝根茎叶中多糖含量,对增加提取甜味绞股蓝多糖原料、提高种植绞股蓝单位面积产值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超声波和微波结合提取法,分别提取甜味绞股蓝根茎叶中多糖。[结果]甜味绞股蓝根、茎、叶中多糖含量分别为0.56%、2.07%、2.51%,与股蓝原变种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结论]甜味绞股蓝根茎中多糖有提取价值、综合利用价值,为甜味绞股蓝根茎叶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徽波辅助浸提技术在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深加工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常规水浸提取进行了比较。在证实微波辅助浸提在提高产品得率、品质和工效等方面总体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基础上,对微波强度、浸提时间、茶水比等浸提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筛选出了微波辅助浸提的最佳技术参数,为下一步浓缩和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绍梅  邹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34-5835,5857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Camellia sinensis)资源品种的功能性化学成分的差异,为茶叶综合利用及优良茶树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12个茶树品种(黔湄502、黔湄419、黔湄701、蜀永307、海南大叶、东湖早、蒙山11号、台湾大叶、英红2号、越南大叶、安溪水仙、黔湄303)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鉴定。[结果]筛选出茶多酚含量>38%的资源1个,水浸出物含量>50%的资源2个;乔木型可作为高茶多酚品种育种材料,而小乔木型和灌木型可作为高水浸出物品种良好素材。[结论]不同茶树品种的功能性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在选育优良茶树品种时应根据选育目标选择不同的育种材料,不同的茶树品种应选择不同的综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