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掖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张掖市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耕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说明该市的生态供给过分依赖于耕地和草地;张掖市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9 hm2,人均承载力为1.3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82 hm2,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之比为1∶1.72,总人口生态赤字为1 049 090 hm2,表明张掖市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张掖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理论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量化评价尺度。通过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构建,计算分析了2005-2012年武汉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同时选用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际变化大;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每年都在不断下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除2010年外,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突破1,水资源总体上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过程和特征,了解广西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趋势,为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盈亏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系统的变化状态。【结果】2005~2014年广西人均生态足迹由1.6201 ha振荡式上升到2.7430 ha,其中化石能源地和耕地类人均生态足迹所占比重排前两位;人均生态承载力小幅增长,由0.7173 ha/人波动增加到0.7665 ha/人,其中草地类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99.33%;人均生态赤字由0.9028 ha增加到1.1965 ha,说明广西生态系统处于逐步加剧的超载状态,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赤字最严重,其次是耕地;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8949 ha/万元减少到0.8320 ha/万元,说明广西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建议】广西在城镇化进程中要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并加大耕地保护,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新疆2007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新疆乌昌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乌昌地区人均生态赤字为3.584 197 hm2,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为严重,区域生态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就此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对策: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化石能源用地赤字、提高科技水平、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作为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指标,对赣南地区2005—2015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并对当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研究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赣南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整体都呈现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足迹从2005年的0.307hm~2增加到2015年的0.341hm~2,其中2005—2011年赣南地区一直出去生态赤字状态,2012—2015年赣南地区的区域发展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生态状况明显好转,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整个研究期间赣南地区的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0.8,属于不安全状态,生态占用指数处于1级很贫穷的状态,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等级也是处于协调性很差的1级。以上数据表明赣南地区的生态安全不容乐观,生态压力较大,结合赣南地区的实际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动态生态足迹的测度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江苏省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江苏省生态经济可持续状况和资源利用强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并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提出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逐渐增大,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渐减小趋势.从生态足迹构成看,化石燃料生态占用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牧草地居第三;除耕地外,牧草地、水域、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占用面积均逐渐增大.从横向比较看,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却低于全球平均值.可见,江苏省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生态的需求已经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7.
芜湖市2006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芜湖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评价了芜湖市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芜湖市人均生态足迹为2.20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926hm^2,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为1.051hm^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芜湖市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状态。最后提出了减缓芜湖市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动态分析了重庆市2003~2012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重庆市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均呈下降趋势,耕地生态赤字逐年减少,耕地生产力可持续指数总体缓慢上升,但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仍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阶段。最后针对重庆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减少生态足迹、增强生态承载力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黑龙江省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传统以及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9995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16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5827 hm2;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485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8629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256 hm2。两种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地区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0.
1995~2007年新疆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近10年的耕地生态足迹,评价该区域耕地是否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状态.[方法]生态足迹模型.[结果]在研究时段内新疆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经历5个变化阶段,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 1995年的0.420 8 hm2 上升至2007年的0.495 7 hm2,增加了17.80;.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总体上则是呈现减少趋势,从1995年的0.215 5 hm2下降到2007年的0.198 7 hm2,下降了7.80;.耕地的生态赤字呈小幅变化,整体处于增强趋势,由1995年的0.205 2 hm2增长为2007年的0.297 1 hm2.在分析时段内,耕地生态超载指数呈小幅度变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0.95增加到2007年的1.50.[结论]研究时段内,耕地生态超载指数均大于零,说明新疆的耕地承载力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10年滁州市TM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生物资源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滁州市耕地承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滁州市人均耕地减少16.4%,人均耕地面积明显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2010年滁州市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远低于全球水平,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减少与人口数量增长呈负相关关系;2000—2010年滁州市耕地生态承载等级从富富有余转变为超载与平衡临界状态,琅琊区耕地生态承载等级由富富有余转化为过载,南谯区耕地生态超载等级变化较小。划定基本农田范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耕地整体性和机械化水平,是缓解滁州市耕地生态超载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方法]根据2006—2015年江苏省相关统计数据,研究江苏省的生态足迹总量动态变化、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结果]2006—2015年江苏省总生态足迹以年均3 547.882万hm~2/a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态足迹从2006年的5.90 hm~2上涨为2015年的9.67 hm~2。不同类型土地生态足迹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江苏省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自2012年下降明显。[结论]整体看来,江苏省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西昌市1985—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剖析了西昌市20a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空间表现,以及生态承载力变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总平均从1.1753hm2.人-1增加到5.2479hm2.人-1;除建设用地人均承载力上升,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人均承载力均下降,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85年的1.0372hm2.人-1下降至2005年的0.7769hm2.人-1;人均生态赤字呈现显著上升,生态足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根据2002~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资料,对兵团十五期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兵团十五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4.968391 hm2增长到2005年的5.540852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2.412742 hm2下降到2004年的2.28535 hm2,2005年稍有回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反向发展趋势使兵团的十五期间生态赤字由2.555649 hm2增至2.922504 hm2,说明兵团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成舸  岳贤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42-12446
依据2000~2010年《江苏统计年鉴》,从生态足迹模型出发,通过对2001~2009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分析,测算了人均生态赤字及生态足迹压力指数,进而判断生态安全等级,对江苏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运用GM(1,1)灰色数列模型对2010~2014年江苏省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未来5年里,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赤字及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分别以年均4.0%和3.7%的速度增长,生态状况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为了实现江苏省生态安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生态恢复和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红  黄英  娄昭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19-7321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区的生态足迹及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喀斯特山区安顺市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安顺市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从供需平衡状况定量分析了安顺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和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结果]安顺市2008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47 8 hm2/cap,而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309 0 hm2/cap,人均生态赤字较大,为1.861 2 hm2/cap,属于严重的生态赤字区。安顺市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大大超出了其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自然资源的供给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难于支撑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可通过改变安顺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生产消费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生产工艺,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途径,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结论]该研究为喀斯特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薛若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60-13962
生态足迹是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运用国家生态足迹账户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福州市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10年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952 025 ghm2,而人均承载力只有0.293 740 g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658 285 ghm2。可见,福州市的人口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耕地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栗滢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88-14289
简述了中国河南省的区域概况,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原理及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根据河南省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首先计算了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998-2007年,河南省耕地表现为生态盈余,耕地利用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且生态盈余自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其次,对河南省耕地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再次,研究了2007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人均生态需求与供给情况。18个地市的耕地呈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盈余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多的是驻马店市,人均生态足迹最高的是南阳市。基于此,提出了保证粮食增产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桂林市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原荣  朱晓媚  吴安湘  周青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212-1213,1219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对2004年桂林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桂林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193 484 hm2,面临的生态压力低于全国和世界水平,资源环境形势较为乐观.但是,桂林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1997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1.16倍,在全国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桂林市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严格的耕地资源保护措施,推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