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乳化植物甾醇对雄性日本鹌鹑(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生产性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肾上腺皮质酮水平的影响,将100只体质量为(70±4)g的26日龄雄性日本鹌鹑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只鹌鹑每天灌喂含0、0.1、0.2和0.4 mg.mL-1植物甾醇的乳化液0.2 mL。21 d后,采食量、体质量增加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饲料转化率随植物甾醇灌喂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植物甾醇乳化液均显著提高了鹌鹑血清中的IGF-1含量(P<0.05),但不影响皮质酮水平(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也无显著变化(P>0.05)。0.04和0.08 mg.d-1植物甾醇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结果提示:植物甾醇能显著上调雄性日本鹌鹑IGF-1水平从而对其生产性能产生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尿素、柠檬酸对雏鸡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1日龄尼克红蛋公雏26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试验期42 d. 各组添加0%,0.1%尿素、0.2%尿素、0.4%尿素、0.3%柠檬酸、0.2%尿素+0.3%柠檬酸,研究尿素、柠檬酸及其复合物对雏鸡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添加0.1%尿素显著提高雏鸡期末体重(P<0.05),并趋于改善日增重、全期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P>0.05)。(2)与添加0.1%尿素相比,添加0.4%尿素显著降低期末体重、日增重、采食量(P<0.05),并趋于降低饲料转化率(P>0.05)。(3)添加0.4%尿素,显著提高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添加0.2%尿素+0.3%柠檬酸复合物显著提高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但不影响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添加0.1%和0.2%尿素,对血清尿素氮无影响(P>0.05),而血清总蛋白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尿素对雏鸡生长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酸对肉仔鸡蛋白质和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用雏鸡120只,按叶酸添加水平不同分为4个不同处理组,分别添加叶酸0、0.75、1.5和3.0mg/kg.于21日龄和42日龄采血,测定血液中蛋白质的量,同时记录日增重、日采食量,降低饲料转化率.结果表明:叶酸的添加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仔鸡血清蛋白含量(P<0.05),但对42日龄肉仔鸡血清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叶酸.均能提高日增重、日采食量,降低饲料转化率,其中以添加叶酸3.0 mg/kg试验组的效果最好(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植物甾醇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成分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规格相近的中华绒螯蟹360只,随机分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蟹,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50、100 mg/kg植物甾醇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可提高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且有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含量的趋势(P=0.081);50、10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可食内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雄蟹可食内脏中的总胆固醇含量低于雌蟹,而粗蛋白含量高于雌蟹。由此可知,植物甾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生产性能且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改善可食内脏的抗氧化能力,50 mg/kg为适宜添加水平;与雌蟹相比,雄蟹可食内脏总胆固醇含量较低,而粗蛋白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方法]试验均设置对照组(持续投喂)、处理组S_1F_1(饥饿1 d、再投喂1 d)、S_1F_2(饥饿1 d、再投喂2 d)、S_2F_2(饥饿2 d、再投喂2 d),开展了2种规格豹纹鳃棘鲈幼鱼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生长试验。[结果]试验一S_1F_2、S_2F_2组和试验二S_1F_1、S_1F_2组试验结束时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一各处理组摄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_2F_2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_1F_2组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二各处理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_1F_2组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S_1F_1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粗脂肪含量均略低于对照组,水分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试验一S_1F_2、S_2F_2组与试验二S_1F_1组、S_1F_2组均能够达到完全补偿生长,其补偿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来实现的,在饥饿过程中豹纹鳃棘鲈幼鱼可能首先消耗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鳜鱼配合饲料适宜投喂频率,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进而促进鳜鱼养殖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试验设置5种投喂频次(分别为每天1次、2次、3次、4次、5次),研究不同鳜鱼配合饲料投喂频次对鳜鱼生长发育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鳜鱼配合饲料投喂频次显著影响鳜鱼体重增加量、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和饵料系数,均在每天投喂3次和4次时取得最大值。鳜鱼肌肉品质指标中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整体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则随着投喂频次的增加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综上,在鳜鱼养殖中,投喂频次每天3次和4次是鳜鱼配合饲料最适宜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7.
吡啶羧酸铬对草鱼生长和糖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分别添加0.0(CK)、0.2、0.4、0.8、1.6和3.2 mg/kg吡啶羧酸铬的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78±1.16)g的草鱼10周,研究吡啶羧酸铬对草鱼生长和糖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吡啶羧酸铬O.8 mg/kg能显著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0.8 mg/kg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不添加铬的对照组.对照组及添加吡啶羧酸铬0.2~3.2 mg/kg组血糖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灌服葡萄糖后2 h、3 h、3 h、4 h、3 h和3 h.灌服葡萄糖后9 h时各组的血糖水平均降至比空腹时略高但无显著差异的水平.灌服葡萄糖后各组血糖高峰值以未添加铬的对照组最大,0.2~0.4 mg/kg和1.6~3.2 mg/kg组次之,0.8 mg/kg组最小.本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吡啶羧酸铬0.8 mg/kg能促进草鱼的生长,提高草鱼对葡萄糖的耐受量.  相似文献   

8.
将初始体质量(37.44±0.18) g的试验用中华鳖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分别用不添加(对照)或分别添加5%、8%、10%的螺旋藻所制成的饲料连续投喂12周,研究螺旋藻对中华鳖生长、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8%螺旋藻的中华鳖的成活率、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8%螺旋藻的中华鳖的粗脂肪、总氨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饲料中添加了螺旋藻的中华鳖的粗蛋白含量均上升,添加5%螺旋藻的中华鳖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为最高,且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饲料中添加螺旋藻,中华鳖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随添加量的增加,总胆固醇含量逐渐降低。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螺旋藻可提高中华鳖的体质量增长率、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提高营养水平和风味,螺旋藻添加量为8%时,促生长效果最好,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能提高中华鳖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降低粗灰分含量和血清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有利于中华鳖体内蛋白沉积,改善中华鳖的品质,有利于降低血脂;螺旋藻添加量为5%时,中华鳖血清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最高,谷丙转氨酶活性最低,有助于改善肝功能。本研究条件下,中华鳖饲料中螺旋藻适宜添加量为5%~8%。  相似文献   

9.
用25%灭幼脲Ⅰ号可湿性粉剂0.4克/日量,0.8克/日量和1.6克/日量各饲养10头幼鹌鹑连续一月,结果对鹌鹑的体重、产卵量、卵的大小均无影响。对鹌鹑血液进行生化测定,其中血清蛋白含量、血清核酸含量、血清含糖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仅GPT稍偏高。因此在正常浓度使用下,灭幼脲Ⅰ号对鹌鹑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红菇提取液对大龄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菇子实体提取液对大龄小鼠的抗氧化性能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龄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1组为大龄小鼠对照组,仅饲喂基础饲料和水 2、3、4组分别为大龄小鼠红菇低、中、高剂量组,这3组在饲喂基础饲料和水的基础上,每日早上9:00分别进行人工灌喂浓度为100、150、200 mg/ml的红菇提取液,灌喂量为0.2 ml/10 g小鼠体重,另外再设一小龄小鼠比较组(5只,仅饲喂基础饲料和水),连续喂养21 d后,检测各组小鼠脑、心、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大龄小鼠红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与大龄小鼠对照组比较,其大脑、心肌、肝脏组织内SOD活性均有升高,MDA含量均有降低,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差异性增大 大龄小鼠对照组与小龄小鼠比较组比较,SOD活性和MDA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但大龄小鼠红菇高剂量组与小龄小鼠比较组比较,SOD活性和MDA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菇提取液可升高大龄小鼠组织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其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基本到达小龄小鼠的水平,红菇含有某些抗氧化成分,对大龄小鼠具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之功效。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用4种合成生物活性肽(肽1、肽2、肽3、肽4分别由15、7、9、7个氨基酸构成,采用固相合成柱手工合成的直链肽)对小鼠进行灌喂饲养试验,旨在探讨其对小鼠的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清洁级健康小鼠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试验组分别连续灌喂10 μg/kg体重和50 μg/kg体重剂量的4种活性肽,空白对照组灌喂等量蒸馏水.试验期32 d.结果表明:(1)灌喂活性肽15 d和32 d,小鼠体重、平均日耗料量各试验组之间及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小鼠灌喂活性肽15 d,50 μg/kg体重肽3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IgG和IFN-γ含量(P<0.05).(3)小鼠灌喂活性肽15 d,50 μg/kg体重肽1组小鼠肝脏系数显著高于10 μg/kg体重肽1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脏、脾脏和肾脏系数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小鼠灌喂活性肽32 d时,50 μg/kg体重活性肽2、肽3、肽4对小鼠心脏、肝脏和肾脏系数有显著提高作用.综上可见,4种人工合成生物活性肽对小鼠生长性能未见明显影响,对免疫机能和脏器系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竹叶提取物(BLE)对哺乳仔猪回肠肠道形态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日龄体重相近哺乳仔猪6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哺乳仔猪。对照组每日灌喂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试验组分别灌喂100、200和300 mg·kg~(-1)的BLE-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试验期21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灌喂300 mg·kg~(-1) BLE显著提高了回肠绒毛高度(P0.05),但对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灌喂200和300 mg·kg~(-1) BLE均显著降低仔猪血清和回肠黏膜丙二醛含量(P0.05);灌喂300 mg·kg~(-1) BLE显著提高血清和回肠黏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上调回肠黏膜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_2)和GSH-Px mRNA的表达(P0.05);灌喂300 mg·kg~(-1) BLE还可显著提高回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上调SOD_2和血红素氧合酶1 mRNA的表达水平(P0.05);此外,灌喂200和300 mg·kg~(-1) BLE均显著上调回肠黏膜Nrf_2和SOD_2蛋白的表达量(P0.05)。[结论]竹叶提取物可以改善哺乳仔猪回肠肠道形态结构,促进哺乳仔猪肠道发育,并通过激活Nrf_2通路提高回肠黏膜抗氧化功能,且灌喂剂量为300 mg·kg~(-1)时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300只20日龄健康海兰白雏鸡随机分为6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Ⅵ为试验组,Ⅱ、Ⅴ组饲料中添加0.1%核酸,Ⅲ和Ⅵ组饲料中添加0.2%核酸,Ⅳ、Ⅴ和Ⅵ组于27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研究核酸对人工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核酸均可提高鸡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胸腺指数,降低感染法氏囊病毒雏鸡的死亡率,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含量及SOD活性,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并对鸡血清中UA水平亦有一定作用,其中以添加0.2%的核酸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鹌鹑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辣木叶粉,探究其对鹌鹑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4%辣木叶粉能显著提高鹌鹑15、21、28日龄体质量(P0.05),添加4%辣木叶粉能显著提高鹌鹑35日龄体质量(P0.05);添加2%辣木叶粉能显著提高鹌鹑7~35日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降低料质量比(P0.05);添加4%辣木叶粉能显著提高7~35日龄鹌鹑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降低料质量比(P0.05);添加2%、4%、8%辣木叶粉能显著降低鹌鹑7~35日龄料质量比(P0.05)。21日龄时,添加4%、8%辣木叶粉显著提高鹌鹑脾脏指数、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8%辣木叶粉显著提高法氏囊指数、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35日龄时,添加4%、8%辣木叶粉显著提高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白介素-2含量、γ-干扰素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添加8%辣木叶粉显著提高胸腺指数(P0.05)。综合考虑,4%辣木叶粉为最佳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5.
应用分离纯化的太子参多糖伴料投喂福瑞鲤(FFRC Strain Common Carp),分析其对福瑞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和抗病力的影响。试验共分5个组,第1组投喂基础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第2~5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按质量比添加0.1%、0.2%、0.3%、0.5%太子参多糖的太子参多糖饲料。连续投喂35d后,测定各组福瑞鲤血液中血清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补体C3,以及对嗜水气单胞菌(Js70322NA)的抗病力。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1%太子参多糖试验组的血清LZM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他3个太子参多糖试验组血清LZM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各剂量组血清SOD、AK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剂量等于或高于0.2%太子参多糖试验组的血清SOD差异显著(P0.05);剂量等于或高于0.2%太子参多糖试验组的AKP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各太子参多糖试验组ACP活性、补体C3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增加(P0.01);福瑞鲤攻毒结果显示,剂量为0.3%和0.5%的太子参多糖试验组免疫保护力最高,数值为54.55%。说明太子参多糖对福瑞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提高其抗病力,建议在基础饲料在添加0.3%的太子参多糖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投喂模式对吉富罗非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投喂水平(100%、90%、80%、70%、60%、50%饱食投喂量)、每天投喂两次,不同的投喂频率(每天分别投喂1、2、3、4次)但日投喂总量(100%饱食投喂量)相同、分别投喂吉富罗非鱼幼鱼8周,分析不同投喂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吉富罗非鱼摄食生长性能、白肌生化组成及相关摄食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水平较高或较低均会导致饲料系数和下丘脑NPY mRNA转录水平升高,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CCK1 mRNA转录水平降低,白肌生化成分中只有粗脂肪含量受投喂水平的影响达到显著性差异;投喂频率对罗非鱼生长各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可观察到各指标的变化趋势,投喂频率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吉富罗非鱼的饲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下丘脑NPY mRNA转录水平升高,白肌各种生化成分含量随投喂频率的增加均有先升后降的趋势,全脑CCK1mRNA转录水平则逐渐降低,全脑Orexin mRNA转录水平逐渐升高。综合分析各种指标,吉富罗非鱼的最适投喂水平为80%饱食投喂量,每天投喂两次。  相似文献   

17.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牙鲆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3年5~6月,在(18±1)℃条件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初始体重为4.21±0.28g)分别进行了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的生长试验。对照组连续饱食投喂36 d,处理组S2F4、S3F6、S4F8分别周期性饥饿2 d再投喂4 d,饥饿3 d再投喂6 d和饥饿4 d再投喂8 d。结果表明:S2F4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3F6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S4F8组牙鲆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鱼体生化组成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氨基酸代谢和胺类物质沉积的影响。[方法]试验在室内循环养殖水箱中进行,试验分为2个组:冰鱼组(全程投喂新鲜冰鱼)、配合饲料组(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8只(6雄2雌)。养殖8周后,采集样品,测定生长和相关指标。[结果]不同投喂对中华绒螯蟹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配合饲料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冰鱼组(P0.05)。配合饲料投喂组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与冰鱼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胺类物质检测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尸胺、亚精胺含量显著低于冰鱼组(P0.05),而酪胺、腐胺含量显著高于冰鱼组(P0.05),精胺、组胺与冰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的蛋白激酶B基因(protein kinase B gene,PKB或AKT)、4E-结合蛋白基因(4E binding protein gene,4E-BP)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冰鱼组(P0.05)。而冰鱼组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gene,mTOR)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结论]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中华绒螯蟹对蛋白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同时保证中华绒螯蟹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养殖成本。食物中的胺类物质种类和数量可能直接影响中华绒螯蟹肌肉胺类物质的沉积量。  相似文献   

19.
王慧真  张永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94-7494,7497
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中药复方对817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将20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在Ⅰ、Ⅱ和Ⅲ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0.5%的中药复方,Ⅳ组只加基础日粮(作为对照),进行30 d的饲养试验,测定各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死淘率,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Ⅰ、Ⅱ、Ⅲ组平均每只净增重较对照组提高4.3%、14.5%和11.5%,Ⅱ、Ⅲ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各组饲料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Ⅱ组(53.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组死淘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Ⅱ、Ⅲ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对照组。日粮中添加中药复方可促进817商品肉鸡的生长发育,提高净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以添加0.2%中药复方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22±2)℃条件下,利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4周,投喂添加不同剂量的板蓝根饲料,研究板蓝根对施氏鲟幼鱼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选取大小均匀、健康无病的施氏鲟幼鱼240尾(体质量为30.14 g±1.2 g),放入12个试验缸(容积为300 L)中,每缸放20尾。用板蓝根(浓缩物)含量分别为0%(IR0)、0.1%(IR1)、0.5%(IR2)、1.0%(IR3)、1.5%(IR4)、2.0%(IR5)的6组饲料投喂试验鱼,每组饲料投喂2缸试验鱼,4周后采集鱼血液样品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板蓝根添加量的增加,幼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高剂量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体C3含量也呈上升趋势(P<0.05),但溶菌酶(LZM)和抗体IgM含量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攻毒后,各组幼鱼血清C3和IgM含量均较攻毒前显著增加,且随着板蓝根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量为0.5%~2.0%的组C3和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板蓝根对施氏鲟幼鱼抗氧化酶活性、补体C3和抗体IgM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