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微量元素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据土壤调查表明,我国72%的地区属于缺硒和低硒地区,对硒摄入量不足,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各地纷纷研究开发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富硒肥的研制和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同样成为农业科学、食品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统计分析中国10余年来富硒肥料研究的文献数据的基础上,重点从富硒肥料的分类入手,通过  相似文献   

2.
专家指出,我国从东北到西南有一条缺硒带,是一个缺硒大国,有2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约7亿人生活在低硒地区。河南省绝大部分地区是低硒区,洛宁、卢氏、灵宝、陕县和渑池等地区,曾因缺硒发生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因此,开发富硒产品时不我待。一、富硒小麦每667平方米一般用0.6~1.0克  相似文献   

3.
王宇 《新农业》2010,(5):17-17
<正>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类很多免疫系统疾病都与缺硒有关。我国有2/3的地区缺硒,环海岸线更是严重缺硒。辽宁省寒富苹果早产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有72%地区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2/3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的现状,研制强化硒香肠。通过采用天然色素着色方法取代亚硝酸盐的发色,并在该香肠中添加有机富硒粉,制成无硝富硒香肠。经感官评定,具有较好的感官指标;人体试验表明无硝富硒香肠具有一定的补硒效果。这将对广大缺硒地区的人群提供一条方便和安全的补硒途径。  相似文献   

5.
硒(se)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富硒食用菌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炎、抗肿瘤和抗脂质氧化作用,延长寿命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但我国有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寻找和开发富硒产品,以保证人体摄入充足的硒,正被我国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目前,食用菌作为富集硒元素的载体,因其操作简便,富硒效果显著,在我国正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硒(se)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富硒食用菌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炎、抗肿瘤和抗脂质氧化作用,延长寿命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但我国有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寻找和开发富硒产品,以保证人体摄入充足的硒,正被我国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目前,食用菌作为富集硒元素的载体,因其操作简便,富硒效果显著,在我国正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富硒小麦生产中土壤天然富硒与外源施硒的差异及其机制,于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研究天然富硒土壤、施硒土壤和缺硒土壤对小麦籽粒硒积累、植株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为富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较缺硒土壤,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28μg/kg,其有机硒占比为81%,籽粒硒强化指数达35%;富硒土壤显著提高籽粒硒含量,达176μg/kg,有机硒占比为83%,籽粒硒强化指数达27%。较缺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可显著提高越冬-拔节、拔节-孕穗两阶段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达31%,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均可提高千粒重4%~8%,增产3.15%~4.16%,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总之,富硒土壤和施硒土壤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小麦生产标准,且富硒土壤更有利于籽粒有机硒积累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8.
苹果叶面喷硒效果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硒会显著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据统计,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约有2/3的地区属于国际上公认的缺硒地区,其中近1/3又为严重缺硒地区.因此研制富硒苹果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5,(15)
<正>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等美誉,富硒农产品被称为"21世纪营养保健食品"。缺硒是导致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发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约有72%的地区,2/3的人口存在贫硒现象。喷施宝公司是创办于1985年12月,品牌影响力较高的叶面肥企业。公司开发的"康熙宝"富硒有机水溶肥料的农产品符合广西区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康熙宝"富硒有机水溶肥料兼具喷施宝产品增产、抗逆的同时,使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产品含硒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缺硒,生产富硒农产品,为缺硒地区提供天然富硒保健食品已逐渐成为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新热点,但是食品中硒含量过高对人体有害,甚至会导致硒中毒。而人工添加无机硒难以保证农产品硒含量不超标。根据营养学人体每日对硒的需求量及中国食物成分表农产品硒元素的含量,对农产品硒含量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7,(23)
<正>本溪市地处全国缺硒重点区域内(我国有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由于缺硒给畜牧业生产和人们身体健康带来著多影响(已直接造成人类40多种疾病),常引起幼畜禽白肌病,成年蛋鸡生长发育受阻、排卵数、蛋形指数下降,饲料报酬率、肌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养殖鸡成本提高、利润减少。为解决蛋鸡缺硒症的发生和生产人类富硒且低胆固酵的保健食品,笔者利用引进的巴西酵母硒饲料添加剂在本溪县南甸镇绿  相似文献   

12.
与普通白粒小麦相比,富硒黑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赖氨酸、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特别是硒的含量高于普通小麦200%。目前,我国居民仍然以普通白粒小麦为主要食物来源,培育富硒黑小麦可以有效解决消费者日常生活补硒的问题。我国72%的国土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因此,通过添加外源硒肥生产富硒黑小麦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围绕富硒优势资源开发先后进行了硒资源普查、天然富硒食品标志制度制定、富硒资源开发技术平台建设、制定实施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等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笔者在对安康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存在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完善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楚科 《油气储运》2009,(4):28-29
硒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平均,大部分土壤中缺硒,造成了农产品普遍缺硒,从而引起人体缺硒,容易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为了给人体补硒,科研人员一直在研制富硒食品。时下富硒食品在市场上价高又俏销,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不失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5.
提高陕南农产品富硒品牌营销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党伟  余谦 《湖南农业科学》2009,(11):111-113,121
硒是人体生命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抗衰老、防癌等显著功效.如今,富硒农产品以其鲜明的形象和安全的品质成为新的消费潮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富硒资源也是安康最具特色的优势资源.在分析安康农产品发展现状后,就如何发挥安康富硒资源优势,打造安康市农产品"富硒"品牌,借助"富硒"品牌提升安康市富硒农产品市场营销竞争力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安康富硒资源一是富硒面积大。全市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0.2 mg/kg)以上水平;二是富硒地层厚。富硒地层厚度达40—50米,硒资源丰富,开发富硒食品产业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富硒品质好。富硒浓度适中,不含有毒元素。同时,还伴生锌、锶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而其他一些富硒区往往有汞、铅等有毒重金属的伴生和超标,非常适合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这是大自然赋予安康人民的一笔独特的宝贵财富。进一步开发利用硒这一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7.
在了解和把握安康富硒品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安康市富硒食品品牌建设进行了调研与思考,并探索富硒品牌发展思路。当前,安康的富硒产品品牌数量增多、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当地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然而,安康富硒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硒资源地理分布不均、生产环节遭遇瓶颈、富硒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体系不完善、缺乏高知名度品牌的问题。因此,安康富硒品牌建设需要通过科技手段突破生产瓶颈,提升产品附加值;建设安康市富硒产品行业协会,完善产业体系;提升文化内涵,挖掘品牌深度,打造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硒均属于一类必须的微量元素。现阶段,全球存在几十个严重缺硒的国家及区域,对于我国而言,缺硒区域的占据比例达到了73%。所以,科学运用天然的富硒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变得十分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硒成为世界微量元素营养研究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以来,硒资源的开发应用方兴未艾。陕西安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富硒地层最厚、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为富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但无论是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还是产业规模和效益都是初步的,还远没有将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安康富硒产业由低水平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正>从近日召开的中国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大会上获悉,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被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授予"中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成为山东省首个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据悉,全国只有6家单位获此殊荣,其中区县只有两家,博山区是唯一一家在缺硒地区命名的富硒农业示范基地。2013年度,国家公益性"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博山区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