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海南儋州蔗区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叶片养分,降雨量,旬积温和旬日照对时数的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蔗萌芽分蘖期和工艺成熟期进行适时灌溉,对于促进分蘖,保证有效茎数和延长伸长期有生长作用,重施基肥和在伸长期增施追肥是高产高效的重要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子与甘蔗生长的关系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单因子分析,发现甘蔗新台中号的生长发育期内降雨、积温、日照时数的连续累计值与株高生长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以Richards方程作为基本模型,经综合分析确定并用Marquardt迭代法建立了综合预测模型[H=439.45690(1-e^-0.000082366P+0.00034709S=0.0028106T-0.0071319D)^5.36380],该模型因其含有时间变量和各参数能作出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步探讨了北缘蔗区甘蔗秋植的播种时间和越冬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助膜夹蔗叶或稻草的方法覆盖蔗苗,可以有效地避免冻害,秋植播种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秋植蔗与春植蔗比较,总叶数增加4.5-6.5叶,株高增加55-70cm,产量提高25%左右,糖份可提高1%左右。  相似文献   

4.
我场位于渤海湾南岸属滨海潮土,从科技队近几年棉花生育期田间调查中得知,棉花的播期一般在4月11日前后,5月5日出齐苗,6月中旬现蕾,7月中旬开花,8月25日吐絮;现蕾株高164cm、开花株高523cm、收获株高862cm、果枝136个;三桃比例为63%,545%,392%;每公顷518万株,平均单株铃数187个。1 耕翻压盐一是抓好冬耕,可切断土壤毛细孔,即破坏原有水盐上下运动的通道,有利于积蓄雨雪。翌春顶凌耙地,减少水分蒸发,抑制耕层积盐。二是灌水压盐,对新垦的较重盐碱地,于…  相似文献   

5.
在甘蔗伸长期间,分别进行60mm/旬、40mm/旬、20mm/旬、0mm/旬的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对甘蔗抗旱生理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0mm/旬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伤流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最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最大,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的前期比灌水处理较高,中后期低;各灌水处理中,60mm/旬处理叶片相对含水量、伤流量最大,细胞膜透性最小;40mm/旬处理土壤含水量、脯氨酸含量最大,丙二醛含量最小,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各个时期最稳定;20mm/旬处理的各抗旱生理指标与0mm/旬处理的较接近;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伤流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影响广西甘蔗种茎出苗及苗期生长的气象因子,本研究选用2个广西当家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T22)和‘桂糖42号’(G42)为研究对象,从2—5月开展甘蔗分期播种试验,每半个月播种1期。通过观测每期甘蔗的出苗率、苗期生长状况以及同期的气象因子(降雨量、平均气温),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T22、G42蔗种的出苗率与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后10 d的累积降雨量呈正相关,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与甘蔗出苗率的对数函数方程进一步显示,为了使甘蔗种茎出苗率达80%以上,甘蔗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要达到75 mm以上;播种后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甘蔗苗茎伸长期株高/茎粗相关性达到5%显著性水平以上,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降水量是影响甘蔗茎伸长期株高/茎粗的显著性自变量。推断甘蔗播种后10~20 d的累积降雨量是决定甘蔗出苗的关键气象因子,在甘蔗苗期生长过程中,降雨量对甘蔗生长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降雨量预测甘蔗苗期株高/茎粗。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广西甘蔗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甘蔗出苗率,要加强甘蔗种植后20 d内的水分管理,在这期间累积降雨量需达到75 mm以上才能达到甘蔗齐苗的目的,甘蔗出苗后也需加强水分管理,利于苗期快速生长,从而提高蔗苗质量。  相似文献   

7.
分析比较7种常用的一元生长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Marquardt迭代同步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对冬植甘蔗新台糖1号的生长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株高的最佳生长模型:H=C0*(1-e^-cl*T)1/(1-C2)=432.8303*(1-e^-0.01416T)^9.2764。模型的拟合精度高,适用性强,可在儋州市那大镇附近蔗区应用(其他地区可作参考)经模型性质分析,得出植后94d(4月下旬)甘蔗在  相似文献   

8.
气象要素对凤阳县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1967~1996年30年的气象资料和凤阳县历年棉花单产,应用多项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影响棉花单产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棉花产量的18.57%决定于气候条件。其中显著影响棉花产量的因素有:≥12℃累计积温、5~10月累计降雨量、7月中旬到8月的旬均温累计温度和日照时数。纤维成熟度1.6的棉铃有效开花期为8月25日,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甘蔗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年四个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上部各器官(茎,叶鞘)的干物质累积均为“S”形变化规律,均适于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得出福建省甘蔗干物质累积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各地各年不同,但都有8月上旬-10月下旬附近或提早或推迟一至二旬。找到了影响甘蔗产量低的关键气象因子;关键期内的光湿积(即旬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乘积的累加),生长后期平均日照时数。提出了提高福建省城蔗单产的农业技术措施必须是围  相似文献   

10.
影响甘蔗株高生长的气象因子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表面看,影响甘蔗株高生长的气象因子有当旬的平均气温、蒸发量、降雨日数和平均风速。通径分析表明,平均气温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其它气象因子大多通过平均气温对株高生长起作用。逐步回归结果进一步印证了甘蔗株高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旬均温在25.0℃以下时,株高生长缓慢;旬均温为26.0-27.9℃时,株高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云南耿马甘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耿马县1984-2006年甘蔗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甘蔗生长发育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对甘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一发芽期积温和日照时数与发育天数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次是降水量,平均气温的升高则对成熟后的茎鲜重有一定的负影响.发芽—茎伸长期气温升高缩短了发育天数,并降低了茎高,积温对发育天数有较强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气象因素对棉花铃重、衣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棉铃发育期间的气象因素与棉花铃重、衣分的关系进行灰色相关分析,得出关联顺序为:积温>日照时数>降雨量。  相似文献   

13.
用奥普尔液肥处理土壤,可提高大豆出苗率9.1%。除鼓粒期外,其余生育期使用该液肥,株高降低,分枝数增加,株英数增加百粒重降低;而鼓粒期施用,株高、分枝数没有变化,株英数和百粒重增加,综合效果,大豆施用奥普尔液肥,株粒数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以上土壤处理和花期喷施效果最好,增产率分别达11.8%和9.6%;两次是复加施用,增产率达13.6%,投放产出比达1:5.3。  相似文献   

14.
凝胶状共聚物是一类帮助土壤增加持水量的合成化学品,共聚物附加物对土壤性质具有良好的影响,通过增加土壤水份有效地对甘蔗产量产生正面影响,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交链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物对土壤持水量影响程度的室内实验,在田间进行了其对甘蔗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室内实验测定结果表明,Oxisol使土壤有效水份总量的增加,风干土1g/kg的增加超过30%,风干土2g/kg的增加109%,风干3g/kg的增173%,然而,制造商建议,当这种共聚物在年降雨量1000mm左右的地区,施用于新植蔗时,其施用量为10公斤/公顷,其连续三个榨水份总量增加0.4%,但在原地的测量结果表明,在干旱季节施用该产品,其土壤水份的含量的增加则颇显著,这一较高土壤水份含量在到了第三个生产季节未期则其很少表现出来,这表明这种共聚物的保水能力正在逐渐地消失,在得出对甘蔗产量没有影响的可靠结论之前,该共聚物还将用于进行更大用量和不同气候条件的试验。  相似文献   

15.
蔗地土壤养分与甘蔗生长的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蔗地土壤养分状况与甘蔗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分析与建立综合预测模型。利用种植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土壤养分与农艺性状实测值,对养分间及养分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运用Richards函数,选用土壤全氮变化量(N)、全磷变化量(P)、全钾变化量(K)以及甘蔗生长天数(D)为自变量,以甘蔗株高为因变量(H)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在中等养分水平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变化量对甘蔗茎长、茎粗以及节长的提高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土壤全氮变化量影响着甘蔗节的生长;土壤全磷变化量对甘蔗茎长和茎粗的提高有显著影响;其余单个养分因子对甘蔗的农艺性状关系不显著。所得模型为:H=486.0352[1-e~(-0.00625K-0.00098P-0.00678N-0.007138D)]~(9.8642)  相似文献   

16.
气候因子对浙江省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我省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影响本省棉花单产、品级的主要气候因子(关联度大小)依次均为降雨量> 日照时数> 日平均温度, 其中对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气候因子是8 月上旬、5 月下旬、9 月上旬的降雨量和9 月中旬、6 月下旬、9 月上旬的日照时数。对棉花品质起重要作用的首先是7月上旬、9 月下旬及9 月中旬的降雨量, 其次是6 月中旬和7 月下旬的日照时数。并相应提出了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五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裸燕麦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裸燕麦的最适播种时期,研究了5种播种时期对裸燕麦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后,裸燕麦的分蘖力逐渐减弱,株高降低,干草产量亦随之下降.随着播期推迟.裸燕麦整个生育期也必然后延,灌浆期相应缩短,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越来越低.穗粒数和公顷穗数显著减少,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因子中日照时数对籽粒产量影响最大,≥0℃积温次之;在其它因子不变的情况下,积温每增加1℃·d,籽粒产量增加1.517kg/ha;日照时数每增加1h,籽粒产量增加4.176kg/ha;而降雨量每增加1mm,籽粒产量减少1.629kg/ha.本试验条件下,为保证灌装顺利进行和完全成熟,吉林白城地区裸燕麦播期最好选择在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分析比较7种常用的一元生长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Marquardt迭代同步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对冬植甘蔗新台糖1号的生长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株高的最佳生长模型为:模型的拟合精度高、适用性强,可在儋州市那大镇附近蔗区应用(其他地区可作参考)。经模型性质分析,得出植后94d(4月下旬)甘蔗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生长速度最快出现在植后157d(6月下旬),植后233d(9月中旬)甘蔗开始进入工艺成熟期。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吉林省中部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单株叶面积、株高影响较大,4月27日和5月6日播期处理株高、单株叶面积大于其他处理;4月19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DMA)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后导致早衰;5月25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DMA均小于其他处理;5月7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早播(4月19日)处理百粒重比5月7日播种低9.91%;晚播(5月25日)处理百粒重和穗粒数分别比5月7日播种降低11.27%和13.53%。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产量、脂肪含量分别与日照时数、积温(≥1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质含量与日照时数、积温(≥10℃)、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8、r=-0.750、r=-0.724)。5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子粒中淀粉和营养成分总含量最高,分别达72.10%和84.60%,为最佳播种日期。  相似文献   

20.
气象条件对我区甜菜含糖的影响李新波,王海峰(黑龙江哈尔滨糖厂)气象条件与甜菜含糖的关系比较复杂,在绥化地区的栽培条件下,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积温、降雨量等都对甜菜合糖影响很大,特别是7~9月份日较差、日照时数、降雨量对甜菜的含糖影响更大。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