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云南紫苏小坚果含油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苏[Perilla jrutescens(L.)Britt]是唇形科(Labiatae)紫苏属(Perilla)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云南省有1种及其2变种.紫苏小坚果(俗称种子)所含的油称苏子油,是一种性能与桐油相近的优质干性油,一直是涂料工业的重要原料;苏子油还是一种保健食用油,并具防腐作用,可作酱油的防腐剂,因而经济价值较高.本研究旨在为生产上栽培和选育富油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紫苏又名苏叶,原产中国,在我国为常用中药,有解毒散寒、行气和健胃功能,主治伤风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紫苏全草可蒸制紫苏油,其种子炼制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在日本则采集紫苏鲜嫩的大叶片,多用于料理,是餐饮业中不可缺少的佐料,因此日本对紫苏大叶的需求量较大。但紫苏大叶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超临界CO_2法萃取紫苏籽油的条件,并分析紫苏籽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强,用GC-MS分析紫苏籽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最优紫苏籽油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4h,萃取温度40℃,萃取压强23 MPa,在此条件下的得油率为12.43%。用GC-MS分析紫苏籽油化学成分,结果表明α-亚麻酸的含量达到76.183%。[结论]在试验所得条件下,可获得高质量和高纯度的紫苏籽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α-亚麻酸对鸡蛋重量和蛋黄中n-3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29周龄健康产蛋母鸡分为4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亚麻籽、15%杜仲籽和15%紫苏籽,探讨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富含α-亚麻酸(ALA)的亚麻籽、杜仲籽和紫苏籽对鸡蛋重量、蛋黄重量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影响。[结果]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来源的亚麻酸对鸡蛋重量和蛋黄重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麻组、紫苏组和杜仲组蛋黄中A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亚麻酸均能增加蛋黄中n-3 PUFAs含量,其中紫苏组效果显著,其次为亚麻组,杜仲组略低。[结论]用紫苏或杜仲籽代替亚麻籽生产富含n-3 PUFAs鸡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on)属唇形科,是一种油料和药材兼用作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紫苏种子可榨油食用。苏子油黄绿发亮,色味具佳。抿测定,苏子油含棕榈酸5.97%、硬脂酸2.17%、油酸19.53%、亚油酸12~18%,不含芥酸。紫苏的种子、茎、叶均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述:“籽主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生食,止渴润肺、止嗽。叶调气、润心肺、长肌肤、益颜色、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治虫咬”。对肝炎病患者也  相似文献   

6.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又名白苏、赤苏、红苏、青苏、野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的一种1年生草本植物。紫苏高60~180 cm,有特异芳香。紫苏在中国种植应用约有2 000多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苏叶、苏梗、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腌渍,而苏子则可榨油,苏油含α-亚麻酸达56.14%-64.82%。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我国不同产地杜仲、紫苏和亚麻种子油的亚麻酸成分评价,为进一步筛选和培育优良亚麻酸作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索氏提取和GC-MS法,对11个产地的亚麻、7个产地的紫苏及10个产地的杜仲种子的出油率及α-亚麻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种子亚麻酸含量差异显著,最高为湖北十堰杜仲种子油(61.49%),其次为吉林延边紫苏种子油(59.92%),最低为山西大同亚麻种子油(48.09%);干重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吉林延边紫苏种子(230.1 mg/g干重),最低为云南邵通杜仲种子(140.4mg/g干重);不同品种作物的出油率差异显著,亚麻和紫苏种子平均出油率分别为35.21%和36.80%,显著高于杜仲种子(26.40%)。[结论]在亚麻酸产业开发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之间的种子品质差异性。内蒙古亚麻、长春紫苏和湖北杜仲种子油是最经济实惠,又能满足食用健康的油品,故提倡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一、苏子的简介苏子一种具有特异香气的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别名苏子,原产我国。紫苏种子称苏子,亩产可达100~150公斤,含油30~50%,榨出的油色浅淡似茶油,透明,味道芳香宜口。苏子油含有丰富的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从古至今,紫苏种子和紫苏油都是民间食用中的调味精品,有食疗珍品之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说:"苏子雀甚嗜之,必须近人家种矣。收子  相似文献   

9.
紫苏又名红苏、赤苏,为唇形科紫苏属常用中药。茎、叶及种子均可药用。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等;茎秆有顺气、安胎、发散风寒和化痰的功效,主治胸闷气胀、胎动不安和外感等症;种子,有镇咳平喘、祛痰的功能。最新研究证明.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市场紫苏及苏子十分紧俏。常常是有价无货。因此,大力发展紫苏的种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且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种植紫苏见效快。  相似文献   

10.
紫苏在农村称为苏子,又称之为油王苏里娜,是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物品之一。欧美、港澳台及东南亚都将紫苏叶片作为时尚蔬菜和医药用保健原料。紫苏籽可榨油,出油率高于油菜籽。尤其可贵的是,用紫苏籽可开发研制一系列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减肥功  相似文献   

11.
紫苏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气相色谱(GC)分析了紫苏油的脂肪酸组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紫苏油中维生素E含量,并对紫苏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3.707%,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60.752%,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15.761%和17.194%;紫苏油中维生素E的总含量为500.9 m g/kg;紫苏油比重为0.928 8,折光指数为1.481 7,酸价为2.9 m g/g,碘价为1 980 g/kg,皂化值为190.7 m g/g,不皂化物为0.6%,水分及挥发物为0.07%,过氧化值为3.7 mm o l/kg。紫苏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12.
<正>紫苏又叫红苏,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属于唇形科紫苏属,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香苏。原产于中国,华北、华南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均有种植,紫苏全身都是宝,紫苏的嫩叶是人们广为食用的调味品,常用做配菜使用,干燥的紫苏叶在医学上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紫苏茎秆干燥后称为苏子梗,果实称为苏子,苏子的含油量很高,榨成油后称为苏子油,苏子油富含a—亚麻酸,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 Crispa)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桂茬、苏子、山苏、赤苏、白苏、回回苏,《尔雅释草》则称之为“苏”。它既是营养丰富的特菜,又是疗效良好的中药,也可用作庭院观赏植物,还是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棚室栽培的紫苏,主要用作特菜,其栽培技术与其他模式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秦巴地区推广种植的紫苏种质,将从重庆、江苏、广西等地区引种的11批不同种质紫苏和1批本地野生紫苏同时种植于陕西商洛地区,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挥发油组成成分,并比较挥发油得率,以评价不同种质来源紫苏在秦巴地区的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从紫苏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0种化学成分,不同种质的共有成分有20种。主要共有成分为紫苏醛(0.48%~62.54%)、紫苏酮(0.02%~32.09%)、α-石竹烯(7.67%~22.16%)、α-香柑油烯(1.09%~15.57%)、D-柠檬烯(0.08%~14.89%)、芳樟醇(0.04%~7.99%)、大根香叶烯D(0.48%~4.15%)等。另有一些特殊成分,1个烯型(PL)种源含35.79%紫苏烯,1个醚型(PP)种源含35.76%芹菜脑,1个EK型种源含17.88%2-烯丙基-4-甲基苯酚等。12批紫苏种质可分为5种化学型,醛型(PA)、酮型(PK)、醚型(PP)、烯型(PL)及酚型(EK)。挥发油得率为0.30%~0.82%,其中以醛型的挥发油得率最高,烯型的得率最低。不同种质紫苏在相同引种栽培环境下,紫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和得率差异明显。除烯型紫苏外,其余种源紫苏的挥发油得率均可达到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秦巴地区发展紫苏种植建议以江苏邳州地区的回回苏(醛型)为宜,重庆和玉林地区的白苏(酮型)次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苏子油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不同添加水平的苏子油对瘤胃发酵模式、发酵参数和瘤胃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苏子油对发酵液pH值和氨氮(NH3-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相比较,随着苏子油添加量的增加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发酵底物单位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甲烷产量呈下降趋势(P0.05);对TVFA无显著影响(P0.05),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C18:1、c9,t11-CLA和总的长链脂肪酸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表明在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苏子油,可改变瘤胃发酵类型、降低甲烷产量、调节瘤胃液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6.
α-亚麻酸(ALA)是哺乳动物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成员,在机体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雄性动物生殖系统,ALA通过代谢生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进而对生殖系统发挥调控功能。本研究旨在利用WST-1、JC-1以及RT-PCR等方法研究ALA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的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体系中添加10、50、100、200、400μM的ALA,处理24 h可以显著提高TM3细胞活力(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较,50μM的ALA处理24 h可以促进TM3细胞增殖,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基因表达(P0.05),促进类固醇代谢相关基因St AR基因表达(P0.05)。结果表明,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ALA可以增加TM3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增殖和St AR基因表达,相反抑制Caspase-3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试验将已克隆的紫苏种子中高表达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基因PfDGAT1转化至酿酒酵母突变型菌株H1246进行酵母互补功能验证,研究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是否具有催化油脂合成的作用。[方法]通过构建紫苏DGAT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pYES2.0-PfDGAT1并转化至酿酒酵母突变型菌株H1246,用尼罗红对转基因酵母细胞染色,检测转基因酵母中是否能合成油体;利用薄层层析(TLC)试验检测转基因酵母中是否存在三酰甘油(TAG)。[结果]转pYES2.0-PfDGAT1载体的突变型酵母菌株H1246能够检测到有油体存在,而转pYES2.0空载体的突变型酵母菌株H1246中没有检测到油体,说明紫苏PfDGAT1基因的表达恢复了酿酒酵母突变型菌株H1246油体缺陷的表型,可以催化TAG合成。[结论]PfDGAT1基因在紫苏种子油脂合成积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PfDGAT1基因在紫苏油脂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紫苏α-亚麻酸(ALA)含量极高,其合成相关基因偏好性及异源表达宿主的阐明,是揭示紫苏不饱和脂肪酸调控机制及表达生产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从密码子特性、有效密码子数、相对使用度、最优密码子、碱基相关性、奇偶偏好性及异源表达特性等方面,对不同形成时期的紫苏种子转录组序列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并对筛选出的pf FAD3s基因进行三种微生物异源表达预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紫苏转录核酸序列中的GC含量为45.85%,大部分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相对较弱,其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偏好以A/T结尾;pf FAD3s基因异源表达的适宜微生物宿主为酿酒酵母。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紫苏ALA合成的分子调控奠定了基础,并为其微生物基因工程生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α-亚麻酸(ALA)是哺乳动物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成员,在机体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雄性动物生殖系统,ALA通过代谢生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进而对生殖系统发挥调控功能。采用WST-1、JC-1以及RT-PCR等方法研究ALA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的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体系中添加10,50,100,200,400μmol/L的ALA,处理24 h可以显著提高TM3细胞活力(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的ALA处理24 h可以促进TM3细胞增殖,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P0.05),促进类固醇代谢相关基因StAR表达(P0.05)。这说明在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ALA可以增加TM3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增殖和StAR基因表达,抑制Caspase-3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0.
紫苏在云南农村称为苏子、苏叶,是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物的60种物品之一。欧美、中国港澳台及东南亚将紫苏叶片作为时尚蔬菜和医药用保健原料。紫苏籽可榨油,出油率高于油菜籽。紫苏籽还可开发研制一系列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减肥功效的食用和药用产品。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