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野杂鱼类是水库水产资源的一大组成部分。由于野杂鱼类适应性强,又能在水库中产卵繁殖,所以在大中型水库中野杂鱼类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日前,对野杂鱼类的捕捞除采用小丝网进行刺捕外,其它有效的方法尚不多见。福建省古田县水产场根据古田溪水库消落区火(每年枯水期水位下降20余米)的特点,在枯水期使用密网眼小张网拦捕退水的野杂鱼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晓清 《内陆水产》2002,27(3):23-23
加洲鲈(MicropterusSalmoides)原产于北美淡水河中,是一种淡水肉食性鱼类。具有适应能力强,起捕率高,生长快,市场适销,商品价值高等优点,适合于池塘单养犤1犦、混养犤2犦和网箱养殖犤3犦。湖泊、水库养鱼在我国淡水养殖中仍占居重要地位,养殖方式从过去的粗放养殖逐步过渡到人工放养管理。由于捕捞次数增多,水域中的肉食性鱼类逐年减少,低值野杂鱼类增多,影响主养鱼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实际生产问题,充分利用小型野杂鱼类资源,尝试人工放养加洲鲈,提高主养鱼类的产量,将低质鱼转化为优质鱼,提高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银鱼移植技术的推广普及,水库银鱼移植面积越来越大。但由于银鱼属小型鱼类,捕捞方法不同于水库内的大型鱼类,因此,不少单位到南方湖泊中学习银鱼的捕捞技术方法。但水库与湖泊相比,具有面积小,库形复杂多变,水较深的特点,应用湖泊银鱼拖网在水库作业,操作麻...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水库捕捞中通常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捕渔法,虽然这对捕捞中上层鱼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库貌复杂,残木、岩石多的水库,这种渔法损网量大,底层鱼捕获率低。1975年,我县19个水库捕捞。中,底层鱼仅占总产量5%,这就影响了放养底层鱼类的积极性。因此,改进现有渔具、渔法,充分发挥水库渔业生产潜力,这是摆在生产和科研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淡水渔业》1976,(4):31-31
在底质复杂的中、小型山谷型水库的捕捞作业中,单纯用声响驱赶鱼类上网或集结,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6.
红鲌属鱼类是水库中常见的中上层敌害鱼类,对于刚投库的鱼种具有极大的危害。目前,清除红鲌属鱼类的方法除采用跳网捕捞及在产卵场用药物毒杀其鱼卵外,其它有效的方法还不多见。湖北省京山县惠亭水库渔场根据蒙古红鲌易进张网和翘嘴红鲌喜欢跳跃的不同行为生态,近几年来结合成鱼捕捞生产使用密眼张网和跳网大规模歼捕红鲌属鱼类(主要是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  相似文献   

7.
生长在水库内的银鱼属小型鱼类,捕捞方法既不同于库内大型鱼类,又不同于湖泊内银鱼的捕捞。水库与湖泊相比,具有库底不平,库形复杂多变,水库较深的特点。因此,湖泊银鱼拖网捕捞技术在水库中应用,使用效果不好。作者把几年来摸索出的水库捕捞银鱼的两种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 银鱼拉网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1977,(1):31-31,i00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这几年我省水库养鱼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水库捕捞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赶、拦、刺,张联合渔具渔法已在我省很多水库推广使用。但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渔具渔法对捕捞水库的中上层(鲢,鳙)等效果确实较好,而对于捕捞底层鱼类(鲤、鲫等)收效甚微。据反映我省有不少中、大型水库养鱼多年,  相似文献   

9.
林永泰 《水库渔业》1981,(1):24-26,23
近年来水库捕捞技术有了迅速发展,目前普遍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捕捞中、上层鱼类,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在地形复杂,障碍物多的水库使用大型网具捕捞底层鱼类仍不理想,且网具投资大,操作繁重。因此,在增加水产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改进大水面的捕捞技术,是目前水库渔业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西津水库是河道型水库,主要用于航运、发电,渔业生产仍是靠天然鱼类自然增殖和捕捞。本次调查从1981年至1983年进行了9次定点采样,其中1983年的2月、5月、8月、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季。内容包括水化学、浮游动植物和鱼类资源等。现整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乌鳢限制池塘野杂鱼繁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不同于湖泊、水库的是池塘进行初级生产的营养物质,主要依赖于人工投入的饵料和肥料,这些生产投入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池塘的最高消费者——饲养鱼类和野杂鱼类,如何限制池塘中的野杂鱼类(即非经济鱼类)繁生,最大限度地提高饲养鱼类(即经济鱼类)的产量,是与池塘效益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韬  蔡志全 《水利渔业》2002,22(4):20-23
显岗水库实施渔业增产综合技术后,渔业产量显著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明显,并维持在较稳定水平。其关键措施是,施用化肥及绿肥以改善供饵条件,调整鱼种放养密度、规格、比例使种群结构趋于合理,采用有效的防逃除野措施以提高放养鱼类回捕率及放养效益,使用定置张网及联合渔法相结合的捕捞方式来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行政、法律和经济的综合渔政管理手段维持生产秩序等。  相似文献   

13.
小型水库套养鳜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库野杂鱼资源丰富,套养鳜鱼可将营养价值低的野杂鱼转化为高品质的鳜鱼;清野除杂还有助于养殖鱼类消灭争氧、争饵、争空间的竟争对手,有利于主养鱼类的健康生长,调整了水库的养殖品种和结构,提高了水库渔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鲮鱼是广东水库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在大型水库,鲮鱼已形成优势种群,成为主要底层鱼类。但水库地形复杂,障碍物多,又因鲮鱼具有喜流水、喜钻孔穴、分散活动等特性,捕捉较难。目前,采用刺网捕捞鲮鱼的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刺网的渔获性能,选择最佳刺网及其网目尺寸,现将流溪河和水迳等水库的捕捞试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青墩水库概况  该库养鱼水面 3420亩,浮游生物量 0.246毫克 /升,透明度为 10~ 30厘米,贫营养类型库体,水质较瘦。但同时该库野杂鱼虾丰富,平均年产量在 10吨以上。从这些情况来看,该库作为大银鱼仔幼鱼摄食环境固然不甚良好,但对于成鱼的生长却是十分适宜的。  二、大银鱼在该库的移植、增殖过程及措施  1994年冬至前后,青墩水库管理局自诸城市石门水库和三里庄水库先后两次移植大银鱼受精卵 100万粒,破冰投放于水深 2~ 3米、底质为石砾的库湾。次年 6月份试捕得大银鱼幼鱼,可见移植获得初步成功。但秋冬捕捞未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万云辉 《齐鲁渔业》2000,17(1):42-42
1根据鱼类活动规律寻找捕捞时机1.1春季因为天气渐暖,水温上升,鱼类活动能力和食欲开始增强,水库沿岸浅水地带饵料丰富、水温较高,所以,鱼类常常由越冬深水区转移到浅水区活动,是在浅水区捕捞成鱼的好时机。1.2夏季水库水位上升到最高点,此时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开放涵闸放水,导致水坝附近水流急,所以鱼群常随水流往下游,集中在涵管和大坝附近,特别是鲢鱼成群旋游,在水面跳跃。鱼群多在早晚出现于水表层,是捕捞成鱼的好机会。1.3秋季水温较高,鱼群大多分散在水的中层,成鱼起水率不高。遇晴天太阳曝晒时,鱼类喜集…  相似文献   

17.
在鱼类的生长期间,不断控制和保持水体里鱼类群体的适宜负荷量(指库存量),不仅能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获得最高鱼产量,而且能减少鱼种的放养量,收到最大的渔业效益。笔者通过多年的水库渔业的生产实践和借助一些资料的分析,就当前水库的渔业生产中的合理捕捞强度和捕捞规格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食性以肉食性为主,在天然水域中,喜食虾、鲫等小型野杂鱼类。2005年在水质清新,富含小型野杂鱼的九龙水库进行套养加州鲈的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套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淡水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大型水库也得到利用。但是有的水库因水底不平,乱石、树枝、沟壑等障碍物也较多,不适于用传统网具进行捕捞,而且大多数水库均为蓄水之用,一般不允许排水取鱼,所以,大型水库是很不容易清塘的,一旦水库中有了较大的凶猛鱼类,如鲶鱼、黑鱼、鳜鱼、马口鱼、鱼感鱼、狗鱼等等,则无法清除,投放的鱼苗都成了这些凶猛鱼类的“饲料”,严重地影响水库的渔业生产。现介绍一种专捕水库凶猛鱼类的方法,希望能在渔业生产中发挥其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药剂配制:野八角 (麻醉剂 )50%;…  相似文献   

20.
水库的地形复杂,障碍物又多,给水库的养殖鱼类的捕捞带来很大的困难,这是我国现有大,中型水库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普遍地推广应用拦,赶,刺,张联合渔法,基本上解决了鲢,鳙等上,中层鱼类的捕捞方法。但这种联合渔法,作业规模大,周期又长,一般一个作业周期须要30天左右的时间,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