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取材于辽宁省绒山羊种场的104只种母羊和21只种公羊,确定了体重、绒长、产绒量、细度、净绒率和净绒量6个经济性状。按统计方法计算出各性状的均数、标准差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其中净绒量与其它性状间除了公羊与本重、细度外,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选取辽宁省绒山羊原种场三年的种公牛,成年母羊的育种和系谱资料,确定体重,绒长,产绒量,细度,净绒率和净绒量6个经济性状,按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出各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其中净绒量与其它性间除了公羊的净绒量与体重,净绒率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水准,为了揭示多性状间的依存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同时对种母羊和种公羊进行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成年母羊的典型相关分析,以及成年种公羊主要经济性状的BLUP分析,初步探讨了辽宁绒山羊主要经济性 遗传分异规律,对选育种羊进行优劣排序,对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系统归类,并初步评定了该场的15只主配公羊用于各种选育方向的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绒山羊主要数量性状表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山绒山羊母羊的绒层厚度、粗毛长度、产绒量、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和绒纤维细度进行了表型相关的测算,结果表明:(1)对育成母羊产绒量影响较大的三个性状按决定系数大小依次为体长、绒层厚度和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呈现正向影响;绒层厚度还与体长和绒纤维细度协同产生对产绒量的正向影响;体重和体高对产绒量有较小的负向影响。(2)对成年母羊产绒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按决定系数大小依次为绒层厚度、体重、粗毛长度、体高、胸围和绒纤维伸直长度,其中粗毛长度和体高呈现负向影响,其余性状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元内半同胞相关法对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型的产绒量、绒厚、毛长、体重、细度与绒伸直长度等六个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进行了估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产绒量与绒厚、绒厚与毛长、绒厚与伸直长度、伸直长度与体重之间存在较高的正向遗传相关;绒厚与体重、毛长与体重、伸直长度与绒厚、细度与产绒量之间呈现中等程度正向遗传相关;细度与体重、绒量与体重、产绒量与毛长之间存在较弱的正向遗传相关;体重与伸直长度存在较强的负向遗传相关,伸直长度与细度呈中等负向遗传相关;产绒量与伸直长度、细度与绒厚、细度与毛长呈较弱的负向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辽宁绒山羊年龄与绒毛生产性能的关系,对1~8岁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31 μm),随年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6岁时达到最粗(18.02 μm),而后缓慢下降.②周岁羊绒产量最低(508.21g),5岁羊绒产量最高(790.30 g),5~8岁羊绒产量差异不显著.③1~8岁内在3岁和5岁时出现了两个绒长高峰,分别为7.62 cm和7.61 cm,3~6岁阶段羊绒长度变化差异不显著.④一般认为,细度和长度与绒纤维品质最为密切,1~2岁绒纤维直径虽小,但因其长度和产绒量均很低,不是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的最佳阶段.2~4岁时绒细度适中、绒长较长、绒纤维品质较高,然而其产绒量很低同样降低了经济效益.6~8岁绒产量较高且绒长下降平缓,但其绒纤维直径较粗且降低幅度小,因而不可作为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的最佳阶段.由上述可知,4~5岁年龄段的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4~5岁羊在群体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黑山羊的效果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用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山羊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绒纤维品质及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代杂种羊的各个指标均较子午岭山羊有提高。杂种羊体重比子午岭山羊体重提高10%以上,子午岭成年母羊产绒量为115克,杂种一、二、三代分别为282、330、355克,产绒量显著提高(P<0.01),接近当地辽宁绒山羊(370克)。本文估测了高代杂种F_3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体重、产绒量、绒纤维细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562、0.138、0.455。产绒量与体重、绒纤维的长度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74、0.882。绒纤维细度与体重的遗传相关为-0.086。根据估测的遗传参数,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选择指数I_8=-0.00425x_1+0.1898x_2+0.8785x_3,其中x_1=产绒量(克);x_2=体重(千克);x_3=细度(微米),可在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绒山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怀头他拉乡1999年育种记录,采用单元内半同胞相关法估测成年母羊和育成母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使用协方差分析估测育成母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估测结果表明,成年母羊的体长、体高、粗毛长度和育成母羊的体长、体高、胸围的遗传力高于0.5;绒层厚度、产绒量、体重、绒纤维伸直长度、绒纤维细度和成年母羊的胸围、育成母羊的管围遗传力在0.31~0.49范围内,只有育成母羊的粗毛长度低于0.3;育成母羊绒层厚度、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绒纤维细度和体长与产绒量之间,体侧部绒纤维伸直长度与细度之间的遗传相关都高于0.29。  相似文献   

9.
南疆绒山羊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绒山羊,进行产绒量、体重的现场测定,采取相同羊号的毛样,利用奥迭2.0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对羊毛细度进行测定,分析南疆绒山羊主要经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年母羊取样56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不显著;体重与绒产量呈现负相关差异不显著.育成母羊取样81只,产绒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2~3周岁公羊取样22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4~6周岁公羊取样21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弱的正相关,体重与细度呈现负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绒山羊,进行产绒量、体重的现场测定,采取相同羊号的毛样,利用奥达2.0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对羊毛细度进行测定,分析南疆绒山羊主要经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年母羊取样56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不显著;体重与绒产量呈现负相关差异不显著。育成母羊取样81只,产绒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2~3周岁公羊取样22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细度呈现正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4~6周岁公羊取样21只,绒产量与细度呈现弱的正相关,体重与细度呈现负相关,绒产量与体重呈现正相关,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辽宁绒山羊不同年份生产性能变化状况,试验采集了辽宁绒山羊原种场和辽宁绒山羊示范场2003~2009年母羊的产绒量、绒长度、绒细度和体重数据。结果表明:绒山羊产绒量、绒长度、绒细度和体重随年份不同呈现显著变化。2003~2008年间产绒量呈递增趋势,但随着绒细度选育的加强,2009年略有下降;除2004年外,绒长度每年稳步上升,2007~2009年趋势平稳,说明选育趋于稳定,保持优良性状;2003~2006年绒细度逐步增加,2006~2008年绒细度逐步下降,到2009年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体重随年份推进呈增加趋势。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本品种系统选育工作效果显著,各表型性状得到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12.
阿尔巴斯白绒母山羊主要经济性状表型相关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1994年,对阿尔巴斯白绒母山磁进行了绒量、体尺、体重、绒层厚度的现场测定,又对其绒毛物理性状进行了实验分析,将所得数据进行表型相关测算,结果表明:体长、胸围体、体高之间呈正相关;产绒量与体长、胸围呈正相关;产绒量与绒层厚度、密度呈正相关,而与绒的细度呈负相关。选择绒层厚、密的个体选配,可提高产绒量、而产绒量的提高,可能导致羊绒变粗。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太行山羊,使F1,F2山羊的平均产量绒量由当地山羊的106.13克分别提高到301.11克和351.56克,羊绒品质,特别是绒细度显著提高,达到国际标准,杂种羯羊活重比当地山羊提高8.33千克,每只多产净肉2.97千克,研究出山毛长与绒长和产线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选种育种依据,根据羊绒消长与月份间的关系,正确安排产羔时间可使母羊产绒量提高21.66%,首次将甾体抗原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苏博美利奴羊选育过程中杂交不同世代对产毛性状的影响。选择新疆3个核心群场2.5岁母羊为试验羊,按育种进程分为基础群、级进一代、级进二代、横交一代、横交二代、横交三代、横交四代,共计7个世代组,以基础群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细度、剪毛量、净毛率、净毛量、毛长度和剪毛后体重等6个产毛性状,分析各性状遗传参数与选择进展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羊毛细度、毛长度随杂交世代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细度与毛长度存在较高的遗传相关(r_A=0.388),选择细度会导致毛长度变短;各世代净毛量、剪毛后体重整体平稳,基本维持了杂交前水平。经过7个世代的选择,细度由基础群的21.18μm达到17.20μm超细毛标准,遗传进展明显;毛长由9.90 cm降至9.13 cm;净毛量由3.12 kg降至3.05 kg。结果显示,级进杂交不同世代对产毛性状有影响,选择细度会降低毛长度和净毛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些现代育种技术,使内蒙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据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建场时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365.19 g,成年母羊270.28 g,绒纤维长公母分别为5.42 cm、4.28 cm,细度14.5 μm,净绒率65%;现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924.38 g,最高个体产绒量1 980 g,绒自然长度7.55 cm,绒细度15.15 μm,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700.08 g,最高个体产绒量1 600 g,绒自然长度6.15 cm,绒细度14.95 μm,净绒率65.76%;母羊产羔率达到145%.为今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优化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绒山羊KAP基因与经济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60只内蒙古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选取KAP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并利用SPSS软件下的GLM程序分析了KAP基因与产绒量性状、体重性状和绒细度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产绒量性状上,S1位点的BB基因型和S2位点的BB基因型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型;在体重性状上,S2位点的BB基因型和S3位点的AA基因型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型,在绒细度性状上,S5位点的BB基因型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型。在体重和产绒量性状上S2位点的BB基因型,可以作为多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用线性相关方法研究了绒山羊杂交二代和互交羊产绒量与各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绒纤维强伸度与产绒量间相关不显著(P>0.05),②成年F_2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及绒自然长度与产绒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相应为0.357(P<0.01),0.429(P<0.01),0.197(P相似文献   

19.
采用级进杂交的方法培育成的陕北白绒山羊,体格中等,体质结实,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能比较稳定,全身被毛白色,产绒量高,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656.06±103.80 g,母羊409.36±70.02 g,绒的品质优良,绒的自然长度4.98 cm,绒细度在14μm以下,净绒率61.87%,屠宰率47.16%,产羔率107.7%,是一个良好的绒肉兼用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分析内蒙古二郎山绒山羊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主要生产性能的差异,每个品种选取60只绒山羊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利用SAS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郎山绒山羊平均体斜长、胸围及产绒量极显著高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P〈0.01),在平均绒细度和体重上,二郎山绒山羊显著高于蒙古国棕色绒山羊(P〈0.05);2个品种绒山羊体高、体斜长、胸围与体重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最大的是胸围;2个品种绒细度与产绒量之间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0.05),二郎山绒山羊绒长度与产绒量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另外,2个品种绒山羊的体高、体斜长与绒长度之间存在负相关;蒙古国棕色绒山羊的胸围与绒长度之间也存在负相关。综合性能上,二郎山绒山羊品种优势比蒙古国棕色绒山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