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正常及PEG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不同质量比例(9∶1,5∶5和1∶9)NH4+-N∶NO3--N的氮素营养处理对连嘉粳1号、二优培九、扬粳9538和扬稻6号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水分胁迫促进水稻根系发育,使水稻根系变的细长,总根长、表面积、体积均增加,平均直径降低。粳稻的临界水分胁迫点大于100 g/LPEG,而籼稻的临界水分胁迫点在50~100 g/L PEG之间。正常水分供应条件下,连嘉粳1号水稻根表面积随NH4+-N∶NO3--N的降低呈上升趋势,等量供应铵硝营养促进各品种水稻根体积的增加,促进扬粳9538、扬稻6号水稻根表面积的提高,增加连嘉粳1号、二优培九、扬粳9538水稻的根系直径。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二优培九、扬稻6号二籼稻品种水稻的总根长随NH4+-N∶NO3--N的降低呈上升趋势,各品种水稻根系表面积、体积均随NH4+-N∶NO3--N的降低呈上升趋势,等量供应铵硝营养有利于提高各品种水稻根系直径。  相似文献   

2.
灌水量和滴灌系统运行方式对番茄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日光温室内的田间试验,探讨了膜下滴灌灌水施肥过程中不同灌水量和运行方式对番茄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施氮处理(S1)的整根根长大于先灌水处理(S2),而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干质量都小于先灌水处理,且S1运行方式导致根长增加主要是由于增加了直径小于1mm根系的长度,S2运行方式导致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主要体现在直径大于1mm的根系上;番茄约95%以上根系主要集中在0~20cm土层,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根系密度呈指数变化下降。S2运行方式优于S1运行方式,灌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先灌水后施肥时,总灌水量为1 600m3/km2是最佳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氮肥调控模式对于夏玉米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以松嫩平原黑土耕作区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施肥水平(N1:280 kg/hm2,N2:320 kg/hm2,N3:360 kg/hm2),3种施肥比例(F1:20%-30%-50%,F2:33%-33%-33%,F3:50%-30%-20%),组合成9种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植株根系特征、植株氮素累积、作物产量及植株生产效率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揭示植株根表面积对氮素累积量贡献效果,构建植株吸氮量与作物收获指数间的关联函数及其互作效应关系,最终筛选最优的氮素调控模式.结果表明,植株根系受氮素调控驱动影响较为显著,其中N1F2,N1F3处理条件下的植株根系总长较N1F1分别增加了306.4 cm和436.1 cm,且其根表面积和根质量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在N2,N3施肥水平下,3种施肥比例分别呈现出相同的规律;植株根表面积与氮素累积量间关系密切,随着氮素的补给量增加,在N2施肥水平下,根表面积的增加对于氮素累积的促进最明显;N2F3处理条件下氮肥偏生产力达33.89 kg/kg,氮肥利用效率达到最优.另外,植株吸氮量与作物产量及收获指数具有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表明在氮素供给与植株生产力之间存在最佳阈值.综合植株根系长势、氮素累积及生产效率状况等因素,最终决策N2F3的调控模式最适宜该区域.  相似文献   

4.
植物根系结构是其根系的空间构型,水稻根系结构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为了探明水稻根系结构和分布规律,利用水培法开展试验,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根系三维空间坐标和形态参数,对水稻根系结构进行高精度的测量。统计分析所测试验数据,确定了根节点的初始位置、各级枝根的生长方向以及根系的生长函数。通过整合水稻根系的拓扑结构,量化其生物学特征,提出基于微分L-系统的水稻根系三维生长模型,以描述水稻根系生长规律,并检验该模型输出结果的精度。借助Visual C++和Open GL标准图形库实现了水稻根系三维生长可视化模拟系统,直观再现了水稻根系动态的生长过程。对比分析表明,系统对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平均模拟拟合度分别为96. 82%、95. 86%和93. 96%。  相似文献   

5.
漆栋良  潘晨  李瑞 《节水灌溉》2023,(1):86-91+98
为了阐明局部灌水施氮下玉米根系形态变化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金西北22号”玉米为试供材料,连续2 a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试验采用灌水方式与施氮方式2因素完全随机组合设计,灌水方式包括交替隔沟灌溉(AI)、固定隔沟灌溉(FI)、常规沟灌(CI);施氮方式包括交替施氮(AN)、固定施氮(FN)、均匀施氮(CN)。分别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监测0~100 cm土层各层(每20 cm为一层)植株的根系长度、质量和表面积,并折算对应的根密度。收获时测定籽粒产量及其构成。抽雄、灌浆和成熟期,0~100 cm土层的总根量(总根长、总根干质量、总根表面积)表现为:任一施氮方式下,AI>CI>FI;任一灌水方式下,AN与CN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大于FN。交替隔沟灌溉均匀施氮(AICN)和交替隔沟灌溉交替施氮(AIAN)的总根量最大,而固定隔沟灌溉固定施氮(FIFN)的总根量最小。玉米产量与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4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及根干质量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灌浆期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及千粒质量与根长密度、根干质量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新疆干旱区滴灌春小麦水氮耦合对小麦根系的时空分布、水氮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新春19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4个灌水量处理(W0:0 m3/hm2、W1:1 500 m3/hm2、W2:4 500 m3/hm2、Wck:3 750m3/hm2)、4个施氮量处理(N0:0kg/hm2、N1:150kg/hm2、N2:450kg/hm2、Nck:300kg/hm2)对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及成熟期小麦根系根长密度、根体积、根质量等在0~100cm土层的垂直分布、动态变化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是各处理根量值(根质量、根体积、根长密度)最大的土层,也是根系活动最为旺盛的区域;土壤水氮适宜(WckNck)时,表层根量增加;水氮过多会导致根系生长受抑(W2N2),根系活力下降,根系衰亡提前,影响水分吸收,导致水分、氮素利用率低且产量下降;水氮亏缺(W1N1)虽然有助于提高小麦水分、氮素利用率,但产量较低;土壤水分严重缺乏(W0N0),根系吸水困难,对表层土壤根系数量的增加不利,导致减产。建议在水资源相对充沛条件下滴灌小麦采用WckNck处理,更有利于实现节水、节肥和高产统一。  相似文献   

7.
蚯蚓粪配施尿素对豇豆根系特征与根际土腐殖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施蚯蚓粪(VC)及蚯蚓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VC+CF)等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豇豆根系活力、形态特征及根际中根系分泌物含量与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VC和VC+CF处理较CF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并明显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各施肥处理对豇豆在幼苗期的根系特征和根际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不明显;而在伸蔓期和开花结荚期,与CF处理相比,VC+CF处理显著提高了豇豆的根系活力,并明显增加了豇豆的总根长、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根尖数,而根系直径却显著降低,其中开花结荚期的根表面积分别比CK、CF和VC处理增加144.88%、80.73%和36.82%;同时,VC+CF处理也提高了豇豆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和胡敏酸含量,并提升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其中开花结荚期的胡敏酸含量分别较CK、CF和VC处理高出45.19%、37.06%和7.69%。此外,VC+CF处理可明显提高豇豆产量,显著改善豇豆品质,且作用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随着豇豆生育期的推进,蚯蚓粪配施尿素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大。综上,蚯蚓粪与尿素配施有利于改善豇豆的根系特性和根际土壤腐殖质组成,增强土壤的供肥性能,有助于促进豇豆生长并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番茄生长对不同生育期节水和不同施氮水平的敏感程度,通过温室小区试验,设4个灌水水平和3个施氮水平;分析番茄地上、地下生长指标对不同灌水和施氮水平的响应,并探究节水减氮对番茄水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株高、茎粗及产量均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减少而减小,均在处理W1N1(常规水氮)下达到最大值;而整根特征参数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减少先增大后减小,在处理W2N2(苗期节水50%,施氮300 kg/hm2)下番茄总根长、细根总根长、总表面积及总体积最大,分别较W1N1 高33%,34%,46%和67%,常规灌水施氮会促进表层(0~30 cm)根系的发育,而节水减氮会使根系深扎.处理W2N2根系最发达,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且有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在略有减产(8%)的同时节省了水(20%)肥(25%)资源,是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节水减氮组合.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黑土稻作碳氮磷吸收累积分配对水氮耦合模式的响应机制并解析氮磷养分限制状况,设置常规淹灌(F)、浅湿灌溉(S)和控制灌溉(C)3种灌溉模式,0、85、110、135kg/hm2(N0、N1、N2、N3)4个施氮量水平,共计12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水稻各生育期植株碳氮磷含量、累积量、分配比例、化学计量比以及氮磷养分限制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氮耦合处理下,生育期内茎鞘碳氮磷含量分别为35.87%~39.43%、0.44%~2.19%、0.14%~0.32%,叶碳氮磷含量分别为36.34%~40.83%、0.76%~3.70%、0.14%~0.36%,穗碳氮磷含量分别为37.05%~41.72%、0.82%~1.63%、0.24%~0.39%。控制灌溉可提高拔节孕穗期至成熟期碳氮累积量,常规淹灌生育期内磷累积量始终高于浅湿灌溉和控制灌溉。3种灌溉模式下,成熟期N1、N2、N3处理较N0处理碳累积量分别提高31.46%、52.55%、57.37%,氮累积量分别提高52.98%、117.63%、144.88%,磷累积量分别提高50.28%、79.85%、93.89%。水稻茎鞘碳氮磷分配比例先增后减,叶碳氮磷分配比例持续减小,穗碳氮磷比例持续增加。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模式对水稻植株碳含量影响较小,但能提升水稻植株生长中后期氮含量,并降低植株磷含量,从而降低水稻植株C/N,提高水稻植株C/P和N/P。施氮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植株氮含量,小幅提升水稻植株磷含量,对水稻植株碳含量影响相对较小,进而降低水稻植株C/N、C/P,提高水稻植株N/P。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植株从磷限制过渡到氮磷共同限制再到氮限制状态,控制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植株仅从磷限制过渡到氮磷共同限制状态。总体上,控制灌溉可促进氮素吸收并提升水稻产量,综合考虑CN2为最佳水氮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玉米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根干重及玉米产量分析,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研究两种灌水量3个秸秆还田量对玉米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秸秆还田均利于玉米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成熟期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长;350 mm灌水量处理下秸秆还田3 000 kg/hm2,450 mm灌水量处理下秸秆还田6 000 kg/hm2玉米产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施氮量对加工番茄根系构型及产量品质的响应机制,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施肥方案,设置不施氮(N0)、施氮200 kg/hm2(N1)、施氮300 kg/hm2(N2)和施氮400 kg/hm2(N3)4个处理,结果表明:0-60 cm土层中的加工番茄根系总干质量、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都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系干质量和长度的增长速率均呈“缓慢增加-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定植至开花阶段,加工番茄根系干质量和根系长度在各土层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开花后,处理N2促进了根系总干质量、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开花后0-20 cm土层中根系干质量和拉秧期20-40 cm土层中根系长度的增加.N2相比其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的产量,且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和番茄红素.在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施氮比例下,加工番茄定植至开花阶段可减氮施肥按处理N1施44 kg/hm2,在坐果期、红熟期、拉秧期施氮按处理N2施234 kg/hm2便可保证根系的最佳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方式水稻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水稻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在研究条件下,薄浅湿晒和间歇灌两种灌溉方式有利于水稻形成健壮的根系、增强吸氮能力,有利于氮素向生长中心转移,增加生长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含氮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形态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灌溉方式下根系生长发生的变化,设置小区试验与传统淹灌进行对比,以粳稻品种“T-04”和“T-43”为材料,研究了膜下滴灌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形态、根系氧化力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表下20 cm深度,膜下滴灌水稻的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平均直径都高于传统淹灌,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土表下40 cm,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形态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稻根系氧化力都是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稻根系氧化力最大期因品种而异.分蘖期膜下滴灌对水稻根系氧化力的影响因品种而异,但在拔节孕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膜下滴灌水稻根系氧化力高于传统淹灌,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膜下滴灌水稻后期根系具有较强的抗衰老能力;膜下滴灌水稻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传统淹灌,但在分蘖期和乳熟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拔节孕穗期和齐穗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生菜根系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海藻糖浓度的增加,根活力、根系表面积、体积、根尖数、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总长和赤霉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海藻糖促进生菜根系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5 mmol/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周麦22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设置轻度干旱(土壤含水率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60%~70%)、中度干旱(土壤含水率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50%~60%)和重度干旱(土壤含水率控制在田间持水率的40%~50%),对比分析了冬小麦根系形态、根系分布、株高及叶面积的变化过程。【结果】干旱胁迫处理根长相比CK均降低,T1、T2、T3处理总根长随干旱程度的加深而增长;经过连续处理的各根系特征在轻旱、中旱条件下均大于单阶段处理,重旱条件下各根系特征则明显降低;但复水后拔节期处理的根系补偿恢复能力高于抽穗期。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及时间增加,根系向下伸展生长,使各根系指标向深层转移,但根系总体绝对量明显减少,T9处理根干质量相比CK降低64.79%,并且株高、叶面积所受的抑制增大。其中拔节期对株高影响更大,T1、T2、T3处理株高相比CK降低3.78%、7.59%、16.09%;抽穗期对叶面积影响更大,T4、T5、T6处理叶面积相比CK降低8.11%、23.45%、29.43%;而经连续干旱处理后的株高和叶面积都明显低于各单阶段处理;抽穗期经干旱胁迫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在干旱胁迫1周后就表现出较强补偿效应,而拔节期表现则相对迟缓;在经历连续干旱胁迫后均无明显补偿。【结论】在冬小麦实际生产中应避免连续干旱,花前若需控水,应尽量满足拔节期供水,控水在抽穗期保持轻旱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浑河源头不同水源涵养林根系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根钻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等研究手段,定量分析了不同林地根系参数(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径级根系分布特征。【结果】各个样地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10 cm土层红松林地和采伐迹地显著大于混交林地和落叶松(p<0.05);各样地不同径级根质量密度分布存在差异,多为细根,根质量密度在0.47~9.73 g/cm~3之间,根长密度在0.88~5.90 cm/cm~3之间,根表面积在0.22~0.94 cm2/cm~3之间,根体积密度在0.003~0.022 cm~3/cm~3之间。【结论】不同水源涵养林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0~20 cm,红松和混交林地根系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滴灌施氮肥对甘蔗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蔗品种粤糖00-236为试材,通过2 a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滴灌施肥与常规灌溉施肥下施用氮肥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施肥方式相比,滴灌施肥处理能显著促进甘蔗生长,增加蔗茎产量,其产量增幅为2007年19.5%~41.5%,2008年20.6%~36.8%;同时,滴灌施肥处理显著促进根系生长,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比常规处理增加41.0%~53.2%和41.7%~90.2%;当滴灌施氮肥的施用量达到常规用量的50%时,继续增加氮肥的施用量,甘蔗产量、蔗糖分、蔗汁锤度等都没有显著增加,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在甘蔗生产中,滴灌施肥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水肥管理模式,同时,合理的施肥量也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