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栗大圆筒象MacocorynusPsittacinus(Redt.)以成虫危害板栗叶片、严重时栗叶损失达80%以上,减产20%-40%。该虫在皖南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栗林表土层中越冬。采用50%甲胺磷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分别为91.01%和96.20%。用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幼虫效果为63.86%。  相似文献   

2.
双斑锦天牛AcaloleptesubluscaThomson在山东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该虫危害冬青卫矛EuonymusjapomcusLinneaus,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上中旬,主要天敌为管氏肿腿蜂等,寄生率为20%左右。对双斑锦天牛的防治可在幼虫期根施3%涕灭威或3%呋喃丹颗粒剂,也可在成虫期于根际喷洒40%久效磷乳油800倍液,均能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双斑锦天牛Acaalolepte sublusca Thomson在山东省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冬。核虫危害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mcus Linneaus,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上中旬,主要天敌为管氏肿腿蜂等,寄生率为20%左右。对双斑锦天牛的防治可在幼虫期根施3%涕灭威或3%呋喃丹颗粒剂,也可在成虫期于根际喷洒40%久效磷乳油800倍液,均能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青冈齐盾蚧Chionaspis saitamensis Kuwans是板栗的重要害虫,在浙江余姚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板栗的1-2年生枝条上越冬。雄蚧大多危害板栗叶片,雌蚧在板栗叶片正面(赵冬代及第1代)与枝条上(第2代)危害。若虫孵化后24小时内就固定在寄主上,2龄若虫期在形态上出现雌雄分化。1龄若虫期用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5%敌杀死乳剂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蚜小蜂Aph  相似文献   

5.
两种板栗象幼虫血淋巴蛋白质PAGE分析孙跃先,许若清,卢美 ,牛明德,冯士明(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昆明650201)(云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近年来,我们在云南对危害板栗的二斑栗象CurculiobimaculatusFoust和柞栎象C.dent?..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在北京地区1a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及周围的枯枝落叶层及松软的土壤中结茧,以预蛹越冬。幼虫群集危害落叶松。卵和幼虫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10.4586和383.5258日度。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20℃。林缘及东南方向比林内及西北方向产卵多,分别为0.73、0.3块/枝。茧期各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为83.23%。以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寄生线虫及敌灭灵进行防治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线虫防治室内效果达80%~100%,敌灭灵野外效果达98%~100%,而白僵菌效果为28%~52%,苏云金杆菌的2个亚种效果均不理想,分别为20.83%和9.095%。  相似文献   

7.
杨小舟蛾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的化学防治、微生物制剂防治和人工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25%灭幼脲Ⅲ2000倍液防治杨小舟蛾幼虫,均可取得良好效果;B.t+氧化乐果具有增效作用,其中B.t+氧化乐果(400+6000倍)防治效果最好;人工除蛹对杨小舟蛾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8.
斑鞘豆叶甲PagriasignataMotschulsky危害白三叶草等多种豆科植物,近年来在河南省焦作市绿地、草坪猖獗成灾,一年发生2代,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羽化,成虫食叶为害。8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这代幼虫危害至秋后在土中越冬。成虫期喷洒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故杀死5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杨细蛾LithocoletispopulifolielaTrietschke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河谷林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并采用物侯法,有效积温法、历期推算法对该虫成虫、卵、幼虫的发生期进行预测,以成虫或卵为基数预测3龄幼虫发生量。提出了加强营林措施,保护天敌及使用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或用50%杀螟硫磷,50%倍硫磷乳油的稀释液防治幼虫,用敌马烟剂或使用741插管烟剂防治成虫等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丰宁新松叶蜂NeodiprionfengningensisXiaoetZhou系甘肃新记录,在甘肃哈思山林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变为预蛹在土壤腐殖质层或枯枝落叶层内超冬,翌年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中旬结茧化蛹,幼虫6龄,3龄前食量小,抗性弱,是防治的最佳时机,用2.5%功夫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8000倍液喷雾,用25%灭幼脲胶悬液20~40mmol喷雾,防治效果均  相似文献   

11.
月斑鼓额食蚜蝇(ScaevaseleniticaMeigen)是落叶松球蚜(AdelgeslaricisVallot)的重要天敌。1993年对其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卵发育起点温度和积温分别为6.04±1.61℃和40.55±2.62日度,1~2龄幼虫期分别为4.91±4.84℃和68.02±35日度,3龄幼虫分别为9.56±0.74℃和36.81±9.72日度,蛹期分别为8.06±2.35℃和40.51±26.08日度。  相似文献   

12.
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 bijugus Mulsant是昆明地区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人工放养的白园内严重危害白蜡虫雄幼虫和蛹。该虫卵、老熟幼虫、蛹和成虫各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期,依次为:卵,6月中旬;老熟幼虫,7月上旬,蛹,7月中旬;成虫,7月下旬。1-4龄幼虫和成虫平均每日捕食白蜡虫分别为7.6头,20.4头,122.3头,264.8头  相似文献   

13.
板栗兴透翅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板栗兴透翅蛾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天敌种类及其综合防治措施。板栗兴透翅蛾分布于河北省及北京市。一年发生两代。成虫分别发生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多从伤口侵入,危害主侧枝的韧皮部,造成枝枯、死树。以通风良好的阳坡受害重。幼虫有3种寄生性天敌。早春人工铲除虫疤,产卵盛期刮卵,结合喷布75%辛硫磷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晚秋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磷胺乳油涂抹虫疤,经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死树率降低到0.0l%。  相似文献   

14.
舞毒蛾是世界性害虫。用2.5%溴氰菊酯乳剂、40%久效磷乳油和40%氧化乐果乳油,对舞毒蛾幼虫进行喷杀试验,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9.4%、98.25%及88.25%。用2.5%溴氰菊酯乳油制成毒绳,对舞毒蛾2~3龄虫和4~5龄幼虫进行扎毒绳试验,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6.7%及76.6%。扎毒绳田间防治示范,平均杀虫效果达91.3%。  相似文献   

15.
绒刺蛾种群发生规律林间分布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绒刺蛾(Phocoderma velutina Kollar)在贵州麻江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于五月份用2.5%溴氰菊脂乳油1000倍;敌杀死乳油5000倍;50%敌敌畏乳剂500倍喷杀幼虫,冬季采取人工清除材干周围越冬茧,降低虫口密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该文探讨了荒漠地区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Motschul-sky幼虫的食叶量。人工模拟不同摘叶强度对胡杨高、径生长量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F>F0.01,D>D*,摘叶30%、50%与摘叶100%之间高、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掌握了胡杨100cm标准枝承受的害虫幼虫数及允许受害密度,建立了胡杨幼树单株材积生长量的一元回归方程:Y=27.68181+25142.35957X。提出天幕毛虫幼虫防治指标:3.4头/100cm标准枝,投入防治费用等于挽回经济损失的危害比例为33.4%,即害虫幼虫危害大于摘叶33.4%以上,则应立即防治。  相似文献   

17.
树干注射化学药剂防治蓝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蓝墨天牛1龄幼虫孵化盛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和50%甲胺磷乳油两种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注射防治板栗蓝墨天牛幼虫,有较好的效果。2.5mL/孔剂量甲胺磷乳油防治效果最佳,幼虫死亡率达96%以上2.5mL/孔剂量氧化乐果乳油,幼虫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蓝墨天牛生物学及危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墨天牛(Monochmus guerryi Pic)是板栗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在禄劝县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道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成虫外出活动,行补充营养、交尾产卵。成虫选择树皮光滑、干径3~6cm的枝干刻槽产卵,一般每环产卵3~8粒。卵期30~35天,初孵幼虫先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交界处取食,随着虫龄的增大逐渐钻入木质部向上取食,幼早期最长,危害时间可达20个月之久。该虫危害与栗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连续两年在AciNPV自然流行区采集回收病毒的结果证实:在AciNPV自然流行区采集回收病毒,也能取得良好的采收效果。宿主种群密度以>15条/50cm标准枝,以20~30条/50cm标准枝为最佳;采收时间:3龄幼虫占10%~20%,4、5龄幼虫占80%~90%,林间AciNPV自然流行率达到20%,4、5龄幼虫感病死亡率>10%,感病死亡株率>50%时为最佳采收时间;在15~20℃的气温条件下采收最好,可连续采收12~15天。  相似文献   

20.
该文报道了应用斯氏线虫科的Steinernema属10个品系和异杆线虫科的Het-erorhabditis属1个品系室内外控制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的试验结果。通过11个线虫品系对星天牛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feltiaeBeijing和S.carpocapsaeM.K.为最佳品系,能寄生中、老龄幼虫,蛹及成虫,4~6天幼虫死亡率可达94.4%~100%。以1万条侵染期线虫/每天牛为最适剂量。林间采用带线虫的海绵块塞虫道,效果达90%~9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