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湿地松粉蚧Orcellaacuta(Lopbdell)在广东南部新侵入区湿地松林内的发生和消长研究表明该蚧多为一年4代,5月中下旬或6月初为发生高峰期;世代间发生量变动幅度大;在同一林分,该蚧能持续发生,对松林造成危害;降雨和初春温度影响虫口密度和高峰期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粉蚧自然传播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 (Lodbell)Ferris采取设点调查和:“孢子捕捉法”进行监测,研究该虫自然传播规律。结果表明:自然传播媒介主要是气流,传播的主要虫态是幼龄若虫,传播主要方向与东南季风方向一致。自然传播距离一般为1700m,最远为22000m;一年中传播有两个高蜂,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第1个高峰期,9月上旬至10月一旬为第2个高峰期,这两个高峰期与若虫涌散高峰时间吻  相似文献   

3.
日本松干蚧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传入日照市,对松林造成严重危害,赤松濒临灭绝。为更好开展科学防治,从2000年开始对该虫进行系统虫情调查,通过设立固定标准地,对日本松干蚧越冬代和越夏代各虫态进行系统观测,确定了其在日照地区的生活历,填补了日本松干蚧发生发展规律在该地域的空白,对指导该地区开展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调整松林密度控制清源山松突圆蚧危害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发生区内松林进行间伐、修枝等营林措施将郁闭度调整至0 5左右,松林中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从调整松林密度前的每束2 61头下降至0 63头,虫口密度下降75 86%,表明调整松林密度能有效地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林的危害;同时发现,阳坡上松林的虫口密度较阴坡上松林的虫口密度大,从阳坡向阴坡逐步过渡,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也随之下降,表明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与坡向有关,在景区绿化规划设计上应针对不同的坡向营造不同的树种,以防止松突圆蚧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5.
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Lodbell)Ferris采取设点调查和“孢子捕捉法”进行监测,研究该虫自然传播规律。结果表明:自然传播媒介主要是气流,传播的主要虫态是幼龄若虫,传播主要方向与东南季风方向一致。自然传播距离一般为17000m,最远为22000m:一年中传播有两个高峰,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第1个高峰期,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第2个高峰期,这两个高峰期与若虫涌散高峰时间吻合。  相似文献   

6.
1973年发现南京中山陵松干蚧危害马尾松林以后,引起了各地有关部门的重视。我所在有关地区、县领导支持下,对松干蚧危害开展了全省性的普查和防治工作。两年来,初步查明松干蚧在我省的发生范围,并普遍防治了一遍。目前,松林因松干蚧危害造成死亡现象已经煞住,松树生长普遍有所好转,部分地区松林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7.
日本松干蚧在日照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照市各区县的松林日本松干蚧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危害程度轻度分类施策,进行化学防治、营林改建、加强检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达到控制日本松干蚧在日照市蔓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松突圆蚧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建雄 《林业科技》1993,13(2):22-24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属盾蚧科,突圆蚧属.1969年在《松林昆虫》杂志上发表为一新种.该虫在日本的冲绳、先岛诸岛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均有分布.广东于1989年5月首次在珠海市马尾松林内发现;1983年9月,扩  相似文献   

9.
朱健雄 《林业科技》2013,38(1):51-54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属盾蚧科突圆蚧属,是我国重要的森林植物检疫害虫.该蚧原分布于日本冲绳诸岛及我国的台湾省;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澳门大面积发生;80年代初传入珠海,后扩张至广东大部分地区、福建沿海地区和广西北部地区,造成大面积松林衰退和枯死.  相似文献   

10.
日本龟蜡蚧的发生与防治简报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iaponicusGreen,属坚蚧科,是大叶黄杨等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近几年来,随着寄主植物面积的扩大,该虫在南昌市大叶黄杨上发生普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园林景观。为此,...  相似文献   

11.
日本松干蚧Matsuccccus matsumurae Kuwana是国内重要森林病虫检疫对象,60—70年代,该虫曾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地区大面积暴发成灾,70年代中期,分别在宁—沪—杭铁路沿线松林内发现,南京及近郊地区仅在中山陵园,江宁县东善桥林场的牛首和东善两分场有发生,此外,在溧阳县龙潭林场和南通市狼山风景点也有此虫为害。 1986年9月,我们在溧水县林场西横山分场雨山22小林班发现日本松干蚧雌雄成虫及寄生蚧;1987年3月上旬在该地又采到1—2龄寄生蚧,4月初调查,发生面积约60亩(该松林为20年生以上,树高10米左右,胸径10—20厘米)。1987年10—11月调查,发生面积80亩以上,1988年4—5月调查,该虫在雨山林区发生面积超过100亩,受害树开始弯枝下垂。值得注意的是在距雨山3公里外的朱村林班龙坳25小林班又有显露蚧被发现。  相似文献   

12.
密竹链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密竹链蚧Bambusaspismiliaris(Boisduval)是为害毛竹秆部的一种新害虫。该蚧在福建三明中村、尤溪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产卵、孵化盛期为7月下旬与8月中下旬,第二代产卵、孵化盛期为11月中旬和翌年5月上中旬。卵量7~165粒。每年5月上中旬和8月中下旬为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日本松干蚧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对松树的危害,对日本松干蚧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与药剂防治试验。该虫在临沂市1年发生2代,以1龄寄生若虫在树皮缝隙、翘裂皮下和叶腋等隐蔽处越冬(越夏),5月中下旬越冬代达显露高峰期,6月底开始越夏,8月底越夏若虫开始显露,9月中下旬达高峰期;10下旬至11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40%杀扑磷乳油和5%阿维·吡虫啉乳油对日本松干蚧防效较好,药后20天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杭州有松林30万hm2,自50年代以来,连续遭受马尾松毛虫、日本松干蚧和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本文对其发生原因和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蒙古杉苞蚧属于同翅目、蚧科、刺吸性害虫,寄生云杉。密度大时,在枝条上成串状球体。年轻雌虫红黄色,老熟后为棕褐色。在阿勒泰山前天然林和城市绿化树种中,仅危害云杉。5~7月为危害高峰期,造成针叶枯黄脱落或嫩枝枯死。该虫自1980年开始在本地区各县市人丁云杉林轻度发生,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实施对该虫科学防治和有效抑制,青河林场与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从2008到2012年对其习性和防治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摘选     
湿地松在松突圆蚧发生重灾区能否继续栽植和发展?笔者于1983—1985年在珠海、斗门、中山、惠阳等市、县对该树种进行了抗虫性和耐虫性调查。观察湿地松林与周围  相似文献   

17.
华栗绛蚧生物学特性及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首次在江西省安市场板栗林场发现华栗绛蚧严重危害板栗。经1993-1996年系统研究,该虫关高安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树皮裂缝、伤疤、芽基等处越夏和越冬,2-5月份危害2年枝梢最烈。黑缘红瓢虫等天敌具有较强的自然控制作用;大发生时于若虫盛孵高峰期喷施多灭灵、氧化乐果等农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营林措施控制城市公园松突圆蚧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发生区内松林进行间伐、修枝等营林措施将松林的郁闭度调整至0.5左右。试区试验结果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从采用营林措施前的2.61头/束下降至0.63头/束,虫口密度下降75.86%,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上还应考虑位于不同的坡向营造不同的树种,以防止松突圆蚧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我县栗园均发生球坚蚧 ,造成大面积栗园受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该虫 ,现将有关球坚蚧的危害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球坚蚧为同翅目蜡蚧科 ,学名为 :Didesmococ cusKoreanusBorchsenius。危害状 :它以若虫及雌成虫成群固着在板栗枝条上 ,对一、二年生枝或多年生枝均能为害 ,尤以一、二年生枝为害较重。该虫以口器刺入枝条表皮吸取养分 ,使树体生长衰弱 ,发生严重时 ,对栗树生育及着果影响很大 ,甚至使枝条从上至下而干枯死亡。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长 4~ 5mm ,半球形 ,初期质软 ,后期渐硬化 ,呈红…  相似文献   

20.
芽枝状枝孢霉和蜡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粉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cladosporides(Fres.)Derrues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的孢子液2.5×107/ml和1.7Xl07/ml防治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la(Lobdell),试验结果为:在室内,用芽枝状枝孢霉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7%和85.o%,用蜡蚧轮枝菌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65.9%;林地每公顷喷孢量为33×1012和16.5×1012个孢子防治湿地松粉蚧,用芽枝状枝孢霉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2%和81.0%,用蜡蚧轮枝菌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7%和99.5%。初步认为上述两种菌在湿地松粉蚧防治上具有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