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鞍伤感染是马属动物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多是由于鞍具的压迫与摩擦而发生。治疗方法虽多,但一般治疗时间较长、不易彻底治愈或易复发。多年来笔者应用自拟碘仿磺胺软膏治疗马属动物鞍伤及其它外伤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因多是由于鞍具的制作不合理,不适应马的体型,过大或过小,机械性损伤马背皮肤;或鞍具使  相似文献   

2.
鞍伤感染是马属动物的常见外科疾病,其多由鞍具的压迫及马背与鞍具的摩擦而引发,特别对骑乘马该病较为常见.本病治疗时间较长、易复发.碘仿磺胺软膏可用于马属动物鞍伤及其他外伤感染的治疗. 1 病因 鞍具制作不合理,不适合马的体型时,可导致马背机械性损伤;鞍具使用不当,鞍垫过薄或鞍垫不干净,夹杂有沙粒等异物时,可损伤马背而引起发病;马使役不当,如骑乘于崎岖的山路及遇坡陡、急弯等也会造成其背部损伤;马体的构造不良,如凸凹背、平肋或圆肋及高低髫甲的马易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常见到鬐甲瘘长期不愈,严重的有时病程长达一年以上,患畜长期不能使役,逐渐消瘦,影响生产,通过对一些鬐甲瘘病例的治疗和观察,对其发生情况、不愈合因素和治疗,探讨如下。一、发生情况主要是因鞍挽具伤感染而引起,辕马较多发。据统计因鞍挽具伤而发生的占59%。在鞍挽具伤例中,辕马占61.5%。  相似文献   

4.
“春耕”、“三夏”和“三秋”等农忙季节,马、驴、骡、牛因使役不当、驮载超重和鞍具不适,常导致脊背鞍伤。发生鞍伤可用下列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发生生产瘫痪者时有发生,临床上多以糖钙疗法进行治疗;雨产后截瘫发病较少,目前在诊断、治疗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少人把产后截瘫误诊为生产瘫痪进行治疗,二是目前尚无有效方法解决这一顽疾.近十年来,产后截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少奶牛因此而被淘汰.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百会穴背火鞍的方法治愈数例产后截瘫病例,现将治疗经过介绍于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驮载与挽曳的马骡一般多发生鞍挽具伤或其他意外损伤过去我们都照一般外科方法进行治疗,而创伤的再生过程很缓慢,延长治疗时间,减低了马骡用役力。最近我们研究试用自家红血球凝块治疗感  相似文献   

7.
马骡的鬐甲筋膜下蜂窝织炎,是发生于患畜鬐甲部的棘横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病变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多是由于鞍伤进一步感染而发。多年来,我们应用普济消毒饮内服配合外敷治疗马骡鬐甲筋膜下蜂窝织炎4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因主要是由于鞍伤所致。特别是鞍具的构造不合理,不适应马的体型,过大或过小,机械性损伤马背皮肤。或鞍具使用不当,鞍垫过薄,或鞍  相似文献   

8.
鞍俱輓对髻甲部,腰部、臂部、颈部、背腰部等组织压迫成损伤而造成,鞍輓俱的结构不良.家畜髻甲,背腰部等组织的结构不良,装鞍失直。骑乘不当,皮肤卫生不良,护理不当,对鞍輓俱缺乏维修保养或其它原因而造成.如家畜的作业环境有关,特别是夜间运输,随意更换别人的鞍輓俱(主要是指患过某种皮肤病),加之本身患皮肤病。  相似文献   

9.
役畜如因使役不当、驮载超重或鞍具不适,会导致脊背鞍伤,除将鞍具修理合套外,如出现鞍伤应及时治疗,现将一些疗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淋巴管炎是馬騾以皮下淋巴管及邻近淋巴腺发炎化脓以及形成潰瘍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該病在云南地区是常发的传染病之一,我們检查了几个发病率高的单位,他們馬騾集中,使役頻繁,馬体的皮肤卫生不良,鞍具混用,外伤多。这些因素均造成感染和发病的机会,本病的感染方式是通过接触和外伤感染,所以发病的部位多在易擦伤的部位和不易刷拭的部位,如四肢,尤其是后肢的內側,头部和装着鞍具的部位。本病的治疗比較困难,治疗时間长,治疗不彻  相似文献   

11.
家畜鞍伤是兽医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治疗方法较多 ,一般治疗时间较长并不易彻底治愈或易复发。现介绍效果较好的用“冰雄黄柏膏”治疗家畜鞍伤及其它疮疡病的方法。1 配方冰片 2 0~ 1 0 0 g,雄黄 30~ 1 5 0 g,黄柏 40~2 0 0 g,将药以鞍伤部位大小按 2∶ 3∶ 4的比例 ,共研细末加凡士林 2 0 0~ 60 0 g调匀备用。本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清腐生肌功用 ,除用于鞍伤外 ,还可用于其它皮肤深部炎症及溃疡疖肿 ,疗效很好。2 用法先将伤部及周围皮肤从中央到外围顺序用温淡盐水或 0 .1 %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清洗 ,除去异物及脓汁 ,再敷药物于病变部 ,…  相似文献   

12.
猫的鞍状血栓(主动脉血栓)是猫血栓病比较常见的一种,也是一个重要的和发生比较频繁的猫心肌病的并发症。猫鞍状血栓的栓子通常从左心房或左心室掉落,堵塞在腹主动脉远端的三分叉处,造成患猫在发生血栓事件的前期几小时中会极度的疼痛,双后肢及尾巴会慢慢变得苍白、冰  相似文献   

13.
皮肤霉菌可依附于动植物体上,停留在环境或生存于土壤之中,在一定条件下,感染人、畜致皮肤霉菌病.其常见感染途径为病健畜直接接触、使用污染的刷拭用具、挽具、鞍具及牲畜拴系于污染的环境之中等,通过搔痒、摩擦或蚊蝇叮咬,经损伤的皮肤发生感染.本病发病率高,易被人们忽略,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易诱发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4.
正《元亨疗马集》说:"疔毒者,疮黄之异名,虽形殊名异,其理一也。"疔多属于鞍伤感染以后所表现的不同症候,因坚硬、根深、形如钉,故名。在农牧区马的鞍伤病例很常见,首先由于乘骑负重过久,鞍具未及时解卸,瘀汗积于毛窍,败血凝于皮肤;其次鞍具不适当,磨伤体表,邪毒侵入,发为此病。根据鞍伤感染后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所受损害的不同程度,可分为黑疔、血疔、筋疔、气疔、水疔五种。如果经久不愈,则可能形成瘘管。  相似文献   

15.
1溃疡性淋巴管炎溃疡性淋巴管炎是慢性传染病,以皮下淋巴管发生慢性进行性炎症,形成结节和溃疡为特征。病原为绵羊棒状杆菌,本病除发生于马属动物外,牛也可感染发病。马属动物多为散发,主要通过含有本菌的垫草、粪便、土壤、鞍具,经皮肤伤口,尤其是后肢球节部伤口感染。病原菌经球节部皮肤伤口,首先进入皮下淋巴管,引起化脓性淋巴管炎。  相似文献   

16.
鞍俱輓对髻甲部,腰部、臂部、颈部、背腰部等组织压迫成损伤而造成,鞍輓俱的结构不良,家畜髻甲,背腰部等组织的结构不良,装鞍失直,骑乘不当,皮肤卫生不良,护理不当,对鞍輓俱缺乏维修保养或其它原因而造成,如家畜的作业环境有关,特别是夜间运输,随意更换别人的鞍輓俱(主要是指患过某种皮肤病),加之本身患皮肤病。  相似文献   

17.
α-参兜鞍是一种transducins样味觉特异性G蛋白,它在从鱼到人类的多种脊椎动物物种的味细胞内均有表达,是脊椎动物味觉感受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多方面研究显示,α-参兜鞍在苦、甜、鲜味信号转导中发挥着作用。敲除了α-参兜鞍的小鼠对苦、甜、鲜味刺激的行为学和电生理反应都有下降;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发现,α-参兜鞍与介导苦、甜、鲜味信号转导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receptors,GPCRs)存在不同程度地共表达。α-参兜鞍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均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文章综述了α-参兜鞍在味觉信号转导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火鞍灸,又叫醋、酒灸,可以治疗牲畜腰部风湿病、后躯风湿病和破伤风病,且疗效较好。 火鞍灸的操作方法是:病畜站立保定,将醋涂擦在背腰部(不剪毛),盖上一层用醋湿过的纱布,纱布的大小可30厘米~50厘米见方,用注射器吸白酒喷在纱布上点燃之,火焰减弱时,再喷以白酒,直  相似文献   

19.
马鞍挽具外伤是由马鞍挽具的构造不合理或马鞍挽具使用不当,鞍垫过薄,鞍垫及皮肤不洁,夹杂有沙粒等异物,在骑乘和使役过程中对马属动物的髻甲、颈、背、腰等部位组织的过量压迫,间夹摩擦所引发的组织损伤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能够转发为瘘,深度并发综合性脓毒败血症的炎性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临床常见由于鞍具的压迫或磨擦,或因咬伤、挫伤及其他器械的外伤,或注射引起的溃疡经久不愈,并继续向深部腐烂、化脓而形成的瘘管病例,以往采用西医疗法,疗效不太令人满意.为探索中药对瘘管的治疗的疗效,我们研制了治疗瘘管的中药制剂"祛腐灵",并于2001-2003年在山东无棣县与阳信县部分乡兽医站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现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