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柞蚕大型茧黄蚕新品种“沈黄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柞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是提高柞蚕茧质量和产量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针对近年来东北及华北地区春季常发生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拟在东北地区选育黄蚕血统的大型茧品种,以适应柞蚕生产的需要.以青6号为母本、方山黄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择F2代分离出的黄色及全茧量高的个体继代,经过高温、低温冲击及抗病性筛选试验,经6年12代杂交选育,于2003年选育出适合东北蚕区的柞蚕黄蚕血统新品种一“沈黄1号”.该品种秋季全茧量9.76g、茧层量1.29g、茧层率13.22%,单蛾产卵数春秋分别为310粒及295粒,实用孵化率98%,虫蛹统一生命率98.5%;全龄经过春、秋分别为52d及42d;小区及农村生产试验表明,分别比青6号增产16.4%及13.5%,每千克种卵平均单产达到507.1kg.  相似文献   

2.
采用"青六号"、"龙蚕一号"、"青一号"、"选大二号"(引进对照品种)四个不同的柞蚕品种,进行区域的适应性比较,调查结果表明:引进"选大二号"在我地区表现优良,产卵量高,"选大二号"262粒>"龙蚕一号"252粒>"青一号"241粒>"青六号"239粒,幼虫发病率和死笼率低,分别为1.6%和0.66%;幼虫生命率为95.91%;收蚁结茧率达到88.2%;茧层率为10.73%,主要经济指标优于"青六号"、"龙蚕一号"和"青一号"品种。  相似文献   

3.
1柞蚕品种筛选试验柞蚕种茧抗病2号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提供 ,选大由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提供 ,青6号由黑龙江省闫家蚕种场提供 ,均为双蛾母种。由3个品种的种茧发蛾 ,分别制成6个组合 :A(抗病2号自交)、B(青6号自交)、C(选大×选大)、D(青6号×抗病2号,正反交)、E(抗病2号×选大正反交)和F(青6号×选大,正反交),通过低温控制使其同期孵化 ,同期收蚁。试验结果见表1。表11999~2000年桦南家蚕种场柞蚕品种筛选试验结果Table1SelectionofAntheraeapernyivarietiesin1999~2000品种或组合产卵数孵化率油烂茧指数单茧重龄期经过产茧数…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早在1995年从“青6号”保育材料中发现的特大型突变个体.然后以蚕体色与蚕茧色为表型标志进行系统培育.经过4年6代连续选择提高而育成的柞蚕高饲料效率新品种“9906”,具有产量高、龄期短、产卵多、抗性强等特点,已在2004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2007年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经多年试养、示范与推广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5.
《农村科学实验》2007,(2):44-44
由吉林省蚕业研究所承担的省科技厅项目“柞蚕浅色优质茧新品种选育”近日通过鉴定。专家认为该品种具有茧型大、茧色白、出丝率高、丝质优及产卵量高、抗病好养、适应性广、生命力强、丰产性能好等特点,是首个大型的兼用型白茧品种。该品种由于其增产明显、茧白新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柞蚕高饲料效率新品种981与9906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适应两高一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柞蚕场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无谓消耗,改进蚕场生态环境,提高养蚕效益,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为育种目标,经9年18代择选,育成了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981和9906,新品种性状稳定,产量分别比青6号增产14.94%和23.32%。饲料效率均优于首例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和8822,其中茧重转化率比8821、8822高0.67个分点,茧层生产率比8821、8822高0.04个百分点。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H8701"是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青6号"的自然突变个体,采取同型交配和个体系统选等多种方法,经过10年20代选育成功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寒柞蚕新品种,其开发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室内药敏试验0.1%-0.5%保蚕宁2号对柞蚕链球菌有抑制作用,4龄盛食期添食0.13%。保蚕宁2号对柞蚕再感染空胴病有防治作用且效果显著,小区试验经添食药物的空胴病发病率下降69.5%。死笼茧率平均下降38.25%。结茧率平均提高50.25%。农村多点试验治愈率达63%,发病率下降67.3%,结茧率提高52.11%。保蚕宁2号药源充足,价格适,中在作蚕生产区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种茧放养是柞蚕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种茧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子蚕的生命力强弱、抗逆性、抗病毒能力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放蚕经济效益,必须有好种、好树、懂技术和较好的气温作为条件支撑。为增加放蚕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抓好柞蚕种茧放养工作,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0.
“H8701”是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青6号”的自然突变个体,采取同型交配和个体系统选优等多种方法,经过10年20代选育成功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寒柞蚕新品种,在1998年10月已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8月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其开发推广前景广阔。1特征特性成虫的前翅前缘、头部和前胸均为紫黑色或暗黑色,蛾体为灰褐色或黄褐色,血液为黄白色,脂肪为浅黄色,腹部呈椭圆形。卵褐色,整齐,卵粒较大,卵幅均匀。幼虫节间紧密,虫体为鹦鹉黄绿色。蛹体较大,多为满蛹。茧体略小,褐色,易解舒,结茧快而又整齐。龄期比“青6号”缩短2~3天。小蚕群集性强,大蚕牙板硬,取食速度快,就眠与眠起整齐一致。茧质好,茧丝长90969米,解舒丝长52625米,解舒率5791%,回收率6532%,鲜茧出丝率719%,丝干量5531克,纤维公量9386克。上述各项技术与经济指标都优于对照品种“青6号”,而且纺织性状优良。对柞蚕吐白水软化病(FV)和空胴病这两大顽症的抗病能力,分别比对照品种高出31倍和15倍,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性。2产量表现1993~1995年对比试验,春蚕放养1295把,每公斤...  相似文献   

11.
桑蚕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磁场的不同场强,不同处理时间,在桑蚕卵胚子发育反转期(己1)时进行磁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区5龄幼虫食下量、消化量、蚕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区.最佳处理区幼虫酶活性增强,龄期经过缩短,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区.磁场处理桑蚕卵,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便于推广,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认为是一种易于推广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乐果乳油、毒死蜱乳油和克螨特乳油3种农药在桑树上混合喷施对云南省常用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安全性,为蚕区桑园害虫防治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按1:1:1混配后喷施防治桑树害虫,分别采摘药后10和14 d桑叶饲育云蚕7A、云蚕7B、云蚕8A、云蚕8B、菁松A、菁松B、皓月A和皓月B等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并调查其龄期发育经过、生命力成绩(结茧率和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及卵质成绩(单蛾良卵数、不良卵数和总产卵数)。【结果】3种农药混施未对桑树产生药害;以药后10和14 d采桑叶饲育家蚕,发现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发育经过均未受影响,且无急性中毒死亡现象。饲育药后10 d桑叶对云蚕7A、云蚕7B和云蚕8B等3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影响较大;对云蚕8A的卵质成绩无影响,但其生命力和茧质成绩均受影响;对皓月A的生命力和茧质成绩有影响;对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3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茧质成绩有影响。饲育药后14 d桑叶对云蚕7A、云蚕7B、云蚕8A、云蚕8B、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7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影响不明显,但对皓月A的生命力有一定影响;对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茧层率影响不明显;除云蚕8B的单蛾良卵数和单蛾总产卵数较清水对照显著降低外(P< 0.05),对其他7个品系家蚕原原种的单蛾良卵数和单蛾总产卵数影响也不明显。【结论】8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在取食药后10 d桑叶后其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取食药后14 d桑叶后除云蚕8A、云蚕8B和皓月A外,其他品系家蚕原原种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受影响不明显,表明云蚕7A、云蚕7B、菁松A、菁松B和皓月B等5个品系家蚕原原种在药后14 d采桑叶饲育安全。综合家蚕的生命力、茧质及卵质成绩,不同品系家蚕原原种对乐果乳油、毒死蜱乳油和克螨特乳油3种药剂混施的敏感性排序为云蚕7B>云蚕8B>皓月A>云蚕7A>云蚕8A>菁松B>皓月B>菁松A。  相似文献   

13.
特殊用途桑蚕品种渝黔绿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快特殊种质资源的利用,按桑蚕普通种品种区试设计要求,对绿茧品种进行室内品比与生产区域试验.品比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蚕儿发育整齐度高,健康性好,壮蚕食桑快,食桑活泼,踏桑少,老熟整齐,营茧快,茧型整齐匀正,茧色内外层一致,淡绿色,茧丝长1 100 m左右,解舒率80%左右,出丝率16.5%,解舒丝长900 m左右;蚕丝淡绿色,整根丝深浅一致.生产区试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蚁蚕体色黑色,小蚕共育蚕儿发育整齐,健康性好,抗逆性强,张种产茧量较高,适应贵州中海拔以下蚕区的养蚕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担桑产茧量、茧重和茧层量饲料效率,探讨四川省首对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与四眠蚕的饲料效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蜀细1号”食下1 kg桑叶的产茧量为58.72 g,比四眠蚕的产茧量高20.72%。“蜀细1号”的茧重饲料效率为5.83%,茧层饲料效率为1.25%,分别比四眠蚕高33.11%,26.26%。以上研究为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连续多代的蛾区、个体、活蛹缫丝等定向选育方法,对细纤度三眠蚕“蜀细1号”的亲本P061和H102进行改良,从而达到优化蚕品种的目的。结果表明,亲本P061和H102的纇节和切断次数较对照分别降低81.61%和53.37%、38.14%和54.17%,茧丝长较对照分别增长22.67%和12.78%;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亲本P061和H102的结茧率和茧层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蜀细1号”春季和秋季普茧率、结茧率、茧层率、茧丝长、洁净分别增加1.40%和0.76、1.12%和1.39%、3.91%和3.88%、10.03%和8.07%、2.62和2.69%。表明蛾区、个体、活蛹缫丝等定向选择对保持和提高蚕品种优良性状起着重要作用,达到对蚕品种改良与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22个家蚕纯种进行了CPV抵抗性调查,并分析了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间对CPV的抵抗性差异极显著,日本种抵抗性比中国种强,家蚕对CPV抵抗性性状与其它数量性状一样,个体间存在差异。差异大小反应了品种群体在该性状的纯合度,家蚕对CPV抵抗性与万蚕收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强健性和茧质优劣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表明,无论二元种还是四元种,五龄食桑96小时的青蚕,就可结小型茧。随食桑时间延长,其全茧量和茧层量迅速增加,茧层率呈直线上升。四元种个体间茧质开差大于二元种。食桑6足天(144小时)到7足天(168小时),二元种的茧层率增长减缓,而四元种仍不减慢。到食桑7足天后的四元种个体间茧质开差缩小到同二元种几乎相仿。因此,五龄后期良桑饱食是提高四元种茧质整齐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建立蚕茧生丝拍卖交易平台的必要性和蚕茧拍卖交易的可行性,提出了构建中介拍卖平台,建立公平交易制度,提高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是破解蚕茧交易"瓶颈",促进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家蚕品种皖珠×春明在泾县试养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皖珠×春明作为春、秋兼用家蚕品种在泾县试养的可行性。[方法]以皖珠×春明为试验种,菁松×皓月为对照种,采用区试对比试验和小批量试养试验相结合,考察皖珠×春明的试养效果。[结果]皖珠×春明的虫蛹生命率比菁松×皓月高1.0个百分点,死笼率比菁松×皓月低0.6个百分点,茧层率比菁松×皓月高1.0%,万头收茧量比菁松×皓月高5.0% 万头茧层量比菁松×皓月高9.4%。从批量试养结果来看,皖珠×春明的张种收茧量比菁松×皓月多4.92 kg,高于菁松×皓月10.96%。[结论]皖珠×春明茧型大,产茧量高,茧质成绩也较好,适合泾县地区的山区气候特点,可以在泾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借界头烟蚜茧蜂养殖及扩繁点提供的条件,在不同的繁蜂方式下用不同的烟蚜茧蜂蜂源对烟蚜的寄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传统单株繁蜂的方法接棚壁上的成蜂寄生效果和形成僵蚜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接僵蚜,再次是CK,而接烟株上的成蜂寄生效果最次,但形成僵蚜量却明显大于CK。而用高密度繁蜂的方法接僵蚜的寄生效果和形成僵蚜量效果显著,其次是接烟株上成蜂,高密度繁蜂在不同蜂源下的防效高于单株繁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