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各工序茶样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并与传统工艺条件下的炒青绿茶的品质成分变化对比分析,探讨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对品质形成与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在制过程茶叶各工序失水均衡,失水率在1.18%~23.29%范围,加热、除湿和造型同步进行,有利于保持干茶和叶底绿色,叶绿素保留率较炒青绿茶传统制法高10%左右;同时,多酚类保留率较蒸青绿茶制法降低了约8%,茶叶滋味醇和,涩味下降。这表明,自动化生产线可改进炒青绿茶品质,提高炒青绿茶质量,同时实现清洁化加工。  相似文献   

2.
由安徽农业大学设计组装的我国首条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在安徽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晰生产线和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的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特点,为标准化、精确化加工客家炒青绿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方品种马图茶为试验原料,采用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比较分析半连续化生产线与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茶叶含水量、理化成分和成品茶感官品质3方面的差异。【结果】客家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含水量呈缓慢递减趋势,"一炒"是两种加工方式中失水最多的工序,失水率在64.4%~76.0%之间。茶多酚和咖啡碱在两种加工工艺中均呈显著增加,生产线加工的绿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1.25%和4.63%,单机加工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为22.86%和4.96%。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组分因加工工艺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GC、C、GCG、ECG和CG在生产线加工中阶段性显著增加,EGC、EGCG和EC差异不显著。传统单机加工中GC、C、GCG和CG显著增加,EGC、ECG和EC显著降低,EGCG差异不显著。感官审评结果显示,生产线加工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相当或优于传统单机加工的客家炒青绿茶。【结论】生产线加工方式有利于形成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的外形和品质,但茶味醇厚和回甘略逊于传统单机加工。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一炒是连续化加工7个工序中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发生最显著变化的工序,科学控制好萎凋、杀青和一炒工序,对于提高连续化生产线加工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GC/MS与GC分析手段分析春、夏季炒青绿茶与不同级别炒青绿茶的香气浓缩物,结果表明:春、夏季炒青绿茶香气的差异与不同级别炒青绿茶香气的差异在于花香成分与酯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因此它们可能是炒青绿茶的香气特征性化合物,并且,香气成分形成与加工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业,四大茶区均有生产,其中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南四省为主要产区,以浙江省绿茶产量最高,安徽省和江西省的绿茶的总体品质最好。1潜山市手工制茶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安徽省的绿茶以加工工艺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主要为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炒青绿茶又分为手工制作和机械制作。手工与机械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是各有利弊,要互为补充,手工茶有着它的优势。比如说在茶叶的炒制  相似文献   

7.
周继荣  秦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55-4157
[目的]为杜仲茶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炒青、蒸青、烫青和微波杀青4种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杜仲绿茶的综合得分最高(90.0),在干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其他杀青方式的杜仲绿茶;色差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杀青杜仲绿茶干茶和茶汤的亮度(L*)值最高,而炒青杜仲绿茶最低;4种杀青技术的干茶色相角(Ha*b*)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炒青>蒸青>烫青;而茶汤色相角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烫青>蒸青>炒青。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叶绿素b外,不同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的绿原酸、黄酮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微波杀青效果较好,炒青和蒸青次之,烫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绿茶生产线建设现状,以及绿茶加工数字化生产线的布局规划、工艺流程,从控制系统、机组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分析了数字化生产线的特点,以期为数字化技术在茶叶加工生产线上的应用和示范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传统炒青绿茶是广东特色绿茶产品,近年成为了广东茶叶生产发展的新热点。介绍了河源市东源县传统炒青绿茶的加工技术,包括鲜叶标准及管理、摊青、杀青、揉捻、烘干、辉锅、拣剔等工艺。  相似文献   

10.
<正>三、大宗茶加工设备的配备大宗茶的种类较多,现以炒青绿茶为例,介绍其初制加工设备的配备。炒青绿茶初制工艺流程一般为:杀青—揉捻—解块—烘二青—初干(滚三青)—辉干(滚干)。现有一个茶叶加工厂需进行炒青绿茶初制设备配备,茶厂提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安徽农业大学(邮编:230036.电话:0551-2823795—3222)宛晓春教授为项目首席专家承担的农业部948项目“出口创汇型特色茶叶加工技术引进与产业化”重点研究内容“炒青绿茶初制清洁化生产线”,前不久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论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杀青工艺对柿叶绿茶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杀青条件对安溪油柿柿叶绿茶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叶鲜叶不切,直接以炒青机炒青有利于柿叶绿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等主成分的保留;杀青温度150℃、杀青叶量0.60kg、杀青时间2或3min的杀青条件能较好地保持柿叶绿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等主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炒青绿茶香气品质形成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选取福鼎大白茶和黔茶1号1芽2叶制炒青绿茶加工过程样,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富集香气物质,GC-MS检测分析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鲜叶中香气物质种类单一,香气物质数量较少,芳樟醇、香叶醇等醇类香气物质占比超70%,随着加工工序的展开,茶样中香气物质种类愈加丰富;摊青过程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失水和茶叶内部物质的转化,醇类、醛类物质含量降低,酯类、酮类芳香物质含量上升;揉捻过程中福鼎大白茶和黔茶1号的戊醛、青叶醇含量达最高,分别为6.03%、4.14%和4.07%、6.65%;在热作用下,以顺-茉莉酮、吲哚、(E)-4,8-二甲基-1,3,7-壬三烯为代表的高沸点物质在杀青、炒青和烘干过程中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烘干过程中福鼎大白茶和黔茶1号产生大量的二甲基硫醚,其含量分别为14.08%和19.39%,该物质与青叶醇等一起构成炒青绿茶的新茶香。  相似文献   

15.
揉捻是绿茶、红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生产中盘式揉捻机存在上料不均匀、出料不完全等问题,需靠人工辅助来完成。通过在盘式揉捻机上加装简易的上料和清理装置,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揉捻工序可实现自适应加料功能,同时出料完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汉中炒青绿茶的香气化合物,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气相色谱-嗅闻测量法(GC-O),对汉中炒青绿茶的香气化合物和香气特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汉中炒青绿茶中总共鉴定出66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含量高的化合物有吲哚、2-乙酰基-2-噻唑啉、茉莉酮、香叶醇、葫芦巴内酯等;香气特征分析显示,汉中炒青的香气特征以焦糖香气为主,其次为花香气、豆香气和药香气;关键香气化合物有芳樟醇、葫芦巴内酯、吲哚、香草醛、α-紫罗酮和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等。  相似文献   

17.
概述惠州地方特色茶的生产历史、主要产茶县(区)及茶叶生产现状,并采集惠州地方特色茶代表性绿茶、红茶、紫芽茶及代用茶(甜茶、辣木茶)样品,测定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结果显示,惠州客家炒青绿茶含茶多酚21.27%~42.28%、氨基酸1.66%~5.48%、咖啡碱1.80%~3.57%、可溶性糖2.57%~5.75%,水浸出物含量38.22%~53.53%,酚氨比4.96~18.28,其中紫芽茶含花青素1.11%~1.50%(为非紫芽茶的1.69倍),其生化品质特点与广东梅州、河源等地的客家炒青绿茶相近;新近开发的惠州红茶生化品质符合红茶标准,有待进一步发展;甜茶、辣木茶内含物丰富,具有一定保健功效,且多酚、咖啡碱含量低,开发营养功能产品前景好。  相似文献   

18.
一、绿茶品质的形成和杀青过程的主要化学变化 绿茶产品花色较多,其种类有炒青、烘青、晒青、蒸青之分,外形有长、扁、圆、针、卷、片之别,其品质的形成,无论制成哪一种绿茶,都是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过程。绿茶在干燥过程因工艺操作不同,可制成长条、圆柱、扁条、弯曲等各种不同形态的绿茶,而绿茶初制的化学变化主要取决于杀青阶段掌握正确的温度以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之后,使鲜叶中的化  相似文献   

19.
炒青是我国名优绿茶的主要杀青方式,科学设计炒青炉灶对于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新型茶叶节能炉灶,并提出了茶叶炉灶热能利用率低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百事通》2011,(9):111-112
烘青绿茶,除少量以烘青产品在市场直接销售外,大多数的烘青作为害制花茶的茶胚,通过害花,加工成花茶,供应喜喝花茶的人们消费。如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成都地区等,每年需用大量的花茶。烘青绿茶的制法分杀青、揉捻、干燥3个工艺过程。杀青:杀青的目的和方法,与炒青绿茶基本相同,无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