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常规粳稻连粳9号为供试品种,使用印刷播种技术分别印刷0.8cm×0.8cm、0.7cm×0.7cm、0.7cm×0.6cm、0.6cm×0.6cm的附种纸,考察其种子分布情况,并为其设置同等播种量的手工播种方式,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大田育苗和栽插比较。结果表明:1)印刷播种附种纸空缺率低于1.0%,双种率17%左右,种子分布均匀一致;2)4个印刷播种处理所育秧苗素质均高于手工播种对照;3)大田每穴栽插苗数均匀一致,栽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选用Y两优900超级稻品种,设计在亩栽插1.9万穴的栽插密度下,穴栽基本苗数分别为2株、3株、4株、5株、6株、7株共6个处理,进行水稻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穴栽苗数的增加,水稻生育期缩短;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受穴栽苗数的影响较小,而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等指标均呈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虽然亩有效穗和亩最高茎蘖数均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成穗率却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降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增产效果表现为单穴栽插5株4株6株3株7株2株基本苗,以每穴栽插5株基本苗的产量最高,达720.89 kg/亩,其次是每穴栽插4株基本苗的处理,产量达710.71 kg/亩,每穴栽插2粒和7粒基本苗的产量最低,分别为632.30 kg/亩、654.66 kg/亩。从节约生产成本及水稻产量考虑,建议单穴栽插4株基本苗最佳,其次是单穴栽插3株基本苗。  相似文献   

3.
早籼杂交稻新组合蓉优3号的最佳栽插密度和每穴谷粒数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栽插密度为16.5 cm×19.8cm,30万蔸/hm^2,每穴栽2粒谷苗为宜,产量达6715.5 kg/hm^2,同时,注意适时晒田控苗,提高成穗率和防止纹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以糯稻鄂糯9号为研究材料,探索了播种时期、栽插秧龄、栽插密度、每穴栽插苗数和施氮量5个因素对其作中稻栽培产量的影响,并探索了头季稻的收割时期和留桩高度2个因素对其作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中稻栽培,鄂糯9号在5月21日至6月5日播种,秧龄30 d以内,栽插密度13.3 cm×23.3 cm~13.3 cm×26.7 cm,每穴栽插5~8苗,施氮量225.0~262.5 kg/hm2,可以获得较高产量;作再生稻栽培,8月10—14日收割头季稻并保留45~50 cm的稻桩高度,头季稻和再生稻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播期·育秧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尧  申广勒  石扬娟  陈多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44-3645,3654
试验以早籼稻皖稻83(竹舟5号)为材料,研究播期和育秧密度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播期和栽插苗数对分蘖动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竹舟5号在安徽合肥4月6日播种,其秧苗素质较好,分蘖成穗率较高,大田栽插每穴2粒种子苗,产量较高,其他产量性状也较协调。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插密度对鄂粳糯437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栽插密度为每公顷32.16万~45.00万穴范围内,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对鄂粳糯437分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鄂粳糯437栽插密度以每公顷37.51万穴(株行距13.33 cm×20.00 cm)为佳;该密度下每穗粒数显著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好地协调了各产量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湘辣7号线椒种子为供试品种,分别用50孔穴盘和96孔漂浮盘进行育苗,置于25℃、空气相对湿度为70%的温室大棚进行育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漂浮育苗的种子萌发率为94.50%,穴盘育苗的种子萌发率为94.00%,在播种后第26 d,漂浮育苗的幼苗叶片数量、株高、茎粗、主根长度、胚根数、叶片长、叶片宽分别为6.8片、19.24 cm、2.134 cm、11.16 cm、42.4根、6.68 cm、3.24 cm,穴盘育苗的幼苗叶片数量、株高、茎粗、主根长度、胚根数、叶片长、叶片宽分别为6.6片、15.31 cm、2.031 cm、10.45 cm、40.3根、5.98 cm、3.14 cm,漂浮育苗组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穴盘育苗组。由此可知,漂浮育苗能够为蔬菜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水稻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之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索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寻求上海地区水稻最佳株行距配置及每穴栽插株数,特进行本试验,为大面积应用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航头镇沈庄村25组。1.2试验设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株行距,株距(A)设A1:16.7cm、A2:20cm;行距(B)设B1:26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品种晚籼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氮肥水平、栽插密度及每穴栽插苗数对供试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后先是略有起伏,然后开始降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是先升高后降低;栽插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晚籼98产量的提高,以栽插密度为16.5 cm×20.0 cm产量最高,达到8 506.5 kg/hm2;晚籼98每穴栽插基本苗4、6和8株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实际产量分别为8 496.0、8 569.5、8 470.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滇Ⅰ型不育系繁殖栽插密度和基本苗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黎榆A繁殖田母本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基本苗数的结果分析表明穗实粒数、结实率以母本株行距13.2 cm×13.2 cm,2苗/穴栽插最高.不同栽插基本苗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不同栽插基本苗数×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黎榆A繁殖母本栽插以株行距13.2 cm×13.2 cm,2苗/穴栽插最佳.  相似文献   

11.
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平塘县水稻单产水平,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采用不同栽插密度与穴栽苗数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塘县水稻宽窄行栽插中,采用25cm窄行,即密度为22.5万穴/hm2,每穴栽插2粒苗产量最高。穴栽2粒苗与适当密植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穗数、穗实粒数和粒重三因素的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香椿芽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蔬菜。香椿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采用分株法或扦插法。香椿多采用露地栽培,应用较多的是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此法可直接播种,也可育苗移栽。行距为50cm,株距为10~15cm。也可丛植,行距200cm,丛距100cm,每穴3~5株。在苗高近200cm时,摘除顶梢,使侧  相似文献   

13.
3月下旬至4月播种育苗,6月份按每穴3~4株、穴行距5~10cm移栽定植,利用日光温室对大叶芹进行反季节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每m2可产鲜菜3.0~3.5kg,产品可于次年2月上旬至4月中旬上市,每667m2秋季还可采收种子30~50kg,,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4.
1铺膜与播种 在施过基肥浅耕,耙耱平整的地上先铺膜,幅间空带45cm,后用炮筒按株距45cm,行距25cm打穴3cm深,先在穴内注入0.5斤水(如土壤处理事先把药用水化开后),再放种子,每穴2粒(分开放),后用细砂覆盖.667m2播量2-3千克,采用玉米品种为酒单2号.播种时间在4月底至5月初.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精密播种的质量,以C8051F系列单片机为主要核心部分,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播种机的行径速度,并将速度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调节步进电机的转速,确保种子刚好落入种穴中。结果表明,YZPB-200B装盘播种机的空穴率低于2.4%,每穴1粒率达到89%,符合烟草种植的农艺要求,所以该设计对满足播种机播种装置的一穴一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沈平  周国列 《广西农学报》2021,36(6):14-16,21
[目的]研究不同栽插株数对水稻"Y两优911"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两系杂交水稻"Y两优911"为材料,试验设计6组不同栽插株数,分别为2株/穴(T1)、3株/穴(T2)、4株/穴(T3)、5株/穴(T4)、6株/穴(T5)、7株/穴(T6),调查6种处理对水稻"Y两优911"生育进程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栽插株数条件下,产量以栽插4株/穴的T3(10426.45 kg/hm2)和5株/穴的T4(10657.94 kg/hm2)处理为较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不同栽插株数对水稻"Y两优911"千粒重无大的影响,每穗总粒数从大到小为T2>T1>T3>T4>T5>T6,有效穗则表现为T6>T5>T4>T3>T2>T1.[结论]不同栽插株数下,影响水稻"Y两优911"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穗数,建议生产上机插株数以每穴4株或5株为宜,有利于协调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因子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在杉木幼林地套种大豆试验中,作了大豆的品种选择、施肥和除草剂试验,并相应地进行了土壤分析和小气候观察,调查了杉木幼林的年生长量。研究结果表明:套种大豆早熟品种以坎山白最好,在4月5日播种为宜,株行距采用50cm×50cm,每穴3株最佳;迟熟品种以野猪戳最好,在5月15日前后播种为宜,株行距采用33cm×33cm为宜,每穴2~4株都可。以钙镁磷肥作基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以尿素、草木灰作追肥,则增产效果不明显。除草剂以来草克8ml/hm~2除草效果最佳,除草率达82.46%,并且对杉苗、豆苗安全无害,比人工除草省工省钱。另外,杉木幼林地套种大豆,可以明显改善小气候,改良土壤,促进杉木生长,杉木幼树株高当年生长量约可增加34.6%。  相似文献   

18.
1播种技术1.1播种时间播种时间为3月上旬,采用无土穴盘育苗,4月上中旬定植;直播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1.2浸种、催芽及注意事项在55℃温水中顺时针边搅拌边倒入种子,15min后,在30℃水浸种2~4h,搓洗掉种子表皮的粘液,置于28~32℃恒温中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种,播前将基质装盘(或营养钵)、压穴,穴深1cm。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开封县杜良乡水稻研究会在农民技术员、理事长孙天佑带领下推广水稻良种,引进、示范、普及水稻栽培技术,结合病虫害防治技术取得了成效。杜良乡以前都是采用大播量下种的播种方法种植水稻,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研究会根据多年实践普及推广稀播培育壮秧技术,凡采用这种技术的农户,不仅节省了种子,增产都在20%以上。研究会还改变传统的高密度深水栽插、大水漫灌、盲目增施氮肥的办法,在栽插方式上,采用了“株行距等宽八寸,双本多蘖栽插法,由原来的亩插2.5万穴减少到1万穴以下,提高了水稻对光、气、温的利用率和抗病、  相似文献   

20.
早熟杂交水稻黔优107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早熟杂交稻黔优107的高产栽培技术,2007年在安顺高海拔区(1 410 m)中等肥力田,进行了一组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栽插处理平均产量632.6 kg/667m2,比宽行窄株栽插处理平均产量增产5.5%;最佳处理产量达646 kg/667m2,其栽插规格为(33.3 16.65)cm×15.23 cm,密度为1.75万穴/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