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施用绿肥与商品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甬9号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以施紫云英+商品有机肥的产量最高,达8.774 t.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22.20%。  相似文献   

2.
以常规稻美香占和杂交稻天优998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均以比例为3∶5(B3施有机肥11 250 kg·hm-2)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不施有机肥(B0)处理显著提高21.21%、27.97%,主要是由于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提高了水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机无机肥配施还可以提高水稻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小麦-玉米两季秸秆全还田条件下,探索不同有机-无机运筹模式对作物产量、氮效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小麦-玉米一年两季种植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和科学培肥地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设计化肥与不同用量有机肥配合并结合施用秸秆腐熟剂措施,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运筹模式对产量构成、氮养分吸收、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等特征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F处理(单施化肥),FA处理(化肥配秸秆腐熟剂),FM1处理(化肥配1 500 kg·hm-2有机肥),FM2处理(化肥配3 000 kg·hm-2有机肥),FM3处理(化肥配4 500 kg·hm-2有机肥),FAM2处理(化肥配3 000 kg·hm-2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 【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不同用量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均可显著增加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其中FM3处理产量最高,小麦增产20.6%,玉米增产10.6%,FAM2处理小麦增产19.5%,玉米增产8.2%。产量增加源于产量各构成要素的协同提高,小麦以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较为显著,玉米以行粒数增加最为显著。(2)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腐熟剂可以促进氮素向籽粒运移,提高氮素收获指数,随有机肥用量增加,小麦和玉米氮素积累量均增加,其中FM3处理和FAM2处理籽粒氮素累积量和收获指数均较高,与F处理达显著差异。配合施用秸秆腐熟剂的FA和FAM2处理较不施菌剂处理周年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3—1.6 kg·kg-1。(3)增施有机肥和施用秸秆腐熟剂显著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其中FM3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施用2年后相比F处理全氮增加0.17 g·kg-1,有机质增加1.97 g·kg-1。各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比例。 【结论】连续2年试验表明,增施有机肥、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以增加小麦-玉米产量,促进籽粒氮素吸收和转运,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推荐FAM2处理作为本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有效的增产及土壤培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等氮条件下研究4种不同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青萝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氮素投加量的猪粪商品有机肥、 易腐垃圾有机肥和菌渣有机肥配施处理产量都超过了单施化肥处理,猪粪商品有机肥处理下每667 m2青萝卜产量为2959.83 kg,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718.50 kg,比空白对照增产1882.26 kg,萝卜种植...  相似文献   

5.
以黄瓜为试材,通过露地田间栽培试验,研究有机肥和化肥不同配施方法对黄瓜植株养分吸收、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区黄瓜产量比无肥区(CK)增产19557kg· hm-2,增产效果达49.29%;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配施适量的氮、磷、钾化肥(MNPK),可以显著提高黄瓜产量,MNPK区黄瓜产量比单施有机肥区(M)增产19146kg·hm-2,二者差异达5%显著水平.在有机肥基础上单独配施氮肥,会降低黄瓜v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是有机肥与磷、钾肥配施能极大的改善黄瓜品质.施用钾肥的处理MNK(有机肥与氮钾肥配施)、MNPK(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施),在黄瓜生育中期(结瓜盛期),植株叶片中氮和磷的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增施钾肥可以促进黄瓜对氮和磷的吸收.有机肥与化肥平衡施用,避免偏施氮肥,对获得高产优质的黄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用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有机肥在水稻生产中的最适用量,本文采用小区试验法,施用自主发酵有机肥,有机肥用量为2.5,7.5,15.0,22.5 t·hm~(-2)四个水平,研究不同用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化肥能促进水稻分蘖,植株长势在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弱于常规施肥,在抽穗-灌浆期则优于常规施肥,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干物质积累、叶片数及叶面积,其中有机肥15.0 t·hm~(-2)+50%常规施肥、有机肥22.5 t·hm~(-2)+50%常规施肥与常规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有机肥配施化肥延缓了抽穗进程,抽穗率在抽穗末期低于常规施肥;有机肥15 t·hm~(-2)+50%常规施肥较常规施肥增产4.7%,差异显著(P0.05),效果最佳。从经济效益值来看,有机肥用量越高,肥料成本越高,效益值越低,从提高产量、保证经济效益角度出发,有机肥15 t·hm~(-2)+50%常规施肥为最适配施用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翻压紫云英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设置7个处理,即M0F0(不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M0F1(不翻压紫云英+推荐施化肥)、M1F0(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M1F1(翻压紫云英+100%化肥)、M1F0.9(翻压紫云英+90%化肥)、M1F0.75(翻压紫云英+75%化肥)和M1F0.6(翻压紫云英+60%化肥),检测不同生育期各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对水稻有效穗、穗总粒数、实粒数、空瘪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M0F0相比,M1F0有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及分蘖初期至成熟期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单施化肥处理(M0F1)相比,各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碱解氮含量;与M0F0相比,翻压紫云英处理及施肥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有效穗、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其中以M1F0.75实际产量最高,达到8 437.5 kg·hm-2,较单施化肥处理增产3.8%,差异显著(P0.05)。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在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后,配施75%化肥(N123.8 kg·hm-2、P2O545 kg·hm-2、K2O 45 kg·hm-2)时,可实现水稻理论和实际产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农业生产中稳产增产、减少化肥施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生产模式。为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合理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梯度(0%、10%、20%、30%、40%和50%),分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差异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氮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比较,20%的替代比对早稻的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了5.8%,对晚稻的产量构成因素(穗长增加16.1%、有效穗数增加7.4%、实粒数增加11.8%、千粒重增加11.1%、结实率增加4.5%)均有显著的增加效果,且早、晚稻分别显著增产13.9%和18.6%,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4.7%和4.9%。替代比例与早、晚稻产量的拟合方程得出产量最佳的替代比均为21%。有机肥氮配施比例越大,田面水氮浓度越低,减少了氮素径流损失风险。因此,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20%时,既可以提高水稻增产潜力,又能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和适当减少稻田化学氮肥施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农业生产中稳产增产、减少化肥施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生产模式。为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合理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梯度(0%、10%、20%、30%、40%和50%),分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差异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和氮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比较,20%的替代比对早稻的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了5.8%,对晚稻的产量构成因素(穗长增加16.1%、有效穗数增加7.4%、实粒数增加11.8%、千粒重增加11.1%、结实率增加4.5%)均有显著的增加效果,且早、晚稻分别显著增产13.9%和18.6%,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4.7%和4.9%。替代比例与早、晚稻产量的拟合方程得出产量最佳的替代比均为21%。有机肥氮配施比例越大,田面水氮浓度越低,减少了氮素径流损失风险。因此,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的比例20%时,既可以提高水稻增产潜力,又能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和适当减少稻田化学氮肥施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泥砂田施用钙镁磷肥、熟石灰、过磷酸钙对水稻株高、穗长、穗粒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施钙镁磷肥750 kg·hm-2比不施钙肥对照增产17.1%,施熟石灰375 kg·hm-2和过磷酸钙750 kg·hm-2增产效果相同,施熟石灰750 kg·hm-2增产最少,增幅仅6.6%。在酸性土壤以施钙镁磷肥为好,如施熟石灰则375 kg·hm-2即可。  相似文献   

11.
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养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上杭县马铃薯生产上科学合理施用商品有机肥,以减少过量施用化肥,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马铃薯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100%化肥(1 500kg)、减施化肥10%+有机肥4 500kg·hm-2、减施化肥20%+有机肥4 500kg·hm-2、减施化肥30%+有机肥4 500kg·hm-2处理,分析各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作用,显著增加商品薯率,但减施化肥20%+有机肥4 500kg·hm-2及减施化肥30%+有机肥4 500kg·hm-2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比对照均有所降低;综合比较以减施化肥10%+有机肥4 500kg·hm-2处理的效果最佳,与对照(100%化肥)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14g·kg-1,有效磷提高0.9mg·kg-1,速效钾提高0.6mg·kg-1,pH值提高0.3,马铃薯商品率显著提高,产量增加1 666.5kg·hm-2,经济效益增加1 023元·h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冬小麦减肥增效的内在机制,依据7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为主处理,配施有机肥(用量30 t·hm-2)和不施有机肥为副处理,单施化肥处理分别记为N0、N75、N150、N225、N300,配施有机肥处理分别记为MN0、MN75、MN150、MN225、MN300。在分蘖、拔节、开花、灌浆、成熟期采集植株地下(0~20 cm根系)和地上部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而千粒质量则逐渐下降。配施有机肥处理有效穗数较单施化肥处理整体提高7.1%。MN150处理籽粒产量最高,达到6 311 kg·hm-2。单施化肥处理籽粒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通过花前氮素转运,而配施有机肥处理花前氮素转运和花后吸收对籽粒氮素积累作用同等重要。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9.80%、33.10%。花前氮素转运以茎秆为主,花后氮素积累量在MN150处理最高。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降低施氮量在增加氮素利用率与农学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适量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单施化肥和配施有机肥分别在N225、MN150处理达到最高,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分蘖、拔节、开花和灌浆期分别提高25.94%、12.88%、9.90%和12.35%。综合来看,有机无机肥配施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既能促进冬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又有利于保证西北旱地冬小麦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配施氮素化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及配施氮素化肥比常规施肥均能增产。其中早稻增产12.1%-20.5%,晚稻增产7.5%-17.9%;生物有机肥配施一定量氮素化肥均比单施生物有机肥的增产,其中早稻667m^2增3.9-32.7kg,增1.0%~8.4%。晚稻667m^2增20.1-42kg,增产4.6%~9.7%;生物有机肥配施氮素化肥,以667m^2施绿源生物有机肥70kg加尿素4.3kg为好。建议为达到增产增收,在施用时以667m^2施用60kg生物有机肥,配施5-8kg尿素及5kg氯化钾为好。  相似文献   

14.
在水稻上开展商品有机肥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商品有机肥能有效调整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提升土壤肥力。较施纯化肥,水稻增产显著,以施商品有机肥3 000 kg·hm-2配施化肥,对土壤地力的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山西农业科学》2019,(8):1359-1365
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化肥过量投入且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探究等养分原则下投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2013—2016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施肥(PF)、监控施肥(MF)、有机无机肥配施(MCF)、生物有机肥无机肥配施(BCF)4种施肥措施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率、氮素利用率、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肥配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贮水能力,同时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较PF处理平均增长13.8%;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其中,BCF处理的氮素表观回收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农学效率较PF处理分别提高了135.4%,143.4%和156.2%;由于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MF处理的氮素利用率也有显著提高;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其中,BCF处理显著提高了旱地冬小麦的公顷穗数和千粒质量,较PF处理分别提高22.4%和3.8%,进而增产22.1%;连续3 a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降低了冬小麦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产量收入,年均纯收入达6 341元/hm~2,较农户模式平均增收52.2%。总体上,在监控定量施肥基础上,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更好地提高旱地麦田水分生产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同时可合理地构建小麦群体,促进产量形成,提高经济效益,其是适宜黄土旱塬麦区高产高效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猪场处理废水富含植物营养物质,应用于作物生产可实现减少化肥用量和保护环境的双赢。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越冬期不同用量养猪处理废水(30、60、90 m3·hm-2和120 m3·hm-2)和穗期施氮水平(0、30、60 m3·hm-2和90 m3·hm-2)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场处理废水对小麦具有较好的氮素养分供应作用,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叶片SPAD值、植株含氮率都随着污水施用量增加而提高。废水施用60 m3·hm-2以上穗期配施氮90 kg·hm-2的处理花后氮素转移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明显下降。越冬期施用养猪场处理废水60~120 m3·hm-2替代穗期施氮30~60 kg·hm-2,可以满足不同时期小麦氮素营养的需求,并且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水稻上应用试验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特进行了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上底施商品有机肥,能促进秧苗早分蘖、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水稻产量可增加3.9%~10.6%,其中以每667 m2底施商品有机肥167 kg+45%复合肥26.7 kg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达653 kg,净收益比纯施化肥增加8.1%。  相似文献   

18.
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早稻产量及稻田氮素归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量化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条件下稻田氮素的归趋,明确施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采取田间动态监测与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在等氮条件下(120 kg·hm-2)以鲜猪粪(PM)、沼液沼渣(BF)、猪粪堆肥(PC)、绿肥(GM)替代20%化肥及单施化肥处理(CF)稻田挥发性氮、径流氮、N2O等氮素损失的变化规律,以及各处理水稻产量及地上部吸氮量的差异,结合稻田氮素平衡以明确氮素来源和去向及其数量。结果表明:施肥是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占比约为47%;植物吸收利用是氮输出的主要部分,占氮素输入量的47%~57%;各处理氨挥发排放通量、径流总氮(TN)损失量、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占施氮量的4%~6%、16%~23%、16%~20%;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肥降低了稻田氨挥发累积排放量,减少了径流损失氮量,增加了地上部吸氮量,有利于水稻增产稳产;其中BF、PC处理氨挥发累积排放量均降低21%,PM、BF处理径流损失氮量显著减少33%、29%(p 0.05),PM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5468kg·hm-2),增产8%,地上部吸氮量最高(为137kg·hm-2),增幅为14%;PM处理氮素表观损失和氮盈余均最低,BF处理次之。综合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来看,施氮量为120kg·hm-2时,以鲜猪粪和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替代20%化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绿原牌有机肥施于玉米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绿原牌有机肥1 125 kg/hm2、尿素180 kg/hm2,玉米增产10.60%。试验条件下化肥施用量减少超过50%时,玉米产量降低。施绿原牌有机肥4 500 kg/hm2,不施化肥,玉米减产10.48%,表现为苗期生长发育正常,全施绿原牌有机肥处理拔节期脱肥,千粒重、穗粒数明显减少。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施,既可改良土壤结构,玉米又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玉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进行玉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施,可使玉米生育性状表现突出,产量明显增加,其中尤以增施有机肥45 t/hm2最佳,较当地推荐施肥量增产18.2%,在生产中宜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