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种子》2020,(9)
为探究不同因素对杜鹃兰植物原球茎诱导的影响,利用0.1%升汞对杜鹃兰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消毒,采用正交试验L_9(3~3)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类型、次氯酸钙溶液浓度及浸种温度对杜鹃兰种子产生原球茎的影响,研究了6-BA和NAA激素配比对杜鹃兰种子产生原球茎的影响,成功获得了杜鹃兰植物原球茎产生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将杜鹃兰植物种子用0.1%升汞消毒6 min后,放在50℃的3%次氯酸钙溶液中浸泡30 min,再接入B 5+0.2 mg·L~(-1) 6-BA+0.2 mg·L~(-1) NAA培养基中培养60 d,其原球茎诱导率最高(70.23%)。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3种金缕梅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满莲  文香英  韦霄  蒋运生  唐辉 《种子》2016,(10):79-83
选用金缕梅科濒危植物半枫荷和广布种阿丁枫与枫香树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30℃)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以期从种子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半枫荷濒危的机制.结果表明:半枫荷的种子最大,其千粒重显著大于阿丁枫与枫香树.3种金缕梅科植物的种子萌发曲线相似,4个实验温度下均能萌发,并且萌发率高、萌发速度快、萌发持续时间短.3种植物15℃下的种子萌发率均最低,但半枫荷与阿丁枫的萌发率均能达到70%以上,枫香树能达到50%以上;其中半枫荷各温度下的种子萌发率均显著高于阿丁枫和枫香树,25℃下能达90%.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其中半枫荷15℃和30℃下的萌发开始时间早于其它2种植物,15℃下的萌发持续时间长于其它2种植物.总体而言,3种金缕梅科植物种子萌发适应的温度范围均较广,其中半枫荷的种子萌发能力最强.推测半枫荷对单个种子的投入大,种子集中在某一时段萌发,种群在受到强烈干扰时难以短期内恢复种群规模,这可能是其濒危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和评价新型消毒剂在植物表面灭菌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比较过碳酸钠、次氯酸钠、升汞3种灭菌剂对烟草种子的表面灭菌效果,及对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烟草种子分别用4.0%过碳酸钠水溶液(活性氧含量≥0.54%)处理20~40 min后直接接种于MS培养基中;33.3%次氯酸钠溶液(活性氯含量≥1.65 %)处理10 min或0.1%升汞水溶液灭菌4 min,无菌水清洗5次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中。3种方法灭菌效果相当,无污染,并且90 %的种子能萌发。过碳酸钠和次氯酸钠处理后种子萌发快、植株生长良好,且过碳酸钠灭菌组的植株生长略优;而升汞则延缓种子萌发并抑制植株生长。此外,因过碳酸钠灭菌后无需清洗,显示了其作为种子表面灭菌剂的极大优势。本研究建立了烟草种子表面灭菌的新方法,同时为其他植物的种子及外植体表面灭菌提供了参考,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葱属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一经济作物,笔者通过西安植物园的国际种子交流通道,从世界其他植物园收集葱属种子8种,以该休眠种子为材料,研究浓H2SO4、PEG和低温层积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佳的萌发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葱属植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同,浓H2SO4处理5 min和15% PEG浸种6 h,可明显促进参试种子萌发,其中,浓H2SO4处理下有4种参试种子萌发率大于80%,PEG处理下仅有1种参试种子的萌发率达到80%。低温层积处理下,只有6种参试种子萌发,萌发率介于7%~64%。而在对照处理下,仅有4种参试种子萌发,且萌发率介于12%~57%。比较3种处理,本研究认为浓H2SO4处理的效果最好,可以有效提高葱属植物种子的萌发率。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中部分葱属植物种子对浓H2SO4和PEG等处理的响应较弱,这可能是与种子的休眠原因和休眠类型有关,本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葱属种子发芽率的高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贾风勤 《种子》2020,(3):100-104
通过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对车前属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车前和车前种子在恒温条件下发芽起始时间较相对应的变温条件快,变温15℃/25℃,25℃/35℃显著延迟萌发起始时间。小车前、车前和大车前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变温环境为20℃/30℃,萌发率分别为83.60%、100.00%和98.80%,车前和大车前种子呈爆发型萌发方式,萌发率超过98%所需时间平均为4 d;恒温培养条件为25℃,且该温度下小车前种子全部萌发仅需3 d;高温均不利于种子萌发。3种车前属植物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表现出与萌发率相一致的变化规律,表明3种车前属植物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温度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黄连木种子组织培养不同消毒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连木是中国一种重要的木本能源植物,由于其种子存在内生菌,造成以种子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困难。为了高效获得可以用于组织培养研究的无菌种苗,笔者研究了各种消毒方法对其内生菌的抑制效果,以黄连木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分别测试了种子浸泡与否、20% NaClO、0.1% HgCl2、10% H2O2及20% NaClO溶液与超声波相结合等消毒处理对其抑菌和发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消毒之前,不经过预浸泡处理的消毒效果要远好于浸泡处理24 h的消毒效果;20% NaClO和0.1% HgCl2溶液对黄连木种子内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发芽率有明显影响,最高发芽率仅为46%。10% H2O2的除菌效果好于前2种方法,且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得到提高。而采用20% NaClO溶液与超声复合处理种子10 min,可以获得更好控制污染的效果,且有利于种子的萌发,种子发芽率可达79%。因此,NaClO溶液与超声复合处理为黄连木种子消毒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内生菌对植物的生理作用,获得无内生菌干扰的植物种子,以油菜种子为材料,采用干热和湿热的方法去除种子固有内生菌。结果表明,50℃干热处理3天,60℃处理1~3天都能有效去除内生菌,去除率达99%以上,而种子的萌发率达86%,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40℃湿热处理3天,50℃处理1~3天,内生菌的去除率99%以上,但湿热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最高只有4%。因此采用干热处理是去除种子内生菌的有效方法,并为无菌苗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荚蒾属(Viburnum)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荚蒾属植物的种子具有普遍的休眠特性。其休眠类型主要有:上胚轴休眠的深度简单生理形态休眠和浅度生理形态休眠;种子不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萌发的形态休眠;种皮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机械休眠以及果肉高渗透压造成的物理休眠。从植物分类学角度上归纳了目前研究的多个荚蒾属植物种子的特性,并介绍了研究荚蒾种子萌发特性的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属种子萌发特性提供参考。总结了荚蒾属植物种子萌发物候学特性和打破荚其休眠的一些方法,为荚蒾属植物的采种和播种提供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9.
不同盐分胁迫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的效应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用不同浓度的单盐NaCl和混合盐溶液(2.9g/L,5.9g/L,11.7g/L,17.6g/L,23.4g/L,35.1g/L)处理盐生植物盐地碱蓬种子,以研究不同盐分对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降低,萌发率与处理盐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aCl和混合盐溶液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4;盐地碱蓬种子在蒸馏水中萌发率最高,并且单盐NaCl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混合盐溶液;未发芽的种子转至蒸馏水中后最终萌发率都达到了对照种子的85%以上,表明盐胁迫下种子仍保持较高的萌发潜力;种子萌发恢复率与处理盐浓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郭顺星  徐锦堂 《种子》1990,(5):36-37,5
兰科(orchidaceae),是高等植物中大科之一,多数种为著名药用植物和珍贵花卉。兰科植物有地生、附生及腐生等多种生态类型,栽培方法一般为分株繁殖,生长缓慢。其种子结构简单,成熟时为原胚阶段,无胚乳,常规条件下种子难以萌发。自然界,种子靠消化入侵的真菌获得营养而萌发,发芽率极低。为了满足药用及花  相似文献   

11.
马梦雪  赵玲玲  唐思  陈贤军  覃瑞 《作物杂志》2018,34(6):162-3591
红花(Carthamus tinotorius L.)种子在发芽和组培中染菌情况严重,发芽率较低,针对这一现象,对供试红花种子进行消毒以降低染菌率并提高发芽率。选择种子预浸泡时间、消毒剂种类、消毒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 4)正交试验,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染菌率为考察指标,综合分析种子消毒效果。结果表明,消毒剂种类是影响红花种子消毒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红花种子最佳消毒方法为种子消毒前用无菌水预浸泡12h,再经2% NaClO消毒10min,染菌率仅为8%,发芽率高达90.67%。另外,对分离纯化消毒后种子所带的细菌16S rDNA(GenBank登录号:MH190221)进行了PCR扩增,序列Blast结果显示,该菌为阿耶波多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i),初步判断该菌可能为红花种子内生菌。该研究结果为快速获得生长良好的无菌苗、后续的组织培养以及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平铺白珠的繁殖效率,以采集的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为供试材料,测量种子形态、千粒重、吸水特性;并通过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统计不同GA3处理和温度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将无菌萌发所获幼苗与常规播种苗长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属小粒种子(千粒重(0.2995±0.0111) g),种子种皮薄且透水性良好。GA3浸种时间、GA3浸种浓度和温度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GA3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浓度为1000 mg/L的GA3溶液浸泡种子12~24 h,环境温度为白天25℃、夜晚15℃的条件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64.67%)。无菌苗长势要优于常规播种苗,无菌萌发1500 mg/L GA3预处理种苗的平均株高(12.17 mm)和平均根长(18.15 mm)均高于常规播种苗的株高(9.65 mm)和根长(13.31 mm),培养基配方为WPM+2.0 mg/L 6-BA+0.1 mg/L ...  相似文献   

13.
以擎天树种子和茎段为试验材料,探讨外植体脱毒及防褐化的方法,为建立擎天树微繁无菌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直接利用种胚作为外植体培养脱毒效果较保留种皮好,且消毒过程添加600万单位青霉素处理,能有效降低种子培养污染率;(2)茎段外植体脱毒较困难,青霉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污染率,但消毒效果并不理想,且培养中出现严重褐化现象;(3)添加VC、PVP和活性炭可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现象,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0.2 mg/L VC、2 g/L PVP和0.5 g/L AC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轻玉米种传真菌病害的发生,需探索合理的种子处理方法以降低带菌率。以‘郑58’为试材,用PDA平板培养和滤纸发芽试验方法,测得不同温度处理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和发芽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30℃~50℃处理的种子均能带菌,带菌率在3.3%~23.3%之间,且随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真菌种类也随之减少。40℃和45℃(10~2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10%~13.5%,显著低于对照(P<0.05),45℃(30 min)和50℃处理的种子带菌率最低,为3.3%~6.7%。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30℃无影响,35℃和40℃(10~20 min)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5),40℃(30 min)使发芽率下降,45℃~50℃显著降低了各发芽指标(P<0.05)。40℃处理10~20 min,能有效降低种子内藏真菌带菌率33.5%~50.0%,促进种子发芽,可用于播前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15.
硝酸钙和硫酸镁组合对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测定不同浓度的硝酸钙与硫酸镁组合对甜菜种子引发的效果,为甜菜种子包衣剂物料筛选提供依据,本研究以TD802甜菜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12个引发剂组合,通过对甜菜种子浸泡回干发芽培养,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结果显示,处理1~3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2的发芽势(88.33%)和发芽指数(35.42)最高,处理3发芽率(91.33%)和活力指数(206.09)最高;处理4~6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6(发芽势93.00%,发芽率91.33%,发芽指数47.53,活力指数166.88)效果最好;处理7~9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7的发芽势(88%)、发芽率(91.33%)和发芽指数(36.33)较高,处理9的活力指数(211.23)较高,处理10~12的各项指标普遍低于对照。不同浓度硝酸钙和硫酸镁组合引发甜菜种子的效果不同,处理1~9均对甜菜种子引发有促进作用,其中处理6引发效果最好,而处理10~12对甜菜种子引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同一类型甜菜种子的引发作用,为甜菜种子包衣材料的筛选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研究以STm1619甜菜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种浓度和3个时间梯度的9个处理,通过对甜菜种子浸泡回干发芽培养,测定它们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结果显示,50μmol/L浓度处理的STm1619甜菜种子在8、12、24 h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种子;100μmol/L浓度处理的STm1619甜菜种子在不同时间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200μmol/L浓度处理的STm1619甜菜种子在8、12、24 h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也都较高于对照组。不同浓度褪黑素对STm1619甜菜种子的萌发随着时间不同,效果也各不相同。处理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引发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高温胁迫下菜豆种子的发芽能力,并探讨水杨酸对菜豆种子发芽期热胁迫的缓解作用。以菜豆品种‘A18’种子为试材,分别设置常温对照(CK1)与高温对照(CK2),并在高温下设置4个SA浓度处理组:T1 (0.005 mmol/L)、T2 (0.01 mmol/L)、T3 (0.05 mmol/L)、T4 (0.1 mmol/L),浸种6 h后进行发芽试验与生理试验。对各处理种子在萌发时期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常温对照组(CK1)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高达(97.61±2.09)%和861.13±81.30。高温对照组(CK2)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为(56.67±3.33)%和306.50±62.33,较CK1分别下降了41.94%和62.13%。高温下,随SA处理浓度的升高,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处理组中T2组表现最好。与CK2相比,T2组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41.18%、25.33%及67.04%;SOD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O2-.及MDA含量减少。0.01 mmol/L的SA处理可缓解高温带给菜豆种子的不利影响,提高菜豆种子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美玉(加甜糯)8号为试验材料,在光照培养条件下利用对照、500°C制取的竹叶生物质炭、烟秆生物质炭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进行萌发培养试验,分别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根系形态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玉米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而不同生物质炭对玉米幼苗根系发育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竹叶、烟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玉米根长抑制率分别为14.4%、59.7%和37.3%。本试验可初步得出结论:在生物质炭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的敏感性比幼苗根系伸长小;而根系抑制率可作为生物质炭对植物毒性评估的一种良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菲油果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浸种时间、贮藏时间及不同浓度IAA、GA3处理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种子浸泡36 h萌发率最高,达86%;萌发率随贮藏时间增长而显著降低,种子贮藏29个月较贮藏5个月萌发率降低95.2%;与ck相比,播种后10 ~ 12 d,10 mg/L IAA和50 mg/L GA3浸种使萌发率分别提高66.7%和72.7%;与ck相比,10 mg/L IAA和150 mg/L GA3浸种可使萌发高峰提前,且在萌发高峰时使萌发率分别提高13.3%和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