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高发酵液中产中性蛋白酶凝结芽孢杆菌Liu-g1 的活菌数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发酵条件对凝结芽孢杆菌Liu-g1 活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粕1%、玉米淀粉1%、碳酸钙0.2%。选用最优培养基配方,在发酵温度为45℃、接种量2%、装液量50 mL、发酵液pH 7.5、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转速为180 r/min时,发酵剂活菌数量最高,为9.53×109 CFU/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剂的活菌数量是优化前的28.88倍。,发酵剂的活菌数量是优化前的28.88倍。  相似文献   

2.
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获得高密度培养的解磷细菌菌剂,以一株解磷巨大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以OD600为依据测定活菌数量,优化最佳液体发酵培养条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培养条件如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起始pH、发酵时间、摇床转速等进行筛选,获得单因素试验最佳值;在此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及验证,并制作菌株生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株巨大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0℃、起始pH 8.0、装液量2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3%、摇床转速250 r/min、培养时间22 h。在此最优条件下培养,以平板涂布法计数,发酵液最终活菌数达到3.2×109 cfu/mL以上。培养2~8 h,菌体生长处于对数期,8 h后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22 h后进入衰亡期。试验结果为工业生产解磷巨大芽孢杆菌菌剂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孢杆菌B03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均匀设计试验对拮抗性枯草芽孢杆菌B03发酵生产活菌体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以经济、易得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为碳、氮源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6.0%,K2HPO4.3H2O 0.3%;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21~24 h,接种量5%,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60~66 h。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验证试验,获得了104.24×108~105.75×108cfu/mL的活菌体产量,较原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菌体产量提高了96%以上。  相似文献   

4.
木聚糖酶高产菌株BE-91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因素轮换试验设计和均匀试验设计对现有枯草芽孢杆菌BE-91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系统研究,获得木聚糖酶高产的优化发酵工艺为:国产胰蛋白胨1.5%,国产酵母膏0.05%,牛肉膏0.3%,KH_2PO_40.2%,MgSO_40.03%,NaCl 0.5%,吐温80 0.4%,起始pH 9.2,摇瓶装液量150 mL/500 mL,接种量3.5%,转速180 r/min,发酵温度37℃.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培养BE-91菌株8 h,发酵液木聚糖酶活力达到423.24 U/mL,是优化前酶活力的1.5倍.BE-91菌株在国内已报道菌株中具有发酵周期短、耐热酸性木聚糖酶活力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生防细菌SY286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防细菌SY286 菌株液体发酵条件,提高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抑制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SY286 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0 g/L、牛肉膏7.5 g/L、氯化钠2.5 g/L、硝酸钾5 g/L;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7℃、培养时间72 h、初始pH 7.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90 mL、接种量体积分数5%、摇床转速150 r/min。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SY286发酵液抑菌率达到99.19%,抑菌能力提高6.98%。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发酵液中筛选自藏灵菇产胆盐水解酶干酪乳杆菌KL1的活菌数量,通过采用5 L自动发酵罐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与发酵条件对发酵剂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40℃、接种量3%、发酵液pH 6.5、发酵时间20 h的条件下,采用改良MRS培养基,发酵剂活菌数量最高,为8.2×109 CFU/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剂的活菌数是优化前的25.63倍。  相似文献   

7.
将苦丁茶进行预处理得到的苦丁茶浸提液用于抗氧化、降血糖功能性酸奶产品的制备。在以苦丁茶浸提液添加量、零卡糖添加量、接菌量、发酵时间为单因素进行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低糖苦丁茶酸奶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苦丁茶浸提液添加量4%,零卡糖添加量10%(m/V),接菌量0.18%(m/V),发酵时间11 h条件下所制得的酸奶呈乳白色,质地黏稠,有奶皮和乳清形成,香气浓郁,口感顺滑。酸奶总糖含量为0.013 g/mL。本试验为苦丁茶酸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好食脉孢菌和红酵母为发酵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初始pH值、氮源添加量、碳源添加量、无机盐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秸秆用量10 g,干豆渣(氮源)用量3 g,麸皮(碳源)用量4 g,MgSO4添加量0.4%(与秸秆量比W/W),pH值约为5.5,培养基含水量为60%,培养基装量为12.5 g/25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好食脉孢菌∶红酵母=1∶1),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224.75μg/g。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为主要原料,利用酵母菌和红曲霉菌双菌组合发酵生产黄瓜酵素,并通过冷冻干燥,将其制成酵素粉。选取酵母菌和红曲霉菌的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及酵母菌发酵的碳源补充量和红曲霉菌的最佳接种量为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以POD酶活性为评价指标,确定黄瓜发酵酵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将黄瓜打浆、预处理后加3%蔗糖,初始pH值调为5.0,灭菌,在34℃条件下接种酵母菌,发酵26 h。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二次混合发酵最佳工艺为红曲酶接种10%,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50 h时,POD酶活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兽疫链球菌透明质酸产量,优化了其发酵条件:当装液量30 mL/250 mL,起始pH值7.5,接种量4%,转速150 r/min,温度38℃,时间40 h,透明质酸产量的最大值为1.25 g/L,是优化前原始菌株的2.84倍。  相似文献   

11.
胡麻枯萎病生防放线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对胡麻枯萎病有较好抗性的放线菌,试验对胡麻根围土壤进行了筛选,最终得到1株对胡麻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GS2-1.分别测定了它对不同地区分离得到的151株尖孢镰刀菌的抗性,发酵液对孢子和菌丝的抑制作用,研究了其最佳发酵条件,并对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提取和生物活性测定,最后对其在...  相似文献   

12.
林玲  王明江  周益军 《棉花学报》2015,27(2):166-175
为解析棉花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更好地开发利用生防内生细菌,以棉花枯萎病菌、黄萎病菌为指示病原真菌,对常抗棉和泗棉3号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进行拮抗活性筛选,获得87株至少对其中1个指示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ARDRA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和16S r DNA序列测定表明棉花根部可培养内生拮抗细菌可分为13个ARDRA类群,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7个属。其中常抗棉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农杆菌属,而泗棉3号根部内生拮抗细菌则分属于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中华根瘤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二者的优势种群都是芽孢杆菌属细菌。BOX-PCR分析显示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测定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力大小,以及是否具有产纤维素酶、几丁质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的活性,表明这些内生拮抗细菌具有不同的生防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热带原始雨林土壤中筛选得到抗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防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试验等方法,从海南吊罗山原始林区土壤样品分离的385株放线菌中筛选出了16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其中DL-28和DL-24菌株具强抑菌活性。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100天后,菌株DL-28和DL-24对香蕉枯萎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83.65%和76.51%。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定植7个月后,菌株DL-28和DL-24对香蕉枯萎病的平均防效达46.5%和60%。  相似文献   

14.
研究温度、光照、紫外辐射、蛋白酶K、pH对生防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JK-2胞外物质抗香蕉枯萎病菌稳定性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生防菌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在30℃,170r/min的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36h采样制备生防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JK-2胞外物质,以香蕉枯萎病菌为指示菌,对胞外物质的抑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胞外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60~80℃温育1h保持88.5%以上活性,在100℃放置1h后无抑菌活性;在酸性pH3.0~5.0和碱性pH9.0~11.0条件下,抑菌活性保持在77.2%以上,对光照、蛋白酶K、紫外照射均不敏感。其抑菌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15.
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挖掘对植物病害防治有效的生防菌株,研究了引进菌株Bionectria ochroleuca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应,旨在对其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引进菌株B. ochroleuca对植物病原真菌Alternaria solani、Botrytis cimerca、Fusarium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Fusarium graminearum Sch1. f. sp vasinfectum (Atk.) Snyd&Hans.、Colletotrichum capsici、Fusrium moniliforme、Fusarium graminearum、Cercosporidium sofin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均抑菌带宽度在3.5~14.4mm范围内,且其发酵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萌发也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表明B. ochroleuca菌株能够分泌胞外抑菌物质。B. ochroleuca菌株发酵产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对F. oxysporum.sp cucumebrium Owen抑制效果最好,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73.3%,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高达78.2%,并使萌发孢子的芽管发生畸变。B. ochroleuca发酵产物能够显著降低病原真菌菌丝内的SOD、CAT保护酶活性(P<0.05),处理21h时,F. oxysporum.sp cucumebrium菌丝体内的SOD酶活仅是对照处理的28.8%,CAT酶活是其对照处理的34.8%。引进菌株B. ochroleuca作为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获取防治黄瓜土传病害的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并明确其防效,采用促生筛选法与大田小区试验法,对黄瓜根围的促生细菌进行了筛选并对其田间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盆栽测定结合平皿初筛,筛选到的三株PGPR菌株,CH1,CH2和CH3都能显著地促进黄瓜生长。此外,离体拮抗试验发现,CH1和CH2对黄瓜枯萎病菌都有拮抗作用,而对瓜果腐霉均无拮抗作用,CH3对两种病原菌都有拮抗作用。盆栽防病效果测定,证实了这三株PGPR对黄瓜枯萎病和猝倒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防效,并且发现PGPR间的亲和与非亲和性组合的促生与防病效果都显著好于单株的。这些试验结果为三株PGPRs的进一步研究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冬瓜枯萎病菌核糖体rDNA ITS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镰刀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扩增冬瓜枯萎病菌核糖体基因ITS区,并对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利用Mega 4.1软件对序列及GeneBank中以葫芦科为寄主的镰刀菌不同专化型ITS序列进行聚类。冬瓜枯萎病菌ITS全长1 063 bp,其中包括18S rDNA一部分序列,5.8S rDNA,ITS1和ITS2全部序列及28S rD-NA部分序列。聚类结果将15个菌株ITS序列划分为2个类群,类群I包括4个菌株,分别为2个西瓜枯萎病菌株和2个甜瓜枯萎病菌株;类群II包括11个菌株,其中冬瓜枯萎病菌株就在该类群中,其余为甜瓜枯萎病菌株5个、西瓜枯萎病菌株3个、黄瓜枯萎病菌株、丝瓜枯萎病菌株和葫芦枯萎病菌株各1个。  相似文献   

18.
黄瓜白粉病的生防细菌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资源,与三七根腐病菌、禾谷镰刀菌和柑橘炭疽病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从25株黄瓜根际土细菌和91株烟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具拮抗功能的菌株;以盆栽试验从拮抗功能菌株中筛选能够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菌株;用PCR扩增生防菌株的gyrB基因,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生防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在116株对峙培养细菌中,18株对三七根腐病菌、禾谷镰刀菌和柑橘炭疽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在盆栽试验中,烟草内生菌YN-201490和黄瓜根际菌株WL-1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其中YN-201490的1.81×108 cfu/mL和WL-1的1.6×108 cfu/mL稀释液连续施用3次后的防效分别达64.86%和61.26%。最终YN-201490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WL-1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芽孢杆菌Pb-4菌株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拮抗菌Pb-4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为了明确拮抗菌Pb-4的分类地位和抑菌机理,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对Pb-4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Pb-4菌株的抑菌谱,显微观察其抑菌作用,采用硫酸铵沉淀和乙醚、苯提取得到抑菌活性物。通过加热处理,明确高温对Pb-4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4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Pb-4菌株对番茄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性。该菌菌液能明显抑制枯萎病菌孢子的萌发,并对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生长率达93%,经100,121℃高温处理后的抑菌活性分别是未处理菌液的98.9%和80.1%。从菌液中提取的蛋白、酶、抗生素类活性物质对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均有很强的抑制效果。为Pb-4菌株在病原菌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温室黄瓜枯萎病根际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连作年限,不同介质土壤,不同生育时期的黄瓜枯萎病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砂性增加而增加。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数均呈倒“马鞍”形变化,真菌数量则呈线性增长。砂性土壤中的真菌数高于粘性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低于粘性土壤;且这些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在黄瓜初花期、结瓜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细菌数量则呈波动变化,在初花期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