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福建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点”模式和“线”模式深度开发福建省茶文化旅游的观点及方法,以及加强福建茶文化软环境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是福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本文探讨了茶文化在福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福建茶文化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体验经济是当下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茶文化旅游与体验经济的很多特征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阐述了茶文化旅游的体验特征,运用SWOT分析法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动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肖波 《福建茶叶》2016,(9):192-193
本文介绍了贵州茶文化资源概况,分析了贵州茶文化资源在旅游规划中的特点所在,提出开发与利用贵州茶文化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举措如下:塑造品牌形象,以品牌促进资源利用与开发;开发茶食产品,创新茶食旅游新品种;"环形"旅游结合"链形"旅游,打造区域联动的茶文化大旅游图景。  相似文献   

5.
蔡远 《中国茶叶》2020,(3):58-61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茶叶生产历史源远流长,地理环境和气候独特。蕉城茶文化与蕉城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畲族文化、海洋文化、旅游文化等交相辉映,形成了具有蕉城特色的茶文化内涵。探讨利用蕉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地方茶文化发展历史,打造以旅带茶、以茶促旅、茶旅互动的"茶旅融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快速发展,逐步转变旅游消费趋势,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得到人们喜爱。具有独特魅力、高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体现出明显优势。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国内国外具有深远影响。福建拥有丰富的茶资源和茶文化,以闽东为着眼点,分析闽东茶文化休闲旅游与茶业开发的内容、价值及策略,对于推动茶文化与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建茶叶》2010,(10):47-47
<正>为了弘扬光大我国茶文化,让茶叶及涉茶行业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本刊联合"中华茶文化协会"、"福建省茶叶学会"、推出系列茶文化活动,内容有:《福建茶叶》好茶杂志封面迎世博"中华茶艺天使"征集、"中华茶艺天使"电视大奖赛、"中国茶文化收藏品大奖赛"等活动。目前本刊首先启动《福建茶叶》好茶杂志封面"中华  相似文献   

8.
宋秀虎 《福建茶叶》2016,(2):119-120
近些年来,茶文化绿色生态旅游逐渐兴起。那么所谓的"绿色"、"生态"实际上是针对传统旅游模式而言的。它是一种强调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新型旅游模式,并且已经逐渐开始替代传统的旅游方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茶文化绿色生态旅游,就是基于茶文化背景、以茶文化为媒介,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绿色生态旅游。另外从管理的角度对茶文化的绿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提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旅游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而有效的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这个目的的实现。本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背景,对茶文化的旅游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几点浅谈。  相似文献   

9.
浅谈安溪的茶文化旅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南眉 《中国茶叶》2001,23(2):34-35
2000年12月17~19日,福建安溪茶都举办了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简称两节)."两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落成剪彩仪式、大型民俗表演、茶王邀请赛、茶道表演、茶叶经贸订货会、经贸投资和旅游项目洽谈、茶叶和茶乡旅游产品展销、茶文化研讨会、铁观音杯"中华茶韵"摄影展、茶文化书画展、大型文艺踩街、万人烛光品茗会、茶乡观光旅游等,内容丰富多彩.茶乡观光旅游包括休闲度假游、古迹旅游、茶都观光、茶园生态游等.向国内外来宾展示了富有茶区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不仅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茶叶旅游资源,而且设计新颖别致,使人耳目一新.下面就安溪的特色茶文化旅游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与茶叶旅游的结合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发展的模范典型。福建茶文化历史积淀深厚,茶叶旅游象雨后春笋般涌现。茶文化与茶叶旅游的互动性发展成为未来福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阐明福建茶文化与茶叶旅游互动性发展的内涵,分析其现状,得出实现其互动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冯卫英 《茶叶》2014,40(4):232-235
江苏是我国茶叶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主要从实际出发对江苏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结合江苏茶文化旅游资源特点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禹利君  谭燕萍  史云峰  刘仲华 《茶叶》2007,33(2):101-104
通过对湖南茶文化史及湖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提出在湖南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初步构想。旅游业的兴旺可带动茶业及茶文化的繁荣;茶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丰富旅游的内涵。湖南茶文化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促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耀武  张静姝 《茶叶》2016,(3):180-183
名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文脉根基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名人文化符号是城市形象品牌构建的重要组成。湖北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茶文化历史人物,茶圣陆羽毫无疑义是天门的核心文化符号。但天门茶产业基础薄弱,茶文化氛围也不太浓郁,如何将茶圣故里打造成为茶文化名城,是当地政府和茶界人士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名人文化符号的视角出发,认真审视茶圣对于天门的文化符号意义,探索构建茶圣文化符号的路径,并提出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茶文化名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龚永新 《茶叶》2009,35(4):236-239
当今,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茶文化旅游的逐步兴起,为宜昌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机遇。宜昌宜茶、自古产茶并拥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抓住机遇,应势而兴,发展宜昌茶文化旅游,既具有雄厚的历史基础又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如何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的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作者在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创新模式以及搭建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倡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旅游与文化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态势,茶文化旅游也不例外。基于事实和推理,本文认为湛江的茶文化与旅游业之间正是呈现出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一方面,茶文化可以丰富湛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位,进而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推动湛江旅游业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不仅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有效继承和传播湛江茶文化。因此,加强湛江茶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结合,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湛江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而且是实现湛江旅游持续发展的可行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6.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在产业融合理论及耦合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茶旅融合动因、融合路径、融合效益的机理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对浙江省茶旅融合情况进行实测,发现浙江省茶旅产业均处于增长阶段,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比茶产业更慢,且茶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此外,茶旅融合程度也从失调状态发展到耦合协调状态。最后,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浙江省茶旅融合发展,突破茶产业的发展难题,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从产品创新、加强宣传、完善配套、培育一体化品牌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雅敏 《茶叶》2013,39(2):107-108,122
本文从茶菜、茶点心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结合目前餐饮、茶楼的经营现状与茶菜、茶点心的保健作用,融合地方特色与文化元素,倡导茶宴、茶菜、茶点心在旅游文化中的应用。引领消费新潮流,使之成为一道新的旅游文化风情线。  相似文献   

18.
苏州洞庭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是近年来旅游业和茶产业相结合而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采用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通过对茶文化游客的调查,分别对洞庭碧螺春茶文化景区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得出2010年洞庭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价值67 894.91万元,其中使用价值65 675.11万元,非使用价值2 219.8万元,显示出茶文旅游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实地与文献调查综合研究法,挖掘整理了石门县茶禅文化旅游资源的一手资料,并根据资源特点提出茶禅主题公园、茶禅文化村落、茶禅修身体验等开发模式,为石门县茶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创意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