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灌溉对草地早熟禾坪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强  闫凯  徐晶 《草业科学》2011,28(10):1792-1795
应用水量平衡原理,通过线性梯度灌溉,控制对草坪草的灌溉量,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草坪密度、色泽、质地、均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草坪在B3(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水分处理下可以得到较好的色泽、均一性和密度,但草地早熟禾质地评分在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不大,表明水分不能有效影响草地早熟禾质地。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进行综合评分,经方差分析发现草地早熟禾草坪在B3水分处理下就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达到较好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生长4年的草地早熟禾(Poap ratensis)草坪为供试材料,设置12、8、5、3cm4个留茬高度,以不修剪(自然高度约18 cm)作为对照,于2019年8-10月通过测试草坪的固碳、释氧、释水、吸热和降温等5个生态因子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其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探讨半干旱地区休闲草坪的合理修剪高度.结果 表明:草地早熟禾草坪上述5个生态因子的生态效能均随其修剪高度的降低而减少,按照生态效益综合评价三级制考量,不修剪对照生态效益最高,为工级,修剪高度12 cm处理和8 cm处理生态效益较高,为Ⅱ级,修剪高度5 cm处理和3 cm处理生态效益最低,为Ⅲ级.为兼顾各修剪高度草坪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以及景观维持时长,建议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休闲草坪的合理修剪高度以8~12 cm为宜.  相似文献   

3.
播量及修剪留茬高度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蒸散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研究了播量、修剪留茬高度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蒸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修剪留茬高的草地早熟禾草坪的蒸散明显高于修剪留茬低的草地早熟禾草坪 ;在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初期 ,播量大的草地早熟禾草坪的蒸散量明显大于播量小的蒸散量 ,播量与修剪留茬高度两因子间相互作用明显 ;但随着草地早熟禾的不断生长、分蘖 ,播量对其草坪蒸散量的影响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播量与修剪留茬高度间的相互作用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对草坪草蒸散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了土壤水分对草坪蒸散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条件能显著影响(P<0.1)草坪草的蒸散,供水多,蒸散量大,供水少,蒸散量小;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70%-85%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蒸散量最大,55%-70%,次之,40%-55%最低。草坪草叶面积指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王肇庆  尹淑霞 《草地学报》2014,22(5):1103-1109
为探究施肥与修剪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草坪褐斑病病情的影响,在草地早熟禾草坪上设置不同的修剪高度(2.7,4.5 cm)和施肥量(年施氮量8,15,25 g·m-2),观测不同处理小区草坪褐斑病的发病情况。在大田中进行了2年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低修剪处理草坪的发病率上升,高修剪处理草坪的发病率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修剪高度和施肥量之间互作明显。发病前低量施肥是较好的施肥方案;高修剪草坪比低修剪草坪具有更强的恢复性。  相似文献   

6.
余群  张寒丽  柴琦  李章杰  唐世杰 《草业科学》2013,30(9):1338-1343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草地早熟禾品种优异(Poa pratensis cv. Merit)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共设置5个水分梯度,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FWC70)、60%(FWC60)、50%(FWC50)、40%(FW40C)和30%(FWC30),通过测定出苗率、苗长、根长、幼苗鲜质量、根鲜质量、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长及侧根数指标,探讨土壤水分条件对“优异”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草地早熟禾的出苗率、苗长、根长、幼苗鲜质量、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长及侧根数都达到最大值,而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和50%水分梯度条件下效果相同。因此,从节约用水的角度考虑,建议建植草地早熟禾草坪时应保持土壤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  相似文献   

7.
王跃栋  刘自学  苏爱莲 《草业科学》2011,28(7):1263-126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灌水为试验处理,研究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生育期内不同月份的蒸散量与其草坪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处理Ⅰ(田间持水量100%~80%)、Ⅱ(田间持水量80%~60%)、Ⅲ(田间持水量60%~40%)下,草坪质量与蒸散量有一个界限值,当蒸散量小于此界限值时,草坪质量随草坪蒸散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当大于该界限值时,草坪质量不再增加,草坪质量随草坪蒸散量的增大而减小,呈现出抛物线关系。处理Ⅳ(田间持水量40%~萎蔫含水量)条件下,草坪质量与蒸散量在试验期内呈线性关系。不同水分条件下,草坪草蒸散量对草坪质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干旱是限制其生长的主要因子,但冷季型草坪草在经受适度干旱胁迫再复水后普遍存在着补偿或激发效应。因此,研究草地早熟禾在兰州地区的调亏灌溉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兰州地区绿化常用的冷季型草坪草草地早熟禾为研究对象,使其在春、夏、秋三季的灌水量从对照下降到各处理的灌溉下限后复水至对照,每个季节至少经历3次"干旱胁迫-复水"的循环过程。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以及复水处理条件(对照灌溉下限:70%~80%FWC,处理Ⅰ:65%~56%FWC,处理Ⅱ:55%~46%FWC,处理Ⅱ:45%~36%FWC,处理Ⅳ:35%~26%FWC,处理Ⅴ:25%~16%FWC,FWC为田间持水量)下其在各生长季节的蒸散量、草坪质量、生理指标,分析草地早熟禾在该地区的耗水规律,以确定不同季节最适宜的灌水量,从而为节水灌溉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春秋季,处理Ⅰ对草地早熟禾的各指标无影响,处理Ⅱ和处理Ⅲ使其各指标产生显著变化,而处理Ⅳ和处理Ⅴ使其各指标的变化程度进一步增大;夏季,处理Ⅱ对草地早熟禾产生显著影响,但复水后各指标可完全恢复,而其它处理使其各指标变化程度更大,复水后很难完全恢复。因此,兰州地区适合于草地早熟禾的最低灌溉下限:春季和秋季为40%FWC,夏季为50%FWC。  相似文献   

9.
修剪频率和高度对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韩建国  李鸿祥 《草地学报》1997,5(2):141-147
作者于1996-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区对建植三年的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进行修剪高度和修剪频率对草坪质量指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周修剪一次和两次,分别留茬8,6,4cm,其中低茬比高茬修剪能增加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的生长速度。每周修剪两次比一次更能促进草坪草分蘖增加直径,综合评定草坪的生长速度,分蘖密度和分蘖粗细,以及管理费用等因素,草地早熟禾/高羊茅以每周修剪一次,留茬6cm为好  相似文献   

10.
灌溉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蒸散耗水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对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3种冷地型草坪草在生长季内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蒸散量(ET)进行了田间测定,并对蒸散量与各种环境因子做了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冷地型草坪草的蒸散量生长季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水分处理和不同草种的蒸散量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梯度为70%~90%田间持水量(FC)时,蒸散量主要由环境因子调节,而土壤水分为30%~50%FC时,蒸散作用受控于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1.
灌水定额分配对紫花苜蓿播种当年生长和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分配比例对紫花苜蓿播种当年生长和干草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苜蓿灌水定额分配比例。在总灌水量相同的情况,设置3种灌水模式:(1)F1刈割前灌溉35%+刈割后灌溉65%;(2)F2刈割前灌溉50%+刈割后灌溉50%;(3)F3刈割前灌溉65%+刈割后灌溉35%。结果表明,第1年生紫花苜蓿第1茬刈割前株高为F3F2F1处理(P0.05),叶茎比F1、F2显著大于F3处理(P0.05),茎粗为F3F2F1处理(P0.05),产量为F3F2F1处理(P0.05)。第2茬刈割前苜蓿株高为F1F2F3处理(P0.05),叶茎比为F3显著大于F1和F2处理(P0.05),茎粗为F1F2F3处理(P0.05),增长速率在分枝期F1显著大于F2和F3处理(P0.05),现蕾期和初花期F1和F2显著大于F3(P0.05),苜蓿产量为F1F2F3处理(P0.05)。第1年紫花苜蓿的干草总产量为F1F2F3处理,F1处理最高,为10 472kg/hm2,比F2处理增产8%,比F3处理增产19%。综合分析苜蓿的各个性状指标,在新疆绿洲区滴灌条件下,第1年生紫花苜蓿每茬刈割前灌溉35%+刈割后灌溉65%(F1)有利于提高滴灌苜蓿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12.
修剪高度对中华结缕草和高羊茅蒸散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蒸渗仪法,在田间实验充分供水条件下,研究修剪高度(4、6、8 cm和不修剪(对照))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耗水量的影响及草种间的差异,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其耗水量。结果表明:供试草种的耗水量均随着修剪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草种间存在差异;其中修剪4 cm者较对照区耗水量减少23%;所得参数可为草坪节水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伟  张亚红  李鹏  刘瑞  蔡伟  王小菊 《草业学报》2018,27(12):122-132
为探讨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紫花苜蓿生长状况与草地小气候特征的关系,以2年生紫花苜蓿“巨能7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宁夏引黄灌区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处理下紫花苜蓿生长特征和草地小气候的变化。结果表明:1)滴灌量和施氮量对紫花苜蓿的株高、叶面积和鲜草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紫花苜蓿的株高、叶面积和鲜草产量均随滴灌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一定值时,继续增施氮肥,其鲜草产量增产效果在不同滴灌量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趋势。2)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增施氮肥降低了紫花苜蓿株间空气温度、浅层土层温度和株间光照强度,而增加了群体内部空气相对湿度。3)不同滴灌量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微环境的调节作用不同,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群体相对湿度逐渐提高,而紫花苜蓿株间气温和浅层土层温度降温效应越明显。4)紫花苜蓿生育期间株高与叶面积、草产量和群体内部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群体内光照强度、株间气温、浅层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合理减少滴灌量和施氮量不仅能维持紫花苜蓿良好的生长特征,而且能提高鲜草产量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条件。本研究旨在为紫花苜蓿群体微环境生态因子的改善及高产优质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施肥水平和不同株高刈割对王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生长第1年不同刈割株高的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typhoideum年产草量随刈割株高增高呈增加趋势,刈割株高220 cm时鲜草、风干草产量最高,产量受施肥影响很大。茎叶比与刈割株高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受施肥影响较小。营养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随刈割株高的增加而降低,粗蛋白含量和刈割株高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钙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则随着刈割株高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与刈割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从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产量角度来评价,生长第1年的王草在株高为100 cm施肥时刈割利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干热河谷坚尼草不同刈割周期及留茬高度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周期延长,坚尼草产草量、株高和分蘖数逐渐增加,以20~30d刈割产草量相对较高,分蘖强,差异不显著,但生长高度与10~15d刈割差异显著;不同刈割高度对坚尼草产草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高度增加,产草量和分蘖数逐渐降低,而生长量增加,刈割高度为10~20cm时,其产草量、分蘖数和生长性较好。为促进其分蘖、生长和提高产草量,其刈割周期与刈割高度分别25~30d和10~20cm为宜。  相似文献   

16.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围封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刈割制度(连续刈割、隔年刈割)对围封羊草草地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刈割干扰下,植被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都会显著降低(P0.05)。隔年刈割和连续刈割两种制度相比,在植被群落数量特征及生物量上,隔年刈割要优于连续刈割,植被群落的平均高度、盖度等数量特征及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植被群落的α-多样性在封育下最低,表现出随刈割频次的增加而变大的趋势。在不同刈割方式下,植被群落组成发生了变化且群落中各物种的重要值变化幅度很大,建群种羊草的重要值在连续刈割下低于隔年刈割,而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重要值在连续刈割下最大,且群落中其它伴生种的重要值也随刈割频次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于2018年牧草返青期以刈割模拟家畜采食行为,对祁连山区黑土滩人工草地进行了放牧强度(刈割率)为0、30%、50%、70%、90%的5级模拟放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休牧(未刈割)和放牧强度(刈割率)为30%时,对黑土滩人工草地垂穗披碱草的后期生长发育没有影响,而随着放牧强度(刈割率)加大,垂穗披碱草的后期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制约,当放牧强度(刈割率)达到90%时,垂穗披碱草的盖度、高度、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较休牧降低了41.0%、73.0%、87.4%和88.9%,研究结果认为返青期过度放牧利用会引起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快速退化。  相似文献   

18.
受损沟叶结缕草草坪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安渊  孙明  胡雪华 《草业学报》2005,14(4):94-101
通过利用打孔、切根、梳草和施肥措施对践踏沟叶结缕草草坪进行夏初修复和秋季修复的研究.结果表明,打孔、切根和梳草3种措施对夏初修复的草坪草层高度和叶片长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草层高度依次比未修复 未施肥处理(CK)增加34.64%、27.71%和39.26%;叶片长度依次增加24.03%、17.05%和31.78%,增长效果在草坪没有继续践踏的情况下可持续50 d.打孔、切根和梳草对夏初修复的草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修复处理50 d,草坪密度分别比CK提高15.2%、10%和14.4%;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22.37%、11.84%和22.16%.打孔和梳草处理可以降低草坪芜枝层的厚度.施肥与打孔、切根和梳草处理之间在草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上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夏初修复的效果优于秋季修复;打孔的效果优于切根的效果,打孔的密度以100~120孔/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人工草地高效生产和稳定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于2002~2017年8月中旬(生物量高峰期)刈割前进行刈割频次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ein. cv. Caoyuan No.2)+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播旱作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影响的研究。16年连续刈割划分为刈割前期(第1~5年)、中期(第6~11年)和后期(第12~16年)。结果表明:(1)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3种牧草的平均高度、总密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均降低(不含一年刈割一次);其中,在刈割前期和中期对刈割响应不明显,且有所滞后,在刈割后期响应较为明显。(2)长期刈割使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占比发生明显改变。在刈割前期,各刈割频次下3种牧草的总地上生物量占比差异不明显;从刈割中期开始,3种牧草的总地上生物量占比呈随刈割频次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含一年刈割一次)。(3)在内蒙古半干旱区羊草+草原2号杂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旱作人工草地的长期刈割利用以一年刈割一次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