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黑河流域湿地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燕 《草业科学》2012,29(9):1335-1339
以黑河流域分布最广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群落和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植物物种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芦苇群落中芦苇为优势种,稗(Echinochloa crusgalli)为亚优势种,二者的重要值之和为56.4%;长苞香蒲群落中长苞香蒲为优势种,重要值为35.09%。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芦苇群落和长苞香蒲群落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F)和生态优势度指数(D)中,H′与J、F呈显著正相关,与D呈显著负相关;长苞香蒲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于芦苇群落,前者更稳定;两个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52.94%,二者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黄河兰州段湿地物种多样性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兰州段湿地植物区系组成、生态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湿地共有植物132种,隶属于33科90属,菊科、禾本科、藜科、莎草科和蝶形花科是物种数占前5位的科,占总种数的59.85%;蒿属、藜属、蓼属和藨草属是含物种数占前4位的属,优势科、单种属现象明显。湿地植被分为9个群丛,包括木本群丛2个(旱柳群丛、柽柳-枸杞群丛),草本群丛7个(芦苇-萹蓄群丛、莳萝蒿群丛、酸模叶蓼-灰绿藜群丛、垂穗鹅观草-宽叶独荇菜群丛、碱蓬群丛和地肤-冰草群丛);并提出了对黄河兰州段湿地植被保护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带法研究了玛曲高寒湿地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出现在样地内的主要植物有24种,隶属于14科22属,优势种为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次优势种为珠牙蓼(Polygonum viviparnm)、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矮藨草(Scirpus triquete)等。群落生活型组成中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占总数的83%;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大体分3层;通过对4条样带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丰富度指数(R1、R2)、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1、E2)分别为17.75、1.50、1.34、0.39、0.23和0.09。  相似文献   

4.
杨赵平  段黄金  黄文娟 《草业科学》2011,28(12):2186-2189
野外调查新疆塔里木盆地硬枝碱蓬(Suaeda rigida)群落的物种组成,分析其伴生种的区系成分,并进行物种多样性测度,结果如下:1)硬枝碱蓬群落物种组成仅有维管束植物9科21属26种,其中藜科植物为主要成分,占38.5%;2)硬枝碱蓬群落伴生种的分布类型以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和中亚分布居多,分别占36%和24%;3)硬枝碱蓬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52~0.87,Shannon Wiener指数为0.42~1.11,Simpson指数为0.20~0.66,J均匀度指数为0.34~0.84,符合荒漠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吕婷  刘玉萍  亢俊铧  刘涛  梁瑞芳  苏旭 《草地学报》2021,29(z1):146-155
为探讨柴达木盆地的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本文以德令哈-哈拉湖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种不同生境下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并分析了不同生境下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共记录了79种植物,菊科、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为当地的优势科种。不同生境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差异性。从物种组成的群落相似性结果来看,高寒垫状植被与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最高,而与高寒嵩草(Kobresia myosuroides)、杂类草草甸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最低。随着海拔升高,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均匀度保持稳定;中海拔区域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低海拔区域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略高于高海拔区域,而造成不同生境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水热条件和物种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扎龙湿地实施长效补水机制后生态系统恢复现状,揭示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内在机制,试验采用单位面积取样方法,对扎龙湿地干湿交替带不同演替系列过程中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干湿交替带沿高低梯度分布6种群落类型,群落中物种数量、生活型、所属科均存在一定差异并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在杂类草群落最高,芦苇群落中最低;物种均匀度指数在单优的羊草群落、芦苇群落中较低,在非单优种群落中较高;辛普森、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杂类草群落最高,芦苇群落中最低。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各演替系列间均较好地符合y=a+bx(P0.01)直线关系。说明实施长效人工补水后,湿地缺水现象得到根本缓解,以中旱生植物(羊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将逐渐被以水生植物(芦苇)为优势种的群落所代替,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干湿更替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俊伟  明升平  许敏  拉琼 《草地学报》2023,(9):2777-2786
为探讨高海拔植物群落多样性海拔格局及其群落构建机制,本研究以生态过渡带布丹拉山南坡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物种丰富度、系统发育多样性、系统发育结构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样方调查共记录了298种种子植物,隶属于45科149属。布丹拉山南坡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系统发育多样性和海拔相关性均不明显,但沿海拔梯度升高,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显著增大。Shannon-Wiener指数与其他物种多样性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之间都显著正相关,系统发育结构指数与其他多样性指数无显著相关。布丹拉山南坡植物群落系统发育结构主体上表现为聚集,沿海拔梯度并无明显变化趋势。表明高山生态过渡带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与海拔关系都不显著,生境过滤的生态作用对植物群落构建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南部湖区湖滨带73个植物样方进行常规调查,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研究区植被特征(物种组成、植物频度、丰富度、区系成分和群落相似性系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种9科30属31种,白刺、芦苇、芨芨草、甘草出现频率最高;植物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波动型变化;调查到的植物按区系地理...  相似文献   

9.
短期围栏封育对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短期围栏封育的响应,以当地草原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封育区和放牧区植被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的基本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围栏内外均以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和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等植物为优势种,围栏封育措施提高了草地群落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围栏内外物种丰富度指数S、优势度指数D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P差异不显著.围栏封育2年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和Cody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围栏内外群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于洋  邹莉  孙婷婷  唐庆明  郭静  张国权  谭昀 《草业科学》2013,30(8):1175-1181
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林及落叶松(Larix gmelini)林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种,隶属22科32属,落叶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2科27属,二者均属稳定型植被群落。两种林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物种多样性指数(SP)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且红松林各层之间差异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SW)在落叶松林各层中差异不明显,但在红松林各层中存在显著差异,以草本层最高;物种均匀度指数(Jsw)在红松林中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在落叶松林中以灌木层Jsw指数最高,且明显高于红松林中各层指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物种多样性测度公式,按草本群落和灌木群落,分别研究黑河流域张掖市甘州区西城驿泛洪平原湿地2个群落的植物物种及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草本群落以芦苇为优势种,其重要值为24.16;灌木群落以小香蒲为优势种,其重要值为47.54。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出较一致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值较低,草本群落和灌木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 指数和Shannon-Wiener 指数、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为灌木群落>草本群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即2个群落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果提示,该研究调查的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简单,物种多样性低,寡种优势现象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黄河源区发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境地植物群落物种结构组成、多样性分布、土壤理化特性等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RDA排序法分析了黄河源区玛沁县5个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和土壤影响因子及其关系,以期揭示影响发草种群在复杂多样高寒沼泽异质生境中适应性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指标明显不同,菊科、禾本科、莎草科、毛茛科、龙胆科和玄参科物种为发草适生地常见物种;2)不同发草适生地之间在土壤氮(N)、磷(P)、碳(C)、有机质(SOM)、土壤水分含量(W)和pH上也具有显著差异;3)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中发草的盖度、株高、生物量和重要值与群落物种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和W呈显著负相关,与Alatalo均匀度指数、pH值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发草更加适应低P、湿润偏中生的土壤环境,而随着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发草在群落中的重要值显著下降则说明发草具有部分的先锋种特性,显示了利用发草修复和治理退化草地的可能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新疆巴音布鲁克地区不同土壤层次环境因子对新疆假龙胆适生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新疆假龙胆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样地调查的方法,在新疆假龙胆适生海拔范围内共设置了16个样地进行植物多样性统计分析,共调查到植物72种,隶属22科48属,以豆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根据样地内各物种重要值的大小将所有采样点的植物群落划分为5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RDA分析,对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全磷、全氮、总盐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素。对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不同层次理化指标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极显著的环境因子是0~20cm土层的全磷,其次分别是0~10cm土层的全钾和30~50cm土层的总盐和pH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对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响应,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分别设置对照(CK)、单施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料(F)、蜜糖发酵复合微生物肥料(T)、海藻酸复合微生物肥料(H)、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F+T+H)、腐殖酸加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F+J)和海藻酸加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H+J)7个处理,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草原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014-2016年施加F、H植物群落特征无明显变化,施加F+T+H植物群落密度分别增加了26.72%、17.94%、34.64%,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7.18%、49.97%、47.64%,其他施肥处理群落特征各年变化不同;(2)2014-2016年施加F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的重要值无明显变化,施加 T、H、F+T+H、H+J禾本科、豆科植物重要值增加,根茎型禾草(羊草等)对复合微生物肥料添加的响应显著高于丛生型禾草和莲座型菊科植物等草类;(3)2014-2016年施加F, Margalef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小了16.40%、5.22%、37.22%,施加H各指数无明显变化,施加F+T+H, 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增加;2014和2015年施加H+J 的Pielou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增高了7.62%、8.70%。上述结果说明,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F+T+H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施肥年降水量,从而实现对草地资源的合理修复。  相似文献   

15.
常凤  刘彬  刘若坤  马燕宁  雷维 《草地学报》2018,26(5):1084-1090
采用相关分析和RDA排序法分析了天山南坡中段库车山区新疆假龙胆适生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新疆假龙胆适生地植物群落的24个样地中,共记录到物种87种,隶属于20科54属;共有10种植物群落类型,其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组成是不同的,分布较广的物种为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蔷薇科。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中,Simpson指数最高,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测值变幅较大。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种群数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受土壤全N、全P的影响;群落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受海拔、土壤总盐的影响;群落中新疆假龙胆的重要值及其种群数量受pH的显著影响;群落中新疆假龙胆种群高度显著受有效K、海拔和土壤总盐的影响。RDA分析表明,全N、全P、有效K、pH、海拔是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植物间正相互作用对幼苗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苗阶段是植物生活史中最脆弱与关键的阶段,在土壤侵蚀强烈的黄土坡面,现有优势物种能否作为保育物种发挥植物间正相互作用促进幼苗更新与存活还缺乏研究。以黄土丘陵区的3种典型植物群落(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铁杆蒿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植物斑块和裸地斑块下幼苗的密度、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与地上植物物种相似性的变化规律,对不同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的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共记录到幼苗 52种,分属22科,主要由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植物构成,且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不同斑块下幼苗的物种数量、密度、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大体表现为植物斑块>裸地斑块;同为植物斑块,不同植物群落幼苗物种数量是铁杆蒿群落>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密度为铁杆蒿群落>狼牙刺群落>白羊草群落,多样性指数为铁杆蒿群落>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而裸地斑块的幼苗密度与多样性指数均为铁杆蒿群落>狼牙刺群落>白羊草群落。3种群落两种斑块幼苗与地上植物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0.5,属于极不相似或中等不相似水平;3)植物斑块中的成年植株对其周围的幼苗存在积极的正相互作用,但在侵蚀干扰更加强烈,环境更加恶劣的阳坡白羊草群落、狼牙刺群落不同斑块间物种组成差异更大,植物改善微生境,促进更多类型幼苗更新的作用更加明显。总之,3种植物作为保育植物均能促进幼苗存活,但随着植株个体生长,可能存在物种间相互作用的转变,使得幼苗和地上植物的相似性不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草地蝗虫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结果表明该地区7~8月草地蝗虫有7科、18属、27种。其中,山地草原有6科、17属、20种;山地草甸有4科、9属、12种;灌木草丛有3科、6属、8种,斑翅蝗科和网翅蝗科是各群落的优势类群。3个草地类的蝗虫群落共有种较少,证明各群落具一定的相对独立。α多样性指数依次是:山地草原的S=20,E=0.719 6,D=0.933 0,H′=2.823 7;山地草甸的S=12,E=0.933 0,D=0.0.818 5,H′=2.318 5;灌木草丛的S=8,E=0.912 2,D=0.651 6,H′=1.912 6。β多样性指数依次是:Ⅰ—Ⅱ=8,Ⅰ—Ⅲ=11,Ⅱ—Ⅲ=7。证明山地草原蝗虫群落比其余2个群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