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合肥地区栽培蜡梅的品种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赵天榜等在《中国蜡梅》中提出的"蜡梅品种分类新系统"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整理出2个品种群、5个品种型、19个品种。同时,论述了蜡梅独具魅力的景观效应,进而对蜡梅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提出了构想和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蜡梅科9种植物的叶片、叶柄及节部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蜡梅科叶片结构各种之间差别小,节部为具2侧迹的单隙类型;从叶柄侧迹数量看,支持蜡梅科原分为夏蜡梅属(Calycanthus Linn.) 和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dl.) 两个属;而油细胞的分布与密度可以将蜡梅属分为无油细胞的蜡梅和西南蜡梅,及含有油细胞的柳叶蜡梅、山蜡梅、浙江蜡梅和突托蜡梅两类群。对浙江蜡梅、突梅蜡梅、柳叶蜡梅和山蜡梅之间从叶的解剖构造提不出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在对栽培蜡梅品种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蜡梅品种资源进行了初步分类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蜡梅品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分类依据。遵循《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与品种演化规律,同时考虑到实际应用,确定蜡梅品种分类的依据,制定蜡梅品种分类的三级标准。按照花色将蜡梅品种分为3个品种群:蜡梅品种群、白花蜡梅品种群和绿花蜡梅品种群。认为花色、内被片颜色、花型、花径大小及花期是蜡梅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而叶片特征、果实形状、株型及枝条特征仅作为辅助依据。同时提出,进行蜡梅品种识别应抓住典型的、较为稳定的性状以及某些品种特有的个性,而非典型、不稳定的性状不应该作为品种区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花,栽培广泛,应用价值极高。本文综述了蜡梅切花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诸多研究者对蜡梅切花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对蜡梅切花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中东部地区的蜡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 品种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花部形态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发现,河南地区目前栽培的蜡梅品种有 156个。按照蜡梅花内被片紫纹的多少分为 3个品种群,分别为素心蜡梅品种群( Ch.praecox Concolor Group)、乔种蜡梅品种群( Ch.praecox Intermedius Group) 和红心蜡梅品种群( Ch.praecox Patens Group),同时编制了河南地区蜡梅品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蜡梅是我国原产特有的冬季珍贵香花树种和重要的冬季木本切花材料。本文从蜡梅切花的优势、采后生理研究、保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蜡梅切花中的水分胁迫、衰老过程中的细胞内含物及激素变化、落花生理等相关生理研究和近年来采用的保鲜剂处理技术和贮藏技术,并对今后蜡梅切花采后生理与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剂量(0、50、100、150、200、250、300Gy)的60Coγ射线对蜡梅种子进行辐射,研究其对发芽、幼苗生长及幼苗形态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显著抑制了蜡梅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蜡梅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为150Gy,低剂量辐射对蜡梅幼苗根的生长具一定促进作用,高剂量辐射处理的蜡梅很少能长出真叶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蜡梅为特产我国的优良观赏树种,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广泛,各地培育出众多的优良品种。在对合肥地区蜡梅品种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蜡梅品种国际登录的基本条件,筛选出‘三河檀香’‘十八瓣’‘庐州浅晕’‘合肥素心’和‘素心金蝶’5个蜡梅品种。按照"国际蜡梅品种登录记载表"内容进行信息记载,并进行品种国际登录申报。同时对其观赏性状、品种典型特征和花期物候进行了着重研究,并进行了扩繁。  相似文献   

9.
蜡梅为我国传统名贵花木,在我国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园林应用广泛。本文阐述了蜡梅野生资源及栽培资源在国内的分布、蜡梅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蜡梅产业在盆栽、鲜切花、古桩盆景及精油开发方面的前景,并对蜡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大蜡梅的科研力度、加强蜡梅种质资源圃的建立及对蜡梅进行产业化生产等建议,以期能够为蜡梅产业的进一步推动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蜡梅的应用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重庆市静观镇、河南省鄢陵县和湖北省保康县中国三大蜡梅种植基地和其他蜡梅产区的基础上,分别对蜡梅的苗木、切花、造型观赏形式、实用产品等4个方面进行了基本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其现状,找出存在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期为蜡梅的科技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果树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染色体倍性育种、诱变育种、抗病育种、种质资源保存、缩短育种周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讨论一些与上述内容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内牧草育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宁夏牧草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牧草育种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国内牧草育种研究的主要特点.国内牧草育种是在对传统牧草育种改进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工程技术、低剂量CO60幅射和太空诱变育种并结合抗逆性育种的综合现代化育种.总结目前国内牧草育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并结合宁夏生态条件和育种现状,提出对宁夏牧草育种的建议,宁夏在加快现代化牧草育种的同时,应当结合本区的生态及草产业发展现状,注重抗逆牧草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通  李荣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50-5852
综述了食用菌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对育种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方法结合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今后食用菌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中国生猪养殖产生污染物的减排潜力,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2004—2016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测算了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并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计算了生猪养殖产生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最后进一步探究了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24、0.953、0.926,随着养殖规模增大环境效率呈现出"倒U型"趋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3个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2)在时间维度上,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1头猪1年产生的污染物还可以平均减少5.89、2.42和4.13 kg,但随着时间推移3个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均在不断减少;3)在空间维度上,小规模生猪养殖东部地区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在各区域中相对均衡;而大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两级分化趋势;4)本研究选取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饲养天数以及环境治理费用等对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以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5.
结合辣椒育种特点及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从科研管理、科研经费及基础设施、育种者育种视野、育种与市场的结合、育种手段、种质资源、育种队伍等方面,分析了辽宁省辣椒育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红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姗  张莹  贾琪  田欢  苑婧娴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53-54,122
红掌是珍稀的观花观叶俱佳的观赏植物,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花卉之一。从种质资源、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红掌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红掌的育种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通过创新发展要素供给分析,更全面研判学科热点发展趋势,为学科发展政策体系完善、专项计划科学部署及研究布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本分析、信息关联法,梳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行业报告等成果产出热点,在“成果基础”模块的学科热点方向分析结果上,综合研究国家战略需求、政策导向推动、研发资金投入等多维创新要素对热点的集聚导向作用,研判学科热点趋势。[结果/结论]以作物育种学科为例,热点分为成果基础与创新资源集成类、创新资源要素集中类、潜在发展类3类。基因编辑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育种、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以及作物性状调控关键基因挖掘及性状分子调控机理研究、作物性状改良等方向研究热度高、创新要素集中,未来有望产生一系列优质成果;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精准鉴定,分子设计、数字化智能育种等定向精确育种技术创新等方向的创新要素投入集聚度高,成果有望进一步拓展与突破;倍性育种、遗传转化体系、组织培养、细胞工程育种等传统经典育种技术体系,以及作物表型研究等方向有待激发研究新动能。热点研究整体呈现“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精准化育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湖南目前茄子育种的方向,本文以茄子种质资源的生态类型及地理分布为主要划分依据,首次提出将我国栽培的茄子划分为4个生态区.根据茄子品种中存在抗病性、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资源研究,大力开展抗病育种和抗逆性育种,注重品质育种的建议,并推荐了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些技术在生猪养殖中的引入推动了生猪智能养殖的发展。智能养殖已成为了生猪养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基础是生猪养殖产业链中信息数据的规模化动态收集。生猪养殖过程是联系产业链各个链条的中枢环节,对其智能控制是生猪养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作为生猪养殖过程中最具丰富信息的载体,生猪行为的动态监测数据,可作为生猪运动功能、健康状态和精神状态的重要评估依据。本文全面梳理了生猪行为的细化分类;分析了遗传、营养状态和日粮组成、养殖环境、养殖管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对生猪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基于射频识别(RFID)和加速度等传感器、机器视觉、声音等生猪行为监测方式;提出了生猪行为监测技术规模化应用所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生猪行为的监测将为生猪智能养殖提供又一有力数据抓手,可借此实时监控养殖过程中的生猪健康和福利状态,助推生猪养殖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稻抗稻瘟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江  黄东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13-11415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分子育种已经成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手段。就抗稻瘟病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克隆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