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游黑龙潭看唐梅二律清·阮元千岁梅花千尺潭,春风先到彩云南。香吹蒙凤龟兹笛,影伴天龙石佛龛。玉斧曾遭图外划,骊珠常向水中探。只嗟李杜无题句,不与逋仙季迪谈。铁石心肠宋开府,玉冰魂魄古梅花。边功自坏鲜于手,仙树遂归南诏家。今日太平多雨露,当年万里隔烟霞。老龙如见三沧  相似文献   

2.
自 2 0 0 1年起 ,作者用 4年时间自费考察中华古梅 ,为中国画《中华古梅系列图》的创作积累素材。作者考察了广东、浙江、安徽、山东、云南、四川等 6省的 2 6个市县 ,行程 2 0 0 0 0多km ,考察古梅百余株 ,画写生稿百余幅 ,并拍摄了 10 0 0余张古梅照片 ,创作出 5 6余幅古梅国画艺术作品。简述观察和写生经历后 ,再分析如何以表达古梅精神为宗旨 ,作者创作了《中华古梅系列图》。  相似文献   

3.
梅州古梅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7株梅州古梅的资源,分析了古梅的树龄、品种及其分布等现状,并提出了开发生态资源、加强古梅保护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梅树寿命极长,我国有丰富的古梅资源,但现存的一些古梅并不名副其实,甚至一些广为流传的古梅已名存实亡。现存最古老梅树的排序也从未有人做过。经过充分查阅各种有关古梅的研究资料,并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后,确定中国最古老的梅树为扎美戈古梅,排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五棵梅树依次为:扎美戈古梅(云南省宁蒗县)、普照古梅(云南省永平县)、盘龙古梅(云南省晋宁县)、回龙古梅(云南省剑川县)、松鹤古梅(云南省洱源县)。  相似文献   

5.
依据梅花的花形、花色、花瓣及花萼器官的主要观赏特征 ,对昆明市黑龙潭公园内的“龙泉探梅”梅花专类园收集的 8个类型中的部分栽培品种进行随机取样调查 ,分析其观赏特性及观赏价值 ,为进一步探讨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依据梅花的花形、花色、花瓣及花萼器官的主要观赏特征,对昆明市黑龙潭公园内的“龙泉探梅”梅花专类园收集的8个类型中的部分栽培品种进行随机取样调查,分析其观赏特性及观赏价值,为进一步探讨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者简略评述了勇满然行程 2万多公里 ,耗时 4年 ,考察中华古梅百余株 ,绘写生稿百余幅 ,然后创作 5 6幅古梅国画 ,著《中华古梅系列图》的壮举和创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徽省的实地走访调查,掌握了目前安徽古梅资源的分布情况、形态特征、生长状况、开发利用前景,分析了安徽古梅存在的问题,并从普查力度、资金投入、宣传力度、科学保护以及合理开发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简要介绍了梅花精神与梅州的关联,并从梅州古梅、新建梅花景点、梅州梅花的品类特点以及梅的副产品几个方面分析了梅州旅游的梅花资源。最后提出在梅州旅游中突显“梅”特色、创建“寻访古梅”旅游线路、建设观光梅园及举办梅花旅游节等设想。  相似文献   

10.
对昆明市12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和景点进行了分瓣臀凹盾蚧为害情况调查,并进行了不同药剂对分瓣臀凹盾蚧的防治效果试验。调查结果发现,分瓣臀凹盾蚧在昆明市的为害比较严重,且分布非常广泛,在昆明市东至昙华寺,南至海埂,西至西山公园,北至黑龙潭的茶花、桂花、茶树栽培区均有该虫的分布为害。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菊酯类药剂2.5%溴氰菊酯乳油、2.5%氯氟氰菊酯乳油和低浓度有机磷类药剂40%杀扑磷乳油对分瓣臀凹盾蚧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0%杀扑磷乳油的效果最好,其2500倍液的校正防效可达95.5%。  相似文献   

11.
2009至2010年,武汉东湖从全国各地搜集移植大梅花树169株,建立了"古梅园"。经过科学管理和精心养护,目前成活率达到98%。本文以东湖古梅园为例,对梅花的大树移植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了梅花大树的选择原则、带土球移植的关键技术措施、移植地的准备和移植后的管理措施,以及提高移植成活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自然美的审美领域无限广阔,中华民族赏花审美、与花交流的优良花卉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本文从宋代文人赏梅审美实践活动中采撷三粒梅文化的结晶体,静心品味、凝神把玩,似乎嗅到了梅花这一大自然恩赐给中华民族的"尤物"身上散发出的阵阵宇宙自然生机律动的清香气息;人类既然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同命运共呼吸,自有其彼此潜在的生命力律动的共鸣,这就叫"异质同构"。在赏梅审美实践活动中,能够品赏梅花的一花一蕾、一枝一叶之美者,自能斟酌宇宙自然生机律动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东湖"古梅园"的设计理念、建设内容和管理经验。同时对梅花大树移植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棕榈科古树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研究福州市清朝时期引种的棕榈科古树的树龄、营养生理和生态适应性等,总结这些树种在长周期条件下的生理、生态习性、病虫害等的变化规律及树龄推断方法,为园林应用、林业生产,以及古树的保护、复壮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香榧古树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但易受到各类损伤,对其受损特征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保护和恢复香榧古树群。以浙江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香榧古树为研究对象,在6个树龄梯度(100-300a、301-500a、501-700a、701-1000a、1001-1300a和1301-1600a)下比较香榧古树的受损特征,并分析坡度对香榧古树受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古树的受损率随着树龄增大而明显升高,受损个体主要分布在301-1000a树龄段。随着树龄增加,受损香榧个体的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增大,但冠幅显著减小。当坡度增加时,受损香榧古树的树高变化不明显,但胸径和冠幅均显著减小。就受损程度而言,树龄在100-300a的受损香榧古树以轻度受损为主(55%),300-1000a树龄段以中度受损为主(占50%),而树龄在1300a以上的受损香榧古树则以重度受损为主(占67%)。坡度的增加也增加了香榧重度受损的比例,但在不同的坡度上,各树龄段香榧古树的受损程度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异,表明坡度和树龄均为影响香榧古树受损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浙江会稽山地区香榧古树的受损特征及其与树龄和坡度的关系,有望为香榧古树的分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广安市古树名木树龄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广安市古树名木众多。研究古树名木地理分布特征、树龄与生长环境及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对古树名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利用标准差椭圆了解古树名木分布特征,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模拟树高、胸围、平均冠幅、海拔和坡度对树龄的回归强度。  结果  ①广安市古树名木沿水系、山脉、交通线呈线状分布;政府驻地、红色旅游区向外扩散呈圈层结构;乡村多于城市,平地占主导;正常株多于衰弱株,生长环境适中;高海拔区多于低海拔区,垂直差异明显。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平均冠幅、胸围、树高是影响树龄的关键因素,坡度对树龄影响较小,海拔与树龄呈负相关关系。③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系数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高0.297,各解释变量与回归变量的系数强度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高度一致,且对300 a以下的古树树龄估算精度较高。  结论  标准差椭圆可定量分析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准确估算古树树龄。图4表3参21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对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资源进行形态学及遗传多样性分析。634株古茶树单株的调查结果表明,沧源佤族自治县内古茶树种质主要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和普洱茶(C. assamica);古茶树平均地径为26.729 cm,平均胸径为18.816 cm,主干高度平均为1.184 m,树高平均为5.655 m,冠幅平均为2.931 m;树势按照生长势强弱分为强、中、弱3级,大部分古茶树长势一般;500 a以上树龄古茶树遗传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6.505%,Shannon-Wiener指数(H′)变幅为0.873~1.858,表明古茶树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在优异资源选育过程中可利用性高;聚类分析将42个调查点平均性状分为3类,各性状的遗传地域性特征不显著。沧源佤族自治县古茶树以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主,古茶树单株总体呈小聚落状分布,单株间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该结果可以为茶树育种提供参考,助力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8.
莱州种植梅花历史悠久,现有大量的梅花种植专业大户开始涌现。梅花生产形成产业化,仅靠农民自发种植远远不够,必须解决好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问题。为了推动梅花产业的发展,须成立梅花行业协会,订立协会章程、制度,规范会员行为,并对会员优先发放梅花新品种,优先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梅花盆景的销售价格。依靠科技谋发展,获国家专利的"大杏树嫁接梅花"技术将梅花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