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对广东省一级古树的数量、区域分布、树龄结构、树种组成、生长环境特征以及生长状况和权属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有一级古树754株,隶属35科63属82种;科属以桑科、无患子科和樟科占优势,树种以榕树、雅榕、荔枝、樟和银杏为主;空间分布以粤北山区多,东西沿海少,乡村多,城区少;权属以集体为主,树龄主要集中在500~799 a范围,对过半的一级古树采取了保护和复壮措施。古树组成与分布除受自然环境约束外,还受农业种植、植物个体、风水林、宗教与宗祠、开发与迁移等文化要素以及乡土风俗、村规民约和经济价值等因素影响。提出完善古树保护管理法规,实施古树资源动态管理,建立一级古树健康监测管理系统,探索古树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古树承载着乡愁,是美丽乡村的独特资源。广东省乡村古树资源丰富,数量占全省古树的87.22%。对广东省乡村古树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乡村古树具有数量众多、种类集中、分布不均等特点,共有70 101株,隶属于82科256属517种,各个树种之间的数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排名前4的树种分别是榕树 Ficus microcarpa、荔枝 Litchi chinensis、樟 Cinnamomum camphora和龙眼 Dimocarpuslongan,共占43.54%;乡村古树树龄分布不均,其中三级古树占92.68%,多为荔枝、龙眼等经济树种;各地级市乡村古树的数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在各个地级市中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的占比存在明显差异;乡村古树权属主要为集体所有,分布特点表现为文化树种和景观树种主要为散生,经济树种主要为群生。大部分古树的管理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利用新技术和创新古树管理模式来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佛山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普查数据,对佛山市古树名木资源的树种结构、树龄、分布、生长环境、生长状况、权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佛山古树名木共计51种,隶属于29科43属,优势种包括榕树Ficus microcarpa、黄葛树Ficus virens、龙眼Dimocarpus longan、木棉Bombax ceiba、水翁Syzygium nervosum等,珍稀濒危物种有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红椿Toona ciliata、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4种。全市古树名木共计2 095株,其中一级、二级和三级古树分别占总量的0.33%、2.86%、96.75%,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普遍较好,主要分布于乡村,且绝大部分属集体所有。在充分分析现状资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东源县古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东源县古树资源情况,推进古树建档工作,保护古树,文章对河源市东源县15个镇的古树进行了实地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东源县15个镇共有古树738株,隶属于30科42属54种。树种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为主(248株),其次为榕树(Ficus microcarpa)、木荷(Schima superba)、朴树(Celtis sinensis)、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古树树龄大多数在100~299 a之间,达661株,59株古树树龄在300~499 a之间,18株古树树龄大于500 a;树高平均为16.98 m,胸径最大的为榕树,达467.92 cm,平均为96.51 cm,冠幅平均为264.35 m2。大多数古树均正常生长,仅有少数衰弱。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加快东源县古树建档工作,加强管理和保护,对于生长环境不好的古树,改善其周边环境,并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5.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当地群众,对河源市源城区的古树进行逐株调查。结果表明:源城区共有古树86株,隶属于16科19属22种,以榕树Ficus microcarpa、破布木Cordia dichotoma、樟Camphora officinarum为主。源城区古树总体年轻化,三级古树有83株,二级古树有2株,一级古树只有1株,为树龄超过800年的黄葛树Ficus virens。古树整体长势良好,主要作为村前屋后的风水树而得到保护,部分植株衰弱和濒危的主要原因有城市快速开发扩张改变其立地条件,管理和保护不到位,以及病虫害侵扰等。根据调查结果,对源城区古树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出了完善古树档案、充分挖掘古树背后的文化和景观价值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芒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对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生长状况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芒市地区现有古树名木总量达1 028株,隶属17科23属32种。以高山榕等乡土树种为主要优势种,树龄呈金字塔结构,空间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区聚集逐渐向四周辐射的格局;人为活动对古树影响小,古树的海拔与数量具有极显著强相关关系(p=-0.959);胸径、冠径和树高的3者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高山榕为主),且树龄的增大不会对树种的外观生长状态造成影响。郊区的古树名木资源成为今后管理部门保护的重点。研究从多角度全面分析了全市古树资源状况,可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临湘市市区古树名木的树种与数量、分布情况、生长现状、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湘市市区现存古树名木14株,隶属7科7属6种。根据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详细分析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和保护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古树名木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为各地进行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琳  郭松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4):137-145
通过对柳州市市辖区古树名木资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古树名木共有2 236株,隶属29科、42属、52种;古树树龄呈金字塔结构;国家级重点保护树种6种,共285株;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良好,树高整体呈近似正态分布,胸径与冠幅呈正偏态分布;古树名木权属以国有为主,各市辖区古树名木数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古树名木主要集中在远郊野外,以群团状分布为主。针对市辖区古树名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技术指导、制定古树保护管理手册、提高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翁源县调查登记的古树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源特征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翁源县现有古树433株,隶属于20科24属29种,以樟Camphora officinarum、龙眼Dimocarpus longan、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乡土树种为主。从结构特征上看,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10 a,平均树龄为170 a;树高主要集中在11~16 m,平均树高为14.14 m;胸径主要集中在0.50~1.00 m,平均胸径为0.89 m;冠幅主要集中在10.00~16.25 m,平均冠幅为14.19 m。从生长状况上看,生长势正常、衰弱、濒危、死亡的古树分别有356,16,5,56株。从空间分布特征上看,古树在8个镇区均有分布,呈聚集型分布,存在6个核密度估计值较高且聚集古树15株以上的集聚区。风俗文化和自然环境是影响翁源县古树种类组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古树数据库,对佛山市南海区古树资源的树龄、数量种类特征、区系分布、结构特征、分布、生长环境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表明,南海区有古树654株,隶属于18科24属28种,优势种包括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黄葛树Ficus virens、龙眼Dimocarpus longan、桂木Artocarpus nitidus、木棉Bombax ceiba.南海区古树多为常绿泛热带乡土树种,与南海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相符.古树多分布于城郊及城郊乡村,滨水特征明显;63%的古树为孤植;整体生长环境欠佳.针对南海区古树资源的调查结果,围绕广东省古树资源的规划利用,提出古树园与古树公园、古树廊道、风水林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周边6个镇的古树进行逐株调查.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共有古树59株,包括薄叶蕈树(Altingia tenui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榕树(Ficus microcarpa)等13个种,隶属于10科12属.从古树资源的结构看,古树树龄主要集中在200~300 a,Ⅲ级、Ⅱ级和Ⅰ级古树的数量分别为49、8和2株;树高主要集中在17.0~25.0 m,平均树高22.9 m,胸径主要集中在50.0~125.0 cm,平均胸径118.0 cm,冠幅主要集中在10.0~17.0 m,平均冠幅17.1 m;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古树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新港镇;新丰江水库的古树主要是作为乡村的风水树而得到保护,整体生长状况良好、正常、衰弱和濒危级古树分别有46、11和2株,衰弱和濒危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古树缺乏管护,生境较差,或受病虫害侵扰.根据调查结果,对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应加强管理和保护,对现有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应采取施肥、病虫害防治、修补树洞、改善生境等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江西瑞昌大禾塘村南方红豆杉古树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对江西瑞昌大禾塘村的南方红豆杉古树群进行了实地调查。测量了古树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等数据,对树龄、生长状况、分布地点进行分析评价;并发现了南方红豆杉古树群的一些特殊情况及存在问题;为实现该古树群的科学保护及利用,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和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华南地区最常用园林树种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2种测量仪器所测LAI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01);用半球面影像技术测量的LAI值与冠幅、胸径和树高之间也存在极显著一元线性关系,构建回归模型分别为:LAI=0.0444Cw+1.6526,LAI=0.0088D+1.8327,LAI=0.0543H+1.6404;通过模型可估测小叶榕单株的叶面积指数,达到95%的置信区间的估测值范围。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访谈、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对云南省腾冲县古银杏资源的分布、数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腾冲县共有古银杏3000余株,分布在界头乡和固东镇;其中107株古银杏有生长指标,雌株占94.34%;树高最大为30.0 m,最小为9.5 m;树龄最长为610年;胸径最大为3.08 m;平均冠幅最大为18.8 m。垂乳银杏有82株,单株垂乳个数最多为78个,垂乳最长达0.70 m;复干银杏有56株,单株复干数最多为15株,复干胸径最大为0.95 m;叶籽银杏有4株。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通过访谈、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对贵州省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及生长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100~4000年生古银杏共有1969株,主要分布于遵义市和六盘水市;垂直分布海拔为300~1700m,集中分布800—1100m。其中75.96%为雌株,24.04%为雄株,雌雄比为3.16:1;树高最高为50.0m,最矮为2.0m;树龄最大为4000年,最小为100年;胸径最大为479cm,最小为26cm;其平均冠幅最大为40.0m,最小为1.0m。垂乳银杏有88株,复干银杏有35株,雌雄同株仅1株。  相似文献   

16.
北京栓皮栎林分的干形质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划分林木干形质量的标准,将林木干形质量分为通直、轻度弯曲、二杈分枝、多杈分枝和重度弯曲5类干形。选择了胸径、树高、冠幅、冠长等6个因子,并研究了这6个调查因子随干形质量变化的关系。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干形质量的林木胸径差异并不明显,而其它的调查因子却因干形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对表现显著的林分因子进行多重比较研究,发现通直干形生长得较高、有较小的冠径比;二杈分枝和多杈分枝林木的冠幅较大,且二杈分枝类型林木的高径比最小。可以得出结论:在近自然经营过程中,在选择以材质为目的的目标树时,首先考虑干形通直的林木。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黎蒴局部种源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来自粤北、粤东、粤中、珠江三角洲和潮汕沿海地区的黎蒴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4年生和5年生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分析比较以上5个局部种源的生长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年生时河源东江林场测定林的胸径和梅州梅南林场测定林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5年生时仅梅州试点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存在较显著差异。分地点对参试种源进行评定和选择,结果表明粤东种源在两个地点的早期生长较快且表现稳定,而粤中种源在河源试点也表现良好,通过种源早期选择获得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益分别为1.30%~2.28%、2.70%~3.57%和5.45%~8.35%,对广东省黎蒴局部种源的早期生长作出了初步的比较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滇西南5个州(市)采用五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旱冬瓜优树选择,以旱冬瓜初选优树为材料,运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优树选择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结合数量化回归方法得出的方程,开展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采用多点试验的方法开展旱冬瓜种源/家系选择。结果表明,(1)在滇西南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和保山5个州(市)的15个县采用对比木法选出144株旱冬瓜初选优树;(2)相关性分析显示,旱冬瓜胸径、树高是衡量旱冬瓜优树的重要因子,旱冬瓜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分枝角度、林分郁闭度、树皮厚度8个性状间存在着多重线性关系,且以材积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最为紧密,数量化回归方法建立的树高和枝下高组成的材积生长量回归模型为Y=0.055X1+0.021X2+0.01X3-1.406(Y=材积;X1=胸径;X2=树高;X3=枝下高),以材积实测值与理论值间的差值H作为划分优树等级的主要依据;(3)在德宏州瑞丽市、保山市龙陵县、普洱市镇沅县开展多点种源/家系试验,选择出优良旱冬瓜种源4个,优良家系40个。其中优良种源为西盟、瑞丽、昌宁、龙陵种源;(4)对滇西南地区的旱冬瓜种源进行区划,可划分为滇南(江城、思茅、宁洱、景洪、孟连)和滇西(瑞丽、龙陵、陇川、保山、昌宁、潞西、腾冲、西盟)2个大的种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