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概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对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牧脱节,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利用;畜牧业发展政策与环境政策脱节,各级环保部门对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重视和管理不够是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推广清洁生产,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防治污染,积极采用各种措施支持和鼓励综合利用,争取农业与环境政策一体化思路来调整生产结构,实施农业发展战略等防治污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畜禽养殖废弃物系统控制政策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研究国外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畜禽养殖污染形成的原因和污染及防治现状,对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围绕"合理规划、种养殖平衡、资源化利用"的畜禽养殖污染系统控制理念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议,为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盐城市农村畜禽养殖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盐城市农村畜禽养殖工作目前存在5个问题,即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环境隐患大、群众意见大和执法难度大。为了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从11个方面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提出了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政策扶持,规范执法监管,严格督查考核,推进绿色健康养殖,严格畜禽养殖环境准入和建立健全资源化利用体系。通过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统筹施策,综合防治,依法防污治污,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正确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积极构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畜禽养殖业对水体、农田土壤、大气的污染。分析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的经济原因。并针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提出了一系列防治的经济政策。分别采用对农村资源产权进行界定、采取各种环境经济激励手段及发展循环畜牧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养殖污染防治不当会引发各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影响水环境质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收集信阳市畜禽养殖业数据,阐述了信阳市畜禽养殖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养殖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布局、促进资源化利用、强化执法监管、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宣传教育等对策和建议,为更有效地推进信阳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污染物减排工作、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业污染防治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化肥农药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给环境造成了污染.解决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文章对中国农业污染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在分析其存在相关缺陷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农业污染防治立法经验对中国农业污染防治立法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进程加快,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日渐受到重视,其治理技术和环境管理体系也逐步成熟。本文全面疏理了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相关政策、标准、规范及管理措施,总结了不同时期主要的技术思路及特点,并从行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当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管理体系。最后结合我国特点,提出适合现代环境管理体系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管理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可以为引导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式、规范畜禽养殖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排风 《河南农业》2016,(36):22-23
近年来,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密集出台,但农民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社会保障项目不全面等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法律法规监察和执法不到位、思想认识上的障碍等。应破除长期二元体制下的惯性思维,以人为本,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城镇社会保障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畜禽禁养区政策对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的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分析了禁养区政策实施对畜禽养殖数量、品种结构、规模结构及空间布局的影响,采用排泄系数法估算了畜禽粪便和氮磷污染产生量及其耕地负荷情况,采用等标污染负荷评价方法评估畜禽养殖水污染情况。结果表明:1)政策实施使畜禽养殖总量迅速下降,散户逐渐退出,行业产能向大户集中,猪和牛的养殖受到政策冲击较大,畜禽养殖有向部分地区转移的趋势;2)政策实施带来的养殖量的直接减少有助于缓解畜禽养殖带来的耕地污染及水污染压力,但仍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与污染转移风险。中国大部分地区畜禽粪便负荷量超出当地耕地承载能力,粪便总量较大的地区呈现连片聚集态势,部分地区氮、磷污染仍超标,少数地区水污染风险仍较大。因此,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整体与局部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提高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能力,积极推广种养一体化农业生产模式,促进畜禽粪污有机肥转化,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潜山市农村面源污染与治理现状,分析主要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农业投入品不合理使用为主要原因,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污的污染。提出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防治对策:提高认识推广先进技术,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等。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信阳市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畜禽养殖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信阳市畜禽养殖业良性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对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引入专业化环境保护公司,实现社会分工合作;综合治理养殖污染,推广畜禽清洁科学养殖。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农村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结合山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指出了转型发展中山西农民权益保护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分别从政策制度、法制和保障机制3个层面深刻剖析了山西农民权益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山西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养殖废弃物治理的绩效水平,本研究基于政府干预和养殖场户的道德责任通过影响养殖场户的治理行为间接影响养殖场户的废弃物治理绩效的基本判断,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养殖废弃物治理绩效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北京市2017年养殖场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干预和养殖场户的道德责任都显著正向影响养殖场户的养殖废弃物治理行为,进而正向影响养殖废弃物治理绩效,且养殖场户的道德责任对养殖废弃物治理绩效的促进作用高于政府干预;养殖场户的治理行为在养殖废弃物治理绩效的影响路径中居于关键位置,既是政府干预和养殖场户的道德责任影响治理绩效的媒介,也直接正向影响治理绩效且影响效应最大。为全面提高养殖场户治理养殖废弃物的绩效,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并坚持约束与支持并重,持续提升养殖场户的环保道德责任感,完善养殖废弃物治理政策体系与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和掌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更好地促进养猪业环境风险的防控,实现养猪业绿色转型,通过对湖北省280个规模养猪户的实地调研,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整体程度偏低,其中风险事实感知最高,而风险原因感知最低;2)养猪户个体、经营特征中养殖培训数量、养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养殖规模以及养猪户的生态环境态度和责任担当是影响其环境风险感知的重要内部因素;3)在外部情境因素上,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成本、政府环境监控的力度显著影响其环境风险感知。因此,政府应加强养猪户养殖培训、鼓励其专职养猪、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加大养猪户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及污染责任担当教育、加大环境规制政策的宣传执行力度及粪污设施运行的补贴,还应充分鼓励周围农户对猪场污染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宋懿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78-180
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畜产品。但发展的同时,对区域环境的污染也呈加重趋势。结合畜禽养殖业环境监察工作实践,进行了畜禽养殖业环境现场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填报、排污费核算等方面的科学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目前我国规模养猪带来的环境面源污染和猪肉质量安全等问题,提出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通过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驱动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条件下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演化博弈模型。在分析政府和规模养猪户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监管与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选择的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市场机制作用下,规模养猪户难以实现绿色运营模式的自我演化,政府的规制对规模养猪户绿色养殖模式的演化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且演化博弈结果受到消费者绿色消费偏好系数,猪肉的环境质量系数,养猪户废弃物转化环保投资,政府的监管成本、环境排污收费和绿色补贴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黑龙江省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实际,以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情况及处理现状为基础,对黑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畜禽养殖管理提供依据。问题主要包括:规模以下养殖粪污管理政策缺失;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瓶颈;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日常监管不到位。应探索相关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障黑龙江省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水稻育种的特色、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对水稻新品种创新与保护工作的管理、强化农业行政部门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围绕品种权的经营,建立良性的品种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依靠执法部门维护自身权益等今后仍需加强的方向和保护新品种一些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