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通过饲草玉米裕玉207在本试验条件下的密度研究表明:667m~2的密度以4000株的产量最高,为4439.1kg,比对照667m~2密度为3000株的667m~2的产量3427.6 kg增产1011.5 kg,增产29.5%,差异达显著水平,除处理B(667m~2栽3500株)与处理E(667m~2栽5000株)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建议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面积推广饲草玉米裕玉207时,以667m~2栽4000株为宜。  相似文献   

2.
据各地密度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郑单二号玉米在500—600斤产量水平的条件下,以3000—3500株为宜;在700—800斤产量水平条件下,以3500—4000株为宜,在1000斤左右产量水平条件下,以4000—4500株为宜;育苗移栽可增加到5000株。目前大面积生产的密度偏稀一般2500株,有些社队只有2000株,甚至更少,大大影响了郑单二号的增产作用。一、密度试验结果汇总在500—600斤产量水平条件下,据四处试验结果,以每亩3300株产量最高,亩产620.4斤;每亩3000株、3500株的单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中农大甜413的栽培种植技术,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45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其商品穗质量为749.5kg/667m2,鲜穗质量为830.5kg/667m2,鲜籽粒质量为538.1kg/667m2,产量居第2~3位的分别是密度为5000、5500株/667m2的处理,3个处理之间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产量居第4~6位的分别是密度为4000、3500、3000株/667m2,3个处理之间方差分析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产量居第4~6位的3个处理与第2~3位的3个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长度加长、倒伏率提高。综合考虑,中农大甜413的种植密度以4000~45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行果树配方肥肥料研究,筛选出适合当地的最佳配方,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果树施肥技术,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5年-2016年在合阳县甘井镇西牛庄苹果园进了新型肥料不同使用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处理和新型肥料不同用量处理对苹果都有增产作用,优化处理和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亩增产474.5kg,增产率15.9%、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6.5;株施4公斤、6公斤、8公斤和和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分别增产275.2kg、428.5kg、562.3kg,增产率分别为9.2%、14.4%、18.9%。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4.1、1:3.6、1:3.2。在新型肥料不同施用量中,株施8公斤增产效果最好,株施4公斤投产比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旱作区马铃薯栽培中,施用商品有机肥后,马铃薯不论是抗病性、株高、单株薯重均明显优于不施商品有机肥的处理,各处理产量以施用商品有机肥6000kg/hm2处理为最高,是39160kg/hm2,较对照增产11293kg/hm2,增产率40.5%,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因此,在合理施用化肥的基础上,以施用商品有机肥6000kg/hm2为宜,低于4500kg /hm2或高于7500kg/hm2 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杂交水稻旱育秧不同栽培技术下的高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产量居第一位(11 584.5kg/hm2),比旱育秧常规栽培(CK)9 394.05 kg/hm2增产2 190.45 kg/hm2,增产率为23.3%。比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下产量10 285.2 kg/hm2,增产1 299.3 kg/hm2,增产率为12.63%。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比常规栽培增产891.15 kg/hm2,增产率为9.5%,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其生育期缩短,株高、分蘖率、结实率、有效穗都优于其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杨志峰 《甘肃农业》2014,(12):86-8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三个不同玉米新品种在平凉农业总场万宝川农场适宜露地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先玉335露地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4500株/亩,丹玉69露地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3500株/亩,正大12露地适宜种植密度为3500株/亩~4000株/亩。  相似文献   

8.
韦笑  何仕敏  刘杰 《农技服务》2007,24(7):66-66
用不同浓度的42%毒死蜱乳油进行防治桃树桑盾蚧的试验,结果表明,42%毒死蜱乳油3000倍、3500倍、4000倍液的药效较长,防效较好,达90%以上,2000倍、2500倍、4500倍、5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差,其防效为41.4%~53.1%。  相似文献   

9.
通过半干旱区马铃薯秋覆膜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筛选出亩种植3500株为适宜密度。其优势表现在:早收获3-4天、蒸发蒸腾量小、薯块整齐、商品薯率68.4%,产量最高为1304.8 kg、增产40.48%。今后在马铃薯秋覆膜栽培中,以推广种植密度3500株为主,因地制宜推广2500-3000株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
白会晓 《河南农业》2013,(21):40-40
偃师市邙岭乡周山村旱地蔬菜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有133.33hm2,其中胡萝卜53.33hm2,大葱80hm2。据实地调查,大葱平均每667m2产量4000kg,每667m2收入4000余元。周山村第5村民组周水卿种植的大葱每667m2产量5000kg,每667m2收入5000元,创造了高产典型。胡萝卜平均每667m2产量3500~4000kg,最高每667m2产量4500kg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种植蔬菜较种植粮食每667m2收入提高5~6倍。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氮肥肥料(简称氮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研究氮肥~+在玉米上应用效果,确定最佳用量和施用方法,验证肥料生物活化剂在氮肥中是否能够确切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100%氮肥~+的处理株高最高为275.6cm,穗粗比对照粗0.07cm;施用100%氮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公顷增产841.2kg,增产率为9.13%,植株中的氮、磷、钾含量也最高。施用85%氮肥~+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公顷增产138kg,增产率为1.50%。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钾素对马铃薯内部的生理生化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在同等施用氮、磷肥的条件下,设置4个施K(K2O)水平处理,处理1~4分别为:0 kg/亩、9 kg/亩、16 kg/亩、24 kg/亩。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处理4的产量最高,为1 947.9 kg/亩,比处理3增产331.1 kg/亩,增产率为20.5%;比常规施肥(处理2)增产503.4 kg/亩,增产率为34.8%;比处理1增产697.8 kg/亩,增产率为55.8%。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新型肥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施尿素3.15 kg/75 m2、中化蓝磷335 6.56 kg/75 m2、硫酸钾1.25 kg/75 m2的产量最高,为29 750.7 kg/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3 917.40 kg/hm2,增产率为87.90%,比农民习惯施肥对照增产10 166.70 kg/hm2,增产率为51.9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碧户、天达2116、美洲星、黄腐酸钾等四种肥料对玉米抗旱抗逆效果试验,对生育性状、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碧户有利于植株生育性状的发展,6月20日调查结果表明,茎粗比黄腐酸钾粗0.06cm,株高高4.60cm;从产量结果来看:碧户的产量最高公顷产量11268.3kg,比对照每公顷增产1463kg,增产率达到14.9%;其次是黄腐酸钾每公顷产量11160.9kg,比对照每公顷增产1355kg,增产率为13.8%,碧户和黄腐酸钾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平凉川区胡麻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胡麻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验证性试验的结果表明,“3414”当地最大施肥量处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682.1 kg/hm2,比对照增产92.1 kg/hm2,增产率达15.61%;其次是全国平均施肥量处理,折合产量为674.0 kg/hm2,比对照增产84.0 kg/hm2,增产率达14.24%。  相似文献   

16.
在宁夏西吉县2019年生态条件下,大西洋在4个栽培模式中,单行高垄白膜栽培植株生长势最强、单株结薯数最多、亩产量最高是2652kg比对照宽行中垄白膜栽培增产986kg、增产率最高达到37.2%、加工薯片薯率最高是99%;宽行高垄白膜栽培植株生长势较强、单株结薯数、亩产量次之是1734kg比对照宽行中垄白膜栽培增产68kg、增产率3.9%、加工薯片薯率是96%;宽行高垄黑膜栽培植株生长势较强、单株结薯数最少、亩产量最低是1496kg比对照低170kg,减产率11.4%、加工薯片薯率最低是89%。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黑膜高垄栽培,在确定行距50cm的基础上,安排了株距为38cm(3500株/667m~2)、33.4cm(4000株/667m~2)、30cm(4500株/667m~2)、26.7cm(5000株/667m~2)、24.3cm(5500株/667m~2)、22.2cm(6000株/667m~2)的试验。通过产量统计、方差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测验,密度在5000-5500时产量最高,为当地种植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8.
水稻使用配方肥比对照株高增加2.1cm、平方米穗数增加12株、穗粒数增加2.2粒、空瘪率增加1.8%、千粒重相同,公顷增产286.5kg,增产率3.2%。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一、生产指标 实行一年三熟制。每亩产青葱4000~4500公斤,单株茎粗1.1.5厘米.株高50~55厘米;每亩产伏葱1800~2000公斤,单株茎粗0.6~1.0厘米,株高30.35厘米;每亩产秋葱3000~3500公斤,单株茎粗0.9~1.4厘米,株高40.50厘米。  相似文献   

20.
灌溉是解决农业需水矛盾的主要措施,合理的灌溉定额能为作物生长创作有利条件,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探索干旱区春玉米耗水特性及农业性状对灌溉定额的影响,于2022年4月-10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不同灌溉定额试验,设置5000 m3/hm2、4500 m3/hm2、4000 m3/hm2、3500 m3/hm2、3000 m3/hm2、2500 m3/hm2共6个灌溉定额。结果表明,春玉米耗水量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增加,表现为CK>T4500>T4000>T3500>T3000>T2500,而T4500耗水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春玉米生育期递增,耗水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拔节期至抽穗期达到最高,整体耗水量在141.89~192.33mm,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2.72%~25.15%,其次是六叶期至拔节期,整体耗水量在134.53~167.92mm之间,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0.59%~21.55%,而播种至六叶期耗水量最低,仅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7.80%~8.47%。当灌溉定额为4500 m3/hm2时,能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提升春玉米农艺性状,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同时在该灌溉定额下春玉米经济效益最高,达到24612.40元/hm2。因此,4500 m3/hm2为景电灌区最佳定额,可在景电灌区春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