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为了解动物园动物生长环境中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采用菌落计数、细菌分离培养及动物致病试验的方法,对无锡市动物园部分动物舍环境空气、土壤、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的培养基在各种动物舍内检查到的细菌总数有所不同。在NA和M AC培养基上最多的是黑天鹅舍,最少的是孔雀舍和长颈鹿舍;在M SA和血培养基上最多的是赤袋鼠舍,最少的是长颈鹿舍和折衷鹦鹉舍;在S.S培养基上最多的是牦牛舍,最少的是长颈鹿舍和吸蜜鹦鹉。土壤中细菌总数最多的是长颈鹿舍;水中细菌总数最多的是斑马舍。从140份样本中分离到19种细菌162个菌株,其中4种细菌致病力较强;6种致病力弱;9种无致病性。环境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布最广,具有致病性的菌株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豆膳食纤维的高黏度样品细菌总数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基于大豆膳食纤维的高黏度样品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方法]对大豆膳食纤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和培养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大豆膳食纤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与普通方法相比,采用称重法和RAININ Pos-D外置活塞式微量移液器量取稀释液所测得的细菌总数较高。3种计数培养基中,采用3M PetriflimTM菌落总数测试片的菌落总数测定结果最好,其次是采用平板计数琼脂,最差是采用TTC营养琼脂;3M测试片和TTC营养琼脂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较好、人员计数偏差较小,而平板计数琼脂相对较差。[结论]为检测具有颗粒、高吸水性及高黏度等性质的样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思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08-11009
[目的]筛选贵州当地的产酱香细菌,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从豆豉样品中分离菌株,制作种子液接种于黄豆培养基,发酵完成后,通过感官判定选取产酱香效果较好的菌株保存。选取发酵时间、培养基起始pH、培养温度作为培养条件,利用正交试验对这3个因素对菌株活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到产酱香菌株GX-16,培养时间对其生长活力影响最大,培养温度其次,培养基起始pH影响最小;GX-16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以LB液体培养基作为种子液培养基,培养基起始pH为7.5,培养温度为35℃,在15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结论]从贵州大方、黔西采取的豆豉样品中分离到产酱香菌株GX一16,为贵州产酱香细菌种质资源和产品开发及政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阻抗法检测食品细菌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阻抗法是新发展起来的应用于食品细菌检验的一项电化学技术。目前电阻抗法已普遍用于检测食品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与平板计数法相比电阻抗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快速、灵敏、简便 ,对大多数培养基 ,当细菌浓度达到 1 0 6~ 1 0 7个 /mL时即可出现可检测的阻抗变化。检测所需的时间 ,根据样品中细菌浓度不同而异 ,一般只需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即可得出细菌总数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M-1-1的产芽孢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为该菌株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M-1-1菌株发酵液中的细菌总数和芽孢产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芽孢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GM-1-1菌株发酵完成后喷雾干燥制成菌粉,加入不同助剂制成有效含量为1010 CFU/g的可湿性粉剂用于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GM-1-1菌株产芽孢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麸0.75%、花生饼粉2.5%、CaCO30.05%;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3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60 mL,接种量8%,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54 h.优化后GM-1-1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细菌总数和芽孢产率分别达7.40×109个/mL和89.42%.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GM-1-1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2.06%.[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GM-1-1菌株的细菌总数和芽孢产率,且培养基成本低、来源广泛.GM-1-1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用于生产菌剂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楠  刘华波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51-9153
[目的]研究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混合培养的环境条件和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接种量25%,培养基初始pH为7.0,光照度为5 000lx,温度为30℃;培养基最佳碳氮比为4∶1。[结论]为光合细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细菌总数和细菌复发酵方法,检测都匀市沙坝村、剑江村农村饮用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水样中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数。结果表明:都匀市郊农村饮用水的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均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都匀市郊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严重,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粪肠球菌(E.faecalis)N10菌株在血清肉汤培养基和TSB培养基中不同生长时期15种毒力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及对IPEC-J2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N10菌株在血清肉汤培养基和TSB培养基中的OD值,绘制生长曲线,确定生长时期(对数中期、对数后期和稳定期),用RT-PCR方法检测N10菌株中不同基因不同生长时期的mRNA转录水平,然后将不同培养基不同时期的细菌黏附IPEC-J2细胞,平板计数细菌黏附数量。结果显示,血清肉汤培养基培养的细菌浓度低于TSB培养基培养的细菌浓度(P0.01)。在血清肉汤培养基中,仅有fsrC、sprE、gelE和ant基因的最高表达量低于在TSB培养基中的,其他基因的最高表达量均高于在TSB培养基中的。黏附试验中对数中期细菌的黏附数量最多,血清肉汤培养基培养的细菌黏附数量比TSB培养基培养的细菌黏附数量少(P0.05),但比不加血清的肉汤培养基培养的细菌黏附数量多(P0.01)。可见,血清肉汤培养基有利于菌毛相关基因的表达,肉汤培养基中加入血清可促进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光合细菌的海水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海水培养光合细菌进行培养基选择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矢木修身培养基是海水培养光合细菌的最佳培养基;最适宜光合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度在30~35℃,光照强度在2 000~3 000 lx,接种量在20%~25%,空气体积分数为5%,初始pH值在7.0~7.5。[结论]光合细菌在最适宜的条件下5~6d即可培养成熟。  相似文献   

10.
对光合细菌(PSB)培养的最适温度、光照、pH等条件及培养基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SB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光照强度5 000 lx,pH 8.0。同时提出从菌种质量标准、环境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建立光合细菌中试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平菇菇渣(棉籽壳)的发酵工艺,在平菇菇渣中分别添加尿素5 kg/m3和酵素菌1 kg/m3进行高温发酵,以纯菇渣发酵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添加物对菇渣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以及发酵后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尿素和酵素菌均可以缩短进入高温阶段的时间、提高堆体的最高温度、延长持续高温发酵的时间,最终缩短腐熟所需要的时间,其中,添加酵素菌的发酵效果较好。发酵结束时,各处理菇渣的物理性质均接近于理想栽培基质,但容重偏轻、持水孔隙度偏小,其中,添加酵素菌处理的菇渣物理性质与理想栽培基质最接近;p H值均略有增高,但差别不大;EC值均有所降低,其中,添加酵素菌处理的菇渣EC值最低,为2.25 ms/cm,最接近于理想栽培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添加酵素菌处理的菇渣全磷和全钾含量最高,全氮含量与添加尿素处理差别不大。在菇渣中添加酵素菌,发酵效率最高,且发酵后菇渣的理化性质与理想栽培基质最接近。添加酵素菌的菇渣发酵方法为平菇菇渣最优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2.
肖晓  汪安云  李旭  雷丽萍  夏振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33-5935,5946
[目的]探究4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内生细菌WB3、TRM、WB6、WB7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试验通过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得出4株细菌菌株最适宜培养的优化条件组合。[结果]试验表明,WB3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30~42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TRM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24~30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8.0;WB6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30~42 h,最适培养温度为28~31℃,最适pH为9.0;WB7的最佳培养基为LB,最佳培养时间为30~36 h,最适培养温度为31~34℃,最适pH为8.0。[结论]研究可为菌株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汪安云  雷丽萍  夏振远  柴家荣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5-18476,18483
[目的]探明3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内生细菌菌株W1、W2、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结果]W1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8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32℃,最适pH为7.0;W2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6.5;W3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结论]该研究为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筛选出细菌培养基为水产下脚料发酵用菌的混合培养基。以培养液的OD值为指标,考察培养液初始pH、接种量、培养温度、转速4个因素对菌种混合培养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L9(4^3)确定菌种混合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按0.2%,初始培养液的pH7,培养温度30℃,转速210r/min。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MRS、MRS+10%家兔硬粪浸出液和MRS+10%泡菜汁3种选择培养基,对健康家兔肠道的乳酸菌群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根据可培养细菌菌落特征、染色特性、显微镜形态观测,共分离出7株乳酸菌株,其中需氧菌2株,厌氧菌5株。结合生化试验初步鉴定,需氧菌株分别为乳酸乳球菌和短乳杆菌,厌氧菌株分别为嗜酸乳杆菌,嗜粪乳杆菌,肠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本实验为弄清健康家兔肠道的有益菌群,以便下一步制作更易于在畜禽的肠道中定植存活的复合动物微生态制剂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酸牛奶乳酸菌培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奶是鲜牛奶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乳制品,营养价值高,有独特的天然香味,作为传统营养饮料被消费者广泛饮用.为进一步提高酸奶的品质,通过试验对乳酸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乳酸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对酸牛奶生产工艺进行了跟踪研究,对不同的菌种配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改进饲料细菌及霉菌污染检测时的接菌方法,即采用涂布法及滴注法接菌培养,与GB13092、GB13093中规定的培养结果比无显著差异(P>0.05),此法可以排除培养基对检菌结果的干扰,而且便于操作,节省培养基,特别是在大批量检样时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18.
氯丁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难溶于水,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本文通过循环富集筛得氯丁唑高效降解菌,研究了环境条件对其降解氯丁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受氯丁唑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为微生物法修复氯丁唑污染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种是假单胞杆菌和芽孢杆菌;在液体有降解菌培养基中振荡40d氯丁唑降解率达98%,降解菌能降解氯丁唑产生CO2;通气量、培养基、温度、光照、含水量等都会对降解氯丁唑效果产生影响,微生物降解氯丁唑需要大量的O2,土壤中富含有机质时会影响微生物对氯丁唑的降解,在降解菌生长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有利于对氯丁唑的降解,光照也有利于氯丁唑的分解等。将降解菌投放于受氯丁唑污染土壤,通过光照、通气等,40d后土壤中氯丁唑的降解率达85%,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恢复到正常值的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