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对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春季渔业资源进行调查。[方法]依据2014年4月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调查水域共鉴定游泳动物23种,隶属6目16科。其中,鱼类8种,占总种类数的34.78%,占渔获物总重量的80.08%。渔获物尾数组成以虾类为主,占渔获物总尾数的61.26%。拖网调查海域优势种为凤鲚、安氏白虾、日本鼓虾、鮸鱼、红狼牙虾虎鱼。渔业资源平均重量密度为93.365 kg/km2,平均尾数密度为7.265万尾/km2。虾类是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最大种类。蟹类头足类在重量和尾数方面比例小。调查海域的12个站位多样性指数均小于2,个别站位小于1,总体而言调查海域游泳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偏低,均匀度分布水平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评价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南河新津段流域生境现状并对其水域内鱼类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为岷江支流水域生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分别于9月,11月,4月和7月4次对南河新津段水域进行鱼类资源调查,通过雇佣当地渔民,在3个采样点进行现场捕鱼,将渔获物带回实验室,进行业内鉴定。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流域生境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结果】4次共采集鱼类34种,隶属5目、10科、28属。从鱼类种类比例上看,鲤形目种类最多,共19种,占南河河段鱼类种数的55.88%。鲇形目10种,占鱼类种数的29.42%,鲈形目3种,占鱼类种数的8.82%。鲟形目和合鳃鱼目均各有1种,占鱼类种数的2.94%。在渔获物中,经济鱼类如鲤鱼、鲫鱼等所占比例最高,是南河流域优势种。南河流域鱼类多样性较为丰富,夏季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138,高于秋季香农多样性指数(1.956)。在前两个采样点中采集到云斑尖塘鳢、彩鲫及巴西红耳龟等养殖逃逸种。不同季度之间的渔获物组成差异较为明显。各个采样点夏季鱼类种数较高,而冬季鱼类种数最低。且在不同采样点,渔获物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永兴镇主要以棒花鱼等小型鲤科鱼类为主;新南河大桥采样点靠近城镇,由于水域保护区的建立,因此该点鱼类种类较多且以个体较大的大型经济鱼类为主,如鲤、鲫等;而观音寺则出现放流种彩鲫。【结论】说明保护区的建立对鱼类资源保护具有显著作用,人工放流需要科学管理和引导,同时务必关注新品种的引进与逃逸控制。  相似文献   

3.
洮儿河是内蒙古最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也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复合生态系统,近年来该流域的渔业产量锐减,野生鱼类逐渐减少.为保护该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及全面了解鱼类资源的自然和经济特性,于2011年~ 2012年利用渔获物、刺网和地笼采捕的方法并结合市场调查,对洮儿河流域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洮儿河鱼类的种和亚种共74种,分属于8目16科,其中鲤科46种,占62.2%.区系组成分归6个区系类群,其中属于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鱼类26种,占35.1%;该河具有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和北极淡水区系复合体鱼类,显示了该河鱼类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为该河流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决策及进行合理渔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21-6724,6727
为了解黄河干流禹门口至三门峡河段渔业资源现状,于2012年5~9月对此河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鱼类种群数量较小,鱼类资源下降严重,渔获物组成趋于小型化。鱼类区系组成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分布不均匀;通过分析该河段鱼类资源量衰退的原因,提出了针对该河段鱼类资源保护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4年舟山市1-8月份帆张网作业捕捞产量占捕捞总产量的40.35%,帆张网作业仍然是目前东海区海洋捕捞的主要生产作业方式之一。依据2014年秋季帆张网渔船渔获物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渔获物种类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本次调查帆张网渔获物共30种,其中鱼类18种,虾类7种,蟹类5种,其中带鱼、小黄鱼、银鲳、虾蟹类分别占捕捞总产量的47.83%、24.78%、2.42%、19.44%,其他鱼类品种较多,总共占5.53%,在随机抽取的4 409个样品中,鱼类质量占总质量的91.12%,虾类占1.37%,蟹类占7.52%。经过计算分析,调查海域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较为丰富,但是从带鱼和小黄鱼幼鱼所占比例来看,帆张网作业对幼鱼资源仍有较为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的鱼类资源情况,为丹江口水库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年10月—2014年8月对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62种,分别隶属于5目11科4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占71.0%,鲇形目和鲈形目分别占11.3%。喜流水型鱼类有15种,占丹江口水库鱼类总数的24.2%;喜静水型鱼类共40种,占64.5%;静水生活、流水繁殖型鱼类有7种,占11.3%。对2013年10月份采集的42种渔获物进行分析发现,共采集渔获物8 253尾,总质量为74.30 kg,其中鲤形目最多,占65.36%,其次是鲇形目和鲑形目,分别占13.19%和12.10%,鲈形目占9.35%。从体长组成来看,体长13 cm以下的占95.94%,而体长超过30 cm的鱼类仅占0.19%。可见,丹江口水库鱼类规格偏小,大中型鱼类数量少。  相似文献   

7.
调查组于2021年10月11—15日和11月8—12日对柳江及其支流龙江、洛清江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结果显示,本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的鱼类有54种,隶属于3目12科45属。其中鲤形目为绝对优势类群,包含39种鱼类,占本次调查鱼类总数的72.22%。本文对柳江鱼类资源现状、外来入侵物种情况及资源保护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长江上游宜宾江段渔业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渔业捕捞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物种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该文对宜宾江段的流刺网和小钩等主要作业渔具的渔获物进行了调查,对渔获物种类组成、捕捞规格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宜宾江段共采集到鱼类49种,隶属于3目10科29属,以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为主.圆口铜鱼、瓦氏黄颡鱼、异鳔鳅鮀、宜昌鳅鮀和蛇鮈为该江段的优势种.采集到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2.4%,其中一半以上的特有鱼类为偶见种.宜宾江段渔业捕捞规格普遍偏小,大部分捕捞个体体质量在100g以下,体长在150mm以下.该江段流刺网和小钩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仅为每船1~2kg/d.宜宾江段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许多特有鱼类变为偶见种,渔业捕捞渔获量偏低,捕捞规格偏小,建议采取休鱼等措施,促进物种和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从沿黄河各省区黄河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看出,黄河中下游黄河鲤鱼的产量及其在渔获物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五十年代到新千年初,内蒙古、陕西、山西的产量下降了40%~50%,河南下降了20%左右,山东几乎没有了,非常有必要采取人工增养殖措施来恢复这一名贵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0.
于2008-2010年对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青海省湟水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对渔业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和鱼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湟水流域有鱼类36种,隶属于4目8科26属,鲤形目鱼类为主要类群,有2科19属25种,鲑形有3科4属6种,鲈形目有2科2属4种,合鳃鱼目有1科1属1种,其中土著鱼类有14种,外来鱼类有22种;湟水流域土著鱼类呈现出个体小型化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不高,水域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及外来鱼类物种的入侵,对湟水鱼类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此,提出了保护湟水渔业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西湖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2018年对钱塘江西湖段鱼类进行分季节采样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1种,隶属7目9科27属,其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最多,有21种,占总物种数的67.74%;按生态类群划分则以淡水定居性、中下层、杂食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刀鲚(Coilia nas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与历史记录相比,鱼类资源衰退较为明显,仅江海洄游性鱼类及河口性鱼类就减少了16种,且存在资源小型化、物种单一化的问题。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任意两年之间的鱼类物种组成均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ABC曲线也显示2016和2018年鱼类群落较稳定而2017年处于受干扰状态。鲢、鲫和鳙为该江段目前最主要的鱼类资源,分别占渔获物总质量的49.65%、20.14%和16.19%,其中鲢和鳙完全依靠增殖放流补充。绝大多数钱塘江传统土著经济鱼类虽有长期增殖放流的补充,但未在该江段形成优势种群。鱼类多样性指数虽有一定的季节及年际波动,但其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则与鱼类自身生活习性及水域内水文地理特征均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建议对钱塘江河口段持续开展全面的鱼类群落及鱼类生境调查,为制定细化的鱼类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鱼类物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松花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笔者于2010年5-10月,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农贸市场调查、标本采集等形式对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鱼类69种,隶属于2纲8目18科,占黑龙江省鱼类种类的63.9%,其中鲤科鱼类的种数最多,计有35种,占50.7%,多为重要的经济鱼类;其次为鳅科,计有7种,占10.2%;鲑科和鲿科各4种,各占5.8%,其他鱼类14科19种,占27.5%。调查结果显示,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的鱼类资源有减少的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瓯江干流丽水段渔业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2009年6月—2010年2月,作者在瓯江干流丽水段设3个采样点,每月一次对瓯江干流丽水段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共采集鱼类标本2 579尾,分别隶属于5目,13科,41属,53种。其中,鲤形目鱼类种数最多,鲤科鱼类37种,占样本总数的69.81%,其次是鲇形目和鲈形目;鳗鲡目和合鳃鱼目种数较少,仅1种。全年优势种为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3.00%、12.52%和11.36%;Margalef丰富度指数(D)2009年7月~翌年1月呈递减趋势,其中2009年7月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月变化幅度不大,只是2009年7月和8月稍高。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年较恒定。瓯江干流丽水段主要经济鱼类有唇鱼骨、鮠科鱼类(黄颡鱼等)、斑鳜和鳜等。2009年6月平均密度最高为15.53尾/网,全年在st.2采到的鱼类种数最多(40种),在st.3采到的鱼类种数最少(27种)。  相似文献   

14.
长江靖江段沿岸似鳊的时间格局及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长江下游沿岸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的种群变动及生长状况,研究了2002-2009年间在靖江沿岸用定置张网采集的每月2次或3次共237份渔获物样本。结果表明:237份样本共有鱼类73 960尾、409 256.23 g。其中似鳊4 253尾、39 618.05 g,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75%和9.68%。平均每样本19尾、180.08 g,最高达145尾、1714.6 g。时间格局分析表明,似鳊月渔获重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对2002-2009年的月渔获重量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 (1-0.387B)(1-B12)lnyt=(1-0.555B12)et的ARIMA(1,0,0)(0,1,1)12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9年的预测精度达83.21 %~93.90%。对2005年采集的全部个体作性别、年龄和生长特征分析,显示似鳊的雌雄性比为1∶2.3。雄性有1~3龄3个年龄组,雌性只有1~2龄2个年龄组,年龄结构明显低于姚江和钱塘江种群。雄性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体长Lt=147.17×[1-e-0.1648×(t+3.2036)],体重Wt=44.36×[1-e-0.1648×(t+3.2036)2.785;推算的渐近体长L为147.17 mm,渐近体重W为44.36 g。  相似文献   

15.
西非海域包括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两个渔区,是全球重要的渔业生产区域,科学预测其未来渔获量变化趋势,有利于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根据2000—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预测理论,分别分析了影响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 GM (1,N)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2018—2020年渔获量数据进行验证,获得最优GM(1,N)模型预测2021—2025年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本研究分析发现两海域最优预测模型均为GM(1,6),模型预测值与原始值的灰色关联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825和0.867,平均相对误差均为最小,分别为2.705%和1.734%;2018—2020年渔获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63%和8.24%;2021—2025年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497.67~588.79万t和138.20~147.41万t。研究认为,中东大西洋总渔获量在十四五期间最多增长约为48万t,增长幅度较小,建议加强资源养护、管控捕捞规模,制定和实施禁渔期等有效管理养护措施,建立科学合理渔业合作机制;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呈平稳波动状态,建议加强重点鱼种的养护管理,深化区域渔业合作,适当扩大捕捞海域范围,实现渔业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3月-2005年3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沿海岸平行方向,用小型拖网共采集到仔稚鱼6 892尾,属于23科,约50种。其中科的刀鲚占总个体数的55.19%,其后依次为银飘鱼(16.99%)、鱼(10.94%)、纹缟虾虎鱼(3.92%)、斑尾刺虾虎鱼(2.67%)、鳜(1.68%)、少鳞(1.68%)、普氏细棘虾虎鱼(0.99%)、弹涂鱼(0.99%)、黄鳍刺虾虎鱼(0.89%),这10种的个体数占据了总捕获个体数的96%。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中,既生活着洄游性鱼类和河口性鱼类仔稚鱼,还生活着近岸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仔稚鱼。该水域仔稚鱼的种类和平均密度具有季节性变化趋势。根据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出现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对该水域的仔稚鱼资源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松花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笔者于2010年5—10月,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农贸市场调查、标本采集等形式对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鱼类69种,隶属于2纲8目18科,占黑龙江省鱼类种类的63.9%,其中鲤科鱼类的种数最多,计有35种,占50.7%,多为重要的经济鱼类;其次为鳅科,计有7种,占10.2%;鲑科和鲿科各4种,各占5.8%,其他鱼类14科19种,占27.5%。调查结果显示,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的鱼类资源有减少的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2004年3月-2005年3月,按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沿海岸平行方向,用小型拖网共采集到仔稚鱼6 892尾,属于23科,约50种。其中科的刀鲚占总个体数的55.19%,其后依次为银飘鱼(16.99%)、鱼(10.94%)、纹缟虾虎鱼(3.92%)、斑尾刺虾虎鱼(2.67%)、鳜(1.68%)、少鳞(1.68%)、普氏细棘虾虎鱼(0.99%)、弹涂鱼(0.99%)、黄鳍刺虾虎鱼(0.89%),这10种的个体数占据了总捕获个体数的96%。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中,既生活着洄游性鱼类和河口性鱼类仔稚鱼,还生活着近岸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仔稚鱼。该水域仔稚鱼的种类和平均密度具有季节性变化趋势。根据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的出现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对该水域的仔稚鱼资源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7-2009年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休渔前后(5月和9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休渔前(5月)优势种为鳀鱼、矛尾鰕虎鱼、带鱼、银鲳和黄鲫,其渔获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96.2%;休渔后(9月)以龙头鱼、带鱼、黄鲫和小黄鱼为优势种,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7.6%。5月平均每网每天共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1 030尾,9月平均每网每天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587尾,比5月减少75.5%。舟山近岸张网休渔后(9月)主要经济种类渔获个体和重量均较休渔前(5月)有大幅增加,通过3个月的休渔,对经济种类的资源养护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渔获个体仍然较小,大多数个体仍然没有达到开捕规格,建议定置张网休渔可以向前推移1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