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高效防治玉米茎腐病的杀菌剂,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4种杀菌剂,采用拌种法进行防治玉米茎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并进行了产量比较。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在2个不同剂量下对玉米茎腐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同一药剂不同剂量之间差异极显著。在推荐的高剂量下,4种杀菌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其中,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最高。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以200 mL/100 kg种子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14 086.67 kg/hm2。在生产中建议根据戊唑醇、精甲霜灵、咯菌腈和嘧菌酯等药剂的推荐用药量,以嘧菌酯为主体,与其他3种药剂进行轮换、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种子包衣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种衣剂筛选和田间多地应用试验,测定了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供试种衣剂均对小麦茎基腐病有很好的室内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均随种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28 d后的防治效果为92.6%~100.0%,其中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在2 m L/kg (种子)和4 m L/kg (种子)用量下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0%。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在4 m L/kg (种子)用量下对冬前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与病害发生程度有关,在病害较轻地块上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重病地块。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种衣剂的防治效果均呈下降趋势,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均最高,分别为60.4%~100.0%和45.5%~100.0%。  相似文献   

3.
基于玉米生产中茎基腐病发病严重、防治投入大等问题,进行了10%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并对种衣剂对作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各使用剂量均对玉米茎基腐病有一定防治效果。10%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使用剂量在900mL/100kg种子时,可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且对玉米无药害。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包衣研究了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对花生冠腐病和茎腐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200、300、400 g a.i./100 kg处理的种子对花生冠腐病和茎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1.92%~92.20%和76.36%~86.10%,两处试验田的出苗率为94.88%~95.75%和93.63%~95.25%,分别增产5.78%~13.14%和5.99%~8.40%。综合安全性、防治效果、增产效果,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防治花生苗期土传真菌病害冠腐病和茎腐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生产上建议使用剂量为300~400 g a.i./1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5.
茎基腐病已成为黄淮小麦主产区最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供给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抗茎基腐病主栽品种稀少,生产上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措施。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茎基腐病。综合评价现有的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及增产效果,以期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采取高感茎基腐病小麦品种郑麦1354为研究对象,播种前种子包衣晾干,利用高致病力茎基腐病菌株PY20-20培养小米菌谷,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利用进行人工接种病圃,包衣种子和接种菌谷等重量混合播种,分别于小麦拔节期和乳熟期记载处理小区植株发病情况,调查9种种衣剂处理后不同生育期的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DI),成熟收获后测定小区实际产量,结合小麦产量相关性状,比较种衣剂防病增产作用。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后拔节期茎基腐病DI值均小于1.0,显著小于空白对照(5.07),防治效果为85.09%~100%,其中33 g·L-1咯菌·噻虫胺、9%苯甲·吡虫啉和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的防效达到为97%~100%。在乳熟期,种衣剂处理后茎基腐病DI平均值低于15,显著小于空白对照(81....  相似文献   

6.
花生茎腐病引起的死苗对产量影响很大,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对花生茎腐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拌种对花生茎腐病都有防效,死苗率降低,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制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红腐病两种根腐类病害的种衣剂。【方法】 选用萎锈灵和咯菌腈原药为主要成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种衣剂配方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力,采用室内发芽及盆栽试验验证其对棉苗的安全性及促生作用;并于室内及田间进行防病、增产比较。【结果】 萎锈灵:咯菌腈为7.2∶1.0复配比的种衣剂抑菌及棉苗促生效果最佳,且优于市售种衣剂20%甲枯·福美双。经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验证发现7.2∶ 1.0复配比,防病及增产效果最好,其在室内对立枯病及红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7.19%、88.30%,在田间对两病的防效分别为75.79%、66.3%,增产效果达到9.11%。【结论】 萎锈灵·咯菌腈种衣剂配方以7.2∶ 1.0复配最佳,该种衣剂有效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并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衣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宁  石洁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117-118,123
研究了3种种衣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咯菌腈、阿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咯菌腈3个处理对苗期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不明显,但在玉米成株期对玉米茎腐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阿维菌素+咯菌腈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36.55%。咯菌腈对玉米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褐斑病和南方锈病4种病害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17.61%、24.28%、22.67%和18.09%。  相似文献   

9.
王小梅 《河南农业》2023,(33):60-62
为筛选适合伊川县小麦种子包衣剂品种,2021年麦播期选用不同种衣剂拌种处理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通过麦播期拌种,不同生长期调查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及产量,分析不同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烯肟·苯·噻SC种衣剂效果最好,其次为30%嘧菌酯·咪鲜胺·噻SC。  相似文献   

10.
应用足量钾肥和高效种衣剂防治玉米茎腐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与玉米茎腐病发生的关系及种衣剂结合增施钾肥对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增强植株的抗性,降低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而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逐渐提高。以钾肥施用量150kg/hm^2防治效果最好,质量分数为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与钾肥150kg/hm^2结合施用对玉米茎腐病防效达87.4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不同种衣剂对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效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为福建省玉米生产筛选合适的种衣剂。【方法】选用5种杀虫剂类型种衣剂和4种杀虫剂/杀菌剂组合物类型种衣剂,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供试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率、保苗率、苗期草地贪夜蛾及乳熟期顶(茎)腐病、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除35.00%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粉剂(好年冬)之外,其他8种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出苗率、田间保苗率无不良影响。种衣剂50.0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路明卫)5 g·kg~(-1)和IPP1 25 g·kg~(-1)拌种处理对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显著,防效分别为64.15%和59.40%;50.0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顶苗新)5 g·kg~(-1)+5 g·kg~(-1)拌种处理对顶(茎)腐病的发生有较好防治效果,病株率防效达56.07%。从玉米产量来看,50.0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35 g·L~(-1)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满适金)5 g·kg~(-1)+2 g·kg~(-1)、50.0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快苗5 g·kg~(-1)+2 g·kg~(-1)、50.0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5 g·kg~(-1)+5 g·kg~(-1)处理种子能促进玉米增产,其籽粒增产率分别为5.92%、 2.05%和6.24%,鲜穗增产率分别为3.17%、5.58%和3.55%。【结论】50.0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可作为福建地区鲜食玉米生产合适的种衣剂,不仅对玉米生长安全,病虫防效显著,而且能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并呈现出逐年扩大蔓延的趋势。本试验选取近期上市且销售较好的几种药剂作为供试药剂,利用种子包衣技术对小麦茎基腐病开展田间防治药效试验,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预防提供药剂选择。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最高,该处理小麦亩均产量达到525 kg以上,较对照增加23%以上。其余几个药剂处理的增产效果也比较明显,增产幅度接近或超过20%。  相似文献   

13.
新型药肥复合型玉米种衣剂25%克福萎的田间推广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25%克福萎种衣剂包衣处理玉米种子,不仅起到保苗、壮苗和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而且对玉米苗期地下害虫、玉米茎基腐病和玉米丝黑穗病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还可增加玉米量。种衣剂1:40剂量处理,防治效果最好。防治地下害虫效果达73.4%,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效果达87.5%,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达82.3%,可使玉米增产13.7%。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玉米种子种衣剂包衣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种衣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70%锐胜,100 kg种子拌药200 m L),处理2(10%噻·戊,100 kg种子拌药100 m L),处理3(29%噻·胳·霜灵,100 kg种子拌药375 m L)对玉米安全,不影响玉米出苗,出苗率均在97%以上,处理1玉米长势最好,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株高增幅10.68%,须根数增幅5.1%,地下部分鲜质量增幅11.43%,地上部分鲜质量增幅6.31%;三个处理对玉米的丝黑穗病和粗缩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病情指数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处理1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2.95%和57.14%;三个处理均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处理3增产明显,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增产4.4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筛选开展防治小麦雪腐(霉)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地区小麦雪腐(霉)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处理小麦雪腐(霉)病发生情况及1 m双行内小麦总茎数、发病茎数,测量小麦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结果】 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 kg种子处理小麦返青总茎数分别为(220.33±9.82)和(202.67±7.84)株/0.3 m2,显著高于CK处理的返青总茎数,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处理的返青总茎数。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kg种子处理小麦整株鲜重为(6.79±0.33)和(7.35±0.05) g/株,显著高于或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CK处理的小麦整株鲜重。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kg种子处理对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8.03%和79.63%,显著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高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 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返青总茎数,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生长,起到健苗壮苗的作用。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按照200~400 mL/100kg种子拌种,可有效防治新疆地区冬小麦雪腐(霉)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不同种衣剂对玉米茎腐病、叶斑病、南方锈病等病害的绿色防控效果,特进行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种衣剂拌种对叶斑病的防控效果较好,其中以XDS-Y种衣剂+木霉菌颗粒剂处理的防效较好,达68.75%;此外,采用种衣剂拌种的鲜食糯玉米"华耘花糯402"产量比对照高,其中以XDS-Y种衣剂+木霉菌颗粒剂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为813.0 kg,较对照增产16.56%。  相似文献   

17.
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并能导致玉米严重减产。本研究通过筛选拮抗木霉菌,优化发酵工艺与改进配方,研制出一种新的木霉菌剂,同时为了提高防治的稳定性与持效性,筛选出了几种低毒的化学农药,并把它们加入到木霉菌种衣剂中配制成一种复合种衣剂。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单一木霉菌种衣剂还是复合种衣剂都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苗期茎腐病,其中用木霉菌ZJSX5003菌株制成的种衣剂对病害的防效最高可达98.50%,并且对玉米种子的胚根、胚芽生长促进作用最大。同时,我们发现用木霉菌发酵液浸种6 h和将发酵液稀释50倍是促进玉米幼苗生长的最佳条件。此外,我们发现30%敌委丹、35%满适金和20%辛硫磷对于木霉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而且木霉菌与35%满适金复合后对茎腐病有最高的防效且达到83%。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400mL·100kg~(-1)种子处理和560mL·100kg~(-1)种子处理防效分别为75.15%、81.46%,对小麦茎基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是小麦生产中防治茎基腐病理想的种衣剂。  相似文献   

19.
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并能导致玉米严重减产。本研究通过筛选拮抗木霉菌,优化发酵工艺与改进配方,研制出一种新的木霉菌剂,同时为了提高防治的稳定性与持效性,筛选出了几种低毒的化学农药,并把它们加入到木霉菌种衣剂中配制成一种复合种衣剂。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单一木霉菌种衣剂还是复合种衣剂都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苗期茎腐病,其中用木霉菌ZJSX5003菌株制成的种衣剂对病害的防效最高可达98.50%,并且对玉米种子的胚根、胚芽生长促进作用最大。同时,我们发现用木霉菌发酵液浸种6h和将发酵液稀释50倍是促进玉米幼苗生长的最佳条件。此外,我们发现30%敌委丹、35%满适金和20%辛硫磷对于木霉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而且木霉菌与35%满适金复合后对茎腐病有最高的防效且达到8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生长的安全性及防治花生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应用潜力。【方法】 制备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并测定其pH、黏度、悬浮率及冷热贮稳定性与冷热贮前后的药剂粒度分布变化。在室内,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温室盆栽安全性试验,统计各处理组的出苗时间及播种后14 d花生幼苗的株高、根长、茎叶鲜重、根鲜重与植株干重等生长指标,评价药剂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在田间,设置100、200、4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花生种子包衣,以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迈舒平)为对照药剂,进行两年三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达到GB/T17768—1999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温室盆栽试验中,该药剂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安全。2016年以100、200、4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田间试验,药剂对花生冠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16%、97.98%、98.79%,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7%、92.26%、92.90%,对花生蚜(Aphis medicaginis)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4%、92.48%、94.13%,且防治效果表现为随药剂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空白对照处理,药剂可以提高花生出苗率10.25%—13.21%,增加花生产量683.75—1 234.12 kg·hm -2。由此确定200 g a.i./100 kg种子为田间推荐剂量。2017年使用该剂量,对山东新泰和泰安两地花生冠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1.12%与95.83%,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74%与92.93%,对地老虎(新泰)与花生茎腐病(泰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33%与87.29%。与空白对照相比,在新泰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4.23%,产量提高了1 146.45 kg·hm -2;在泰安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10.75%,产量提高了1 715.70 kg·hm -2【结论】 研发的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茎腐病及花生蚜、地老虎均有一定的兼治效果,对花生出苗和生长安全并增加花生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