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土壤基质与土壤含水量对蝙蝠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完善人工饲养蝙蝠蛾幼虫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基质饲养幼虫,定期测量幼虫头壳、体长、体重等发育指标并调查存活幼虫数。结果:不同土壤基质下对蝙蝠蛾幼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前期带腐殖土基质的处理幼虫发育及存活率均要好于纯沙,中期对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后期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显著,存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处理5纯沙饲养的幼虫存活率最高;不同含水量土壤基质对蝙蝠蛾幼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显著,对幼虫存活率的影响较大,幼虫饲养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40%-60%,最佳土壤含水量为60%。结论:建议在饲养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前期及中期使用腐殖土和沙土混合作为幼虫的基质,后期使用纯沙的基质来饲养幼虫,控制土壤含水量在40%-60%之间。  相似文献   

2.
蝙蝠蛾幼虫食料初步筛选及其取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适合低海拔地区蝙蝠蛾规模化人工饲养的幼虫食料,对常见且营养丰富的食料或中药材进行初步筛选,并分析比较蝙蝠蛾5龄幼虫对所筛选食料的取食情况与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的15 d内,胡萝卜(CK)、人工饲料及太子参干品不发生变质;幼虫不取食太子参干品,喜食胡萝卜与白菜叶,但白菜叶湿度极大不利幼虫生长;白菜叶组、番薯组、鲜玉米粒组和人工饲料组幼虫增重极显著高于槟榔芋组及胡萝卜组;鲜玉米粒组、人工饲料组的食物转化率均高于8%,番薯组约为7%,三者的食物转化率极显著高于胡萝卜组。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是我国一味名贵的传统中草药,蝙蝠蛾Hepithelial armoricanus Oberthlir.作为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同样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种类和分布,以及蝙蝠蛾4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从饲养条件、饲料种类、饲养方式3个方面概述了蝙蝠蛾人工饲养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人工饲养存在的不足及今后方向,以期为蝙蝠蛾人工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不同食料植物对小金蝙蝠蛾幼虫生长发育及营养成份的影响。【方法】投放不同食料植物饲喂小金蝙蝠蛾幼虫,定期测定生长发育指标,并运用国家相关标准检测方法测定其蛋白质、氨基酸、水分等主要营养成份的含量。【结果】生长发育方面,不同食料植物饲喂小金蝙蝠蛾幼虫对其不同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胡萝卜组的幼虫生长发育最快,其头宽、体长、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显著好于珠芽蓼组、蕨麻组,且最终存活率最高为30.30%。营养成份方面,水分含量以胡萝卜组幼虫含量最高为78.76%,而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以野外组幼虫含量最高分别12.30、9.79、1.12、5.95 g/100g。总氨基酸含量以野外饲养幼虫最高为35.42%,胡萝卜饲喂幼虫含量最低为23.59%;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以野外饲养幼虫含量为最高,以胡萝卜饲喂幼虫含量最低。【结论】在供试食料植物中,室内使用胡萝卜饲养小金蝙蝠蛾幼虫更有利于生长发育,野外饲养小金蝙蝠蛾幼虫更有利于蛋白质、粗蛋白、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成份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低温处理对蝙蝠蛾老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比较了低温处理(4、6、8、10℃)与常态饲养(15℃)蝙蝠蛾老龄幼虫的体重、预蛹时间及化蛹率。结果表明,适合老龄幼虫的预蛹温度为6~8℃,高于10℃时预蛹存活率降低;化蛹期适宜温度为6~10℃,湿度宜设置为7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温处理对蝙蝠蛾老龄虫生存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低温处理(4℃、6℃、8℃、10℃)与常态饲养(15℃)蝙蝠蛾老龄虫进行对比存活率及预蛹化蛹率。【结果】饲养温度控制在6℃-10℃下虽然生长速率缓慢,老龄幼虫的体重增长较慢,7龄以上老龄幼虫后期取食减少,伴随着温度的降低本身处在一个半冬眠的状态,加上临近预蛹期老龄虫活动减少,基本不取食。但要注意低温情况下水分湿度较少,幼虫如果不取食或处理下滤纸保持湿度不够,极其容易引起后期老龄虫干缩死亡,影响化蛹质量。保持新鲜含水量大的饲料对饲养环境有一定益处,另外湿度应保持在70%范围内。在临近预蛹阶段适合老龄虫预蛹的温度为6~8℃。高于10℃预蛹阶段存活率降低,进入化蛹期间适宜温度为6℃-10℃,湿度为70%。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杨扇舟蛾对杨树不同叶位叶片的取食选择性及其发育和繁殖适合度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杨树枝条的第1、3、5、7叶位叶片室内饲养杨扇舟蛾初孵幼虫至化蛹,观测其对杨扇舟蛾幼虫发育和繁殖适合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叶位叶片对杨扇舟蛾幼虫历期(27℃下14 d)、蛹历期(6 d)和产卵前期(17 d)无明显影响,但对存活率曲线、蛹质量和单雌产卵量具有显著影响,第3叶位叶片饲养的杨扇舟蛾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较小的蛹重和较低的繁殖力.[结论]试验结果为阐释杨扇舟蛾发生的机理和有效控制杨扇舟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不同寄主对蔗扁蛾幼虫的饲养试验,观察并对比分析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甘蔗饲养蔗扁蛾幼虫死亡率高于马铃薯饲养,幼虫为8龄,幼虫发育历期比马铃薯饲养的高出34.6 d,完成1个世代平均需要98.8 d。从幼虫头宽、体长和体重的观测值来看,甘蔗饲养的蔗扁蛾幼虫基本符合幼虫生长发育规律。[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蔗扁蛾的有效防控措施,保证甘蔗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米蛾卵和以黄粉虫蛋白为主要成分的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的饲养效果。【方法】用米蛾卵饲喂大草蛉幼虫,用基于黄粉虫蛋白的人工饲料饲养成虫,记录相关生物学参数,以米蛾卵和大豆蚜分别饲喂大草蛉幼虫至成虫为对照。【结果】米蛾卵饲喂大草蛉效果良好,茧的大小、成虫体长、结茧率、羽化率、成虫获得率、卵孵化率、成虫寿命和总产卵量均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幼虫发育历期、茧的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延长,发育整齐度稍下降。以人工饲料饲养的大草蛉成虫寿命、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天数明显延长,卵孵化率明显上升。但是成虫存活率,雌虫产卵率显著下降,总产卵量略有降低。【结论】米蛾卵可以作为实验室繁殖大草蛉的人工饲料,以黄粉虫为主要成分的大草蛉成虫人工饲料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蝙蝠蛾幼虫的死亡率,选择13种杀菌剂作为供试药剂,采用食下毒叶法评价13种杀菌剂对蝙蝠蛾幼虫存活状况的影响,并对初步筛选的6种杀菌剂进行防治幼虫病害细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6种杀菌剂对幼虫病害细菌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降低了蝙蝠蛾幼虫对饲料的取食率;蜡质蚜孢杆菌和大蒜素处理对幼虫病害的防治效果较高,防效分别为54.68%和55.71%;发病率也较低,分别低于对照36.66和23.33个百分点。在蝙蝠蛾幼虫发病时可选用蜡质蚜孢杆菌和大蒜素作为病害细菌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1.
海洋酵母培育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浮游幼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海洋酵母(Rhodotorula sp.)作为单细胞藻类的替代饵料培育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浮游幼体。从生长速度(G)、浮游期成活率(SRP)、变态成活率(SRM)、特定生长率(SGR)和40%樽形幼体出现时间(T)等5个指标比较了海洋酵母组(Z9)与不同种类和比例单胞藻混合饵料组(8个组合,Z1~Z8)的投喂效果;并确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海洋酵母的最佳投喂组合。结果表明:海洋酵母能够促进刺参幼体的正常发育和变态。ANOVA分析表明,不同饵料组间的生长和变态率等指标差异显著,Z2和Z9两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其他单胞藻混合组。投喂不同数量的海洋酵母对浮游幼体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感染白粉菌玫瑰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感染白粉病的玫瑰叶片饲养甜菜夜蛾3龄幼虫,测量取食量,观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无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从3龄幼虫至化蛹,对健康叶片的取食量达1125.6mm^2/虫,而对感病叶片的取食量只有764.0mm^2/虫;在有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总偏好取食健康叶片,从3龄幼虫至化蛹对健康叶片的取食量达979.7mm^2/虫,而对感病叶片的取食量只有165.7mm^2/虫。感病玫瑰叶片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入预蛹期时间延长,死亡率高,化蛹率低,蛹质量明显降低;表明甜菜夜蛾取食感染白粉菌的玫瑰叶片后生长发育和取食量均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3种饵料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 Cantor)稚龟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历时154d.结果表明:1)稚龟平均日增重,鳙鱼肉组为0.13g,配合饲料组为0.12g,黄粉虫组为0.09g.2)成活率,配合饲料组最高,为100%;黄粉虫组次之,为97.1%;鳙鱼肉组最低,为88.6%.3)饵料系数,鳙鱼肉组最高,为6.38,黄粉虫组次之,为3.56,配合饲料组最低,为1.83.结果显示,用配合饲料喂养黄喉拟水龟稚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用天然饵料培育鲤、鲢、鳙、草鱼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年(1989~1991)在总面积48.4亩的12口土池塘中放养鲤、鲢、鳙、草鱼苗(12~20万/亩),采用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人工投饲(豆浆)和二者结合3种方法饲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规格适宜、营养全面、可得性强,用其培育上述几种鱼苗既经济简便,又可使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草地贪夜蛾从玉米转移为害水稻的风险,将室内以玉米叶继代饲养10代以上的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分别饲喂玉米叶和水稻叶,其后代为CnC1和CnR1;Cn R1组用水稻叶继代饲养8代后再分为2组,一组继续饲喂水稻叶并繁殖1代(CnR8R1),另一组取食玉米并繁殖1代(CnR8C1),分别观察、记录这4个种群幼虫的历期,计算其存活率、繁殖力,测定其营养效应和中肠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CnC1组的幼虫历期最短(17.46d),而CnR1幼虫历期最长(23.24d),这两者间差异显著;Cn R1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CnC1组单雌产卵量最高(693粒),CnR1组的单雌产卵量最低(384粒);CnR1组和CnR8R1组幼虫的相对取食量均显著低于CnC1组和CnR8C1组的;4个处理组间幼虫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的差异不显著;寄主转换过程中幼虫中肠的胃蛋酶活性的差异显著,但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从幼虫的存活率、繁殖力、营养效应、中肠消化酶活性综合来看,取食水稻叶的种群重新转移为害玉米后不会影响其在玉米上的种群增长速率;水稻虽不是草地贪夜蛾的最适寄主,但草地贪夜蛾从玉米转移至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光照对漠斑牙鲆仔鱼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漠斑牙鲆摄食的较适宜光照度范围为10-600lx.在该光照条件下,仔鱼生长最快,存活率最高,饵料转换期最短.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均不利于仔鱼的生长发育.黑暗条件下仔鱼在27日龄时大部分因饥饿而死亡.在生产上,夜间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缩短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中国鲎基因工程抗菌肽不同处理方式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存活率的影响,分别在虹鳟仔鱼和成鱼两个阶段采用浸泡和混合饲料两种方式应用抗菌肽。采集仔鱼全鱼组织,成鱼血清及头肾组织,通过对SOD、ALP、CAT、IL-1β、IFN-γ、TNF-α等免疫相关酶水平及细胞因子表达量变化情况的检测,验证抗菌肽不同处理方式对虹鳟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应用84 U/mL抗菌肽浸泡虹鳟仔鱼10次,浸泡后第4天,试验组免疫相关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IL-1β、IFN-γ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显著(P<0.05)。浸泡后第15天,试验组免疫相关酶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健康鱼,其中IL-1β、IFN-γ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显著(P<0.05),但对照组发病鱼免疫相关酶水平与试验组相比显著下降,SOD、ALP、IL-1β、IFN-γ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束统计仔鱼存活率,试验组存活率高达95.1%,对照组存活率仅为29.9%。成鱼期采用混合饲料和浸泡两种方式应用抗菌肽。结果显示,混合饲料的最适添加量为50 mg/kg饲料,浸泡最佳浓度为84 U/mL,最佳浸泡时间为3 min。研究表明,对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在仔鱼期进行浸泡对虹鳟免疫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可能与抗菌肽种类、作用方式及养殖虹鳟疾病暴发特点有关。本研究可以为虹鳟养殖过程中抗菌肽的应用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方法]试验均设置对照组(持续投喂)、处理组S_1F_1(饥饿1 d、再投喂1 d)、S_1F_2(饥饿1 d、再投喂2 d)、S_2F_2(饥饿2 d、再投喂2 d),开展了2种规格豹纹鳃棘鲈幼鱼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生长试验。[结果]试验一S_1F_2、S_2F_2组和试验二S_1F_1、S_1F_2组试验结束时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一各处理组摄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_2F_2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_1F_2组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二各处理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_1F_2组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S_1F_1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粗脂肪含量均略低于对照组,水分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试验一S_1F_2、S_2F_2组与试验二S_1F_1组、S_1F_2组均能够达到完全补偿生长,其补偿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来实现的,在饥饿过程中豹纹鳃棘鲈幼鱼可能首先消耗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9.
细鳞斜颌鲴仔鱼饥饿试验与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细鳞斜颌鲴仔鱼不可逆点,确定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塘的最佳时间,为人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卵黄囊期细鳞斜颌鲴仔鱼分别进行饥饿与正常投饵的对比试验,观察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的过程中,饥饿对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为0.34934 mm3,5日龄消失;3~4日龄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混合期,最高初次摄食率(96.7%)出现在5日龄,至6日龄下降到46.7%,即进入不可逆期,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约7d.与正常投饵的仔鱼(仔鱼存活率约75%,瞬时生长率0.2383)相比,饥饿组仔鱼从4日龄开始,其存活率明显下降,至15日龄全部死亡;在生长方面,也是4日龄以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此后逐渐出现负增长,其瞬时生长率仅0.1093.[结论]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人工繁育的细鳞斜颌鲴仔鱼宜在3日龄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同时提供适宜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