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的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3年对葡萄斑叶蝉种群动态开展定点定时系统监测,每3 d调查1次,分析种群数量、虫态、龄期,确定其年生活史和各代发生期.[结果]葡萄斑叶蝉在吐鲁番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树缝和墙缝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迁入葡萄园危害,8月为发生盛期,10月初种群密度迅速下降,斑叶蝉进入越冬场所;5月中旬1代若虫孵化,6月中旬2代若虫孵化,7月下旬3代若虫孵化,9月上旬4代若虫孵化.[结论]5月中下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危害红树林的新害虫一八点广翅蜡蝉(Ricabia Speculum walker).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八点广翅蜡蝉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越冬卵孵化,5月上旬为孵化的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若虫的发生高峰期.成虫于6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7月上旬以及下旬成虫数量达到最大;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意见,为以后正确防治该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茶园碧蛾蜡蝉的防治提供参考,对贵阳羊艾茶园碧蛾蜡蝉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碧蛾蜡蝉在贵阳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若虫发生期在4月中旬至8月上旬,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成虫发生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下旬,盛发期为8月中下旬;虫口发生量与气候环境关系密切.成虫期施药防治效果明显高于若虫期施药,25%吡蚜酮粉剂、5%阿维菌素乳油及5%吡虫啉乳油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 d,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墨玉县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2006年,在新疆墨玉县对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真葡萄粉蚧在墨玉县一年发生3代,以若虫藏在老蔓翘皮下、裂开处和根基部分的土壤内群体越冬.3月中下旬葡萄树出土萌动时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危害,4月中旬越冬代雌成虫出现,4月底5月初开始产卵,若虫于5月中旬孵化.第一代雌成虫6月中旬出现,7月初开始产卵,若虫于7月上旬孵化;第二代雌成虫8月中旬出现,8月下旬开始产卵,若虫于9月初孵化,10月开始越冬.此虫有四次最佳药剂防治适期,第一次为4月中旬;第二次为6月下旬;第三次为8月中下旬;第四次为11月,即葡萄秋季修剪后埋土前.该虫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5.
崂山茶区茶园小绿叶蝉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辅助调查方法,研究了崂山茶区茶园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茶园小绿叶蝉在崂山茶区1年发生9代,从4月中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出现第1代若虫。进入7月份,种群数量增加很快,到8月下旬至9月下旬达到全年虫口数量的最高峰,从10月上旬开始,田间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到11月份,成虫全部进入越冬状态。从全年种群消长规律来看,小绿叶蝉在该茶区1年出现1个危害高峰,即为单峰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2017~2018年对贵州省余庆县茶树黑刺粉虱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茶园黑刺粉虱1年发生3代,以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上旬、发生期4月上旬~5月上旬;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7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5月上旬~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第2代发生期在6月中旬~10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7月上旬末~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9月上旬;第3代发生期8月下旬~翌年5月上旬。4~9月温度影响第1代、第2代的生长发育,导致成虫羽化高峰期年度间存在差异。其防治策略为:以冬季清园和黄板诱杀成虫为基础,抓住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及时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7.
柿广翅蜡蝉(Ricania sublimbata)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林果害虫,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柿广翅蜡蝉在浙江1 a发生2代,以卵越冬。4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始现,6月中旬达高峰。第一代若虫始见于7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羽化。成虫交配后即开始产卵,2次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9月上旬,卵主要分布在甜柿下部的枝条上。柿广翅蜡蝉危害严重,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理县甜樱桃园桑白蚧发生情况的调查和生活史观察,摸清了该虫的发生危害情况,该虫在理县甜樱桃园年发生2代,第1代:4月下旬越冬代雌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6月上旬为1龄若虫盛期;6月中旬为2龄若虫盛期;6月下旬可见雄虫伪蛹,同时进入成虫期。第2代:7月下旬开始产卵,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下旬1龄若虫盛期,9月上旬为2龄若虫盛期,9月下旬可见雄虫伪蛹,同时进入成虫期,雌虫进入休眠期。根据其为害规律,制定了三项综合防治措施:做好休眠期修剪,及时剔除发生严重的受害枝条,并带出园区烧毁,用硬毛刷刷掉枝干上的虫体;石硫合剂清园;甜樱桃采摘后,在若虫发生盛期喷施1~2次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进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9.
钳纹小叶蝉(Togczrltattlx serralus Matsumurs)是为害刺梨的重要害虫,在贵阳花溪一年发生四代。各代成虫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各代若虫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下旬。该虫以卵在杂草上越冬;成虫产卵前期最长7天;最短4天;产卵量最多20粒,最少5粒;成虫寿命最长67天,最短21天,若虫历期最长18天,最短12天;卵历期最长18天,最短11天。天敌主要为角园蛛等蜘蛛。一般施用常用农药均具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防治措施等的改变,玉米田蟋蟀的危害不断加重,在滑县有的地方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现将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为害特点蟠蟀为杂食性,啃食玉米植株的幼苗。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的夏苗期是蟋蟀大龄若虫发生盛期,9~10月份是蟋蟀成虫的发生盛期,这两个时期是蟋蟀的主要为害期。二、发生规律蟋蟀一般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若虫共6龄,4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虫孵化出土,7~8月为大龄若虫发生盛期。8月初成虫开始出现,9月为发生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死亡,个别成虫可存活到11月上中旬。气象条件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胫小车蝗 (Oedaleusinfernalis)是我省农区土蝗优势种类 ,在豫东、豫南平原区种群数量占土蝗总数的 60 %以上 ,主要危害夏玉米苗和麦苗等禾本科作物。自 1 996年开始 ,在开封、许昌两市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生活史及习性1 .1 年生活史黄胫小车蝗在我省 1年发生 2代。据观察 ,越冬卵在5月下旬至 6月上中旬孵化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羽化 ,7月中下旬成虫交尾产卵 ;第 2代蝗蝻于 8月上旬孵化 ,9月中旬羽化 ,到 1 0月上旬产卵 ,成虫产卵后在 1 0月下旬至 1 1月中旬死亡。1 .2 各虫态历期1 .2 .1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葡萄二黄斑叶蝉(Arboridia koreacola Matsumura(1932))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消长规律,为探索其综合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05-08在陕西关中不同地区对葡萄二黄斑叶蝉进行田间普查和寄主调查。于2013-04-11-10-01对葡萄二黄斑叶蝉种群消长动态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并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分析种群发生数量、虫态、龄期,确定其生物学特性和各世代发生规律。【结果】葡萄二黄斑叶蝉在陕西关中地区1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园内外落叶、杂草、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于葡萄展叶期开始取食危害。除第1代若虫、成虫发生量大且较集中外,其后各世代重叠严重。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1代成虫发生期,6月上旬至8月上旬为第2代成虫发生期,7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为第3代成虫发生期。10月中下旬气温降低,种群数量迅速减少,成虫开始越冬。成虫有黄白色和红褐色两型,越冬成虫均为黄白色,若虫共5龄。【结论】葡萄二黄斑叶蝉种群动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与种群的聚集扩散、取食习性有关,其成虫的形态特征与体色差异均可用于该虫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香樟兰矩瘤蛎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兰矩瘤蛎蚧(Eucornuaspis machili Maskell)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新害虫,在绿带内对香樟生长造成较大威胁.该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3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虫、产卵雌成虫和若虫越冬.第1代若虫3月下旬始见,孵化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3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经试验,在第1代若虫孵化高峰时用10%吡虫啉(Imidacloprid)WP2000倍液、花保EW 100倍液喷防、树虫一针净(30%敌畏·氧乐)EC原液滴注,防效达88.14%~96.75%;若虫固定后可用95% 蚧螨灵(Petroleum oil)100倍液喷防,29d后校正防效可达93.57%.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是陕西西安第一大果业,近年来蝽象在猕猴桃上危害日益严重,成为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虫害之一。论文采用纱网笼罩室外观察、扫网法以及不同色板粘缚法,研究了蝽象在猕猴桃上的发生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西安地区猕猴桃蝽象种类为麻皮蝽和茶翅蝽,麻皮蝽一年发生2代,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盛发期,8月至10月第二代成虫盛发。茶翅蝽一年发生1代,7月上旬始见初孵若虫,若虫危害至8月中、下旬老熟羽化为成虫,成虫危害至9月底,10月初越冬。麻皮蝽为优势种,麻皮蝽在猕猴桃园有2个高峰,分别是7月10日,9月7日,每10复网捕捉量分别是3. 4头和4. 6头。  相似文献   

15.
褐双距螯蜂Gonatopus rufoniger Olmi在山东商河、平阴寄生宽槽胫叶蝉Drabescus ogumae Matsumura和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若虫及成虫,具有捕食和寄生的双重控制能力.本文首次记述了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在山东商河1年至少发生2代,以幼虫在茧内越冬.5月下旬至9月上旬均可见成虫,8月下旬幼虫开始在茧内越冬.成虫产卵于寄主若虫腹部各节侧面的节间膜上.第1代卵历期平均45.7h,幼虫孵化至脱囊平均历时129 h,自卵被产下至脱囊平均历时151.5 h,幼虫脱囊至羽化21.1 d,蛹期平均12.3 d.  相似文献   

16.
余美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63-163,127
竹篦舟蛾在我县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竹林竹株上缀叶为苞而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取食,4月中旬越冬幼虫老熟化鲡,成虫于5月上旬羽化,第一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8月中、下旬出现,第三代成虫9月下旬,第四代幼虫10月发生,危害至11月上、中旬越冬。根据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广西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主要种类及其年生活史和习性,为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果园设置定点标准地对木蠹蛾类害虫进行调查,并于每年3月上旬~4月上旬在澳洲坚果树上采集越冬代幼虫作为第1代虫源,在实验室内对第1代虫源进行饲养,以获得第2、第3代害虫,观察各虫态生活习性,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年生活史.[结果]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Swinboe)和相思拟木蠹蛾(A.baibarana Matsumura)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前者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5 d,成虫见于4月初~6月初,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后者以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4月上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0 d,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下旬,幼虫5月上旬开始孵化.咖啡豹蠹蛾(Zeuzers coffeae Niether)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0 d,第1代成虫出现于4月上旬~6月上旬,第2代成虫出现于8月中旬~10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于8月底开始孵化.[结论]荔枝拟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豹蠹蛾是广西澳洲坚果树的主要蛀干类害虫,其以幼虫蛀人枝干为害,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可采取剪除虫枝、药剂涂刷树干或灌注孔洞、诱杀成虫及利用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黑蚱蝉又名知了,为害多种果树。其若虫长期生活在土里,刺吸树根部汁液,影响树势发育;成虫因取食和产卵需要划破枝梢皮层,易引起"滴露"和病菌感染,造成枝梢溃疡枯死,果实脱落,品质下降。在安岳县的通贤柚产区,该病危害严重,造成枝梢枯死、大量落果,让果农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现就黑蚱蝉在通贤柚上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作一简单介绍。一、发生特点1.生活史黑蚱蝉在安岳县一般5~6年完成1代,以卵在被害枝梢内和不同龄期的若虫在树根附近土中越冬。越冬卵在次年5月至6月中下旬孵化,6月上旬为盛孵期,越冬成熟若虫大多在6月中旬开始出土蜕皮变为成虫,以7~8月发生为害、交配产卵和鸣声最盛,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发生未  相似文献   

19.
松墨天牛在安康市多数一年发生1代,占62.34%,该类群以5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木质部蛀道内过冬。少数二年3代,约占总数的37.66%,以3龄以下幼虫在韧皮下越冬。一年一代种群成虫每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是羽化高峰,8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份越冬。二年3代种群越冬幼虫第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8月中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9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开始危害,最迟11月上旬后以3龄左右幼虫越冬。陕南秦巴山区越冬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始见期在5月上中旬,年末终见期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石河子地区梨冠网蝽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田间消长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室内饲养观察拍照形态特征,定点系统调查田间梨冠网蝽种群消长规律。【结果】4月中旬梨树的发芽时,梨冠网蝽越冬成虫始见于梨树幼叶上,5月底第1代若虫出现,若虫群居为害,受食物限制,成虫转移为害,6月以后世代重叠,7月底至8月为为害高峰期,10月下旬成虫开始寻找越冬场所进行越冬(二、三代田间种群高峰期)。【结论】石河子地区梨冠网蝽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若虫是防治梨冠网蝽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