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超早熟短季棉麦后直播生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超短生育期的早熟棉新类型。为了探索超早熟短季棉麦后(夏)直播的可行性,实现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双高产的种植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本项研究工作。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进行。试验材料为546系(零式果枝)和538系(式果枝),对照中棉所42(CK,为无限果枝)。棉花于2004年麦收后(6月6日)播种,密度为12万株·hm-2,每材料重复3次,小区面积20m2,。生长前期追肥2次,尿素共127.5kg·hm-2,缩节胺化控2次,防治盲蝽象、蚜虫等6次。7月25日打顶,生长中后期叶面喷肥4次。8月19日灌…  相似文献   

2.
抗虫杂交棉科棉1号高产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棉 1号不同密度氮肥组合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 ,公顷总铃、产量与密度符合抛物线回归 ,回归曲线显示 ,在 30 0~375kg·hm- 2 纯氮下 ,密度在 3 75~ 4 0 5万株·hm- 2 范围内有极大值。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皮棉产量与总有效果节量呈显著正相关 ,提高总有效果节量和成铃率是实现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途径。达到 1 650kg·hm- 2 产量水平的生育指标 ,株高 1 2 0cm ,总果枝90万·hm- 2 ,总有效果节量 30 0万·hm- 2 ,总桃 90万·hm- 2 。  相似文献   

3.
以中早熟棉(赣杂棉090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于2017-2018年在江西省九江市研究了种植密度(5.25万、6.75万和8.25万株/公顷)和缩节胺(DPC)调控(0、210和420 g/hm2)对油后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喷施DPC会使棉株的纵向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降低株高,但不会影响果枝数,...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荆杂棉166 F1产量和产值的密度、化调、氮肥、钾肥四个重要的栽培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密度3.23万株.hm-2、初蕾,盛蕾,打顶前各喷雾缩节胺15 g、30 g、45 g.hm-2、施用氮肥187.5 kg.hm-2、氧化钾300 kg.hm-2时,荆杂棉166 F1皮棉产量达到最大。荆杂棉166 F1皮棉产量受栽培因子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肥密度氧化钾化控;产值最优化的栽培措施是:密度3.23万株.hm-2、初蕾,盛蕾初花,打顶前后各喷雾缩节胺15 g、30 g、45 g.hm-2、施用氮肥187.5 kg.hm-2、氧化钾225 kg.hm-2。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里下河棉区大麦后移栽棉每公顷产1875kg皮棉,适宜的密度为4.5万株左右,最佳施肥(纯氮)水平337.5kg,NP2O5K2O为10.40.8,施肥水平、肥料配比及密度对单株果枝数影响较大,单位面积果枝数、总果节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密度大小。在施N水平较高的情况下(>262.5kg·hm-2),单株成铃数、铃重及产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研究27.5%甲·胺水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27.5%甲·胺水剂对棉花的果枝平均长度、株高和主茎平均节间长度等营养生长指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提高棉株中部果枝的外围铃成铃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清水对照增产皮棉10.6%,较DPC(缩节胺)处理增产3.3%;增产因子主要来源于有效铃数的增加和衣分的提高;对株型和株高的塑造程度DPC优于27.5%甲.胺水剂处理。  相似文献   

7.
赣豆5号是国审优质大豆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的最优高产栽培措施,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量对赣豆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播期、密度和氮肥互作效应对赣豆5号产量影响极显著,在施入等量的钙镁磷肥(375kg hm-2)和钾肥(150 kg hm-2)前提下,赣豆5号在6月29日播种,密度取12万株hm-2,氮肥追施量为300 kg hm-2,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海涂棉花施肥量、化控量和群体大小三因素最优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近年来在海涂棉区推广棉花“矮、密、早、调”栽培模式,为了筛选群体大小与施肥量等的最佳组3合,以便达到节工省本高产稳产的目的。 在1997年密变、氮肥用量、助壮素用量三因素旋转回归试验的基础上,1998年进行了总果枝数、三要素用量和助壮素用量三因素最优回归试验。选得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是纯 N165~180kg·hm-2,P2O582.5~90kg·hm-2.K2O165~180kg·hm-2为宜;25%助壮素用量180m1·hm-2左右;单株留果枝9个,每公顷总果枝81万。  相似文献   

9.
科棉3号是由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育成的高品质杂交抗虫棉。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2月江苏省农林厅批准引进江苏种植。为掌握该品种在江苏省里下河棉区的配套栽培技术,特进行了本试验研究。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4年在江苏里下河棉区兴化市和姜堰市同时进行。试验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施肥量:大田总施氮量为225kg·hm-2(A1)、300kg·hm-2(A2)、375kg·hm-2(A3)三个水平;副区为移栽密度:2.25万株·hm-2(B1)、2.85万株·hm-2(B2)、3.45万株·hm-2(B3)三个水平。先将主区A随机排列,然后再在每个主区内将…  相似文献   

10.
以国欣棉6号为材料,采用“3414”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密度、氮肥、化控3项关键栽培技术对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国欣棉6号的产量及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国欣棉6号在沿海地区高产高效种植的关键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密度每公顷4.5万株、每公顷施纯氮300 kg、分4个时期喷施缩节胺(DPC) 150 g的条件下,国欣棉6号子棉产量每公顷最高达4282 kg.同时由拟合的效应方程(r=0.953)可得,在江苏地区,国欣棉6号在密度每公顷95280株、每公顷施纯N 199kg、DPC用量为343.5 g时,其子棉理论产量最大,每公顷可达5017.1 kg.  相似文献   

11.
设置4个种植密度(3.0、3.75、4.5、5.25万株·hm-2)和5种叶枝处理方式(不留叶枝、留1个叶枝、留2个叶枝、留3个叶枝、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密度和叶枝数量对冀丰914皮棉产量、铃重、衣分及成铃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果枝铃重还是叶枝铃重均随叶枝的增加而下降;总成铃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衣分与密度、叶枝数量无显著相关性。密度对皮棉产量有显著影响,叶枝数量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叶枝条件下,皮棉产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不同密度:不留叶枝条件下,密度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1~3叶枝,密度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留全部叶枝时,2015年密度在3.75万株·hm-2皮棉产量最高,2016年密度在4.5万株·hm-2产量最高。在低密度(3.0万株·hm-2)时保留叶枝对产量有较好的补偿作用。冀丰914在4.5万株·hm-2密度下保留1~3个叶枝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中棉所52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2005年通过国审,2006年参加国家棉花新品种展示(长江流域)。全生育期133天左右,株型较好,株高125cm左右,植株塔形,果枝节间较紧凑,第一果枝节位7.2,果枝18~20个,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通透性好。单株成铃35~40个,铃卵圆形较大,铃重5.6~6.0g,中后期长势好,不早衰。吐絮畅,絮色白。耐黄萎病,抗枯萎病,抗棉铃虫。1产量表现2005-2006年引进种植,经过生产试验表明,两年平均:单株果枝19个,总果枝42万个·hm-2,单株总果节105个,总果节236万个·hm-2。单株成铃38.2个,总铃91.6万个·hm…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密度与施肥水平对渝麦1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重庆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管理措施,以渝麦12号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及施肥水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施肥量效应表现显著差异,并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和施肥效应。4个播期中,早播(10月29日播种)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密度以180万.hm-2的产量最高;施肥量以基施40%复合肥450kg.hm-2+追施纯N 6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与施肥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当追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渝麦12号在11月7日播种、播种密度135万.hm-2、基施40%复合肥(含N 20%、P2O512%、K2O 8%)450kg.hm-2+追施30kg.hm-2纯氮的处理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省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杂交棉组合"皖棉25"(F1)为对象,采用3因素(密度、氮肥、缩节胺)5水平2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每公顷总桃以N 286.5、D 40 500、DPC 144组合为最多,单铃重以N 180、D 20 385、DPC 90为最高,衣分以N 0、D 33 000、DPC 90组合为最高。在长江棉区以N 286.5、D 40 500、DPC 144组合的栽培模式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水平的各种栽培因素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纯N和DPC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冈杂棉8号在高产高效栽培时,建议每公顷种植密度为2.7万~3.0万株,施纯N337.5-412.5kg,纯P2O5 90.0-120.0kg,纯K2O2 25.0-300.0kg,喷施缩节胺(DPC)45g为宜。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 ,在棉花育种工作中 ,我们始终坚持育种为生产服务、坚持主客观条件相结合、坚持冬季南繁加代、坚持科技人员与农村农民相结合 ,坚持以定量标准连续定向选择的方法 ,先后育成了 GS豫棉 9号、GS豫棉 1 2、豫棉 1 5、豫棉 1 8、GS豫棉 2 2及豫早 1 2 2 1、豫 1 335等有苗头的优良品系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 育种成果1 .1  GS豫棉 9号 :(中抗 5×中棉所 1 0 )×中 657,于 1 988年育成 ,1 993年 4月及 1 1月分别通过河南省及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适于麦棉两熟夏播套种的短季棉品种。霜前皮棉每公顷平均为 862 .5kg…  相似文献   

17.
以两年度两因子两水平进行高产条件下棉花铃重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高产棉花皮棉产量在1975kg·hm-2 以上时整体铃重的提高关键是促进上部各果枝及各果枝 3~ 5节位铃重 ,在氮钾肥与DPC合理运筹下促进中部外围和上部铃在花开 17天后籽棉和纤维量的加快增长 ,提高该部位铃此段时间的发育有利于铃重增加、单铃纤维增多 ,也有利于纤维素的积累 ,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直播短季棉不同密度和不同棉太金施用量进行组合,以达到简化栽培并构建适于机械采收的早熟棉群体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棉太金和增密处理对棉花生长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其中:(1)单位面积相同棉太金施用量下,密度增大,单株叶面积、果枝数、总果节数、成铃数减少,株高、干重、果枝长度、始节位、始节高度下降,小区产量提高;(2)相同密度下,单位面积棉太金施用量增大,单株叶面积、果枝数、总果节数、成铃数减少,株高、干重、果枝长度、始节位、始节高度、小区产量下降。试验中单铃重和衣分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豫宝杂6号(豫宝棉6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花多抗育种研究室以Y2023(中棉所16选系)做母本;用Y2089(鲁890选系)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0年杂交组配,2003-2004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14)。1特征特性出苗快,前期长势较好;株型较松散,果枝上举;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浅绿;结铃性较强,铃长卵圆形,吐絮畅而集中。全生育期113天,早熟性好。株高77.6cm,果枝9.9个,单株结铃12.2个,铃重5.0g,衣分39.3%,子指10.7,霜前花率78.0%以上。2产量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肥料水平对苏抗103的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密度、肥料水平对苏抗 1 0 3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区域以中密、中肥处理产量水平最高 ,在江苏沿江棉区的种植密度为 4 2万株·hm- 2 ,施纯氮 2 70Kg·hm- 2 ,可获得 1 4 0 6Kg·hm- 2 的皮棉产量。在江苏里下河棉区种植 ,可获得1 983Kg·hm- 2 的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