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的肉类生产 ,优势非常突出。在价格上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低于国际市场 (猪肉低 60 % ,牛肉低 80 % ,羊肉低5 0 % ) ;在市场方面 ,除港、澳地区外 ,与我国相邻的日本、独联体国家、印尼、以及中东地区国家有较大的出口市场 ,所以“入世”为我们肉类生产发展和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与国际市场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必须加以改进 ,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1 面临的挑战1 1 动物及动物产品标准及规格不统一我国畜牧业中 ,农户散养占到 70 % ,这极易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统一。以美国为例 ,不进口中国猪肉的…  相似文献   

2.
牛肉是世界上消费量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推动牛肉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收入增加和城市化,以及人们对牛肉满足高蛋白需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促进牛肉消费的其他因素包括巢些食品的安全问题,如猪肉和禽肉等肉类产品化学残留和病菌捡测问题。过去5年,牛肉市场需求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国、巴西和阿根延等新兴市场消费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1 2008年以来俄罗斯肉类进口规模正呈下降趋势 俄罗斯是世界肉类的消费大国和主要进口国,其国内的肉类消费高度依赖进口。从2000-2008年,俄罗斯禽肉、猪肉、牛肉的进口规模从170万吨快速增长到350余万吨,年复合增速高达10%,进口肉类在俄罗斯肉类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也从33%大幅提高到42%。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除牛肉之外,预计其他畜产品的产量有望增加,猪肉的增幅可能小于其他肉类品种。由于目前鸡苗的供应充足,未来鸡肉的供应有可能过剩,将会抑制其价格上涨幅度。对美国鸡肉的双反调查,将会使进口量大幅下降,但从阿根廷、巴西等南美洲国家进口鸡肉的趋势较为明显。肉猪市场将逐步放开美国与加拿大的进口,  相似文献   

5.
《中国畜牧业》2021,(2):46-47
受猪肉供给偏紧、主要肉类出口国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2020年我国肉类进口大幅增加,其中猪肉、牛肉和禽肉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分别为439万吨、212万吨和155万吨,分别较2019年增长108%、27.7%、95.5%,羊肉进口则小幅下降。国内奶类价格上涨带动乳品进口继续增加,较2019年增10.4%,折合生鲜乳1875万吨。新冠肺炎疫情对肉类出口国生产影响相对较小,但消费低迷等因素导致全球肉类价格指数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低于2019年同期。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研究落实2020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的决策部署,对居民肉类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对全国30个省(区、市)各年龄层次、收入水平的1 060名居民,进行了猪肉、牛肉、羊肉、禽肉、水产品等肉类消费情况和习惯摸底。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日常猪肉消费量有所降低,但猪肉仍是主要肉类消费产品;居民喜食热鲜猪肉的消费习惯已发生变化,对冷鲜猪肉接受度较高,对冷冻猪肉接受度低;卫生安全和价格是影响居民对猪肉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可考虑从创新检疫工作模式,重点扶持"养殖-屠宰-销售"一体化企业,强化冷冻肉技术研发和推广,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等4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冷鲜、冷冻肉品的认可度,为未来推动从"调猪"向"调肉"转变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从宁波检验检疫局了解到,2017年宁波口岸肉类进口增长迅猛,上半年宁波口岸共完成进口肉类检验检疫1961批次,54 693吨,货值10 86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9%,180%,162%。宁波口岸进口的肉类产品,从进口来源上看,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罗马尼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范围覆盖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美国是进口肉类最大来源地,半年共进口4.0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4%;从进口种类上看,主要包括猪肉和牛肉,其中猪肉及猪杂碎所占比重最大,进口量达3.19万吨,占  相似文献   

8.
畜产品肉类平均批发价格,羊肉和牛肉较高,其次是猪肉,鸡肉最低(表1).羊肉批发价东部略高于中部和西部;牛肉和猪肉的批发价中部和西部差异很小,但高于东部3%~7%.与2009年12月相比,猪肉、牛肉、羊肉和鸡蛋批发价略涨;牛奶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9.
《农业新技术》2006,(1):56-56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244.8万t,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8.1%。在国际畜产品贸易中,我国的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如我国的猪肉价格低于国际市场40%、牛肉低50%、羊肉低80%、禽肉低30%、禽蛋低30%,按说这种价格竞争优势可使我国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近年来我国畜产品出口却步履维艰,屡屡受阻,肉类出口仅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1.3%,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3.6%。其主要原因就是动物疫病问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季度肉类进口大增:第一季度中国进口猪肉95.1万吨,增加1.7倍,进口牛肉51.3万吨,增长64.9%。其中3月份猪肉进口量39.1万吨,牛肉进口20.9万吨,同比增幅均超过200%。从进口结构看,第一季度从美国的猪肉进口量从去年同期的3.2万吨激增至23.7万吨。疫情重创肉类出口国的生产和出口能力:美国已经关闭了超过10家肉类加工厂,包括最大肉类加工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9%,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70%,猪肉是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肉类食品。生猪等畜禽屠宰一头连着畜禽养殖,一头连着食品消费,是肉类产品走上餐桌的关键环节。做好畜禽屠宰行业的管理工作,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瘦肉精、注水肉、病死猪等涉及畜禽产品卫生安全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畜禽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重大民生  相似文献   

12.
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实现由数量增产型战略向质量效益型战略转变。目前,我国的猪肉、羊肉和禽蛋生产居世界首位,禽肉生产居美国之后于第二位,牛肉生产居美国和巴西之后的第三位(不包括欧盟)。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畜禽产品生产国,2003年中国肉类产量6932万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7%。虽然我国肉类产品的生产成本低,有出口竞争优势,但由于受动物疫病、药物残留和技术壁垒等因素影响,畜产品出口时常受阻,开拓国际市场艰难。肉类出口仅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1.3%,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3.6%。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一直是“高产和低价”,劳动技能上凭借的是经验,技术含量不高。现在看来,正是“高产低价”思想下的小农意识将中国畜牧业关在了国际市场大门之外。我国加入WT0后,意味着国内畜牧业与国际市场的真正对接,以前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变成了一个市场。这个市场的水准就是国际市场统一的卫生、安全、优质的消费水准。由于我们目前的畜产品标准、市场体系多为国内市场标准。又由于长期以来,国内面对的是一个短缺经济,畜牧业的主要产业政策和任务,就是发展数量、扩大供给,在畜产品品质方面和竞争能力方面考虑的极少。因...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20多年中,虽然我国养殖业生产有了很快的发展,畜禽饲养量和畜产品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国的养殖业水平还不高,尤其是畜产品的卫生质量还存在着严峻的问题.虽然我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8%,但是我国出口的肉类仅占总产量的1%.我国的活猪、活鸡、冻肉的出口地方只有香港地区和东欧,而要向欧盟、日本、美国等地出口却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我国畜产品的卫生质量不过关.要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就要从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肖海峰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判断出我国猪肉消费具有刚性。猪肉的消费需求逐渐恢复,要仔细考虑猪肉价格上涨造成的消费转移情况,建议进一步分析猪、牛、羊、禽肉之间的替代关系。他介绍,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第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7)数据,1995—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年均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年均增长3.7%。比较不同肉类品种(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增长速度,均为农村  相似文献   

15.
30个抽样城市畜产品肉类平均批发价格(表1),羊肉最高,其次是牛肉和猪肉.羊肉批发价东部分别高于中、西部3.4%、6.4%;猪肉批发价中部分别高于东、西部5.4%、1.8%;鸡肉批发价西部分别高于东、中部15.3%、10.3%.与10月相比,猪肉和鸡蛋批发价分别下降1.2%和2.2%;而牛肉、羊肉和牛奶批发价略涨.  相似文献   

16.
生猪生产是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民家庭收入的支柱产业。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仍居首位,约占62%。我国入世已为期不远,入世后的自由贸易中,完全可能由畜产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限值两大主要因索发生激烈的贸易战。我涉身养猪业4年来体会到:目前大多数农户的养猪生产仍然沿袭传统落后的方式,根本不考虑健康状况、猪肉品质,更不知道卫生安全指标是什么;甚至有部分农户唯利是图,施以“要钱不要  相似文献   

17.
正生猪产业是关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利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稳定程度关联着生猪产业链条中相关者的利益,并对现代畜牧业和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因此有"猪粮安天下"之说。2019年,猪肉作为我国居民肉类产品消费的主力军,约占我国居民肉类产品消费总量54.84%;其次为牛肉,约占8.60%;羊肉约占消费总量的6.28%;禽肉约占30.28%。  相似文献   

18.
生猪生产是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民家庭收入的支柱产业。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仍居首位,约占62%。我国入世已为期不远,入世后的自由贸易中,完全可能由畜产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限值两大主要因素发生激烈的贸易战。我涉身养猪业4年来体会到:目前大多数农户的养猪生产仍然沿袭传统落后的方式,根本不考虑健康状况、猪肉品质,更不知道卫生安全指标是什么;甚至有部分农户唯利是图,施以“要钱不要命”的手段,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不能尽早纠正,改变现状,岂能出栏符合国际、国内畜产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的生猪?我们的猪肉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畜产品出口呈停滞状态。2001年肉类产品出口额为29.4亿美元,同比上涨1.03%,比1996年下降6.43%。出口量占肉类产品的比重为3.3%,比上年下降0.24个百分点,比1996年下降1.05个百分点。从品种来看,除了羊肉、乳制品出口下降外,其他畜禽产品如牛产品、猪产品、牛肉、猪肉、家畜产品的出口都分别比上年同期有增长。农业部专家蔡萍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我国畜产品出口质量较低、初级产品占比重大外,还与我们缺乏国际贸易人才、缺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安全生产标准、产品…  相似文献   

20.
猪肉易腐损,保质期短,在其进口运输过程中对物流运输质量的把控尤为重要。尽管猪肉进口冷链物流流程逐步规范,但猪肉进口物流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如进口企业对国家制定的进口肉类质量安全标准认识不够、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设施建设不足、冷链运输设施设备不完善。我国猪肉进口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应优化猪肉进口物流体系、发挥猪肉进口物流管理制度优势、弥补猪肉进口物流短板,在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进口猪肉质量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加大相关政策和信息的披露,建立冷链物流安全监控信息网络平台,以规避猪肉进口物流的冷链中断风险,加快推进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及冷链物流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